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 >

第2部分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第2部分

小说: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同诡辩所要求的语言形式、语言结构和语言效果分不开的。

有人说,诡辩就是玩文字游戏。这句话看怎么理解,一种是语言文字有
失水准的人在辩坛被斗败了后发出的喃喃唠叨;另一种是语言文字已达一定
水准并善于以其智谋发挥思辨能力的人的成功经验谈。我们认为,世界上能
够配得上“游戏”项目的领域比比皆是,拈手便来,更何况象征着人类文明
与进步的文字领域呢?再说,辩论所要求的语言表达就是要有相当的严密性
和攻击力,如果一个被誉为辩坛高手的人不具备玩文字游戏的能力,恐怕连
“徒有虚名”这四个字都不能冠给他啦。还有人说,诡辩是“强词夺理,混
淆视听”、是“诬陷造谣”、是“花言巧语之辈”云云(柯可《雄辩的技巧
与方法》),发表这种言论的人要么是谩骂专家;要么诡辩的语言极其的贫
乏;或者因曾经以雄辩致胜而自居,结果在诡辩者面前栽了大跟头而耿耿于
怀。我们暂且不论诡辩手法是如何如何的高尚,也不论其成功率如何如何地
值以效仿,但就诡辩是作为为自己的思辨体系制造一种特定的氛围这种提
法,是无庸置疑的。这种氛围的最大功用就是给人的理念架构安上一个弹力
器,既有利于调控又有利于发挥,就像球场上教练员布置的“防守反击”战
术一样,在为己方筑起坚固的语言防守城墙的同时,伺机向对方发起水银泻
地般的进攻。所以,诡辩语言要做到简短而精悍,崦具杀伤力。当然,我们
对那种混淆视听、诬谄造谣的手法也实不敢恭维,因为那已远远地超乎了诡
辩的范畴,应该叫其为无事生非的诽谤,或叫弱智者赖以生存的一种悲鸣方
式。而诡辩则是有理念的、是靠人的特定逻辑思维酝酿出来的思辨战术的实
际运用,若是将“混淆视听”、“巫谄造谣”之词硬生生地套给诡辩者,那
末不正是说此话的人用了如上的手法行事?借此,我们不防来看一下原苏联
首任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是如何驾驭其绝妙的诡辩语言赢得辩场胜利的——莫
洛托夫是一位贵族家庭出身的外交家,在一次联大会议上,英国工党有个外
交官向他发难:“你是贵族出身,我是祖辈矿工,咱们俩究竟谁能代表工人
阶级呢?”面对英工党人的挑衅,莫洛托夫以一个出色的外交官的姿态,不
慌不忙地还以颜色:“对的,不过我们俩都当了叛徒。”对方无言以对。莫
洛托夫诡辩手法之精妙,我们姑且也说他是玩文字游戏,那只能说明他玩此
游戏的技艺太高超,高超得让人无懈可击罢了。

诡辩的语言结构大多出自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根据临场双方交手
的形势优劣,灵巧地组织相应的逆向语言态势,在干挠对方思辨体系有效发
挥的同时,亦使己方的观点悄然地潜入他人之心,以达到“攻其一点,不及
其余”的效果。诡辩的表达形式由于是逆向型的,所以,通常多以反问、设
问、自嘲、自诩等句型,通过生动的比喻或排比,形象的拟人或拟物等修辞


手法,来加强语言的渲染力度。诡辩的语言层次要鲜明富有针对性,不可拘
于“演说词”而跑题万里;诡辩不同于演讲那样可以长篇大论。由于诡辩是
发散性思维、收题性思维和急智三要素综合组成的思辨体系,所以在语言上
不求精工细雕、娓娓道来,只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如果诡辩的语言也像
摹仿古哲人作诗赋词那样,动辄用一大把字根词藻,堆砌修饰,诡辩的本来
要旨便会因囿于贪乏无味而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一旦被对方抓住破绽予以
有效反击,岂不让“玩火”者“自焚”,留下贻人笑柄的遗憾?况且,滥用
文绉绉的语言措词装饰诡辩句型,就像用老陈醋配四川泡菜,让人牙根发酸、
倒尽胃口。

诡辩高手好比语言森林中的猎人一般精明。作为猎人,他所注意的不是
自己枪孔里射出了多少发子弹,而是注意射出的子弹是否击中了猎物;诡辩
高手最希望的是对手在辩场上滔滔不绝的侃侃而谈,侃得越多越容易出口
误,俗话说,言多必有失,这个“失”便是诡辩高手枪口下最合适的靶心。
如复旦大学辩论队就“人性本善”辩题在和对手展开舌战中,突然追问对手
“善花如何结出恶果”①,令对手猝不及防,窘态百出;又如南京大学辩论队
在“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的辩题讨论中,就抓住了很准的一句“话
靶”,请看如下辩词:

反方二辩:那么对方辩友认为恶法就不是法喽?(香港中文大学)
正方一辩:恶法当然不是法,对方同学说伪善也是善、毒药也是药吗?
(南京大学)② 

南京大学辩手的如上辩词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诡辩家公孙龙的“白马非

马”论似乎如出一辙,只不过增添了时代气息的内涵。有趣的是话题是对方

口误自己提出来的,结果被南大辩手反而逼得进退维谷,无从招架。古人云: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可见,诡辩作为无硝

烟战场的一种尖端武器,它的言辞及其发挥水平,有何等的重要啊!

我们在前提到过,诡辩并不是为了捍卫真理,而是为了捍卫某一观点,

所以,它应注重的是形式逻辑。诡辩词穷不见得理屈,诡辩词丰也不见得理

尊,关键是在于它所表述的语意在符合形式逻辑的前提下能不能一步到位,

能不能一语中的,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

句话不妨可以作为辩手们制定语言攻势的“座右铭”。但在这里我们不得不

提醒辩手们注意的是,诡辩的语言架构和句法通常取之于逆向性思维,它所

反映的方式与强度比起规范性答辩也不径相同。规范性答辩在语言表述上有

严格的规范,且不能回避辩题再寻“他山之石”,而诡辩则是比较随意的,

正由于这种随意,便很容易使辩手在使用时误入歧途。有的辩手自以为辩才

高人一筹,为了哗众取宠,便滥用诡辩手法,结果不但无的放矢,而且还形

成对对方的人身攻击,被人反抓住辫子,当软柿子一样任意的捏。再有一点,

就是当自己的诡辩战术在使用中受到对方强有力的干挠或反驳,应机智地巧

换话题,调转词锋,通过语言过渡的手法以使自己脱身,切忌死缠乱辩,软

磨硬泡,因为那样的侥幸取胜心理要在辩坛上得以实现,其保险系数几乎是


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新加坡)

② 
’95 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辩题(北京)


等于零。

心理一个人的任何活动过程,都伴随着相应的心理活动过程,诡辩也
不外乎如此。我们探讨诡辩艺术的心理问题,主要的就是要从辩者的心理素
质方面着手。我们依稀看到,由于脆弱的心理作祟,使得亚特兰大100 周年
的庆典中,中国体育代表团数名具备夺标实力的运动员纷纷落马,泪洒赛场,
遗恨美利坚;我们还切身注意到,中国男子足球队其实力并不在韩国人之下,
却始终让人不可思议地笼罩在“恐韩症”的阴影中。作为一个辩手,如果心
理素质差,难以想象他在辩场上能有所作为,北京大学朱锋教授指出:“心
理素质并不复杂,它主要包括人的情绪、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注意力
等方面,情感活动的控制,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内容。”由此我们看出:辩论
的心理素质主要包含意志与感觉两方面。“意志是指人的内在精神力量”,
而感觉则是“指场上的兴奋度和竞技状态”。

意志是靠人的斗志、气度和信念反映出来的。心理素质强的辩手,他在
临场上首先在意志上就压过对手。主要就表现在他有顽强的斗、,临危不惧
的气度和非胜不可的信念,所以,他遇到任何的强手都能做到从容不迫。如
果未等辩论开始,就两腿发软、额头出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那末,他
就无异于自己先打败了自己,到辩论进行到白热化时,他的充其量就只能是
语无伦次、闪烁其词了,以这种心理状态参辩,失败必定是他的定局。意志
强的辩手无论参加什么形式的辩论,他在临场的心理素质均表现得极其沉
稳;均能以“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精神面貌参辩,做到临阵不乱、矜持
有余。即便遇到实力超强的对手,他也能劣势中挽狂澜,力争创造机会,抓
住战机,使自己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所以,我们说,意志强弱是决定一个
辩手心理素质优劣的第一要素。

其次,造就良好的临场感觉,也是提高辩论心理素质所不可惑缺的一环。
有了良好的感觉,即可带动起亢奋的情绪,把顾虑和压力置之度外,把沉重
的思想包袱甩给对方。因为诡辩的终极并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为真理而辩得
鱼死网破,它是人的思辨能力和语言技巧的综合角力,所以,在辩论时,辩
手应尽量地扩展自己的思维领域和知识视野,让自己的心理活动进入最佳感
觉状态,这样,就能让你的思辨体系像剑一般,从对方的阵线中,“顽强地
寻找哪怕是极小的缝隙,钻进去,把它撕大,作为攻击的缺口。”所谓“千
里长堤,毁于蚁穴”——你对于对方阵线若能达到这种感觉,你就先胜一筹
了。

此外,辩场上心理素质好的再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情绪的调控。一个辩
手在临场的情绪反映,可直接带动他的声调、风度乃至辩词发挥的效果。有
了良好的意志和感觉,再调动起激昂的情绪,即可使辩词表达能够回肠荡气,
也能由此引发他人的情绪,致使辩论推向高潮。尤其在使用诡辩术时,情绪
上更要表现得轻松、自然,以自己的不笑的幽默调侃,来增强语势的渲染力
度。但借辩告诫辩手们:切忌在辨场上按事先准备好的一堆辩稿进行死读硬
背,因为那不叫辩论或诡辩,那叫演讲,而演讲所要求的心理素质及其反映,
和辩论或者诡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幽默幽默是诡辩致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幽默可以让人在冷静中产
生自信,又从自信中再创智慧。诡辩中的幽默多以俏皮话、双关语、歇后语、
戏谑语等形式出现。德国19 世纪著名作家奥多尔·冯塔纳当年在伯林当编辑
时,有一次收到一个人寄来不注标点的诗,附言中还写道:“我对标点向来


不在乎,如用时请你自己填上吧。”冯塔纳立即将稿退回,并也加附言道:
“我向来对诗不在乎,下次请您寄点标点符号来,诗由我自己写好了!”冯
塔纳就是用戏谑语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同时也达到了应有的幽默效
果。

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一种艺术,一种特殊的文化。幽默的语言
是高效率的、最省时的说话形式。它的真谛是在对方或听众在生动、风趣的
听觉感觉中,得到某一种观点的潜移默化。相声或小品之所以博得观众的频
频掌声,其主要原因就是演员以幽默的方式来说明某一事理;如果在辩论场
上,一方辩手也能合理运用幽默的手法,形象且直观地论证自己的观点,那
末,他所博得听众的热烈掌声的“弦外音”,便是对手不可言状的失落,这
种失落还会导致心理压力和急躁情绪,使其自乱阵脚,失误连连。

成功的幽默诡辩具有“四两拔千斤”之力,它可以将马拉松式的长篇宏
论辩得暗然失色,也可以变不利的被动防守为有利的主动进攻。幽默诡辩寓
于生活中,寓于人与人的社交关系中。它以一种特殊的,但又最为人们所接
受的语言形式不断地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服务。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
幽默诡辩再妄加不恰当的诽言或指责呢?


机智诡辩术


第一编以言乱实诡辩生辉

1。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美言论辩术

美言诡辩就是通过对对方的思想、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以缩短心理距
离,影响和改变某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的诡辩技巧。
赞美是大家所喜欢的,赞美的词句会使人感到亲切、满意和鼓舞,因而
听起来觉得入耳,它有助于建立友谊和交际成功。

有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两只野兔回家。甲的妻子看了,抱怨地说:“怎
么只打了两只?”甲猎人一听,心中不悦: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他
故意空手回家,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乙猎人所遇到的情况恰好相反,他的妻子见他带回两只野免,就喜欢地

说:“咦,你竟打了两只!”
乙听了心中喜悦,心想两只算得了什么!第二天他打回了四只!
一句赞扬话和一句埋怨话,引出两种不同的结果。
称赞是表示欣赏及感谢,它能给人们带来喜悦的心情;而一副冷冰冰的

面孔再加上一句硬梆梆的话,会使人扫兴。
1920 年的一天,一个上尉在巴黎舞会上邀请美丽的汪杜洛小姐跳舞:“我
有幸认识你小姐,使我非常荣幸。。”

这美妙的言词,使对方听来无疑会感到愉悦。汪杜洛小姐则投桃报李,
倍加赞赏:“是吗,上尉先生,我不知道还有比你的话更动听,比此时此刻
的时光更美丽的。。”

他们一边跳着舞,一边倾诉着,当跳完第六支舞曲时,已经海誓山盟,
定下了终身。
这位上尉就是后来的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们的结合,与开头互相间的赞
美词恐怕不无关系吧。
美言赞誉还具有激励的作用。同样一件事,采取批评讽刺的态度远不及
美言赞誉的激励有效。
齐景公生性好玩,常常爬到树上捉鸟。晏子想批评齐王使他改掉这个恶

习。
一天,齐景公掏了鸟,一看是小鸟,于是又放回鸟巢里去了。
晏子问:“国君,您干什么累得满头大汗?”
景公说:“我在掏小鸟,可是掏到的这只太小、太弱,我又把它放回巢

里去了。”
晏子称赞说:“了不起啊,您具有圣人的品质!”
景公问:“这怎么说明我具有圣人的品质呢?”
晏子说:“国君,您把小鸟放回巢里,表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