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171部分

农业中华-第171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失业人口。虽然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还有所下降,但是德国人从希特勒的政策中看到了希望。

于此同时,是英国和法国的享乐和**。他们通过战争获取了太多东西,英国在全球拥有偌大的地域和人口。法国也在非洲亚洲获取了自己的殖民地。用最大基数的老百姓来支撑这样的享乐。衰亡是迟早的事情。经济衰退对这些富人没有多大影响,反而是割羊毛的机会。

苏联在艰难地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日本在求生存。只有美国和中国一样在默默发展。

不同的是,中国国家还没有统一。

但是实际上,武汉政府和**已经控制了山区和大多数乡村。

人民革命军从大兴安岭撤到了阿尔山,但是学生和党组织并没有撤回来。反而继续在扩张。那里的道路和武汉政府辖区相通,畅行无阻。但是却与东北政府之间多了很多路卡。实际上,东北政府也不关心或者管不了山区。他们认为这里贫瘠,没有用处。

山民和群山环绕的乡村和小城市建立的学校,采用的是武汉政府的课本。成立的民团完全受学生和党的控制。与地方政府之间战斗不断。

贵州实际上全境都处于这种状态,武汉政府的交通系统肆无忌惮地在山区延伸,而一旦延伸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脱离了地方政府的控制。云南广西也是同样如此。

只是他们都没有打武汉政府的旗号而已,行为也很低调。

东北政府和中央政府不是没有派兵围剿,但是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现在只要这些地方不骚扰平原地区。不宣布独立,他们也就默认了。

东北政府被圈在了内陆,溥仪和张学良都是极为保守,想守住自己祖先基业的人,从很大程度上,只要外界不给他压力,他们似乎愿意这样苟且偷生。

而蒋介石政府正在利用外援在沿海建设大量的工厂。用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源生产产品用于外贸,1935年,中央政府管辖的几个省的外貌总额达到了武汉辖区外贸总额的三倍,但是外贸的利润却只与武汉政府辖区相当。

只是这些钱财被政府控制的很少,蒋宋孔陈和李宗仁家族逐渐形成。他们获取了绝多数利益。可是这些钱财很多都到了美国,英国和法国,由家族在控制购买洋房和田产。孔祥熙和陈立夫,陈果夫还在南洋,通过华商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王朝。

一时之间,国际上确实有中国崛起的传言,因为这些家族太有钱了。共济会甚至把他们当成了外围组织。

开放。发达,自由等等赞誉集中到了蒋介石的头上。蒋介石的头像也出现在了时代周刊等外国杂志的头条。这让参加国联会议的顾维钧也感到非常有面子。

与蒋介石相反,张春成了愚昧,腐朽,保守,残暴,独裁等等负面报道最集中的地方。张春夫妇甚至成了穿着长袍,拖着辫子,衣着华丽的满清贵族的形象。也有农民形象的画报。

一方面纯属贬低。另一方面,新民报也确实刊登了一些学生们拍摄的,张春夫妇和老百姓在一起生活甚至吃饭的照片,模样与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不过实际上,武汉辖区老百姓的服装成了各国羡慕的时髦时装。武汉政府地区也成了传说中出美女俊男的地方。

张国焘和秦邦宪看到这些国外的报道就不免可笑。按照张春的一句口头禅来说,这就是找死的节奏。

连云港的飞机制造厂已经建成,他们开始制造最新的鹰式三型短程起降战斗机。更加先进的雷达和火控系统,更加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和空对地导弹,以及蜂巢机炮。这已经超出了英美近三代了。

英美已经研制出了喷气式战机,只是螺旋桨战机还是主流。因为不管是他们制造的,还是武汉政府制造的喷气式战机都是小型战机。特别是英美做出来的喷气式战机实际上是超生早产儿,各种缺陷让他们只能做短距离飞行,根本不适用。

英美则走向了大型螺旋桨战机的格局。厚实的装甲,在飞机上安装强大的机炮。反正他们有钱有资源,像怎么弄都行。

当这种空中堡垒开到中国沿海时,虽然还是只能被中国空军逼得到处跑,但是居然被穿透了机体都还能飞回航空母舰。

于是英国和美国开始大规模制造这种空中堡垒战机。

日本就只有叫苦,因为他没有资源,就算是外东北有资源,他们来制造这种庞大昂贵的战机十分不现实。

不过这样的设计思路也影响到了日本。日本海军被打残了。可是日本海总要守住的。新的造舰计划,是以厚装甲,大战舰,大动力为设计理念。

当张春见到情报部门和陈季良发过来的日本新战舰的怪模样,只能说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张春命令空军和海军遇到这种战机和战舰,只要把它打伤就可以了,能不用导弹就不用导弹。这么疯狂的东西,让他们造吧。

实际上,苏联比英美更加早用这种设计理念。他们在发展重型坦克。巨厚的装甲,巨大的炮台。这种庞然大物正在向外贝加尔聚集。因为春天要来了,对于防守在远东的苏联红军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对面的日本人正在增兵,那就是黄色的洪流和人海。日本有两亿多人,小小的疆域让它能够在一个方向集中所有的力量。可是苏联红军不行,就算是把防御重点转到了远东也不行。

第五十五章混乱的国统区

1936年,市场上海产品多了起来,鱼肉鱼油鱼子酱,咸水鱼和淡水鱼品种繁多。随着铁路和新式集装箱的使用,这些产品出现在了南贝加尔和敦煌。各种肉类制品丰富,价格非常也不贵,满足了汉人们的需求。有一些民族会有一些忌讳,但是也并非没有选择的余地。

学校在讲体育课时,其中就有饮食和营养课程。单讲锻炼,不讲营养的体育课是不完整的,这一点是暗月最初撰写的课本上就有了。后来,逐渐丰富细化。这些课程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人类体质等级的划分政府默认了,在很多招聘岗位上没有达到体质要求的自然就刷下来了。而且比如护林员、草场甚至渔场管理员等等职业,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确实是非常危险。

北方地区还好一些,就是南方的一些水域,渔民也开始集中购买一些大船,集体捕鱼。因为鱼越来越大,湖泊里的大型动物也越来越多。

东海和黄海,中国的大型渔船渐渐多了起来,都是成群出现并越过琉球群岛进入了太平洋。船只都在2000吨级以上,最大的还有五千吨的大船,上面都有武装。如此豪华的捕鱼船队,不管是安全性还是捕鱼量都是惊人的。

只是他们不仅自己捕鱼,渔政船还监察琉球和日本与渔民使用的渔具和渔网。

在中国海域,并不禁止他们来捕鱼,但是对渔网的要求极为严格,如果有幼鱼或者年幼的海洋生物如海龟等会强行放生。渔具也会被没收。

中国人的海监船也在做这些事情,而中国船只总是能神奇地追上大型鱼群,这也让琉球和日本渔民非常惊奇。

他们开始尾随中国船队,并按照中国人的规矩捕鱼,收获不小。

这些鱼大部分在船上就进行了初加工,然后送到渔港的加工厂进行精加工,包装。装上火车发往各地。

江淮省,丰富的肉食类减少了粮食作物需求量,长江边缘以及交通系统的湿地和森林得以恢复。江淮省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单位人口密度比四川人口还要多,这填补江西人口下降过快问题。湖南也开始申请调入学生,这几年中部包括四川几乎是净人口输出。

而全辖区人口出生率在15%左右,死亡率在8%左右。人口净增长在7%左右。主要是新增的几个省的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中部的人口死亡率只在6%左右。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中部人口出生率只有12%多一点。人口净增长低于平均水平。

江淮刚开始统计有近三千二百万人。现在下降到了两千六百万左右,而江西和湖北才维持了一千三百万没有下降。两个省加起来,才和江淮差不多。

而这些人口大部又集中在大运河的水网地带。

统计局认为湖北中部人口现在是过低的,地方经济和管理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病。他们正在进行人口的调配方案。主要是辖区的学生的合理流动,在不影响民族融合的前提下,增加中部省份的人口数。

林育南其实也为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头疼,因为江淮省的交通系统并没有全部完成,加上这里的人比较守旧,恋家。迁移的力度一大。就会引起反弹。学校教育也还没有完全跟上来。

黄河南下后,洪泽湖与高邮湖练连成了一片,在淮河还没有的到完全治理的情况下,防洪的压力还是有些大,运河的水量也增大了,一部分黄河水是通过长江入海。虽然经过了规划,但是水淹的地区还是挺大的。近六百万人迁入江西和湖北。让林育南仿佛老了几岁。

“修建河堤,恢复植被,土地改革,教育改革,人口安置,交通系统的建设还是仓促了一点。现在积压在一起,难度有些大。”

林育南带着张春参观刚修建的学校。

“这里原来是一个私塾,这一带旧式教育非常发达,毕竟是出商人和师爷的地方。要改成新式教育难度还是不小,因为必须要对这些老的教育系统的人员进行安置。商人们把工厂迁走了,但是工人留了下来。往往一家十多口子人没了生活着落,而能出的劳力有限。江淮的财政全部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要不是教育基金维持了学校的建设。我是真没钱。”

张春叹了口气道:“黄河改道确实给江淮带来一些麻烦。”

“黄河改道是麻烦。但是最麻烦的旧观念还有经济重建。这里的人并不支持国有工厂,农户的亩产提高后,不是拿来加工,而是想方设法贩卖到国统区,那里的粮食价格已经涨疯了。拿了银子回来,就想着建房子。小孩子的入学率还没有北方高,因为他们都想着学手艺做生意。”

张春一路走来,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一带的人多少都有些资产,传统重商思想非常重。徽商曾经和晋商并称。

“很多人把内地的自行车贩卖到国统区,利润非常高,还有照相机,手表之类。”

“迁移到江西湖北的江淮人也有这个特性。”张春肯定了这个说法。

“但是他们造成了物价波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拿下浙江。这样他们就消停了。”

这连丽质也笑了说:“恐怕要拿下国统区才行。”

林育南嘿嘿笑了。

张春也笑:“我看你还是有办法,最后这句话才是你说了半天的真实目的。”

长江以南,南京铜陵和上海,也在建设高楼,只是这些高楼建设得密密麻麻。山上已经光秃秃的了,人们像蚂蚁一样在啃食山峦。沿着长江的江岸已经完全没有树木和草,一道长城一样的城墙耸立,上面是炮台和防空阵地。

被**放弃的一些丘陵和山区,现在水泥厂,石材厂,何种矿山林立。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挡不住人多。短短两年,山已经不成山的样子了。

特别是铜陵一代,引进的外资企业多如牛毛,这些外国人圈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除了向国府交税,一般人连进都进不去,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飘扬着万国的旗帜。

杭州,福州,厦门,广州一代,建起了大型的工业区。大量的农民土地进一步被兼并,农民们涌向城市求生,进了各种各样的代工厂。那里的生活条件极差,物资供应也有问题,道路交通有问题。大量的贫民窟带来治安问题。

国民党政府虽然想修路,但是国府只赎买了一些丘陵和山地,而且这些土地转手就进了几大家族的口袋。和没有赎买没有什么区别。道路要从这里过,就要有天价的征地费用。你想强行征用?那是不可能的,各大家族,各大商会在政府有着巨大的能量。谁要敢提,不仅是官位难保的问题,性命都难保。

宋美龄经常和写信向宋庆龄抱怨,江浙帮和福建帮不和,江浙福建和两广不和,云贵成了独立王国。以前还是各管各的,现在各地的商会都利用洋人侵入了其它省份,完全搅合在了一起。

各商会为了利益成天争吵不断,有些商会组成了自卫队,一发生矛盾就拉出来持枪对峙。黑社会盛行,经常有商户被灭门。警察局形同虚设,根本不敢管,反而与商会勾结,大量的刑事案件不了了之。

宋子文没有办法,自己在南京组建武装税警总团,因此和蒋介石闹起了矛盾。

但是蒋介石已经把宋子文没有办法,宋子文在财政部长期间任中央银行总裁,强行统一了财政,虽然为国府带来了巨额的收益。但是也因此获得了共济会的支持。如果不是宋美龄在中间调停,两个人都有那么一点爱国思想在政府里相互支持,恐怕会闹得不可开交。

宋庆龄也劝宋美龄,要告诫蒋介石,说资源总有用完的时候,一旦资源枯竭,外资撤离,会产生极为可怕的后果。

但是这不是蒋介石和宋美龄能够控制得了的。地方势力和洋人势力的结合,盘根错节,引一发而动全身。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国统区的情况,现在成了学生们的反面典型。

第五十六章轴心国的雏形

PS:平安夜,大家平安,多吃一点苹果啊,哈哈哈

江淮的问题只能是以不变应万变,坚持基础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转变风气。

不过一些江淮人触及的商品在沿江和边境地区需要凭户口本和身份证明购买,并有登记,不允许走私进入国统区。要和国统区做生意可以,组建公司,通过工商管理部门审批后进行,不过这几个商品的税收都很高。

内地倒是不限制,但是内地买了你运不出来,因为车站会查。

之所以不去动国统区,就是江淮的治理现在都这么困难。接收国统区了以后,必定是腥风血雨。现在西北问题牵涉太多,又多了朝鲜问题。武汉政府确实不想惹这么大的麻烦。

朝鲜,学生们逐渐达到了十万人之多。但是依旧是地广人稀。一些山东人也自发地往朝鲜跑。差不多也过去了三四万人。基本经济系统已经形成。平壤到丹东到大连的交通被军队强行打通,并在进一步改造。鸭绿江上建起了一个军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