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更别提付诸实行了。即使如此,我还是努力不懈,因为我知道自己一定要这样做,让心灵时时刻刻专注在这些观念上,对我而言非常重要。
第十二章 命运与因果报应
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来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一心向善、时时行善向转变。命运的方向也会随之往好的方向转变。
我认为人生的要素主要有两个。
其中之一是伴随我们生下来的“命运”。例如,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代表性的学者,也许因为父母亲优秀的遗传基因,他们的头脑聪明清晰,但只是这样,尚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学者。他还要有不生病的健康身体、好老师的支援和足够做好学问的环境,种种条件汇聚之后,自己拥有的才华才能够完全开花结果。
总之,一个人能否成为一流学者的决定因素,应该属于超乎自我意志和遗传基因之外的某种“命运”的领域。
以政治哲学、人物学权威驰名的已故学者安冈正笃① ,曾主张《易经》是包含宇宙真理的学问。事实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将《易经》视为大自然的原理,不断进行研究;西方人则深入研究占星术,并累积了很多研究文献。
① 安冈正笃, 1898 年一 1983 年,日本思想家,倡导王阳明的学说。——译者注
无论哪一方面的努力,都是想通过种种研究来了解所谓的“命运”。
人类之所以不停地研究命理,都是因为有强烈的欲望想要义无反顾地一窥命运的真相吧!
除了命运,形成人生的另一个要素是“善根生善果,恶行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法则”。人怎么想,就会出现所想的结果,万物唯心造,这项法则非常重要,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提到这个话题。大部分的结果都源自于人类的想法和行为,这是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法则”,这项法则始终与“命运”并行,并形成波浪起伏的人生。
我们可以判定,形成人生的要素,一是人与生俱有的命运,一是人的思想和行为所造成的“业”(因果、业障)。换句话说,“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就像形成人类遗传基因( DNA )的螺旋梯。更重要的是,“因果报应法则”的影响力或多或少强于“命运”。
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来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一心向善、时时行善,命运的方向也会随之往好的方向转变。
这并非个人自以为是的看法,安冈正笃先生在他的著书《命运与立命》中便曾指出:“命运并非无法改变的宿命,它是可以改变的。要改变它的话,就一定要知道因果法则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籍《阴騭录》收录的《了凡四训》中,曾提到明朝袁了凡的生平故事。
袁了凡本名袁学海,生于代代行医的世家。哀的父亲早逝,由母亲独立抚养长大,母亲希望他继承祖先的遗志,继续当医生以悬壶济世。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两鬓留有胡须的老者,老者说:“我来自云南,专门研究易算命理,来此的用意是天命要我来教一位名叫衰学海的少年学习《易经》。他的母亲希望他成为医生,但将来他会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优秀的官员。在县考中得到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 … … 在一次正式科举大考之前,他开始担任官职,做过许多地方的地方官。他将会结婚但没有子女,享年五+三岁。”
结果袁学海真的在少年时期停止学医,开始朝科举之路前进。之后,他的人生也不可思议地知老人所说的那样,连参加几次考试和当过什么地方官,都被老人一一说中了。
从官位上退下来以后,他到南京游学。有一回,前往栖霞山拜访有名的云谷禅师,两人相对坐禅三日。
结束时云谷禅师夸赞他:“你还如此年轻,却能在禅定时不带一丝俗念和邪念,我从未见过禅定功夫如此了得的人,你到底在哪里修行呀?”
云谷禅师对袁了凡的修行成果十分感叹,但是袁了凡却只能说出小时候碰到老人的经过。
“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一点也没有超出那位老人的预言,一切都如同他的描述。我没有子女,也可能很快就会在五十三岁往生吧!所以我想我已经没什么可以思考和烦恼的事了。”
没想到云谷禅师听完他的话,却把他大骂了一顿:“我以为你是个开悟的大丈夫,竟没想到你是个大笨蛋!”接着告诉他:“老人虽然告知你的命运,但是命运并非不可以改变呀!”并且他提到如果行善就会出现好结果、做恶就会产生坏结局的“因果报应法则”。
“只要你心想的都是善事,你的人生一定可以往好的方向转变。”云谷禅师最后如此说。
袁了凡回答说:“我错了,今后一定遵照大师的话去做。”
从此,袁了凡每行一善便给自己加一分,每做一恶就给自己减一分,用分数来勉励自己日日行善。
结果,衷了凡一直活到七十三岁才往生,老人说他没有儿女,后来也有了。袁了凡告诉他的儿子:“在我遇见云谷禅师之前,我的人生正如命运所示。但是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努力行善,所以生下了你;原本只有五十三岁的寿命,现在已经过了七十还健在。儿子哟,所谓的人生,就是不断行善而可以改变的东西啊!”
“命运”是既定的,并非我们衷心期望就能改变。但是另一方面,和“命运”并行的“因果报应法则”却非如此,如果善用这项法则,原本既定的命运也能再改变,我们不妨称这样的过程为“立命”。既然通过立命可以改变命运,我认为人类应该更有效地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
问题在于,现代人无法相信交叉运用“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能创造美好人生这样单纯的论调。一来,社会上对“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的看法本来就具有偏见;二来,现代科学根本无法解释超乎人类智慧理解的命运。
因此,那些具有很多学问的知识分子,多半认定命运的论调是迷信的说辞。在知识分子的眼中,“因果报应法则”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做坏事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他们认为,这是没学问的乡下人用以防止小孩做坏事的便宜行事。
事实上,除了上述的故事,的确很难找到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的说法到底正确与否。命运到底是什么?我们很想给出解释,却实在难以解释;而对于善有善报的理论,也很难找到明确的实例加以说明。
原因也就是之前提及的,人生是由“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交叉结合而形成的。
例如,当人处于命运极端恶劣的时期,即使做了一点善事,却终究无济于事;而有时处于运气非常好的时候,即使做了一点坏事,相形之下好像也看不出其坏处。于是,有人会心生疑问:“做了那么多坏事的人,人生为什么还过得那么幸福?”
以下则是进一步的解释。我的朋友请一位具有通灵能力的人为我算命,他说:“这个人今天运势很差,本来应该会有一场大病,如果他能平安无事,那是因为他近年来所做的好事在庇荫他。以他的运势,根本不可能事业如此顺利,身体如此健康。”
如此这般,“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犹如 DNA 的双螺旋,复杂地交错组合在一起,也因为可以交错组合,所以不是以“一加一等于二”这种单纯的方式来组合,但是所有的人生确实都是出自这两项要素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因果报应法则”比“命运”更有力量,足以改变人的一生,可惜,至今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种说法。
不管怎样,我认为“因果报应法则”的确存在。让我们再回到“宇宙”那一章,从回溯宇宙的起源进人新的话题吧!
宇宙的起源是来自一块手可盈握的粒子,大约在一百五十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霹雳,很多粒子结合成质子和中子,之后出现的电子环绕前者因而形成氢原子,氢原子经过融合又形成氦原子,同样的情况反复进行之后,形成了目前宇宙间的各种元素,接着又形成分子和高分子,然后出现生命物质,最后则是人类的诞生。
本来宇宙也可能以一块粒子的状态维持一百五十亿年,也可能在形成原子的阶段就停止演变,然而宇宙却不停地重复创造、发展的活动,甚至创造了人类。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宇宙之间具有让各种生命诞生、成长和发展的意识,正是这种意识让宇宙不断地运行。
当人类具有善的意识时,便与造物主的意识——“所有的生命都努力生存着,善哉善哉”不谋而合。个人美好的意识波动如果与宇宙的意识波动一致,则一切就会顺利运行,事事成功,并且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相反地,个人意识若与宇宙意识背道而驰,就必定走向失败。
理解这个原理,也就能理解为何世间存在着没落和衰亡。例如,公司为何倒闭?通常是事业顺利发展时,不曾自省“未曾做过善事”、“没做过为世人着想的事”、“从此不再认真努力工作”等违反宇宙意识的行为,因而承受倒闭的报应。
近年来曾经获得很高评价、结果却倒闭的企业,仔细观察它们倒闭前的状况,不难发现,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倒闭前都曾如日中天、备受夸赞,随后名声一落千丈,饱受没落的痛苦。其中,有存活了三四十年才走人衰退的企业,也有刚成立就走红的创投产业,历经几年的高速成长就瞬间坠落。总之,无论哪种企业,都是在功成名就之后,轻而易举地落败和倒闭。
凡身为企业经营者,无论如何都是希望自己的企业能避免倒闭的命运的,既然如此,为何成功还迟迟不来呢?虽然这也是“命运”,不过我认为主要是由“因果报应法则”导致的结果。
二十世纪初,伦敦的知识分子经常聚在一起与已经死亡的灵魂沟通交流,也就是所谓的“交灵会”。
其中由一位小镇医生主持的交灵会,经常出现一个印地安人的灵魂“银桦树”,他讲了很多话,这些话还被收集成书。我偶尔也读这种书,其中有个地方特别引人注意。对于我多年来苦于无法提出证据加以解说的“因果报应法则”;“银桦树”如此解释:“大家都不相信‘因果报应法则’吧?因为无法证实做了善行就有善果,做了恶行就有恶果,所以没有人相信。其实短期内虽然看不出来,过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一定会看到果报。当然,也有少数不在同一世报应的例子,但是就我所处的世界(往生后灵魂居住的空间)来看,一分一毫也逃不过。的确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法则’是正确无误的。”大致上历经三、四十年的时间,因果就应和了,如果还无法显现,那么到了另一个世界,因果的账还是会算得清清楚楚。
换句话说,目前我们所想的、所做的,可能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时间虽不确定,但一定会承受结果。现在造的业是因,其结果会显现于未来,到时候才后悔或悲伤已经晚矣。因此,无论如何请将这件事记在心头,希望每个人每天都有善行,并因此走向美好的未来。
第十三章 人生的考验
在惊涛骇浪的人生中,无论是好的抑或坏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赐给我们的考验,幸运的际遇与不幸的灾难在本质上同样都是考验。一个人如何面对这样的考验,将进一步决定他未来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前面的章节曾经提到,人生是由“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遭逢厄运的时候。释迦牟尼称此为“诸行无常”,他还说:“因为无常,所以人生很苦。”总之,因为人生一直在变,所以苦难也一直不断。
但是,我认为在惊涛骇浪的人生中,无论是好的抑或坏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赐给我们的考验,幸运的际遇与不幸的灾难在本质上同样都是考验。一个人如何面对这样的考验,将进一步决定他未来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必须思考的是,遇到“成功”的考验时,应该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
当获得令人称羡的幸运或成功际遇时,多数人会将成功归诸于自己的努力,把这样的结果视为理所当然。更极端一点的人,甚至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更成功一些、更幸运一些。
但是,也有一种人,总是将幸运和成功的理由,归诸于周遭环境和别人的帮助。面对自己获得的幸运和成功,心中始终想着:“太可惜了,只有我得到幸运和成功的垂青,这真的是好事吗?”我想,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谦卑。
前者认为所有的幸运和成功都是靠自己的力量赢得的,因此更成功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人一心想得到等同于自己付出的报酬、地位和名誉,同时也把自己的欲望愈养愈大,总是在成功的时候忘了谦虚,态度开始变得越来越傲慢。事实上,给他带来成功的正是他的谦虚和朴实的努力,结果他却在成功时失去了这两个优点,开始怠慢,只留下想要更成功、更幸运的欲望,并且任由其继续膨胀和发展。
失去了谦虚和努力,也就失去了支撑自己幸运和成功的优点,开始和凡事向善的宇宙意识变得不同步,也因此走向最终的没落和衰退。几经努力才获得的幸运和成功却没能把握住,因为这些人的“心”变节了,并由此跌人衰退、没落的窘境。
另外一种人,不但通过谦虚和朴实的努力获得了幸运与成功,而且面对成功时能够诚心感谢周遭人的帮助。这种人戒慎恐惧,不敢独占成功的果实,反而和更多的人及广大的社会分享自己的成功。他们从来没有忘记保持谦虚的心和朴实的努力,甚至更加努力地工作。我相信,能够用这种态度来面对“成功”考验的人,将会得到更多的幸运与成功,甚至能永久保持自己的幸运与成功。
被幸运和成功眷顾时,当事人应对的态度不同,将会带来天壤之别的结果。总而言之,获得幸运和成功并非最终的结果,面对幸运和成功时的态度,才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因素。这一点对世人非常重要,值得我们谨记于心。
也有一些人完全不知道因果报应会对命运造成影响,因此在遭逢灾难、厄运和困苦的考验时,因为无力抵挡所面对的痛苦,转而愤世嫉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