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民党下台内幕 >

第20部分

国民党下台内幕-第20部分

小说: 国民党下台内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无可非议的,正是他的“民选”有着许多说不清道不白的潜台词,所以大大降低了李登辉主持“宪政改革”的政治价值。这样走下去,他不可能成为“台湾的华盛顿”,只能成为“台湾的摩西”。   
党内大老出走(2)   
国民党内关于“总统”选举的风波不断,核心是李登辉打压非主流派和进行实质分裂活动,最后导致国民党内不断出现分裂。 
就在李登辉一直为“公民直选总统”造势、奔波之际,他本人却在不断声明不再连任下届“总统”。1990年3月3日至1995年1月8日,李登辉先后11次表示不再连任“总统”。他情真意切地表示:“6年后本人和李元簇先生就要退休了,为什么呢?年岁已经大了,没有那个脑力和能力来做这些事情”;“1990年我就任第8任总统时在记者会上说,本人任期满了以后,如果按宪法规定再任6年,那就太长,我会变成一个打瞌睡的总统”;“我讲一次不算数?还要我讲几次!”。 
李登辉如此明确地表明不再连任,不愿当“瞌睡总统”、“糊涂总统”,声明“6年后和李元簇一起退休”、“对不连任没必要再做说明”,实质上只是继削弱非主流派权力之后上演的“权谋连续剧”而已。他宣称放弃连任,主要是他的本性在起作用。此人自上台后,靠权术和谋略行使权力,借“本土化”搞“独台化”,借“民意”压制不同意见,借“民主”行使独裁,借“修宪”图谋分裂,借“拓展生存空间”图谋“国际法人资格”。此次如此明白宣布不连任,当然并非是不想连任,只是为了更好地连任。 
然而,待“连战内阁”出台、“新国民党连线”出走、党内非主流派的挑战基本结束,党政军各领域和各权力中心都已落到主流派手中,李登辉的权力基础已经稳固。在“宪政改革”推行、“中央民意代表”改选结束、“第三阶段修宪”完成、省市长选举完毕与公民直选“总统”已成定局后,李登辉马上口气一转,立场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 
1995年4月27日开始,李登辉接连表示要参加下届“总统”选举,并且攻击谁要他放弃连任谁就是搞阴谋。他恬不知耻地说:“诚信,是一些不要李登辉出来选的人,才这样讲,李登辉不选,他们才最好,我都没讲过,还没讲要不要选,有些人已经不要我出来选。但要不要选总统我还没说就闹,要闹得人心不安。如果这样就能使得人心不安,可见改革的阻力有多大,这也正是民主的代价之一。”这就是曾经为台湾各界所关注、为非主流派抓住不放的“诚信”问题的由来。 
身为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李登辉,如此健忘,无视诚信,确实让人意外。 
1994年12月3日第1次省市长直接选举结束,岛内各党各派随即进入“总统”选举狂热期。国民党内也是一样,各派政治力量开始较劲。公开放风参选的有之,如林洋港;公开暗示参选的有之,如李登辉;暗中准备参选的有之,如陈履安。还有高玉树与林穆严、李志仁和曾仕强等有意参选。在野党方面有民进党的彭明敏和谢长廷出面参选。 
1995年下半年对台湾来说,是多事之秋。6月李登辉到美国活动,引起两岸关系高度紧张,两岸的各类正常接触、商谈停止。因此,“两岸关系”成为贯穿岛内政治运作的主题。李登辉为首的分裂势力,借机指责党内反李势力是“勾结大陆”,是压制“本土势力”。 
1995年8月22日至23日,国民党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国民党“总统”、“副总统”提名办法,并票选新一届中常会成员。闭幕式后,李登辉宣布与连战搭档,一起竞选连任下届“总统”。李登辉的动作,使得台湾朝野角逐首届民选“总统”的态势更为明朗化,亦使得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争斗更加激化。 
李登辉正式宣布连任后,党内的高层人士纷纷表态拥戴。“行政院长”连战、“台湾省长”宋楚瑜、“高雄市长”吴敦义称李登辉参选是“顺天应人”,“肯定会得到民众的拥戴”。与此同时,李登辉的几大“桩脚”也展开了辅选活动。“总统府秘书长”吴伯雄以其客家人身份负责“凝聚客籍票源”;中委会秘书长许水德则肩负“整合党内票源,充分利用党务系统全力造势辅选”的重任;宋楚瑜“勤耕全省护票”;吴敦义“巩固南部江山”;黄大洲则“深入台北基层争取票源”。这5人被称为李登辉的“辅选5虎将”。 
对李登辉的参选举动,非主流派强烈反弹,执意参选的国民党副主席、“总统府资政”林洋港在国民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后,随即召开记者会,发表《走出一条庄严的民主大道——我为何不参加党内初选》的声明,抨击国民党“又走错了一大步”,质疑“在民主的路途上,国民党为什么这样甘于落伍”,认为国民党“是否分裂主要责任在李主席”。国民党副主席郝柏村则指责李登辉参选无助于党的团结,并嘲讽地说“李主席原本有机会成为国民党的华盛顿,他如果退选,所能得到的正面效应绝对超过再当四年的总统”;目前的局面,“不仅国民党将走向分裂,且两岸关系也会更加严重”。 
民进党并不感到意外。党主席施明德不无讽刺地说李登辉“仅以一分钟宣布参选”,方式实在草率,与其身份、地位及“总统”的庄严性十分不相符,有“落荒而逃”感觉。彭明敏阵营则指国民党内“总统候选人”的选举模式是“黑箱作业”,而李登辉逼退林洋港,也将为国民党留下纷扰不安的变数,意味着国民党内新一波权势之争的开始。新党趁机批李,认为李宣布参选连任“违反诚信原则,立下极坏的民主示范”,呼吁“所有理念相同的人应该结合力量,共同奋斗”。声称“新党愿意出面整合所有反对李登辉竞选连任的势力,争取民众的支持”。   
党内大老出走(3)   
李登辉不顾各界要求“世代交替”的强烈呼声、违背“只做一任总统”的承诺,全力封杀党内其他人选,决意参选“总统”,其目的则是要在“民意”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强人统治,推动“台独”政策,实现其充当“台湾的摩西”的图谋。 
在参选“总统”问题上,最早表态的是林洋港。早在“二月政争”中,解散“林蒋(纬国)联盟”、礼让李登辉出任“总统”后,在李登辉红口白牙说出“不连任下届总统”时,林洋港就明确表示要竞选下届“总统”。1994年7月林洋港在“司法院长”期满后,专心于参选事项。1995年11月15日,与国民党的另一位副主席郝柏村一起正式宣布,以“公民连署方式”搭档竞选下届“总统”、“副总统”。 
林洋港作为台籍政界大老,出道远早于李登辉。只是因为李登辉主政后,一心扑在巩固自己权力基础上,容不得同为“台籍双雄”之一的林洋港,对包括林洋港在内的非主流派采取拦、卡、压的手段,极力压缩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引起非主流派的激烈抵抗。非主流派在接连败北之际,“总统”选举无疑成了战胜李登辉、东山再起的机会。由于国民党只能提名一组候选人参选,已非李登辉莫属,林洋港不甘放弃机会,只有冒着被党纪严厉处分的危险参选。 
林洋港个人参选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选择搭档“副总统”人选上。在“监察院长”陈履安宣布参选后,林洋港有意选他为副手,不料陈履安在1995年9月6日公开回绝林洋港的“林陈配”计划,作为后辈的他还“教导”林洋港应留在国民党内“好好改造国民党”。以后又出现过与新党原先推出的“总统候选人”王建煊、新党“立法委员”陈癸淼、“中华奥委会主席”张丰绪、学者胡佛和吕亚力搭档参选的计划,均胎死腹中。在林洋港山穷水尽之时,只得重新考虑早在8月间“总统府资政”谢东闵、孙运璇等有意推动的“林郝配”方案。在梁肃戎、许历农、蒋纬国等国民党非主流派大老及新党的全力撮合下,在林洋港的一再劝说恳求下,郝柏村几经“大我与小我的挣扎”,最后抱着“跳火坑”的心情接受林洋港的邀请,愿意同林洋港一起上演“竞选剧”。 
“林郝配”对外宣布后,李登辉讥讽说,这样的结果“很有趣”。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许水德表示,“林郝配”对国民党固然有些伤害,但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强烈,大家应“平常心”看待。文工会主委简汉生发表了低调且含蓄的声明,批评“林郝配”有违政党政治规范与精神,希望他们“为了党的整体利益与前途”,“能再有所深思”。考纪会主委金开鑫表示,两位副主席联袂参选是“高层次的政治问题”,要到“总统参选人”正式登记后再做处理。 
民进党对“林郝配”有可能引起国民党再次分裂喜出望外。台北市长陈水扁称林洋港已“穷途末路”。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周伯伦称是“在野党的一个契机”。党主席施明德认为“林郝配”对李登辉的影响大于彭明敏。该党“总统候选人”彭明敏表示,“林郝配”宣告国民党分裂,“团结的民进党对抗分裂的国民党”已经成为事实。 
新党秘书长赵少康认为,“林郝配”是“反台独”对抗李登辉的“独台”和民进党“台独”的一场选战。在“林郝配”出台后,退选的原新党“总统参选人”王建煊表示,郝是少数有资格可以被称为“政治家”的人物,新党乐观其成。国民党非主流派也表示赞许和支持。“总统府资政”梁肃戎表示,“林郝配”是近几年来国民党内情势发展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传统国民党的新希望”,是“台独”和“反台独”的战争,是和平与战争的选择。 
“林郝配”的出现,形成国民党事实上的又一次分裂。 
1995年8月7日,“监察院长”陈履安也突然宣布角逐首届“民选总统”,并于次日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寄出党证,宣布退出国民党,不久后辞去“监察院长”职务。他挑选的“副总统候选人”是“监察委员”王清峰。 
陈履安是蒋经国提拔的中生代精英之一,早在1990年“二月政争”中,陈履安因主张“内阁制”而一度曾被非主流派推出作为林洋港的副手对抗李登辉。后来,陈履安尽力避开党内派系和各种政争,潜心修佛,在复杂且混乱的政坛中建立了“清流形象”,因而被李登辉提名出任“监察院长”。在国民党内规划下届“总统”人选时,陈履安以其形象、资历和外省籍身份即被不少人士视为李登辉的“副总统”搭档之一,但未成功,陈履安只有另辟战场。在他宣布参选前3周,台中市约有20万宗教徒在道旁“长跪力请”陈履安出马角逐“总统”;星云等部分佛界领袖也积极鼓动陈出马参选“总统”。8月15日,陈履安前往“总统府”与李登辉进行对谈。由于双方在各项问题上没有交集点,以至于使这次会谈出现“不讲话的时间比讲话的时间要多”的难堪局面,致使陈履安最后下决心以参选方式对抗。 
在宣布参选的记者会上,陈履安称,“面对岛内乱象丛生,要深切自我反省”,并基于“一个读书人在关键时刻,一定要站出来”的责任感,向外界表达了其参选的目的:“不为自己欢娱,但愿众生脱离苦难,让2100万人度过现在的这个难局”。由于不可能得到国民党提名参选,他表示将以“公民连署方式”参选。   
党内大老出走(4)   
对于陈履安的突变,国民党内高层人士认为,陈履安出家多年,在佛教界具有一定吸引力。靠其父陈诚“余荫”,可以扫除本省籍民众对其外省籍身份的疑虑,能争到一些选票。但这些人士却表示不会对李登辉连任构成威胁。许水德称,国民党两百多万党员,“每天都有人进进出出,是常有的事”。 
民进党认为,陈履安在国民党内有极高的声望,他的退党将加速国民党的分裂;且陈的票源和新党有很高的重叠,会使非主流派的“总统”选票出现流失危机,这对民进党的“总统”选情是一项利多。正陷入民进党内“总统”初选鏖战的彭明敏、许信良认为,国民党内几组人马互别苗头,参选“总统”,表明其竞选规则有欠公平,但不会对李登辉连任造成威胁,民进党的对手仍是李登辉。 
林洋港、陈履安参选搅乱了国民党“总统”选举布局,使得国民党内呈现李林陈三强竞争态势,使得国民党内的“总统”选情更为复杂,也导致党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加速国民党分裂。 
面对林郝陈的行动,李登辉一再出面,猛批林洋港、郝柏村、陈履安是投降主义者,宣称如果林郝当政,台湾将回到专制时代。李登辉的二女儿李安妮也出面攻击林洋港的行政领导能力只及她父亲的七分之一。此外,李登辉本人和国民党还对祖国大陆发动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及军事演习进行诬蔑和造谣,并且反复暗示林郝陈此举是出卖台湾人的利益,是向大陆示好,进行挑拨离间。 
林洋港和郝柏村被撤销党籍后,两人发表公开信,全面系统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参选决心,批判李登辉“毁宪叛国”,“向来反对党内民主……假民主形式,走背信忘义之路”,反击李登辉的撤销他们党籍的行动。陈履安认为“李登辉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李登辉已成为台湾最大的乱源。他说,李登辉不宣读文稿的时候,和宣读文稿时所讲出来的话不一样,白天讲的话和晚上讲的话不一样,“白天可以说‘要统一’、‘一个中国’,晚上却不是这样的”。 
1996年3月2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活动结束。“李连配”获得54%的选票,当选台湾第9任“总统、副总统”;“林郝配”获得149%的选票,“陈王配”获得998%的选票。民进党的“彭谢配”获2113%的选票,为民进党在历次重大选举中得票最低的一次。 
“李连配”赢得“总统”选举,国民党暂时稳住了执政地位,对加强该党团结和内部改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政治资源的减少、党内中生代权力争夺战的激化和“李登辉情结”的淡化,国民党的整体实力全面下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