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生智谋串串烧 >

第4部分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4部分

小说: 人生智谋串串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成祖时期,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觐见皇上,带了一批岭南的藤席,准备馈赠京城的官员,不料刚进京城就被巡城官扣下了。巡城官把送礼的名单交给皇上。皇上一看,礼单上“群贤毕集”,唯独没有杨士奇的名字,很欣赏他的廉洁,就单独把他召来询问。


处世智谋第2章 行而不言的智谋(4)

    杨士奇说:“当初,徐奇从给事中受命赴任广东时,众官员都作了赠别的诗为他送行,所以他才用藤席来回赠。当时臣有病没有做诗文,不然的话,我也在馈赠之列。今天虽然众官员的名字都在礼单上,他们是否都接受礼物,还不知道,再说东西很小,恐怕也没有其它目的。”    
    杨士奇一解释,皇上的疑惑打消了,就将名单交给宦官烧掉了,从此再未过问此事。    
    杨士奇不不愧是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的大人物。这名单一烧,皇帝对大臣们不再有疑心,许多官员也免于一场无妄之灾。杨士奇不借机卖弄口舌,为自己出名而用心,这种大智谋,又岂止是一句厚道或者忠君为国所能涵盖的呢?    
    宋代赵普历任两朝丞相。他曾放置了一口大缸在座椅的屏风后面。凡是有人上书涉及宫中的敏感事宜,他都挑出来放在缸中,等到缸装满了,就派人弄到郊外去烧掉。    
    这种清静无为的处世智谋饱含着黄老思想,也曾经为宋代另一位丞相李沆所认同,他曾经说:“当今国家的设施制度已经非常细致完备,我虽然高居相位,实际于实际政事没有太大的作用。如果说有,那么只是把宫廷内外牵涉到利害关系的条陈、奏折一律不予上报,姑且用这个办法辅理国事罢了。假如轻率地将宫廷内外所提的建议一一实行,损失就太大了。提建议的人可能只是图一时的进取,哪里是替老百姓考虑呢?”    
    在当时,很多官员充斥在政府机关里,不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却为了表明自己的才干,通过各种途径上奏折,轻率地出谋划策,比如新建一些机构,改革一些制度。这些人只用了一张纸,却可能让黎民百姓蒙受许多损失。    
    到了清议之风盛行的时候,这种弊端就更显露无遗。清议派这些费正清所称的“躺在安乐椅上的战略家”,可以视为卖弄口舌之利的代表人群。以清朝洋务运动时期为例,清议弹劾之风也盛极一时。    
    李鸿章创建工业、倡导商务、修铁路、办电报等都曾被弹劾。1881年,李鸿章为了开平煤矿运输,修了第一条唐胥铁路。这条铁路是修成之后才奏报的,而且还故意把铁路说成是“马路”。    
    但是反对派想到了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理由:比如说机车行驶会震动东陵,黑烟会伤害庄稼,使小民失业等等,几经周折,这条铁路才被允许运行,最初还只准用马来拉!铁路风波一直持续到1889年,闹到李鸿章已经动工的津通铁路被迫停工。    
    李鸿章对此痛恨至极,认为言官制度是最容易坏事的,在他看来,这些人都是少年新进,不通世故,也不考虑事实得失、国家利害,随便找个题目,信口开河地畅发议论以崭露头角,可是国家大事却受到阻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沉默是金也未始不是一种保持自我清醒的最后方式。    
    罗大佑的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彩色的电视将世界变得越来越花哨,分辨黑白的人越来越少。”这句歌词道出了现代人所能切身体悟到的迷惘和失落。在这个“话语经济”时代的“喧哗和躁动”中,真正耐得住沉默的寂寞的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孤立和孤独。    
    


处世智谋第2章 行而不言的智谋(5)

    然而越是如此,“沉默是金”也就越成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一句箴言。与卖弄口舌之利相比,沉默不仅是清醒的自我意识的体现,而且,正当行使“沉默权”的人会避免无端有伤害和获得别人的尊敬。    
    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且会逐渐增长自己的阅历;而一个喋喋不休的人,象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搭客都赶快逃离它。同时,言多必夫,多言多败,只有沉默才永远不会出卖你。    
    务实而不羡虚名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狐狸说:可爱的乌鸦呀,你的歌声一定很美很美,我好想听你唱歌哦!乌鸦张开嘴,那块肉就掉进了狐狸的嘴里。    
    随着各种骗术的发展,这个故事出现了另外一个版本。狐狸对乌鸦说:“我常听大家说你唱歌很难听,真的吗?”乌鸦气不过而引吭高歌,嘴里的肉同样被狐狸骗掉。    
    两个版本的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聪明的人在为人处世时,不追求浮夸的虚名,而只求最后见到真正的效果。通常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默默地把事情圆满完成以后,并不用语言来夸耀自己的高杆,另一种是事情办失败以后,也不用喋喋不休地向别人解释。    
    但是偏偏有些人不仅不懂得做事,而且还会夸夸其谈地用一套大道理来为自己辩护。这样的人虽然能够瞒得了一些稀里糊涂的读书人,但是却无法面对因其无用而受到牵涉的当事人。    
    汉朝的另一位宰相丙吉,做事也很懂得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一套自己的哲学,将各种关系处理得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大事小情都处理得恰当适合。    
    一年春天,他乘车在繁华的都市街头经过。正走着,看见街中心一群人在殴斗,鲜血溅了一地,惨不忍睹。    
    丙吉并未说什么,只是摆了摆手,命令车子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迎面来了一辆牛车,拉车的牛正长伸着舌头,鼻侧唇角满是白沫,很吃力地拉着车子往前走,丙吉命令停车,伸手指着那牛道:“你们看,那头牛伸舌狂喘,不知何故,你们去问问牛的主人,这头牛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侍从们更是惊诧,丙吉看了出来,问道:“你们可知这是何处所在?”    
    有人答道:“大人,这不是长安城吗?”    
    丙吉又问:“既然是长安城,这长安城由谁负责治理呢?”    
    众人回答:“大人,当然是长安令的职责。”    
    丙吉点头说:“是啊。我的职责是要评定他们的职务功过。然后再将其赏罚情况上报圣上便可,这取缔群殴之事本属他们分内之事,本官没有必要去查管。”    
    丙吉又问。“你们可知现在是什么时节?”    
    众人道:“初春时节。”    
    丙吉点头,说:“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尤其初春,春雷惊响,万物复苏,又要一度四季轮回。那头牛却值此时节吐着长舌喘气不止,我担心是阴阳不调之兆,而本官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顺调阴阳。阴阳是否顺调,关系到国计民生,事关百姓一年的生计,本官又岂能不理不问。”    
    


处世智谋第2章 行而不言的智谋(6)

    实际上,丙吉这一番议论,不过是一介腐儒之见,纯属胡说八道。判断一件事情如何处理,不仅要依据事情的轻重,更要看事情的缓急。在鲜血四溅的斗殴现场,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官员无论有多么重大的事情,如果不是刻不容缓,都应立即命人制止斗殴,救治伤者,而不是一走了之,并且还用大话欺人。    
    这和无为而治和秉要执本是根本的两码事。    
    历史上很多人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他识大体,顾大局,如果不是和丙吉一样毫无人性的话,就是和丙吉一样的颟顸无用。    
    一个说话太多的人,用广东人的说法叫做“口水多过茶”。这种人往往没有责任心。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用行动说话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所以,处理任何问题都必须以要达到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逞口舌之快。    
    南北朝时,郗愔在北府任司空职,桓温忌惮他掌握兵权,一心想除掉他。一次郗愔写了一封便笺让人送给桓温。这时他的儿子郗超听说这件事,急忙追上正在路上的送信人,取出信来看到上面写着:“我要同您共同为王室出力,收复失地,重修园陵”等语句。    
    郗超将信带回,代父亲重写一封,自称身患旧病,不能忍受世问繁杂事务,希望得到一块闲地,来颐养天年。桓温看到信喜出望外,趁机派心腹担任会稽太守,使郗愔免受桓温之害。    
    后来郗超病重时,收拾了一箱子书信文札,嘱咐家里人说:“我父亲若悲哀太过,就把这些给他看。”    
    郗超死后,郗愔无法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痛,哭得死去活来,无法自制。家人就开箱给他看儿子的遗物,结果里面全是郗超与桓温谋划叛逆的内容。郗愔看后气得七窍生烟,骂到:“这个不肖的逆子,真是禽兽不如,他死得太晚了!”立即止住悲声。    
    郗超与桓温暗里勾结,但却给用计使父亲免遭祸患,保全了父亲的性命和名节,而且死后还能用办法制止父亲的哀痛,不能不说是务实而不羡慕虚名的智者。    
    要追求办事达到的实际效果,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如果我们不会机智的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可能会经常处于尴尬之中。    
    此时无声胜有声    
    智谋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人一看就觉得十分高妙的,比如古代的辩士滔滔不绝的游说;另一类则是表面平淡无奇,然而却包含了极深的玄机,不易让人识破,就象诸葛亮所摆下的石头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只是在关键时刻才显露山水,让人恍然大悟,叹服不已。    
    战国时代,范蠡帮助越王灭吴后离开越国,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投到齐大臣田成子门下。    
    后来,田成子离开齐国,逃往燕国,子皮背着符信跟随着田成子。到瞭望城,子皮说:“您是否听说过涸泽之蛇的故事?涸泽中的蛇为了活命要迁走,有一条小蛇对大蛇说:“您走,我跟随您一起爬,人们都认为我们是逃亡的蛇,一定会杀了我们,还不如我们互相衔着,您背我走。这样人们会以为我是神,我们就能免于一死。同样的重,您美我丑,我做您的仆人,人们顶多只会会认为您是一位土财主。如果以您作我的仆人,别人会觉得我是万乘之国的大臣。”    
    


处世智谋第2章 行而不言的智谋(7)

    田成子一听有道理,就背起符信跟在鸱夷子皮的后面。到了迎接宾客的旅舍,旅舍的主人果然对他们十分敬重,并献上酒肉来招待他们。    
    这是用反常之举来暗示自己的身份不同寻常,其根本在于摸透了人们的惯性思维,因而成功。    
    宋朝时,秦桧掌权,各地送来的贡献,先进献到他家,其次才送给宋高宗。有一天,秦桧的老婆王氏进宫,宋高宗的母亲显仁太后提到这些日子很少见到大鱼,王氏回答说:“我家有大鱼,我给您进献一百条。”    
    王氏回来告诉秦桧,秦桧听后怪她说走了嘴。第二天,秦桧派人进宫献上从街上买来的糟青鱼一百条,显仁太后对别人笑着说:“我说这婆子土里土气,果然不出所料。”    
    程厚做太子中舍时,有一天被邀请到秦桧府第。他被请到书房,见室内十分冷落,只有桌子上有一篇文章,署名是“学生类贡进士秦埙呈”。    
    程厚独自一人默然翻阅,发现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因此连看了几遍,几乎能背出其中一些句子。在他翻看的时候,不断有人送上酒肴茶点。但一直等到天色很晚,秦桧也没有出来接见他。    
    程厚莫名其妙地回去了。几天以后,朝廷命他担任科举主考官,他才完全明白过来,于是就以在秦桧家看到的那篇文章的题目命题。结果秦埙的文章文词出众,考了第一名。    
    秦桧的做法虽然属于弄权循私的行径,但是他处理问题的手法,却充满了常人不及的智谋,下下人有上上智,不可不知。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个故事。    
    宋代王随字章惠,考进士时,家境十分贫寒。他游学于翼城时,欠人饭钱,被抓进县府。当时石务均的父亲任县中官吏,为他还了饭钱,又把他领到家中住下,石务均的母亲对他尤其礼遇。    
    一日石务均酒醉,令王随起舞,舞步不合拍节,就殴打他。于是王随愤而离开了石府。    
    第二年王随榜上题名,中了进士,过了些年,又当了河北转运使。石务均听说王随回来了,十分害怕,到处躲避。后来,石务均被人诬陷,被抓到狱中。他父亲又急又气一病身亡,家里的人向王随诉说冤情,请求援救。    
    这时王随已做了御史中丞,并没有派人重新审理案子,而是派人送了几锭银子到翼城县中,请县令帮助安葬石务均之父。石务均也就安然无事了。    
    这是巧用送礼金来暗示自己与当事人的关系,虽然不置一词,但所要表达的意思尽在不言中,不可谓不巧妙。可惜的是,这一智谋为后世不少人学来作为贪赃枉法的工具,不过这已经不是智谋本身的错了。    
         
    


处世智谋第3章 相机因时的智谋(1)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无论是时间上的时势,还是空间上的位势,唯有相机因时才能游刃有余。    
    顺时应势 应运而生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一粒种子,如果落到肥沃的土地上,得到充分的水分和阳光,就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春来繁花满枝,秋来硕果累累。但如果落在贫瘠的土地上,再没有水分和阳光的滋润,就可能先天不足,不是没发芽就干枯,就是长得十分弱小。    
    事物在不同的时间看不同的时势,在不同的地点、地位、位置,也会有不同的位势。对于人来说,时势就如同肥沃的土地和阳光水分一样。古人讲: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就是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