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成为往事-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表情僵硬地看着门外。一阵风从破败的院墙外面翻卷到院子里,枣树又哗哗地落下落叶,一些纸张飞舞了起来,悠扬地飘到很高很高的地方去了。我转过脸默默地看着虎生。说实在的,我很难过,这种难过被它绵长的纵深感强化了,我从虎生身上看到吴克勤的影子,甚至——这绝对是莫名其妙——我竟然也看到了吴克勤给我讲述的故事中那个叫绍平的后生的影子!
在这样的时候,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
秀梅突然站到我面前,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然后说:“噢……你是苏北嘛!”
我说我是。
秀梅一下子扑到我怀里,啜泣起来。“你为啥不来么?你为啥不来看看克勤么?他一直惦记你哩!我们老是念叨你,我们不知道你到哪搭去了……”
我接住这个单薄的肉体,搂抱住她,听她的诉说。她有那样多的委屈,她要说的全部是委屈。
我哭了。我没有发出声响,但是我的泪水一溜一行地落在秀梅的肩膀上,那里正好有一块带碎花的补丁。补丁很新,还不能洇渍泪水,泪水就从补丁上滑落下来,洇在已经说不上什么颜色的旧衣服上。
虎生觉察到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情,转过头来,用空洞的眼睛看着我和秀梅,虽然无力但是能够引起他极大痛苦的咳嗽阻止了他,他又回转过头,一心一意咳嗽去了。
我放开秀梅,去帮助虎生。我把他的头稍稍抬高一些,坐到炕上,为他摩挲前胸。他喘息着完成了这个可怕的过程。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他再也没有气力睁开眼睛看我了,就像一个垂危的人,把自己和现实世界拉开距离,远远地独自一人品味着痛苦。
秀梅把一碗开水放到炕上,不知道是给我的还是给虎生的。
我找到了马双泉。
马双泉蓬头垢面,穿着一件露出棉絮的棉袄。他正在一孔窑洞前用荆条把窗户遮起来——马上秋就尽了,天要凉起来了。
起初他用敌意的目光看着我,手里的柴刀攥得更紧了。他听我做自我介绍,但我看出他并不相信我,好像我说的都是谎言,好像我是专门来残害他的人。
“那……你这是干啥来了?”
尽管我们仍然对峙着,但是心理上的距离已经缩小了许多。
“我到洛泉开会,听说了一些吴克勤的事情……我是来看看他。”
“你不是说知道他死了么?”
“我知道。”
马双泉脸上显现出嘲笑的神情。
我进一步说明:“我也是来看看秀梅和虎生。”
“哦。”马双泉把柴刀扔在地上,蹲了下来,用烟袋锅在荷包里挖烟。这说明他已经解除了敌意,我们能够正常交谈了。我也就蹲到他面前去。我不抽烟,我等着他用骨节粗大的手把烟袋锅装满,点燃,等着他把第一口烟吸进肚子里。
……
马双泉早就不再是小学民办教员,也不再是马家崾岘村的村长了,他现在专门替包括虎生在内的三十七个矽肺病人打官司,要求九里坪煤矿给予赔偿。
一年以前,因为同样的事情,马双泉的三孔窑洞被人放炸药炸塌了,那天他正好不在家,但是他的婆姨巧凤和两个儿子却死于非命,连尸体都被炸碎了。究竟是谁炸的,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用案件的一般推理——谁能够从事件中得到好处——就可以推断谁是幕后指使。但是,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案子,到现在也没有破。当时报道这件事情的《洛泉报》被洛泉市有关领导严厉批评,说社长、总编辑把关不严,向社会披露此类消息对维护社会稳定不利。所以马双泉在报社就成了散发着灾难气息、人人惟恐避之不及的人,后来收发人员干脆就不让他进报社大门了。
目前这个官司在洛泉市法院也打得显见得没有了名堂。有人捎话给马双泉说,你要是再闹就死定了。这不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威胁,事实上,在这块土地上,已经有人因为这样的事情丢掉了性命——马双泉曾经听说一个在
矿难中失去儿子的瘦弱老汉,因为长年上告黑心矿主被人用刀捅成筛子,扔在了一座石拱桥下面,人们发现的时候,尸体已经高度腐败,某些地方露出了骨头,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够闻到令人窒息的尸臭。尽管这样,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失去、把生命置之度外的马双泉仍然说是要上省城龙翔告状。
“要是龙翔也告不下来呢?”我忧郁地问。
他回答得异常干脆:“那我就上你们北京!”
我什么都没说。
“这世上总该有个说理的地方吧?!”
我什么都没说。我说什么呢?
“你是说……你的窑洞……你的婆姨和两个儿子……”
“就在那边,”他指给我看前面黑糊糊的废墟。“我把他们埋在那里了,我不离开他们。我为啥要离开他们?巧凤是我婆姨,我怎么能离开她哩?我那两个娃娃,都死了……我为啥要离开他们哩?我就在这里守着他们呀……”
马双泉带我去宽坪吴克勤的墓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下着小雨,整个世界都死气沉沉。马家崾岘就像贫血的人那样,显得疲惫而懒散,它好像不再关心任何与自己的生存无关的问题。
踏着变得潮湿起来的泥土,脚步的声音显得很轻微。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沉重的安谧之中。奇怪的是我竟然没有听到黄河的涛声,按照常理,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时候它应当十分雄浑。我听不到。只有我们的脚步声和轻微的喘息的声音。
马双泉扛着铁锨走在我前面,我感觉他完全把我忘记了。褴褛的煤矿工人制服上结了一层细微的亮晶晶的水珠,就像是下面有一个很热的东西在蒸腾着水汽一样。
“你……真的不打算离开马家崾岘吗?”我很为前面那个人对自己未来的安排感到不安。
马双泉马上做出了回答,这说明他的神思并没有脱离当时的情景,或者说这个人不耽于幻想。
“我当然不离开。”他没有回头,一边走一边说,“这里是我的家,我凭啥要离开?我家里的人都在这里,我不能离开他们。”他已经忘记前面说过同样的话了。“再说,哪一个村子会要我呢?我尔格就像传说中的‘殃’,碰到什么,什么就死了,谁会愿意遭殃呢?”
“如果政府强行让你离开呢?”
马双泉突然站住,看着我,然后轻蔑地笑了:“政府能让一个既不怕活着又不怕死的人离开他的家吗?”
我感觉他已经做了某种选择,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的话。
吴克勤的墓地只是一个矮矮的坟包,孤伶伶地坐落在宽坪的坡地上,上面长满了荒草。马双泉什么都不说,就去薅草,并且用铁锨填上新土。坟墓正面摆了一块方正的青石,是用来放供品的。我把
月饼放在上面,然后跪了下来。
“哎,不敢!”
马双泉试图阻止我——按照当地乡俗,只有死者的晚辈才下跪。
也许我当时的脸色过于严峻,马双泉站定在离我二尺远的地方,不再说什么,也不再做什么。
我说:“克勤,我来看你。我知道你为什么跟我讲那个故事了,我知道了。现在,在这里,我向你承诺:我要把它写出来。请原谅我,克勤,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你想把它讲述给世人。世人应当听到这个故事。克勤,那是一个好故事……”
我站起身来,围着吴克勤的墓绕行一周。马双泉闪身在一边,用充满疑惑的目光看着我的一举一动。我想,他一定以为在这个怪异的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个怪异的人。
马双泉把铁锨递给我,我又为吴克勤填了一些新土,现在,阴沉着的坟墓有了一些生气,我甚至感觉到了吴克勤的惬意。越来越低的阴云缭绕黄土高原的上空,不见雨丝,但是整个世界都像浸泡在水中——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特殊的降雨形式。包裹月饼的草纸湿塌了下来,那张印着“春生记月饼”标记的封装纸洇染了草纸,像血痕一样在扩展,把石头也染红了。
“也就是说,”我的声音显得异常遥远,“他流了很多血……”
“很多血。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多血。你知道吗?把一大块黄河冰面都染成了红色。我很长时间都无法驱除掉那种印象,看什么东西都是红的,就像有一块红布遮挡在眼前一样。”
“你是说,他死得不痛苦?”
“他跟秀梅说他挺好的,然后就死了。我想……他是挺好的,他没说假话……”
“……”
“我为他把墓地选在了这里。”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马双泉的匠心。墓地背景正是当年吴克勤自豪地让我参观的农田基本建设样板地块,这个地块曾经出现在很多报纸上。时间能够把任何东西侵蚀,但是它侵蚀不了一个人做过的事情;历史能够有选择地忘记任何事情,但是它不能抹去曾经活跃其间的人的踪迹。后来者只要有心,是能够寻找到那些踪迹的。你能说那些斑驳的踪迹述说的不是历史吗?你能说那些化为泥土的人不是历史的一部分吗?
马双泉的匠心还体现在,这个墓地的侧面正好面向黄河。从这里俯瞰黄河峡谷,那个巨大的回湾正好把一部分河面展露在眼前。现在,那里被阴郁的雨云覆盖着,看不到那条永远翻腾前进的巨龙,但是,或许因为角度发生了变化的原因,你现在可以听到雄浑的涛声。越是低沉的东西越是振聋发聩,我是从大地的抖动中感觉到黄河的。我能够感觉到黄河用那庞大的身躯在峡谷中豁出通道,义无返顾地奔向海洋,感觉到它有意或者无意留下的震撼。这时候,你自然会产生一种感想,认为你面对的绝对不是惯常的事物,那是宇宙在地球上留下的刻痕,是空漠世界中穿行的音响,是大自然的沉重呼吸,是被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的长长慨叹。在这样的事物面前,你自然会感觉自身渺小,渺小得如同一颗沙砾。你置身于辽阔深厚的黄土高原和这条恣意奔行着的巨大河流之中,随着它们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它们的运行而运行,任何驱力都会显得既庄严又荒诞,既高扬你的精神之火又会压抑你的灵魂飞升。正是在这彼此对立而又相反相成的境遇之中,你感受到伟大,感受到辉煌,尽管你不知道那并不是你的伟大,也不是你的辉煌。
现在,我就这样感受着。我不知道那个已经长眠地下的人,那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倾倒给这片大地的人,是不是也像我这样感受着。我希望他这样感受,因为,他比我更近地接近了这片泥土,比我更近地接近了黄河。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想,他就能够安息。我希望他安息。
他活过,这就够了。
一个人有什么东西会比活过更让人敬重的呢?
“你说的……啥故事?”
返回村子的路上,马双泉认真地问我。我向他复述了吴克勤二十五年前向我讲述的关于母亲石玉兰和儿子绍平的故事。
“他说这事发生在马家崾岘么?”
“当然呀!”我一直以为这个故事在马家崾岘家喻户晓。
“不,”马双泉摇着头,“从来没听说过。你知道吗?我们家是马家崾岘的第一个住户,我们很早就开始在这个地方生存繁衍,我也不知道经历了几代人,我可以确信,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父亲是马家崾岘的活历史,并且是整个张家河镇最会讲故事的人,我从来没听他说过这个故事。这么好的一个故事,如果真的发生在马家崾岘,父亲早就会讲给我听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村里任何人都没有听说过……”
我怔怔地看着马双泉。我相信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我突然想明白了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故事!
我站定在原地,回望已经遥远的吴克勤的墓地。
吴克勤从来不是我能够进行倾心交谈的朋友,但是,现在我确认,我们是交谈得最多的人。一九七七年的那次见面,他实际上把所有要说的话都对我说了。
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不管道路多么曲折,不管他个人的生活遭遇了什么事情,他仍然像人们很早预期的那样成为了真正的作家。
叔本华论述作家的时候,曾经把作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流星型,转瞬即逝的那一种,它耀眼地划过天空,你刚一说“看哪!”它已经消失在宇宙苍穹之中了;第二种是行星型,由于它们离我们很近,因此看上去很明亮,但是它的光是借来的,它的影响范围只局限在和它一道旅行的同伴身上;第三种是恒星型,它不属于任何星系,它属于整个宇宙,也正因为这样,它才如此高远,它放射出的光芒要经过很多年才能到达我们的眼中……毫无疑问,吴克勤属于第三种,它是自身发光的恒星,由于不存在视差,即使我们的观察角度发生改变,它自身也不会发生变化,它放射的是自己的光芒。
他讲述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他放射的始终是自己的光芒。
60。终(1)
从洛泉回到北京,我就推开正在写的现实生活题材长篇小说,进入到吴克勤讲述的那个遥远的故事之中。我把它作为母亲的故事,作为母亲向我们讲述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弥足珍贵,它是哺育我们灵魂成长的珍馐佳肴。
让我愧疚的是,从事了这么久的小说创作,这个故事为什么没有进入我的心灵?为什么它没有唤起我讲述的冲动?我当时不是也曾经被深深打动,我不是还曾经答应吴克勤要把它写出来么?究竟是什么东西使我脱离了它,让我游走在社会时尚所要求的狭窄通道上?我们知道灵魂须臾不可相离,但是在我们生存的过程中,却又为什么总是忽略或者无法顾及它的存在?我们为什么要逃避?我们在逃避什么?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我们懦弱和些小,竟然会失去面对生身母亲的勇气?
写作过程中,我经常感到吴克勤站在故事后面,从用胶布缠裹着的眼镜后面看着我,在凄然的目光中,没有任何别的成分,那完全是期望,期望我能够把它复述出来。我从来没有因为那个故事年代久远而认为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相反,我总觉得我们就生活在故事当中,就像故事中的人那样,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和这些人物感受故事的方式略有不同:他们是主体,是参与到事件中的人物,而我们是客体,我们在事件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和他们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不同。送走了青春岁月的人才会知道,无论历史把他负载到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