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时代的婚恋-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ㄗ蛩兀磕训澜鼋鲆蛭钙捕穑�
在大家的嘀嘀咕咕、窃窃私语里,乔伊胸有成竹,坦然自若地在各种含意复杂的目光中穿行。一次旅行回来,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很多天没有吃安定,但照样睡得很香。这时候,格平才说,其实那些药片,除了第一颗是安定,其他的都是维生素c。只不过他用小刀磨去了“vc”又刻上了“安定”,因而她一直都没有发现。
生活不就是这样一些小细节吗,有什么比一个男孩为心爱的女孩刻出七百多个“安定”更叫人感动呢?昂贵的鲜花和珠宝不能安慰一个女孩惶恐的内心,廉价的维生素c却能做到。这一切,岂是那些张望着浮华生活的人们所能理解的呢?
幸福婚姻的小预习: 婚姻中不妨有一颗
前文我们提到,对于80后而言,所谓适合婚姻的爱情,实际上是一杯加入了很多非爱情元素的“花式爱情咖啡”。——他有稳定的收入吗?他有工作能力吗?他有社交才华吗?他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吗?她长得漂亮吗?她有体面的工作吗?她的谈吐如何?她能够做一个贤妻良母吗?……抱着建立爱情同盟的目的,80后清醒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选择什么样的人爱,这样的爱,多少混杂着别样的情怀,别样的条件。这种婚姻选择的有条件和目的性,其实质就是婚姻的功利性。
把婚姻和功利联系起来,很多人会觉得可怕,其实不然,因为所谓“功利”,其实是对幸福生活可能的一种衡量,毕竟,再纯洁美好的爱情缺少了现实的支撑也是难以长久的,对乔伊来说,细小的关怀远比虚幻的甜言蜜语站得住脚。在婚姻中维持恰当的功利心态,反而更容易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寻找幸福的潜力股
有人说,选择伴侣就像选择股票,对于准备投资婚姻的80后而言,最佳选择就是那些有成长空间的潜力股。相比于那些已经成功的实力股票,这些股票尚在成长之中,价位较低,便于投资,眼下虽然不能获利,但前景可待。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选择潜力股的关键就是着眼未来,不以当下的成败论英雄,不被表面现象所诱惑。长相、身高之类,纯粹是审美意义上的判断,就像股票的名字,好不好听无关紧要。至于他现在从事何种职业,居于什么样的位置,也仅仅是参考。重要的是才识、胆量、野心之类,这些才是衡量一个人、一个潜力股能否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一路飙升的重要指标。
然而,要想得到幸福的婚姻,并不是找到升值潜力巨大的伴侣那么简单。问题的关键在于:金钱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意味着,幸福的婚姻不仅仅是通过一个前途无量的伴侣就可以获得!毕竟,幸福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设定好的命运,它不会因为贫穷而看低谁,也不会因为富裕而青睐谁。换句话说,并不是等到赚了“足够”的金钱,你才有享受幸福的权利!真正的幸福,其实就隐藏在那些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存在于那些精彩的瞬间,存在于每一个让你感觉快乐的时刻。
乔伊为什么感觉幸福?是因为她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点滴的快乐:一顿可口的晚餐,几条中肯的建议,无数贴心的呵护,还有守在身边的那个平凡却安定的男孩。乔伊没有把幸福留在那个不知何时才会成真的愿望清单里,而是抓住了那些隐藏在当前的唾手可得的快乐,这些精神的富足,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呢?对乔伊和格平来说,幸福的婚姻正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双赢。所谓幸福的潜力股,不是在将来得到权力和地位的可能,而是一辈子呵护彼此、珍爱对方的可能,更多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个性与责任心,这些可能,将在婚姻生活中细密处呈现,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日常状态,是言语不能描述、金钱不能替代的!
1+1>2
“为什么我们不能建立一种理想的夫妻关系,相互关爱,相互扶持,相互滋养,而是像现在这样每天吵架?”对于把伴侣当拍档的80后来说,对于伴侣的要求可能更加苛刻——我已经很努力了,所以你也要努力才行,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加幸福的未来!然而,说这句话的年轻人怕是要失望了,因为对方往往跟自己想象的相去甚远:“我们结婚的时候,你不是这样的!”
出现这种问题,往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伴侣本身并没有变,说话者本身对伴侣有所误解,认为伴侣应该(而不是已经)拥有某些品质,自己也在按这些标准要求对方;另一种是伴侣的确有所变化,比如蜜月期过后,工作开始忙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承担部分家务,说话者却仍然按照以前的标准要求,把家务留给对方。
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考虑对方的需要,甚至苛责对方,恐怕是80后经常犯的错误。这样的80后看似努力建设未来,其实是把责任推给伴侣,似乎只有伴侣体谅了自己,事情才可能向好的方向转化,否则,幸福婚姻就被伴侣拖了后腿。事实上,这种单方面描绘的美好前景只是一种错觉,因为伴侣的需要没有被纳入婚姻规划当中,即使愿望达成,所谓的幸福也只是一个人的幸福,这种幸福,隐藏着另一个人的牺牲,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婚姻中的功利心,看似冷酷,实则不然。仍然举乔伊和格平的例子,如果乔伊一直习惯了格平的宠爱,却不肯给格平任何温存,还在内心认为是理所当然,事情会怎么变化呢? 这个家庭将会表面和谐内存隐患:如果格平厌倦了单方面的付出,乔伊就会开始抱怨;如果格平又遇到一个愿意给他温存的女子,他们的婚姻就会遭受巨大考验。这些婚姻不幸的暗礁,其实都来源于乔伊一厢情愿的幸福标准。换言之,如果乔伊对格平的宠爱心存感激,主动回报,事情又会怎样呢?当格平工作到很晚回家,乔伊做好了饭菜等他;当格平遭遇挫折,乔伊一改懒散作风,承担起精神责任,照顾格平的情绪……这些做法则会让格平心生感动,反过来加倍呵护乔伊。
可见,婚姻中的功利性更多是精神上的“功利”,往往以情感交流的面目出现,适当的功利心,反而有助于双方情感的培养。“祝我们合作愉快!”乔伊对格平说。生活在市场经济时代的80后,更愿意把婚姻看成“爱情同盟”,把调整自己、体贴对方当作爱的交换,——如果两个人的齐心合力能够赚取更精彩的人生,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的靠山,你的跳板
明知道旭浩有一个女友小维,琳达还是向旭浩发动了感情攻势。
在琳达看来,自己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年轻漂亮,老板的独生女儿。这样的钻石公主,怎么会得不到白马王子的欢心呢?
在挑选伴侣的问题上,琳达和父母的意见是一致的。感情固然重要,家族事业也要顾及。所以,当琳达“圈定”年轻有为的旭浩时,父母暗中给予了支持。
聪明的旭浩怎么会看不出这一点呢?只是,旭浩舍不得放下小维——这个女孩从性格、学识等各方面都非常适合做自己的妻子,更何况,男人的尊严也让他很难对“现代陈世美”的头衔无动于衷。
然而,这种左右为难的现状并没有持续很久,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琳达做通了旭浩家人的工作。父母开始在旭浩耳边叨叨:琳达又漂亮,又善解人意,家庭条件还这么好;小维虽然也很出色,但家境普通,未必能在工作上帮得了你……无论如何,当旭浩终于选择了琳达,公司里嫉妒者有之,羡慕者有之,辱骂者有之,只是没有人觉得意外。
在琳达决定“下嫁”旭浩的时候,她的好朋友珍妮找到了“金龟婿”。珍妮出身小康家庭,大学毕业才一年,已经换了几份工作,原因要不是自己吃不了当新人的苦,就是老板对这个漂亮女孩有工作之外的“特殊要求”。所以,当珍妮遇到“钻石王老五”李约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的鲜花,并迅速把这份爱情发展为婚姻。婚后,珍妮辞去了薪水微薄的工作,跟琳达一样做起了全职太太。
对李约来说,选择珍妮的原因超级简单:“父母希望我早点结婚,让他们早点抱孙子。珍妮很漂亮时尚,又很单纯;正好适合我。”
要爱情还是要……
“以前我没有女朋友,只有性伴侣。”对李约来说,爱和性是两回事,爱难求,性易得。李约的这种想法与其说代表80后,倒不如说代表一部分开放的男性群体。有人曾打趣说,这个世界上的男人,一半想当皇帝,一半想当韦小宝。皇帝和韦小宝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能坐拥天下美女!男人好色,就同他们追求事业一样是天性使然,但是男人也懂得权衡利弊,尤其是在道德面前选择专一。
“时间久了,觉得这种生活没什么意思,内心很空虚,所以想找份感情安定下来。”玩累了的李约遇到珍妮,“她不是很有想法,可是非常漂亮。我需要一位魅力十足的永久性伴侣,以及生出同样漂亮的后代。”
无论婚姻是性对道德的妥协,还是情感上的栖息地,对男性来说,对方是否漂亮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作为男性群体的新生代,80后男孩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80后女孩也把物质纳入择偶标准。与男孩类似,“物质标准”也不是80后女孩的专利,但是毫无疑问,与前代相比较,这条标准的分量是大大提高了。
要面包还是要爱情?或者说,“物质标准”是否体现了女性的弱势?对此,香港作家亦舒颇有深意地说:“男女本来是十分平等的,你若没有企图,他又如何乘虚而入?”亦舒可谓一语中的。物质标准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女孩要求对方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说明她对未来生活有现实的考虑,这无可非议。但如果把物质放在第一位,超过了感情,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个女孩把自己置于弱势的位置上。——想做一只金丝雀还是想要尊严?这其实是一个选择问题,矛盾在于,你如何要求别人在养活你之余还尊重你呢?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年轻女孩在选择了物质之后,会巧妙地包装自己,宣称对方是自己最爱的人。“我只是恰好跟他相爱,我没有想到他这么有钱!”说话的女孩一脸幸福表情。同样的情况,倘若换成一个男孩,恐怕就不会如此理直气壮了。男人能否通过婚姻改变命运?若想回答这个问题,男性读者不妨自问,你是否愿意放下男性的自尊和爱情以求得更好的发展?你是否介意自己因此成为别人的谈资?你认为男人在婚姻中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甚至,如果你所爱的人恰好在经济、学历等方面超过你,你还可以接受她吗?说到底,这仍然是一个选择问题。
用婚姻改变命运?
“我女儿找到一个好归宿!”珍妮结婚的时候,妈妈欣慰地说。爸爸则郑重其事地对李约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了,你要好好待她!”
感觉最幸福的要算珍妮了。她庆幸自己找到了理想的丈夫,终于不用再辛苦工作,就可以过上有房有车的生活了,而且,她的丈夫那么出色,还对她一往情深!珍妮全心全意地做着家庭主妇,井井有条地打理婚后生活,把丈夫照顾地无微不至。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情况似乎不那么乐观了。先是珍妮感觉精神空虚:身边几乎没什么朋友,明明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却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来,李约的工作又忙,难得在家陪她,即使他在家,夫妻俩也无话可说。接着,事情变得更糟糕了:李约因为一次重大失误被公司辞退,虽然很快找到新工作,但薪水与之前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因为付不起房子按揭,夫妻俩不得不搬家,新房子不但面积小、装修差,位置也大不如前。日子也不像以前那么宽裕了,珍妮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花钱,李约也变得“小家子气”,在精打细算的生活面前,习惯了养尊处优的两个年轻人争吵不断,一个埋怨对方没能力,一个批评对方不问付出光想着收获。
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之后,李约被一家公司邀请担任高级经理,年薪比降级之前还高,珍妮以为,自己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没想到,李约却在同时开始约会其他的女孩子,虽然他没有提出离婚,但两个人的婚姻似乎已经走到终点了。珍妮很害怕,如果离婚,她还有能力在社会上生存吗?她多么羡慕琳达“含着金钥匙出生”,旭浩有岳父支持,事业也一帆风顺,想必他们不必经受“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考验吧!
可是,琳达和旭浩的婚姻真的如珍妮想象的那么顺利、美好吗?事实上,琳达也是有苦难言:自以为找到了白马王子,谁知道,却是一个小心眼的白马王子!琳达本来就有些“小姐脾气”,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跟旭浩结婚之后,她也不再提醒自己要善解人意了,所以两个人经常为一些小问题起争执。让琳达不能忍受的是,每次旭浩都要扯上工作,似乎两个人结合只不过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而非爱情!终于有一次,琳达忍无可忍提出离婚,虽然在父母的调解下不了了之,两个人的关系也只能说“相敬如冰”了。
其实一开始,旭浩也打算跟琳达开开心心地过日子,他告诉自己,虽然他因为婚姻而得到很多,他的婚姻仍然只是普普通通的婚姻,他也不需要为此而卑躬屈膝,琳达那么善解人意,一定会了解他的。可是,旭浩很快发现自己只是一厢情愿,琳达的善解人意在举行婚礼的时候就宣告结束,她的小姐脾气也一发而不可收,最让旭浩难以接受的,是琳达把旭浩看成入赘的女婿,似乎一结婚,旭浩就应该跟家里脱离关系似的,结婚那么久,琳达没有主动看望公婆一次!难道这个婚姻真的只是“经济资源共享”吗?旭浩很想离婚,但又舍不得拥有的一切,毕竟,他的前途就系在这个婚姻上。
幸福婚姻的小预习:拒绝“托付心态”
珍妮和旭浩这两位试图依靠婚姻改变命运的80后,看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实际上却把自己置于危机之中,稍有差池,手中的一切将如过眼烟云。用婚姻成功改变命运的例子不是没有,我们故事主人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让我快乐是你的责任”
“让我快乐是你的责任!”这的确是珍妮的心里话。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