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辱者手记-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年来,有多少次罪恶的力量,将我的心砸碎一次又一次。有多少次,我像那个颤抖的黄昏那样,绝望地干泣。那个黄昏,是我今生的第一次死亡,同时也是我的第二次新生。当我认清了自己是非人的宿命,后来倒是更加坚强些,虽然同时也多了一些苍凉。
我常常庆幸那个死亡的一刻,有她给我以深情的抚慰,在我干涸无泪时,她又以温柔的泪水,濡润我的新生。
拜谒中山堂
我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中山纪念堂,偶尔抬起头,突然看见了那个高大的黑色身影,我心头猛的一震,全身立即充血,眼里盈满泪水,我不知道那泪水怎么来得那么快。
我迟疑一两秒钟,似乎需要这么一两秒钟把自己的过分激动调整到一个适当的程度,以便越过那个宽广的草坪,向那身影靠近。接着我就迈开脚步,一步一步踏在那条柔软如地毯的青草上,眼睛一直凝视着那高大的黑色身影。他左手撩起大衣叉在腰上,右手拄杖,那眼睛甚是专注,似乎在盼望着什么,等待着什么。是的,这就是他,那个用这支手杖摧毁了整个旧时代的人。我似乎感应到了他对我的期待,我的脚渐趋急切,心里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念叨:中山先生,我来了!当我这样默默念叨时,充盈在眼眶的泪水终于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那时候正是炎夏,草坪上张肢张体地倒卧着三三两两的游客,塑像边不断有人转来转去拍照留影,不远处的树荫下卖雪糕的声音起起伏伏。中山先生的眼睛专注地凝望远处,似乎是讨厌这里的嘈杂,想避到别的所在。
这时候我以瘦弱疲惫的身子,站在了中山先生身边,仰望着久经风雨剥蚀苍老如古树的塑像,仰望着塑像基座上的建国大纲,我的心又一次深切感到中山先生的寂寞和孤独。似乎是为了慰藉中山先生,或者是为了慰藉自己,我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默念:我来了,中山先生,我是为了寻找你才来的,中山先生!我的眼睛又一次流出了泪水。我听到了那泪水的哗啦哗啦响声。
第一部分 第18节:第一辑 描述耻辱 (7)
那些年我常常想流泪,因为我心里总是荡漾着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灵光,那时候我还没有经历后来的那个哭泣的黄昏,也就是《非人的宿命》中所写的那个黄昏,所以我的灵光还很晶莹,我常常被自己的灵光感动得热泪盈眶。可我不知这究竟是英雄的激情还是庸人的脆弱和多愁善感,我总是让那种激动澎湃于衷而不形表于外,总是用思维打岔和压抑来封闭我的泪腺。可是当我超脱嘈杂,与中山先生默默对话时,我知道这是一种非常纯真非常崇高的感情,我的泪水就哗啦哗啦流得无拘无束。我第一回这样放纵自己的泪水,直到流出痛快的感觉。似乎这泪水化作一团纯净的白云,托我升腾,升到了与中山先生并踵比肩的高度。我与中山先生默默相对,对话更加亲切。
比那时候更早的时候,我就对中山先生怀着非同一般的敬意,这敬意不是教科书中得来的,对中国的教科书我从来是怀疑且抗拒,越是他们花了大的力气要人们相信的,我越是不轻易相信。比如鲁迅先生,就因为受到所有教科书的千篇一律的低能的吹捧而一度遭到我的反感和嘲弄。我完全是在后来苦苦挣扎中,以心灵感应的方式,独自发现了一个为我所独有的鲁迅。对于中山先生是革命先驱者的说法,只在我完全不懂得中国甚至不大了解先驱者的确切含义时,才不置可否地把他作为一句知识记住了。随着我对于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研究,随着我对近代各个重要人物和各种人格的了解,渐渐地,我知道中山先生远不只是先驱,而且至今没有成为先驱。中国的一切革命都是从中山先生开始的,他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人格和现代意义的革命家,而且至今仍是唯一的一个。他没有一丝一毫中国旧官僚的权力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在几十年的奋斗中,他为中国革命拉开了序幕而且把它推进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这后无来者的认识,在此后的几年中变得更加清楚更加牢固。那时候我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从来没有哪一个人继承并完成了中山先生的事业,从而使他所完成的那一部分成为粗糙的开端和雏形的引子。中国的每一个真正的革命家,都应当到中山先生这里来吸取营养和力量,都应该接着中山先生那猝然终止的脚印,迈开新的步伐。
当我与中山先生默默私语时,我已完成了对于中国现阶段文化水平的确认。我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历史巨人来凭吊,而是把他当作一个现实的心灵来与之交流。但那时我还远没有完成对自己素质的确认,还没有清楚意识到肩起自己使命的唯一可能的方式。更不知道隐在远处等待我的乃是非人的宿命,因为我还没有经过那次黄昏的痛苦干泣,还没经过更多的挫折和耻辱。认清自己的素质和完成使命的别无选择的方式,是几年以后的事,即是我坐在案前写这文字的几个月以前的事。
第一部分 第19节:第一辑 描述耻辱 (8)
那时候我相信自己的力量与激情是相称的,所以我敢于耽溺于英雄主义的梦想。我甚至遗憾中山先生在现实行动中过于软弱无力。我期待着自己是一个比他更有政治力量的人。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中国那些专断有力者,都是在业已腐烂的中国旧文化旧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旧人格,他们一旦大权在握,只会扼杀新生把中国拉向倒退。我不知道一个中国人要想具备现代素质变为现代人格,必须把灵魂赤裸裸地供奉在一种新的价值观念面前,让它击碎一千次,同时他还必须有力量把这破碎一千次的灵魂从大悲哀大痛苦中拯救出来。可是,一颗如此伤痕累累的心不可能适应和驾驭旧的生活。大粪窖只会为满身奇臭的搅屎棍翻腾欢呼并将他拖举在自己头上作为标榜的旗帜,对于充满赤诚的金条和充满智慧的温度计,大粪窖自然是蔑视和仇恨并把它们一口吞掉。中国最早最彻底的两个现代人格——鲁迅、孙中山的道路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可以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中把自己塑造成崇高的形象,却不可能在陈腐的生活中取得现实的胜利。可是那时候我还不理解这一点,就像今天的新权威主义论者依然不理解这一点一样。以后当我理解了这一点时,我对鲁迅、孙中山的认识几乎丰富了一百倍,于是我抛弃了“战斗而且胜利”的座右铭,我不敢这样许诺自己,我已经懂得了自己的命运乃是“战斗而且失败”。
我至今忘不了与中山先生并肩而立时那种又纯净又崇高的冲动。那时的我就像神话世界里一位头戴光环的少年英雄。后来每当我心里充满鬼气难以摆脱时,我就想起那个少年英雄的光环,想起那种冲动中所含的夺目的光辉。我几乎愿意相信那时的自己真是一个英雄,谁曾经对世界有过这么深的爱呢,谁曾经有过这样热切的献身的渴望呢?只要曾经有过一分钟,我就愿意尊敬他一辈子。如果谁能长久地保持这种爱和战斗的激情,我就一定死心塌地地崇拜他。我是一个有着强烈崇拜欲的人,想起拜伦和卢梭,想起裴多芬和拿破仑,我就不能不崇拜他们。现代人没有崇拜心,似乎颇可骄傲,但不敢崇拜正是现代人品行中最卑微的一种。在人类文化还没有发展到足以使每个人都充满个性光辉的时代,崇拜欲乃是引导人们走向超越的一种重要心理契机。我因为崇拜巨人而崇拜与一切巨人心心相印的自己的灵魂。一个在认清了自己的卑微和可耻以后还敢崇拜自己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独立而且独特的人格。由中国旧人格转变为现代人格的真正起点即是人的独立性。每一个敢于独立的人必是独特的。
我在中山身边站了许久以后,感到灼热难熬,体力疲乏,乃坐到树荫下。我悲叹自己的身体过于瘦弱,这哪像个担当重负的样子。我认真地做着强健体格的计划。几年以后当我独自坐在橘子洲头,久久凝望着意气风发体健如牛到中流击水的那个韶山青年时,我深悔当初的计划没能付诸实现。可是我的命运使得我的全部心智都集中到了对于耻辱和痛苦的体味上,我没法建设我的先天不足的身体。就在我坐在树荫下渴望着强壮体格时,我又一次强烈感应到了那尊塑像的孤独的痛苦,这感受很快就紧紧攫住我的心,使我无法他顾。我用那种哀悯的眼光端详着不远不近的孙中山,那黑不溜秋斑驳苍老的塑像表露了这个世界对于一位巨人的冷漠和遗忘,这种冷漠与遗忘并不是因为这位巨人和这项事业已经成为历史,而完全是因为我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状态的极端麻木和无知。我感到那些嘻嘻哈哈围着塑像拍照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简直是在成心戏弄一颗痛苦的灵魂。我第一次对外国人产生厌恶和蔑视,对那些中国人我则是充满憎恨,我以剧烈的心跳呼唤中山先生挥起他的手杖。
第一部分 第20节:第一辑 描述耻辱 (9)
但是,中山先生是怎样慈爱的人啊!他只以他悲悯的目光,悲悯地凝视着这个苦难的世界。
几年以后,我在广州居停一月,特地登上长洲岛,在昔日黄埔军校的残垣断壁间盘桓数日。在黄埔学生肩扛长枪开赴前线的一幅照片前,我又一次感到晕眩,又一次被泪水模糊了双眼。我一遍又一遍默念着中山先生在开学典礼上的那句演说词:我们建立这所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建设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我感到那支肩扛长枪的队伍不是开向某支具体的敌军,那矫健的步伐分明是向几千年的苦难和耻辱挺进,是为四万万同胞寻找尊严和自由。这乃是中山先生的真正伟大之处。这时我的热血在体内蹿跳骚动,这股热血无处喷涌,于是穿透我的每一个细胞,蒸腾成一种斑斓缥缈的光辉,将我整个身心照彻。我像一个梦游者,每时每刻都在这种光辉里徜徉。
我徜徉在这种光辉里,又一次前往拜谒中山堂。远远地,隔着铁栏杆,我看到那个身影更加苍老更加乌黑,他依然以那种悲悯的眼光看着这个苦难的世界。我忽然感到莫名的耻辱,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我不敢跨进那个院门,不敢踏着柔软如地毯的青草,走近那颗痛苦的心。我不敢再一次与那期待而又悲悯的眼光默默相对,我不敢品味那种悲哀和酸楚。我一边离开纪念堂,一边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悲叹——
苦难的人们啊,还要苦难到什么时候呢!
中国的基督
他虽然对中国十分了解,可是他无法在这里运转自如。他的一切思想都与这个国家格格不入。连当时最先进的人物(李鸿章)也对他充满激情的改革计划报以冷脸。他第一次向海外华人宣传自己的理想时,人家只当他是痴人说梦。他一定常常感到狗咬刺猬无从下嘴,一定常常感到孤独无援。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现实处境中,面对着中国这只庞大无比的刺猬,竟然沉着而又坚定地下了决心:推翻它,改造它,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且,他的目的远不只是推翻政府、更替政权,他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文化、经济、社会政治,从而从根本上拯救占人类四分之一的同胞,彻底解除他们的苦难。在苛政如虎、万马齐喑的中国,只有神志不清的人才能作出这种几乎是自不量力的决定。要知道,连鲁迅笔下的狂人,也只是囚居于斗室之中,为那种觉醒的恐惧搅扰得心惊肉跳、草木皆兵。而这位年轻的医生却沉着而又坚定地行动起来了。
每想到这些我就惊讶不已。不可思议中山先生究竟哪来这么大的动力和勇气。在我面临异乎寻常的困难时,我也常常鼓励自己:不是有中山先生榜样于前么?下定决心,同时开始行动。然而我终于连下定决心的勇气都不曾有过。于是我深深自卑,于是我更深地敬仰孙中山。
第一部分 第21节:第一辑 描述耻辱 (10)
那天在黄埔军校旧址,我注意到中山先生在开学典礼上的照片。他创办军校,意在重新开始中国的革命大业,此时的力量已经强大得多,在这样的开学典礼上,充满激情的中山先生应该是如何地意气风发呢。可他依然是那种严肃沉郁的神情,那种苦难而又悲悯的眼光。我忽然想起,他的每一张照片,都是这样的神情和目光,包括他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照片和与宋庆龄的合影,也不论是摆拍的还是抓拍的。一定是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处于一种深重苦难的体验之中,才每时每刻都以这样悲悯的眼光爱抚着这个苦难深重的世界。
孙中山乃是中国的基督,我立时明悟到这一点。
他的基督精神在民主主义中得到突出表现。这种思想绝不同于中国的怜惜百姓恩加子民的腐朽传统。苦难感和博爱心才是这种思想的特质。以人的意识来同情人的苦难,以人的意识来爱苦难的人们,以人的意识来向造成苦难的一切力量反抗——中山先生带着这种中国从来不曾有过的精神光辉,来到这个世界最大的难民营,他的确是基督精神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次显灵(而且是一显即逝了。中山以后,谁是中国的基督呢,谁曾这样爱过众多的难民呢)。
正因为他是中国的基督,全人类的苦难,尤其是四万万难民的生存痛苦,全都压到了他一个人心上。人民的苦难乃是他的动力和勇气的来源。
二十几年来,我始终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一起挣扎。在我的视野里,每一个人都是一部辛酸的苦难史。一看见他们,我就不能不想起闰土,想起华小栓的干咳声,想起祥林嫂,想起偷萝卜充饥的阿Q。这是怎样不幸的人们啊。他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完全丧失了自卫能力和自救能力。谁来拯救他们?谁来为他们谋求利益?更有谁以人的意识来体味他们的痛苦,来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利呢?
总是有孤苦无依的老太婆,在黄尘飘飘的乡间小道上踉跄前行,而且背着各种东西,我常常担心一片树叶就要将她击倒。总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