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韩国人-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国家形象贫乏
人们说起中国就会想到天安门和万里长城,说起日本就会想起富士山与新干线,而说起法国则会想起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那么提起韩国呢?唉,什么也想不出来。金刚山?很遗憾,这座世界名山以及更多的好地方,都被镶嵌在了朝鲜的土地上,韩国无缘享受它们的惠泽。
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形象如此贫乏的国家了。况且.是自称拥有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并以此为骄傲资本的民族。历史虽然如此悠久灿烂,可说起韩国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国家形象让人们记起,那么还有什么资本大肆炫耀呢?
如果说韩国只有一样可以向世界炫耀的东西,那就是辣白菜。也只有辣白菜了。除了辣白菜韩国还有什么?这样说对韩国人很失礼,因为这等于说韩国充其量只有辣白菜可以作为炫耀的资本,而且是恶臭扑鼻的便宜货。吃了它便会打嗝儿,从而散发出这个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恶臭味,令人作呕。这个国家的确有令国民骄傲的悠久灿烂的历史,但是能拿得出来炫耀的,也只有辣白菜,这实在太寒酸。
因为是廉价货国家,所以只能制作辣白菜这样便宜的东西。韩国人经常自我吹嘘有创造力,但在我看来,那是弥天大谎,是天大的笑话。如果是有创造力的民族,为什么至今没出现一个诺贝尔奖得主?韩国人动辄嘲笑日本人没有创造力,是只会模仿的低能的民族。但是这个只会模仿的民族除了佐藤荣作之外,还有7人荣获了各项诺贝尔奖。即使模仿,竟也能有7人获诺贝尔奖,这也算非同寻常了吧。
韩国不仅仅在获取诺贝尔奖方面不行,在创名牌产品领域也是窝囊无力。到处找“韩国制造”产品,找到的却又都是些廉价货,真像廉价大展示一样:汽车、 电器、服装……在欧洲,韩国的汽车因为价格非常低,还有人买,但是这种汽车在日本再便宜也没有人买。日本人认为,既然决定要买车,即使贵一些,也要买好车,要买日本、美国、德国的车,而对韩国产品绝对说‘‘NO'’。
为什么?因为对其安全性不放心。尽管韩国厂家争先恐后地吹嘘韩国汽车,称其被选为“性能最佳的汽车”、“在欧洲最受欢迎”、“通过了美国安全标准”等等,但又有谁信呢?中国谚语“便宜没好货”,一语道破天机。
在日本出售的韩国制造的东西,充其量也就是辣白菜及廉价的裤头、胸罩等内衣类,外加烧酒“真露”。但是,尽管真露在日本电视上做了广告,销量仍然不佳。用日本人的活说:“这也是酒?”真露也进入了中国。知道中国人怎么评价这种酒吗?“喝它还不如吞马尿呢!”
2。世界最大的名牌复制国
韩国这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名牌,但却操纵着名牌市场。它是世界最大的名牌复制国,韩国人极度缺乏想像力,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加之劳动力价格低廉,于是就将全部精力倾注在复制他人的产品方面,没有独创的东西。因此,当然比其他国家更早地成为复制品的天堂。
只有这点本事。生产便宜货的本事和原原本本地复制他人产品的本事。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本事,才活了下来而不致饿死。上帝还是没有抛弃韩国。靠着这种本事,韩国才得以发展。于是开始看不起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嫉妒嘲笑比自己生活好的日本。即便复制手段高超,这种高超就可以成为资本吗?生产便宜货国家的人就是不一样,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同时变成了便宜货。
韩国人看到日本人以及很多外国人到韩国观光,就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国家很优秀,其实连一个值得一提的观光资源也没有。也许有人会说,韩国有昌德宫、景福宫等文化遗产。但是这些东西如果跟中国的紫禁城相比,简直就是建在偏僻角落里的一副寒酸相的窝棚。
日本人经常来韩国是不假,但却不是为了看昌德宫和景福宫,说穿了,就是为购物。因为韩国的东西非常便宜,人们为了买便宜的名牌货,准确地说应该是为了买假冒的名牌货而去韩国。
过去日本人为了妓女游而频繁往来于韩国,现在此项旅游已经萧条,转而变成了购物旅游。就其原因,我曾问过很多日本人,回答是韩国的妓女游已毫无乐趣。韩国的色情行业与日本相比,也有天壤之别,韩国的妓女们服务极差,收费却相当于超级名牌的价格。那就在服务优良的日本玩吧,没有必要特意跑到韩国去。
于是去韩国的妓女游、买春游减少,取而代之以迅猛发展的购物游。这其中便宜货魅力最大,而并不是为了吃韩国人引以为豪的辣白菜。在我看来,辣白菜成为国际化商品极其困难。尽管韩国人自己很喜欢并大肆宣扬,但恶臭扑鼻而来的辣白菜不可能成为国际商品。理由我已在其他章节说过,这里就省略了。
汉城的南大门市场和东大门市场,作为专营廉价商品的市场,为很多日本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所熟悉。因此外国人对韩国的了解大概就是辣白菜加上卖便宜货的南大门了。除了它们,韩国还剩下什么?
有五千年历史,不,加上后续上去的一千年,自称有六千年历史而引以为豪的韩国,除了辣白菜和便宜货外,再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资本了。那么,谁肯承认它是发达国家?
一、日本人真的有“缩小意识”吗
1。日本论名著《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说起李御宁,在日本因《日本人的缩小意识》这本畅销书而名声大振,是韩国知识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也深深佩服他的博学、文才。在当代韩国文化界中,像李教授那样具备渊博知识的人物并不多见,我在中国读大学期间,读过日文版的《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我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之后,不禁拍手称快。“真是解读日本的杰作。”当时那种兴奋的记忆宛如昨日。
此书在日本一经出版就引起巨大反响,知识阶层中更是卷起丁李御宁旋风。在日本,恐怕最有名的韩国文化人当属李御宁。此书在日本人编写的《外国人谈论日本的名著》中,稳稳地占有一个位置。
这部著作在世界上可与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相媲美,受到日本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韩国媒体异口同声地称赞:“开创了日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新
局面,成为再次突出韩国人的存在的契机。”就是说,韩国人多年来“反对日本”、“抵制日本”、“战胜日本”的执著信念,终于付诸了行动。
2。执笔动机是极端的自卑情结和傲气
作者在韩文版的序言里对写作动机做了如下解释。“似愤怒,似仇恨,又似挑战前的紧张,这是—种非常复杂的心理。从我上小学的那一天起,就既不能说也不能写母语,是作为语言的囚徒长大的。解放后,才终于有机会开始学习‘卡那达拉’(指韩文)。从我动笔写作时开始,对这段屈辱的历史一定以某种形式进行清算的想法,就一直伴随着我。”
因此作者宣称。“如果有一天我能看到日本人在电车里读我写的书,我人生的一个夙愿才算得以实现。”“因为我始终无法摆脱—个念头,就是将‘我’、将韩国证明给世人。”
作者在1982年3月接受《东亚日报》东京特派员的专访时,更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告诉日本的知识阶层,我们不仅像古代那样向日本传播文化,在今天,我们也绝不是他们的盗版写作水平。让他们在地铁中读我们的书,这不仅是我,也是所有韩国知识分子的愿望。”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那种一直处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之下,落后于日本的自卑情结,以及急于证明起码在文化上韩国并不落后于日本的傲气。因此,让日本人在地铁中读自己写的书,成了最大的心愿,也是很自然的。也许听上去像幼稚的孩子话,但也吐露出了韩国人对日本人的真实感情。这本书正是表现了对日本极端的自卑情结和傲气的矛盾,是以反对和抵制日本为背景引发的韩国人的知识炸弹。
3。认定日本比韩国小,真是不可思议
以上这些我都可以理解。但是,来到日本反复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开始产生了很大的疑问。究竟“缩小意识”这种观点有多人的可信度?李教授试图通过日本的小东西来洗明日本人的“缩小”学说。
即使“缩小”现象本身并无过错,那么就能断定“缩小意识”一定从中起了作用吗?我想,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不知基于什么理由,韩国人一向认定日本比韩国狭小。
韩国人一直指责日本国土狭小,因此人的气量小而褊狭。1998年9月的—天,我在汉城乘出租车。司机知道我来自日本之后说道。“日本国家太小了吧?与其在那么狭小的国家辛辛苦苦地生活,不如在我们韩国为好。”他的话令我不由得苦笑。我告诉他日本比韩国要大得多,南朝鲜合在一起也不过比日本的一半大一点而已。听我这样说,这个40多岁、看上去很淳朴的司机非常吃惊,看他的表情好像在说: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只要打开地图看一下或看一看电视上每天播放的天气预报,就一目了然了。为什么不肯去做呢?真是令人难以理解。生长在泱泱大国的中国人,把日本称为“小日本”,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毕竟中国是比日本大25倍的大陆。
为什么韩国人会把比韩国大得多的日本看得很小呢?根本原因在于其大陆式思维方式。尽管日本比韩国大,但毕竟是岛国,就像“岛国根性”这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所体现出的那样,日本人自己也认为岛国狭小。而韩国是与大陆紧紧相连的半岛,所以就养成了往往用大陆的观点来看事物的习惯。
4。李教授之理论的出发点
更有趣的是,韩国人和中国人都认为日本人身材矮小、心胸狭窄。因为身材矮小,所以胆小且吝啬,这是说到日本人时习惯用的词语。但事实上现在不仅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就是平均身高也已居于中国与韩国之上了。认为日本狭小的固有观念,今天依然主宰着韩国人对日本的看法。
韩国人现在仍经常用“倭奴”这个鄙视日本人的说法,它取自汉字表记的“矮小”之意。所以韩国自古以来称日本为“倭国”,莫名其妙地认定日本人的形象就是身材矮小。我认为李御宁教授的“缩小意识”之说,正是基于“倭奴”这种固有观念。而西方知识界不认为日本人有“缩小意识”,也是因为他们眼中的日本不是“倭奴”的形象。
中国人看日本时有充分的理由产生“缩小意识”这—想法。因为中国人最早将日本蔑称为“倭奴国”。作为中华思想最大的复制国,韩国忠实地继承了中华文明,从古至今,将日本人的形象定为“微缩、矮小”。李教授正是基于”矮小”之成见,才产生了“日本人有将所有的东西弄小的缩小意识”的想法。李教授首先认定了“缩小意识’’在日本人中具有普遍性,并以此为框架,将日本的商品、自然、艺术等所表现的微小的东西都一一罗列在这个框架中。
李教授作为专修西方修辞学的文学评论家,其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其文章十分风趣,很有感染力。以这样一位著名学者的才能,综合了自由奔放的想像力和修辞技巧而产生的“缩小意识”论,足以令众多的读者被文章的魅力所吸引,并拍手称快。
5。“缩小意识”作为一种学说毫无说服力
虽然“缩小意识”作为一种修辞学技巧,很有魅力,但是从学术角度来看则有很大的疑问。事实上因为生活在大陆上的中国人喜欢大的东西,所以如果要收集数不胜数的巨大的现象来写—本《中国人的扩大意识》并不难。在芝麻粒上刻汉字,在橄榄果上书写汉字或画山水画,如果将这些微小纤细的现象罗列到一起,同样可以出一套《中国人的缩小意识》系列丛书。事实上韩国出版界也乘“缩小意识”之机,相继出版了题为《日本人的扩大意识》、《日本人的x x意识}等书籍。
把“缩小意识”作为日本人的特征推而广之,似乎有失公允。的确,我们不能排除日本人有缩小意识(当然具他民族也同样有),但将它作为日本人的性格取向,以某—学说的形式提出来,则有些牵强。将它看做是修辞学上一种有趣的比喻似乎更恰当。
6。“随身听”所表现出来的日本人的灵活性
如果非要将“缩小”作为一种现象来看,我认为它不是性格取向,而是日本人的权宜主义从中起着作用,即没有绝对原理的通融性、灵活性起了作用。例如:韩国人欣赏并遵从原始状态下的自然,在这种绝对原理支配下,不可能想到创造、仿造自然的人工庭园。插花没有在韩国得到普及,也正是基于要将花置于自然状态下欣赏的原理。但是,日本则对大自然进行微缩、仿造,拉近至自己身边,作为一种“象征”来欣赏。这里没有绝对的原理,只有一种更具有通融性的权宜主义。
正是基于这种随时随地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的灵活性的思维,日本人发明了随身听及方便食品。它摆脱了—定要在家里或在餐桌上用餐的绝对观念,是灵活性思维的产物。当然它只是“缩小”现象,不是意识和取向。由此可以看出,李御宁教授的“缩小意识”论实际上没有大的意义,不妨出于兴趣,将其作为文学作品来读,而把这种“缩小意识”看做是日本人的性格,则会导致很大的误解,对韩国与日本的相互理解无任何帮助。
最后补充一点,作为“缩小意识”的结论,李御宁指出:“当日本人抛弃缩小意识,采取扩张意识时,则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痛苦,同时毁灭自己,发生侵略韩国或日韩合并及太平洋战争那样的灾难。”这种提法是毫无根据的。这也许是李御宁从自身的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痛苦经历中得出的结论,最终归结于否定并批判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同时警告日本“不要向海外扩张”。
如果按照李御宁教授的“缩小一扩张”的逻辑,就会得出一个积极的结论:在今天这样—个全球化时代,向海外扩张正是克服锁国和国粹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弊端,走向全球化的积极的态度。
二、《没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