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镜之邪佛 by拏依伽 ([上部] 仙侠 古色古香)-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右眼角上,最开始划的伤痕火辣辣的痛,想是有些感染了。
抬头望向混浊的河面,江云并不清楚白河搬倒了哪座山,释放了哪条江水,眼前的景物十分陌生,连头顶的天空也是散不去的阴霾,缓慢移动的乌云,好似兜兜转转绕着圈,分分合合。
力气一点一点回到四肢,江云深吸一口气,有些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在岸边不浅的草丛边,弯腰寻找什么。
他仔细地朝着下游走去,没有放过一点可疑之处,偶尔会冒险趟进江水中,待发现不是自己要找的,便沉默地上岸继续寻找。
不知过了多久,江云终于在下游的一个水坑中找到自己要找的人,他将那人从水坑拖出来,平放在河床高处较为干燥的草坪上,然后脱下潮湿的外衣为他盖住浑身的赤衤果。
检查了一遍男人的身体,大大小小的伤口遍布全身,或青或紫,破皮的伤口结瘀很浅,几乎只要轻轻一碰,就会有黑色的血水冒出。方才拖他出水坑时,江云有注意到他的周围有许多鼓得鸡蛋大小的水蛭,却全是死的,他立刻明白过来,是白河的血毒死了那些贪婪的吸血鬼。
江云捡了些干燥的枯枝,在白河旁边生起火堆,并在一旁架了一个简单的架子,脱去里衣晾在架子上用火烤干。
他将白河的头小心地放在膝上,借着火堆温暖没有一丝热度的躯体,两只手揉搓着白河凉得冻人的手臂,一边想要他暖和起来,一边又期待男人有一丝好转清醒过来,哪怕哼一声也比死气沉沉都好。不然,他会以为自己怀中抱着一具尸体,一具有着微弱呼吸的尸体。
夜幕很快降临,趁着天色未黑之前,江云又去捡了些柴火,现下他正维持着最初的姿势坐在火堆前,一只手捏着根树枝拨弄火堆,维持着温度和光亮,即使他赤衤果的上身,白皙的皮肤已经烤得微红,冒着细细的热汗,也不见他挪动半分。
山间,有野兽孤独而又悲哀的低吼声,此起彼伏,一场洪水不知毁了多少人,多少动物的家园。
江云看着跳跃的火光,若有所思。
◇◇◇
鄂谒城,那摩寺。
“方丈,方丈!”一个僧人急匆匆地往大雄宝殿跑去。
端坐蒲团诵经的老和尚没有睁眼,苍老的手指仍旧抠动着手中的佛珠,不急不缓。
“方丈,方丈……”中年和尚跑到老和尚身旁,脸色难看地擦着额上的汗珠,“来了!已经过了山门!”
手指顿住,苍劲的声音自老和尚低讼佛经的嘴中缓缓吐出:“他是走着进来,还是腾云而来?”
中年僧人向前一步,肯定地答道:“走着进来的!”
“恩……”沉沉低吟,老和尚略微赞许地点了点头。
山门是用来指示道路已离寺院跟近,无论官员还是百姓到了山门,都应下马、卸去刀械步行,以示敬重。
那人过了山门便步行而来,看来今日并非为尘俗恩怨,而是来找人的。
“戒渊,你去藏经阁知会目空一声,然后提醒所有僧人居室诵经,不得离开房门半步。”
“是,方丈!”中年僧人双手合十,躬身恭敬答道。
待戒渊走后,老和尚又默默地抠动手中的佛珠,嘴里低低地吐出经文,白眉下的双目自方才就不曾睁开。
那摩寺,藏经阁处。
小院安静清白,没有一丝多余的声音,偶尔只听得见院中的两棵老树上,传来一两声虫鸣鸟叫。
一阵强风忽而推开了藏经阁的大门,两边打开,好似迎接着什么人的到来。
一眼望进去,光线并不是很好,甚至带着一股尘灰似的昏暗。
片刻,一个身着白袍金绣的男人突然出现在冷清的院落中,一头墨黑的青丝带着星汉一般的深沉,仅是一个背影,足以惊鸿遍野。他缓慢地朝着敞开的大门走去,脚步很轻,却很沉稳,犹如每一步都重如泰山,偏又不沾染一丝尘埃。一阵风过,轻柔地撩起衣摆,套在白袍外的黑纱略有层次的更为扬起几分,让这个耀眼而又神秘的男人,浑身徒增压抑,看起来更加的遥远而又疏离,不可窥视接近。
“三千年前,贫僧与天尊走完了那盘棋,请君入瓮。时光如梭,尘世风云变幻几何,回头一看,想不到贫僧打理这藏经阁竟有千年之久了,”略微感叹的声音,从阴暗的经阁里传出,白袍男人一脚踏进大门,顿在原地,听那个犹如青灯的声音频频叹息,“三千年……却也抵不过尘灰一遮,不论如何打打扫扫,每日终会反复,原本应该清楚的字迹早已是模糊不堪。”
声音久久一顿,白袍男人一手背负身后,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只字未语,似乎想听声音还有什么没说完的。
仔细去看男人的面容时,却被憾得瞬间无法呼吸,那一张完美得不知该用什么语言形容的脸,深邃而又幽沉的黑眸牢牢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令人忘记天上人间。
“战神已经来过,记载钵多罗的经书也全都被拿去,天尊今日亲自来找贫僧,不知所为何事?”这时,一个神态端详的和尚从阴影中走出来,他身着素白的中原袈裟,与西方佛国袒胸露臂的僧袍相比,更多了一分谨慎,手中拿着一本书和一支拂尘,似乎正在清理阁内的尘灰,连空气都透着一尘不染的洁净。
“经书确实一本不少,”低沉悦耳的声音,带着诱|惑他人的磁性,引|诱着所听之人蠢蠢欲动的心,男人缓慢地说,“但是,还是不够。”
阿难微微一怔,不解地问:“难道天尊是来取贫僧性命的?”
他忽而转过身来背对阿难,薄凉的唇角淡淡上扬:“阿难,你明白我要什么,我也知道,它一定在你那里。”
轻声叹息,阿难道:“出家人不打诳语,贫僧在这藏经阁三千年,曾经也试图找出钵多罗留下的手札,但是,除了那些仅存的经书,一无所获。”
庚炎抬头看向门外,天边有一团阴沉沉的黑云,已经有三四天不曾散去,如此说来,东方有大事发生。
“你留在那摩寺,就是为了他的手札?”他问阿难,嘴角似笑非笑的弧度没有改变一分。
“不全是,”阿难答道,“留在这里,也是为了修心。”
“哦?”略感兴趣地挑了挑眉,“哪种心?”
垂首轻笑,和尚将经书放回身旁的书架,手中的拂尘轻轻扫了扫:“平常心。”
庚炎回身看了他一眼:“何谓平常心?”
“顺其自然,宁静而致远。”阿难沉稳答道。
“好一个顺其自然,宁静致远,”抬首继续望向天际,庚炎轻描淡写地说,“我最后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每一个字都透露着无形的压迫感。
阿难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他轻缓地点点头,道:“天尊请讲。”平和的语气里满是顺从与安宁,让人分辨不清到底是迫于男人的压力,还是因为芸芸众生,一切皆为平等。
庚炎转回身来,灿若星河的黑眸微微细合,薄凉的嘴唇吐出的话语,总之淡而又淡,却莫名惊心万分:“这几日我并不在中原,那里像是发生了些有趣的事,阿难,你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无人应答,气氛开始微弱的凝滞。
“我记得,你貌似收藏了几颗五彩佛珠,不知,现下可否拿出来让我瞧一瞧?”男人向前走出一步,瞬时遮挡住大门投进的光亮,立在书架旁的和尚也同时陷进一片阴影之中。
“贫僧并不知道中原发生了何事,若说清楚,天尊是再明白不过了,又何必来问贫僧,”夷然自若地一层一层打扫着经书,阿难淡淡地说,“至于佛珠,贫僧没有。”
“没有?”若有所思地反问,庚炎抬手一指书架,一本纤尘不染的经书立刻飞入了他的掌上,漂浮悬立,“是没有,还是给了他人?”漫不经心地瞥着经书,书页好似有生命似的立刻自己翻开来,一页又一页,走马观花。
庚炎是仲古天尊,尊为万物亚父,他很少对人和物感兴趣,就算一时兴起,也绝不会轻易触碰一分,只是隔岸观火,就如此刻掌上悬浮的经书,撩起了他丁点的兴致,却仍旧没有接近他的权力。
阿难沉默片刻,忽而低诵佛号,抬首望向身旁怀着一身睥睨之气的男人:“天尊,你想要五彩佛珠?还是想要钵多罗的手珠?”轻微顿了一下,“不论你想要哪一个,贫僧确实都没有。”
静静地看了和尚半许,庚炎抬眼,食指一挑,掌上的经书立刻归回了原位。
“好,”他似笑非笑道,“既然阿难尊者什么都不知道,不如就做些会做的,”意味深长的语气令人胆战心惊,“替我打理优罗钵界,闲暇时和李靖翻一翻经文,找出记载钵多罗的所有出处和内容,等我回来,可是要细细查看的。”
阿难身形一顿,手中的拂尘也忘了动作:“天尊要去中原?”他略带肯定地问。
庚炎高深莫测地笑了一下,目光微微闪烁:“那条蛇妖是李靖的克星,此事需得亲力而为,不然……有人又要耍花招了。”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和尚,“随我去吧,阿难。”召唤的声音,令人无法抵抗。
双手合十,放下手中的拂尘,阿难彻底转过身来,对着男人深深一躬:“阿弥陀佛,贫僧早想回优罗钵界看一看了。自钵多罗坐化散去根基以来,贫僧也有万年不曾去那个地方,不知,那棵梨花树可还活着。”
“那你可就要失望了,”庚炎漫不经心地道,转身意欲离开,“那棵树,早就死了好几万年,你想看梨花,恐怕不容易。”漠不关心的语气里面满是冷漠,似乎忘了自己刚回优罗钵界时,曾翻手令庞大的梨树复活过。
可惜地轻叹一声,阿难跟在他的身后:“有盛有衰,万物根本,或许不久之后,又能再见优罗钵界梨花满天的景象。”
庚炎的脸色微微变了变,虽然嘴角的弧度始终上扬着,可星汉一般的黑眸中却闪过一抹冷厉:“有心思想未来,不如先看好现在。我的耐心不多,不会容忍第二次。”
他的心里很清楚,阿难情愿破戒也不愿透露口风,瞒了他不少事,连钵多罗的手札也不愿拿出来,有时候他真的觉得,钵多罗当年收买的这个人,真是他上辈子做的最聪明的一件事。
两人腾云而去后,当日那摩寺光辉万丈,有僧人好奇打开房门,便见寺庙的上空突然出现一团幽蓝的极美玄光,中心是隐隐约约露出一堵门的模样。
藏经阁上空,一个身着黑纱的白袍男人,领着一个中原僧人打扮的和尚朝着玄光中的虚门而去,有人听到管伙食的同门对着天空喊了一句:“目空。”事后数日,众人才知,那被神秘男人带走的中原和尚,就是在那摩寺的藏经阁内待了不知多少岁月的高僧——目空。
所谓目空,目极而空,却森罗万象,看透俗世万千。
作者有话要说:流产了…………………………计划……………………
☆、第十七回
“阿难,这是什么?”
从一堆书简中拣出那只最小的,他拿在手中好奇地看了看,举起来问在一旁替他整理书简的和尚。
“手札,”五官称得上俊美的和尚没有抬头,专心致志地整理那一堆乱得不成样子的经书,他的耳垂上戴着一对金色的戒律环,淡黄色的露臂袈裟看起来素净而又温暖,“似乎是位高僧圆寂前所记录的生平所感。”
“手……札……”他反复看着手中的书简,像是极为喜爱,而后若有所思地喃呢,“也就是说,记录心得的?”
和尚顿住手中的动作,抬头望向坐在梨花树上的白袍男子,他的头发遮在风帽中,帽檐投下的阴影使面容有些看不清真切,只能隐约看到那张淡色的嘴唇,此时正浅浅上扬着。
想了想,和尚道:“也可以这么说,当然,你若想写些平常琐事,也是无碍。”
“是么?”男子有些惊喜,略微天真地荡了荡悬在半空中的双腿,“那我……也可以记些琐事了?可是……我要写些什么呢?”他苦恼地抬头望向身边盛开的梨花,伸手轻轻拨弄了一下。
“经书都看完了?”和尚无奈地看了他一眼,笑问。
“早看完了。”泄气地叹息一声,男子从树枝上缓慢地飞身而下。
微风拂面,一下吹开了他头顶的风帽,一头长至脚踝的墨发,犹如展翅而飞的黑色蝴蝶,翩翩而起。虽然,男子的面容只能称得上清俊,可是那一脸的无邪天真,犹如赤子的心性,都将男子衬得好似清水芙蓉一般,干净而又美丽。
仅是飞落地面的那一刻,便美得窒息,令人恍惚梨花仙子降落人间。
“好阿难,下次能不能带些其他的书给我?”他走到和尚身前,委屈地摇了摇和尚的手臂,“我在这里都快闷得长草了,天天也都有好好守着优昙钵华,可是佛祖不让我出优罗钵界,我真的很想去人间看看,你给我带些人间的东西好不好?”
和尚摇了摇头,侧开目光:“不行,你的心思不定,尘世繁乱,若是动了凡心,可就有得罪受了。佛祖让你静心在优罗钵界清修,也是为了你好,若是往后你真想去,就早日开窍,不要再这般愚钝无知。”
缓缓放开和尚的手臂,男子脸上写满了不开心:“我都在这里待了整整三百年了,真的好无聊!”说着,烦躁地抓了抓头,“……开窍?佛祖到底要我开什么窍啊?”
好笑地看向男子,和尚道:“才三百年就受不了了?优昙钵华可要三千年才盛开一次,看你现在的样子,你说你怎么等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