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你快醒过来 >

第6部分

你快醒过来-第6部分

小说: 你快醒过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生活本来就是一趟浑水,如果你太聪明了看清了事实,那么必定是自寻烦恼。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浑浑赫赫地运转,无论如何也澄不清。为什么就要世界这么清清白白地运转呢?
林越想越糊涂。只要生活于此地,那么就参与了这趟浑水,这就等于在浊水中要清洗干净,如何能够做到?最高超的生活技巧便是能够在此地如鱼得水,不去想为什么,而是八面玲珑,如何当好一个微不足道的也不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一名士兵无需想清楚自己为何打这场仗,只需听主将的命令。这就是林应当给自己定的位置。可惜林并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好,于是就一次次地陷入了苦恼中。最痛心的是内耗,就是行动之前先殚精竭虑,想到筋疲力尽也没有一个最后的结果,最后还是得按照预先设定的步骤实施。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心灵浪费了过多的力量在对抗外界的入侵上,降低了创造力,带来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而这创伤无法弥补,竟伴随着林一次次的寻求而日益加重。不知道到哪一天这创伤才能够结束,林将世界当成一个需要对付的敌人,不断地想出对策应付这位巨大的敌人。不能从事艺术,是林终生的遗憾。在艺术中,林无需对抗,在这个单纯的天地里,创造力可以尽情地发挥,即使是梦呓,是孩童般的天真的泄漏,是对童年天性未得到伸展的弥补,也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最好选择。
精神紧张,即使是在休假的时候也感到生活的重压,无法放松下来,是由于对世界太过认真,太把世界和生活当一回事了。永远也放不下生存的重压,心灵如何能够轻松起来呢?大大的时代里,承载着多少小小的个人!因为只想到自己,于是,那种大无畏的时代过去了,小小的人物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小小利益,害怕受到损害。
第一章 昏睡 10 梦得疲惫不堪
    专业化的结果是使得职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视那些细微的事情。一段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被划分为几段,每一段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每一个细节也被强调要认真对待。人口众多的一个结果是个体的行为被更多地、从不同方向进行品评,就如同个体被置身于四面全是镜子的空间里,一举一动均被监控。与重视强调细节的分量相比,只重视最终结果,不管过程如何,其份量更重。比如‘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类固有观念,因为直接指向功利,因而被员工所接受,各种规则贴在镜子的后面,个体的行动无时不刻处在被监控之中。
林离开工作岗位,心思却还在工作上。林思虑:今天我做了些什么,成效如何?我是否完全按照规则做了那些工作?虽然不再有上司的监控,林却自己监控自己。当林躺下睡觉,在梦里还是反复考虑着那些事情。监控,从它降临到林的生活中,就再也没有停止过。
总觉得有什么在压迫着脑神经,无从放松。四面全是镜子的空间就像蜗牛的壳一般,随着林走到哪里,壳也跟到哪里。
有一天晚上,林做了一个恶梦,伴随着重度焦虑,林醒来后发现思维模糊,全身出了冷汗。日常生活是压抑的,梦境也是压抑的。林梦见自己全身毫无遮拦,在公路旁的菜地里大便。林着急着要找到可以遮蔽身体的衣物,这时,林看到其他人正驻足看着他。
我疯了吗?林问自己。
我很正常。林朝观看他的人群喊道。
林却没有喊出来,在梦境里总是这样,想喊、想逃,却喊不出来、两腿一步也迈不开。这无形的枷锁来自己头脑中的固有观念,特别是对自己的评价。
林通常这样评价自己:交给我一项任务,我全力以赴其完成,期待着好的评价,或许能使人满意。若是我自己计划的并着手进行的事情,一定不会达到我想要的那个结果,因为之前我就做个很多这样的尝试,每一次尝试之后其结果都是失败。我就是失败的化身,从来没有期待过自己能够做好任何一件事。在这样一种自我评价下,总体上都是压抑,于是在梦境中延续这一悲剧性的境遇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在发现自己赤身裸体在公众面前做些只有精神异常的人,疯汉、狂人才做的事情,林为了表明自己的正常,着急考虑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向那些看到他荒谬行为的人解释。这一目标迅速演化成一种精神重压。首先,如何接近他们,而他们不会散开?其次,如何作出解释?再次,要是越解释越难以说明真正问题,那该怎么办?
带着要急于澄清自己的清白的焦虑,林一下子醒过来。当前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虽然没有梦中那样尴尬,其令人焦虑的程度没有梦中那样沉重,然而从现实到梦境均是如此,每天有三分之二的精力都要被消耗在这样的恐慌焦虑中。
叶芝有诗曰:我已梦得疲惫不堪……
心里对抗发生在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不一致的那一刻。林的状态犹如地球,表面有高山大海、平原丘陵,风平浪静,无声无息,而地球内部岩浆活跃频繁,总要找一个薄弱的地壳喷发。若是没有喷发呢?那就在地球内部时刻酝酿着,岩浆与岩浆相互融合。
乖乖服从表面的平静吗?这是不可能的。若是要健康的愉快地生活着,就必须不时地来一场火山爆发。林有艺术家气质却缺少艺术应有的训练,这就是林悲哀的地方。林找不到一个无害的发泄方式,反而将内心的冲动深埋心底,于是为了压制住内心的冲动,就要耗费很多的精力。无论睡多久,总是睡不好,起床后头昏脑胀,精神恍惚。十个小时的睡眠,至少有五六个小时在抑郁中做着更加抑郁的梦。同事看到林,总是会说,昨晚没有睡好?林这才意识到确实没有睡好。长期的失眠导致神经衰弱,从而更加难以入睡,稍微的响动都会影响林的睡眠质量。很长一段时间里,林试着用自我调理的方式调整身体状态。林从未想过要通过心理治疗来获得好的睡眠。
过度嗜睡、四肢无力,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的基本特征之一。像林这样一类人,缺少一种能够使心灵安定的理想,或者说是宗教。在林的观念里,什么都不可靠,什么都不可信,于是精神就一直处在紧张的防范的状态中,因为危险或者不测随时可能袭来。一旦危险或不测袭来,就要采取对策,尽管大部分时候措手无策,然而知道危险正来比毫不之情要好,因为这样可以预先相好对策,即使毫无对策,也可以事先找到借口或者是理由使自己接受将要发生的事情……工作不可靠,因为一个细节的失误就会遭到老板的训斥,若是造成损失,便会失去工作;唯有金钱可靠,在失业时,在饥饿时,金钱能替你解决这些问题,而林最缺的就是金钱。人际关系不能带来稳定的工作,一切已利益为基础,而利益又是最难以相信的,现有的利益集团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许就是一夜之间就崩溃。要是今天没有崩溃,林就担心它明天会崩溃,总有哪一天,那是在不会很遥远的将来,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告性地就彻底崩溃。
林的最大遗憾就是自从懂事起就要面对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服从成年人的指派。林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处在这样的监控中,不只是因为工作了才被迫置身于四面是镜子的空间里,在爷爷奶那身边的时候,这镜子就毫无知觉竖在林的身边。邻居、玩伴、同学、老师……许多的人。
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活得轻快呢?林苦苦思索这个问题。林太累了,只想痛痛快快没有任何干扰,没有任何顾虑,睡上三天三夜以致更长的时间,直到不想睡觉为止。偶尔的春梦竟然成了林最幸福的时刻。若不是春梦这种愉快的体验使得林放弃了对外界的防范,来不及有顾虑,即使在梦中,林也是绷紧着神经。林渴望早日摆脱被焦虑的梦折磨的日子。
好几年过去了,林隐隐约约觉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借适当的途径将内心的阴郁发泄出来,不让这忧郁如毒瘤般越积越大。轻松生活的秘诀就是顺从而不要对抗,若是有所愤慨,有所担心,那么就要将这些愤慨,这些担心发泄出来。这是否就是艺术家的原型?困难就在于,林害怕于表现个人的情感。林认为,能够存活于此地已经相当不易,若是再抱怨,再有不满,那就有负于社会的养育了。难道就不能活得如同一具木偶?跟着口号、跟着潮流生活又有何不可呢?
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不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反思。林是社会这部巨大的机器上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或许也不是不可或缺,于是林时常反思自己的处境。有人失业中,焦急地等待一个工作岗位,或者是准备自己创业,或者是对社会失望,甘愿做一个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林知道自己是从三百人中被老板挑中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林要求的工资最低。像林这样一类青年,用自己的行动降低了行业标准,心甘情愿接受低廉的工资。一切源于竞争,源于林来到此地要求生存的机会。若是林不来此地,那么,本地人就会要求相对较高的工资,老板无奈,只能给本地人要求的工资。现在,林来了,打破了僵局。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中考虑,林一致认为,生存于此地并不是不可或缺,林可以随时离开此地,而此地不会有任何变化。
地球上有60亿以上的人口,少一个林,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第一章 昏睡 11 厌烦与放弃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个人的个性表现、自由发展无从谈起。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的人多么幸福!童年是唯一能够自由自在的时期。林总是懊恼地想到自己不幸的童年,那段恶梦般无法结束的岁月。从此,个体的命运就要被经济的力量左右,一辈子做经济力量的囚徒。不是为经济所困,就是要为了赚足够的钱殚精竭虑。生活的其他方面隐退了,焦虑加重了,因为,青春在渐渐消逝,前面是一条少有幸福的坎坷之路。
个体如何参与并创造历史呢?一个口号,一种观念,一种制度,一条公认的生活的道路……在这样一些纲领的指导下,无数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个体加入到生活的洪流中去,就那样创造了历史?对,就是这样的。经济的影响、文化的影响,左右着个体的命运,个体有着有限的选择,然而个体通常放弃自己的选择,受外界的力量的驱使从而投入了那种生活。
林的智力相当有限,从未能够在宏观上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看清楚自己的命运。眼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就是顺世而行,一条就是独辟蹊径。而独辟蹊径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坚不可摧的信念。事实上,林对生活缺乏耐心,特别是对各类生活现象毫无兴致,总是会立即想到那种生活背后所预示的东西。林想过要认认真真生活,比如缺少钱,那么就想法设法赚钱,以赚钱为乐。然而林总是打不起精神来,而且对那些沉迷在赚钱快乐中的人感到疑惑不解,不知道那样一种狂热从何而来。显然,对金钱的占有能够带来自豪和自信,因为这个时代最崇尚有钱人。生活也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家庭、衣食住行病老死亡,无一不是与金钱挂山钩。既然已经知道金钱是如此重要,为什么就不将精力用在如何赚钱上面呢?林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些,却总是感到有心无力。
莫非林不热爱生活?林与自己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都是一种不耐烦甚至是相互厌烦?就像一对新人在父母的牵线下勉强成婚,然而新人都不想要这样的婚姻,于是此后的生活就在相互厌烦中度过?
林并不知道自己对生活厌烦到了何种程度。林尽可能地避免与人的交往,尽可能地避免麻烦的事情,若是遇到麻烦的事情,林就会焦躁不安。每次遇到问题,林只希望尽快结束,不要再有麻烦。林反感他人的问询,总是不耐烦地回答几句以图草草了事,根本就无心回答。在工作中,林也是敷衍了事,怎样简单处理就怎样处理。总之,林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回避,实在无法回避就不耐烦地敷衍。在林发现自己对自己生活的恶劣态度后,几乎是神经质地认为自己此生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再也没有值得追求的,也没有值得期待的,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去努力完成。此生可以到此结束。
此生可以到此结束的念头时刻浮现于林的头脑。但是林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的生活,而是积极寻找一种方法来改变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林知道,今天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完全是由于成长的影响。过早的过于沉重的经济压力,这一单一的不可逆转的约束力量使得林看到自己的前途只能是灰色的,这一辈子也将是经济力量的奴仆,想要按照自己的突发其想哪怕是生活一天也是不可能的了。这样与阉割和强迫基本上没有差别。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林的中学生活,共六年,六年就为了一个目标,学那么多课程,学那么多知识,也只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在高考的时候考足够多的分数,以排挤的方式将其他人甩到后面,自己获得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这样的日子比恶梦还难以应付,心灵受到创伤的程度可想而知。天性遭到扭曲。大学这个目标是一道紧箍咒,时刻被老师和家长念叨,林的神经能不长时期处于紧张状态?六年考验什么呢?就考验记忆力,考验简单的智力推理。其他方面被忽略了,个体失去了平衡。林对这样一个时期既痛恨又无可奈何,自己必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命运,还能攻击这样的生活吗?学习知识成了一种刑罚,成了要达成某一目的必须装进脑袋的炮弹。
过去的生活毁掉了林对生活的热爱,毁掉了林对外界的兴趣,毁掉了林的天性,如今的林整日郁郁寡欢,在神经衰弱和失眠中煎熬,等待着死亡的降临。或许某个时刻林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然而很快林又陷入不可救药的忧郁,做什么都不好,做什么都做不好。
但林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努力,他心中一直隐约有一个坚不可摧的希望,犹如海上的一盏灯,引导着林开往彼岸——这当然是一个再通俗不过的比喻了。
同事说:“不是我看不起你,说了你也不要介意,我说实话,像你这种没有背景的人,要在这里混出个名堂,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