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李彦宏的专注智慧 >

第11部分

李彦宏的专注智慧-第11部分

小说: 李彦宏的专注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隐忍、韬光养晦的企业家,同时,通过其做事的谨慎、持重和沉稳的风格来看,可知他是一个善于分析形势、善于捕捉和精确把握时机的企业家,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彦宏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其实,对于影响时机的各种因素,面对公众媒体,李彦宏却表达得过于含蓄而委婉,并没有做到直言不讳。
早在2004年1月李彦宏接受路透财经专访时,他就表示,希望百度能够成为中国的Google,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在纳斯达克的新成员。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三大门户中表现最好的全年上涨了420%,最差的也有220%的涨幅。这预示着投资者已经从网络泡沫破灭的阴影中走出来,对中国网络公司的信心正在日益恢复,百度也加紧了上市的步伐。
2004年6月15日,百度成功实现了第三次融资,共融资1 470万美元,其中又成功的纳入了竞争对手Google的499万美金,让其占有2?6%的股份,这既为百度在运营中提供了资金后盾,同时也提升了百度的品牌力量。
 
                  第47节:厚积薄发积累是为了更好的爆发(9)
 
2004年9月,百度聘请王湛生担任首席财务官。王湛生在加入百度前是普华永道国际资本市场部的合伙人,负责协助亚太地区工作,主要职责为向大中华圈的企业提供首次发行上市、私募及跨国并购活动的相关资讯服务,百度选择其作为CFO,无疑是看中了其丰富的上市辅导经验。随后,在承销商的选择上,百度选了高盛和瑞银两家投资银行联合发行,有一个细节或许能说明问题: 李彦宏在和高盛谈判时就要求其分析师安东尼·诺托来为百度写分析报告,因为安东尼·诺托在美国很有名气。更重要的是,在Google上市时,安东尼·诺托也为Google撰写报告,安东尼·诺托的分析和预测结果给投资机构留下了非常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而另一方面,瑞银又是Google上市时的承销商之一,甚至后来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时,为百度主持交易的交易员也是一年前主持过Google上市交易的那一位,可以说这样的安排有助于更好地向投资者传达百度是〃中国的Google〃的形象。从这一细节来说,可见李彦宏是非常深有考虑和谨慎持重的。
经过约10个月的前期筹备工作,2005年7月21日,百度上市前的路演在香港正式开始。百度计划在亚洲发行的新股认购只有这次总数的10%,但李彦宏、王湛生他们还是比较繁忙,这次在香港的路演共花了4天时间。随着经历新加坡、伦敦的简短路演之后来到了美国。在美国路演时李彦宏他们租用了一架小型的私人飞机,往返于多个城市之间。他们向投资者介绍了百度的发展模式和前景,很多投资者开始对百度充满信心。
发行定价是IPO发行的非常关键的一环。8月4日,百度上市的前夜,李彦宏和CFO王湛生在高盛的办公室开上市前的最后会议。对于这个发行价的斟酌,李彦宏、王湛生他们最后给出的定价是27美元,发行4040402股。本来高盛团队最初定价为17~19美元,但看到路演开始后百度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又调价为21~23美元,但善于洞见未来和高瞻远瞩的李彦宏将它提到27美元,事后证实即使27美元还有很多上涨空间,但是为了稳重起见,还是将之定在一个比较保守而稳健的价格,在体现百度价值的同时又预留很多上涨空间。
就在那一天,得到李彦宏通知的已经离职的徐勇和毕胜已经到了美国等候(徐勇在2004年11月离职,毕胜在2005年7月离职)。第二天上午10点整,李彦宏夫妇、徐勇夫妇和王湛生、毕胜以及百度投资经理和坤等百度上市团队在高盛总裁的陪同下来到了高盛的交易办公室。据说,会议开始的时候,一个投资人老头儿乐呵呵地拿一张白纸让大家填写对百度最终开盘价的猜测。事后毕胜回忆说,他当时填写的是46美元,但没有看见李彦宏写下多少。事实上李彦宏当时根本没有去填写自己的赌注到底是多少,因为他心中会持有百度一个可以乐观接受的价格,这个价一定高于27美元,可是具体多少,他永远也不会说出。后来毕胜在接受《电脑报》采访的时候说道,〃李彦宏话始终不多,很沉稳,看不出紧张的样子,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第48节:厚积薄发积累是为了更好的爆发(10)
 
当报价超过45美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欢呼了,整个场面沸腾了,毕胜后来说他看到徐勇夫妇和李彦宏夫妇都热泪盈眶了。纽约时间上午11点35分左右,第一笔交易完成,股价涨至72美元,上涨200%。第一笔交易出来之后,李彦宏给刘建国打了一个电话。本来要说很多话,但只说了两句就说不下去了,刘建国那边也非常激动。
纽约时间8月5日下午2:40左右,李彦宏团队前往纳斯达克交易所。当在交易所大楼下面纽约第43街下车的时候,李彦宏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驻美记者的采访。下午3点整,李彦宏带队进入交易大厅,进行闭市仪式的演练。下午4点钟,李彦宏在分别与投资人、银行家、上市团队合影留念以后,启动了2005年8月5日纳斯达克的闭市仪式。他在交易所大厅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当天晚上举行庆祝晚宴,在晚宴上李彦宏和投资者亲切交谈。晚宴上,很多人都到台上做一个发言,而李彦宏的发言最短: 只说了两个字〃谢谢〃。
在交易的两次休市期间,李彦宏两次接受了美国CNBC同一天对他的采访。此外,《福布斯》、《财富》杂志等众多美国知名媒体也都对李彦宏进行了专访。
2005年8月10日,百度完成IPO后,李彦宏启程回国,11日凌晨抵达北京。至此,在百度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纳斯达克上市神话暂时告一段落。在8月5日整个交易的当天,李彦宏给人最深刻而强烈的印象是〃激动不已〃。当交易价格超过42美元的时候,他激动了;当第一笔交易结束,他给刘建国打电话的时候他更是激动;当晚宴上发言的时候他只是说了简短的〃谢谢〃两个字。他的激动情绪里面包含着成功的辛酸和喜悦,如果说此时的激动是海面上狂风翻卷着的巨浪,那么在李彦宏的心底则是大海深处那久久平静的海水,因为他在激动和欢悦之下沉浸着一种冷静的思考、分析和判断。他知道,此刻百度股票有着惊人的表现和多个新的纪录是因为它是李彦宏本人和百度团队智慧的得意宠儿,是一个确切的时机进行的确切选择。
2005年7、8月份,百度在资金实力、人才团队、渠道体系以及产品结构等内因和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市场概念股、竞争对手现状等各种外因已经逐渐融合而接近到临界点,选择上市对于百度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已经不言而喻可见,这次上市的成功是各种有利条件和天时共同促成。因此,李彦宏知道上市之后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所以他绝不为了这点暂时的成功而欣喜若狂,甚至冲昏了头脑,而是在回忆、体验之前所做的努力过程而有所激动之后就陷入沉静的苦思: 下一步怎么办?
 
                  第49节:厚积薄发积累是为了更好的爆发(11)
 
据说,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即上市前约8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李彦宏一直缄默不语,恬退沉静。这段时间应该是自从引进Google之后的时期,包括2005年2月收购上海企浪的时候他也非常低调,很少接受外面采访,极少声张,而是勤勉努力,坚韧运筹,一边加强巩固渠道比如就在这一时期里收编3721残余部队坐收渔翁之利,收购上海企浪等,一边默默充实自己的人才团队,2005年1月便邀请梁冬加盟,为提升百度的品牌和市场公关能力切实地打造基础。2004年4月,迁入理想国际大厦,同时将百度员工扩充到300多人。随着国际资本市场局势的渐渐成熟,李彦宏经过长久的瞄准和准备,最终时机一到就稳稳抓住不放。
自从2001年9月份走向前台之后,李彦宏便着手从各方面来进行百度综合实力的提升: 通过〃闪电计划〃等措施来提升技术,打造强有力的渠道体系。如百度从2002年起建立渠道体系,随后两年进行渠道的扩张和整合。比如2005年进行渠道收购和收编3721残余;收购Hao123提升流量;通过搜索大富翁游戏、万人公测、百度联盟等市场营销活动来提升百度的品牌效力,切实而稳妥的组建人才团队;2004年2月提升朱洪波担任百度首席运营官;2004年李彦宏就和梁冬开始接触,2005年1月他加盟百度;2004年9月引入王湛生担任首席财务官,在技术人才上又有来自北大计算机系副教授的刘建国,此时的百度已经有300名员工。可见,到了2004、2005年间,百度不论在人才团队、业务模式、技术力量和渠道体系等已经确立了雄厚的基础实力,同时在市场份额和营利能力上也已经占据行业的头把交椅。
聪明的潜伏者不会永远地偏安一隅,不会消极隐退,而是藏锋守拙,伺机而出。君子动静有序,不守常道,潜伏准备时可以一言不发,爆发出动后就要一鸣惊人。上市了,当然也要表达一下发自内心的声音。上市当天,李彦宏接受央视驻美记者的采访,接受电视网CNBC的两次采访。而在后来的那些天里,李彦宏接受了国内国外众多媒体的采访,在访谈中也陈述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战略主张。比如,2005年8月13日,即在回国后的第三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最担心的是别的公司也专注做搜索。但是随后不久,李彦宏便逐渐从媒体视线里隐退了,从而开始专注的、谨慎而沉稳地考虑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因为他知道其实就在2004年引进Google资金融资的时候,他已经准备着这一天的到来百度一旦上市之后马上就开始和真正的对手Google正面交锋。就在百度上市后的第二天,Google高调宣布了在中国找到了两家代理商,其中一家是实力雄厚的中企动力。
 
                  第50节:厚积薄发积累是为了更好的爆发(12)
 
在《李彦宏的百度世界》里有这样的叙述:〃2005年12月22日,'2005…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产业品牌调查'揭晓会上,到台上领奖的不是李彦宏而是梁冬,可见,这时候的李彦宏已经又开始沉静下来专注于公司的治理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了。〃
艺术的爆发
市场时机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不论在证券投资、创业、企业融资还是企业的运营上,市场时机总是任何项目成功运营不可或缺的条件。能不能看准某一市场时机,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某个市场的发展和运行的历史、特征、概况、现状以及某个时段或当口的各种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呈现的某种态势进行有深度的把握。当然企业领导者未必都能在每个市场领域面面俱到,但是一个企业对市场时机的专业研究程度要归于其团队的整体实力,而这又和企业领导者对市场时机所持有的观念、决策和认知水平息息相关。
对市场时机的判断来源于企业相关项目团队日常对市场的研究成果。时机抓住得准,就给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发展效果,使企业如虎添翼,高速发展。可是,如果看到了时机,企业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和实力去抓住,那将会错过很好的发展机会。而企业的这种实力需要积累和充实,需要培育和准备。在这种准备过程中,聪明的企业领导者应该保持低调,谨慎沉静,隐蔽蛰伏,只有当时机到了才一举爆发。
为了更好地把握时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敏锐观察市场。
要把握和抓准时机,当然要知道时机什么时候降临。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关注和研究市场,对市场了解和把握没有深度,甚至肤浅,那么也就无法看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时机。李彦宏对百度上市时机的正确判断,其中包括很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对多年来纳斯达克市场的发展以及中国概念股在其中的表现的认识,比如2004年中国网络概念股盛大等股票在纳斯达克的活跃表现就为百度获得投资者的认同带来示范效应,同时Google2004年上市也为具有同样背景的百度开创先例。这些都为2005年百度上市带来好的时机。如果李彦宏不敏锐观察市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第二,在全局的立场上来认准时机。
时机有多种,有些时机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没有意义;有些时机在短期内可能无法使得企业赢利,但是放在企业的终极愿景和长期发展来看,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李彦宏决定在2009年12月1日全面切换凤巢系统,在11月份的内部会议上百度高层一致反对他的这个决策,但是他宁愿以暂时的巨大损失为代价来获取凤巢的成功切换。结果表明,切换后百度收益还是良好。如果放在一个终极愿景来看,这种切换的意义还更大。李彦宏站在百度全局的立场上在一个客户逐步接受凤巢的好时机进行全面切换,结果证明他这么做是正确的。
第三,在时机到来之前的准备过程要低调冷静。
为时机到来而做的准备,应该是信念坚定而又低调隐蔽,沉静以待的。因为如果高调张扬,就容易暴露自己的目标,同时也容易将时机的一些空隙留给对手抓住,容易暴露自己的精华部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更多压力。李彦宏在为上市而做的准备过程中,沉稳低调而藏锋守拙地进行了第三次融资和收购Hao123等举措,不过这些他都在沉静中进行。于是这些行动都取得成功当然没有成功收购深圳移动时代,可这并没有对后面的上市造成明显影响。所以,在为时机准备时要低调。
本书精华已为您连载完毕,谢谢阅读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