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生智谋串串烧 >

第11部分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11部分

小说: 人生智谋串串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围的人们觉得很是奇怪,问捕快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这个盗贼体格很魁伟,单手提着一个大包走进来,可是刚才喝茶时,却要用两只手捧着杯子,这一定是在偷偷地测量杯子的大小,准备回去做假杯子来换走这个银杯。”    
    有时候,识别坏人并不需要特别的智谋,只需要从生活常识来推断,就可略知一二:凡是违反常情,违反常理的事情背后,一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意图,我们只要抓住违反常情常理这一点就可以断定无疑。    
    宋代丁谓作了首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意思是说。皇宫中的九道门打开了,我最终会晃着双臂大摇大摆地进去。    
    诗人王禹偁读了后说:“进上级衙门尚且应该弯着腰恭恭敬敬的,进皇宫门时怎么能够挥着双臂大摇大摆呢?作这诗的人,虽然志不在小,但一定不是什么忠良之辈。”    
    后来果然如王所说的那样,丁谓成为一代权奸。以一句诗来判断一个人的忠奸,虽然有些牵强。但诗言志,由文及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再以以北宋陈瓘为例。陈瓘在朝会的时候,见蔡京注视太阳,能很长时间而不眨眼睛,他便时常向人说:“蔡京的精神能如此集中,他日必定富贵。但是他仗恃自己的禀赋,敢于抵视太阳,我恐怕此人以后得志,必会擅私逞欲,目无君王。”    
    徽宗初年,陈瓘多次进言攻击蔡京。当时蔡京只是一个翰林学士,主管起草朝廷的布告,并没有显山露水,并且到处向人解释,于是人们都认为陈瓘太过份了。    
    后来,到蔡京得志,独揽朝政时,人们才开始想起陈瓘。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细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思索的人,才能练就这样一双如电的目光,发现不同寻常的事情,并从中得知真相。    
    明朝天顺年间,都指挥马良受到皇上的宠爱。马良的妻子死了,皇上准备去慰问他,正碰到他好几天没出家门了。    
    皇帝问其原因,左右的人说:“马良正在办喜事,新娶了妻子呢!”皇上不高兴地说:“这个家伙对妻子如此薄情,怎么会忠诚于我!”于是把马良叫来,棍棒交加打得他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明宣德年间,金吾卫指使傅广阉割自己,然后再请求到宫中当太监。    
    


待人智谋第6章 知人识人的智谋(8)

    皇上听说后奇怪地问:“傅广已经是三品大官了,他还想做什么?残害自己的身体想再升官吗?”于是不仅没有任用他,反而命司法部门问他的罪。傅广又羞又恨,不久就死在狱中,一时传为笑柄。    
    辨人须待七年期    
    孔子说:“知人不易,人不易知。”    
    听其言观其行,虽不失为知人的一种好方法,但有时也会出现失误。    
    汗明游说春申君,说得春申君很高兴。汗明想谈自己的观点,春申君担心晚回家不好向老婆交待,就说:“我已经知道先生的意思了。”    
    汗明说:“不知道你和尧相比,谁更圣明?”    
    春申君说:“我怎么比得上尧?”    
    汗明说:“那么你看我和舜相比怎么样呢?”    
    春申君说:“先生你就是舜。”    
    汗明说:“不是这样的。请让我为你细说。你的贤明不如尧,我的才能比不上舜。象舜这样贤能的人服事圣明的尧,三年以后才能了解舜。现在你顷刻之间就了解了我,这就等于你比尧圣明,而我比舜贤能。这可能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蓄。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的这首有名的七律,说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给一个人盖棺论定,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作谦恭的正人君子了。    
    王莽是汉元帝时王皇后的侄子。他祖父、伯父、叔父八人都是列侯,唯独他父亲王曼早死,未能封候。因此,他的堂兄弟都依仗父辈的权势,过着奢靡的生活,争相以声色犬马夸宫斗胜,而他却孤苦伶仃,生活贫穷。    
    他的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时,他主动悉心照料,亲自尝药,一连几个月蓬头垢面,衣不解带。王凤果然被他的孝心打动,临死时请太后和成帝关照他,使他当上了黄门郎、射声校尉。    
    他对其他叔父也很孝顺,同时百般殷勤地结交一些豪杰,这些人都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他的官也越做越大,然而他官越大,地位越高,干事就越谨慎,待人也越谦虚。他还把皇帝赏赐的车马衣物都送给宾客,甚至卖掉自己的财产赈济穷人,家中一件多余的东西都不要,以至不少名士投奔他,朝中权臣都愿意和他交往。当权的人称赞他,说客游士到处宣扬他,他的威望超过了几个叔父。    
    公元前8年,大司马王根病重,推荐王莽代替自己。成帝接受了王根的意见,任命王莽为大司马。他更加克已奉公,以身作则,提倡俭朴,反对高官们骄奢淫仗的生活作风,常常把自己封邑里的租税收入全部分给下层官吏和穷苦的读书人。    
    


待人智谋第6章 知人识人的智谋(9)

    有一次,他母亲患病,公卿列候的夫人前来探视,王莽的夫人到大门外迎接,客人们看她穿得那么寒酸,还以为是王莽家的粗使女仆,后来得知是王夫人时,一个个惊得发呆,钦佩王莽是个清正廉洁的人。    
    就在王莽为自己精心包装的时候,汉成帝却正在温柔乡中与飞燕姐姐和合德妹妹恣意纵欲,他说:“汉武帝好神仙求白云乡,我终老在这温柔乡足矣。”    
    成帝死后,哀帝即位,外戚丁、傅两家的势力潮水般的涌入朝廷,王莽采取韬晦之术,上书辞职,退居新野,闭门读书,俟机东山再起。    
    一次,他的儿子杀了一名家奴,王莽大发雷霆,要他儿子自杀偿命。人们对此深为感动,把王莽奉为楷模。王莽在野三年,上书为他鸣不平、要他回来执政的就有一百多人。    
    在舆论的压力下,皇帝又让他回到了京城。哀帝死后,王莽又成了国家最高权力的执掌人。就这样,王莽由黄门郎、射声校尉、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大司马、安汉公、宰衡摄皇帝,最后终于成功取代汉朝,建立新朝。    
    在王莽建立新朝以前,所有的儒生把他引为同道,而为他大力宣扬,却没有真正认识王莽。等到他当了皇帝,那些儒生深感上当,又把他描绘成千古罪人。我们撇开王莽的是非功过不谈,仅从儒生态度的一反一复中,却正好反映了他们缺乏辨别人的智慧。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必须他在一段时间内的各种表现结合起来,综合地考察,才能深知其本质。比如说,通过他到远方办事,考察他是否忠心;通过在跟前办事,观察他是否尽职;一个劲让他从事繁杂的琐事,看他有没有调理烦杂事务的本事,等等。    
    战国的时候,杜赫曾经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识人用人的方法。他对东周君说:“您的国家很小,倾尽您的珍宝侍奉名人,来笼络人心法,并不太适用,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比如张开网来捕鸟,把网设在没有鸟的地方,永远也不会捕到鸟;把网设在鸟多的地方,容易使鸟惊觉,又会把使鸟惊飞。只有把网设在有鸟而鸟不多的地方,才会捕到很多鸟。    
    如今您把钱花在声名显赫的人身上,可这些人却瞧不起您;把钱花在普通人身上吧,您对这些人指望不了什么、无所企求,又浪费钱财。君王只有把钱花在暂时穷困潦倒,现在并不显赫,将来一定成大器的人身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说明,识人并不一定要死盯住大家都在关注的焦点,而应适当地关注那些虽然仍然默默无闻,但是很有潜力的人。    
    


待人智谋第6章 知人识人的智谋(10)

    就象买股票一样,在市场上喧赫一时的大牛股确实很诱人,但是价格已经抬上来了,再买就未必赚钱。只有从那些尚未发动的股票群中,发现一两只潜力股,慢慢地培养和等待,才有机会跑赢大市。这时眼光就十分重要,如果不小心选了一只垃圾股,就要赔掉底了。    
    盼枭成凤终是空    
    战国时期,有著名的四公子以礼贤下士而著称,其中尤以齐国的孟尝君为最有名。他广泛招揽”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并”舍业厚遇之“,得食客三千人。    
    秦昭襄王听到孟尝君的名气,就以泾阳君为人质,请求齐王派孟尝君到咸阳。齐王为了两国关系,送还泾阳君,并派孟尝君行聘于秦。    
    孟尝君同千余名宾客西入咸阳,谒见秦王。秦王降阶欢迎,吐诉相慕之意。孟尝君有件白狐裘,毛深二寸,色白如雪,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作为礼物献给了秦王。秦王穿上这珍贵的裘衣让自己宠爱的燕姬看,并介绍说:狐长不到数千年毛色不会变白,这白裘,都是取狐腋下那一小片拼缀而成的,是无价之宝哩!齐国是山东大国,所以有这珍贵的服装!当时,天气尚暖,秦王就让主藏官员把裘衣好好收藏起来。    
    秦王准备立孟尝君为丞相,秦国原来的相国樗里疾坐不住了,害怕自己的位置从此不牢,就指使人进言,对秦王说让孟尝君为相于秦国不利,孟尝君只会偷偷帮齐国干事,最好把孟杀掉。秦王被迷惑住了,就把孟尝君幽禁到馆舍。    
    当初泾阳君在齐国当人质时,孟尝君待他很好。泾阳君不忍心看孟尝君受害,就把险情告诉孟,并去燕姬处活动,求燕姬帮着向秦王进言,放孟尝君回齐。这燕姬答应帮助,可提出要一件白狐裘为报。孟尝君来秦时只带了一件白狐裘,已献给秦王,这下急得束手无策。谁知,最下座的一位宾客说:”我能得到白狐裘。“    
    当晚,这个宾客装扮成狗的模样,从墙洞中潜入秦宫的仓库里,学着狗叫了几声。看仓库的人以为是守夜狗吠,也不怀疑。宾客便乘守库人熟睡时,去偷解下钥匙,打开藏柜,偷回了孟尝君送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    
    燕姬得到白狐裘,便趁秦王夜饮时,力劝秦王别担戮贤之名,放了孟尝君。秦王第二天果然放孟尝君归国。    
    


待人智谋第6章 知人识人的智谋(11)

    孟尝君一行急忙连夜返回,走到函谷关,天还没亮城门紧闭,依照秦国关卡规定,鸡鸣才能开大门。孟尝君一行非常着急,慌作一团,又怕秦王反悔派兵追来。正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一位善于学鸡叫的门客偷偷地学着公鸡啼鸣,他这一叫,附近人家的公鸡也跟着叫起来,守城门的士兵一听鸡叫,就打开城门,把孟尝君一行放了出去,孟尝君终于脱险。    
    樗里疾听说秦王放了孟尝君,赶忙进言,让秦王追回孟作为人质。秦王派人急追至函谷关,说了孟尝君一行的模样和车马数,才知孟已出关。秦王叹息说:”孟尝君有鬼神莫测的本领,果然是天下贤士呀!“    
    有人把这个故事当作是不拘一格选拔贤士的典型案例,认为如果像孟尝君那样,连会学鸡鸣狗叫的人都收留,这就象买来千里马才能召来千里驹一样。比如说后世的燕昭王收留了没有什么才能的郭隗,于是比郭隗更有才能的人才会的不远千里来投奔燕昭王。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下面这个故事的教训就说明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另一面。凑巧的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战国四公子中另一位――楚国的春申君。    
    楚国的太子用梧桐的果实饲养枭鸟,希望它能变成凤凰,发出凤凰的叫声。春申君听说以后,对朋友朱英说:”枭鸟就是枭鸟,它的本性是不可能改变的,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    
    朱英对春申君说:”你既然知道枭鸟不能用食物改变其本性而成为凤凰,可你的门下所收养的差不多都是些小偷无赖、地痞流氓之类的人,而你却十分宠爱、优待他们,把精美的食物送给他们吃,把华丽的衣服赠给他们穿,还希望他们日后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来报答你。依我看,这样做与用梧桐的果实喂养枭鸟,并希望它发出凤凰之声的做法又有什么区别呢?“    
    春申君始终未能醒悟。后来他被门客李园杀害了,而其他的门客虽然很多,却没有一个能保护他,也没有人能够为他报仇。    
    品质不好的人,本性很难改变。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人身上,希望一定会落空。    
    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    
    孟尝君听了这些话,兽性大发,带领随行的鸡鸣狗盗之徒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宋时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一文中说――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的评价也有不公允之处,实际上孟尝君还是收罗了一些人才的,比如冯谖。但总的来说,孟尝君手下更多的是鸡鸣狗盗之徒居多,这些人最终也没有变成”凤凰“。    
    也正因如此,最后虽有冯谖为其营造狡兔三窟,却终于难免国破身亡的命运。如果管理者只看到孟尝君以鸡鸣狗盗脱身秦国,顿时引为用人之样板,而看不到其最后的悲剧,是全面也不明智的。    
         
    


待人智谋第7章 因人任事的智谋(1)

    用人的诀窍在于用其所长而去其所短,导之以正而戒之以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