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41部分

农业中华-第41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建立一个行政村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张春让三个排带着一半的炊事班回紫林开始训练。

自己带着教导队以及侦察排驻守在罗汉岭,前往县城的古道就在罗汉岭上。罗汉岭不高,但是用来防守还是可以的。

由于张春在山民间良好的名声。四周的山民很快集中过来,达到了一百七十多户近千人。

这些人多多少少都去过南张街。由于有了南张街,山民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很多都认识这些学生兵,因为他们经常在南张街巡逻。

张春就让这些学生兵带着一部分壮劳力修通通往紫林的道路。以便让粮食能够运到罗汉岭。之所以让教导队做这件事,是因为这些学生要学习的不仅是军事,还要学会在军事行动后迅速安定地方局势,恢复地方经济,为后来的行政人员打好基础。张春一再强调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如果不学会如何使人民安居乐业,那么这个军队就不会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战斗力,很容易在战争中被拖垮。

对于这一点,顾明也已经意识到了,所以一直留在罗汉岭主持工作。但是他一直不同意张春在第一线,毕竟这里大战斗没有,可是每天都有几次小规模的接战。张霖越被抽调到了罗汉岭,具体负责地方事务,雁门口开始烧砖建设房屋以及公共设施。

张天带着侦察排前出侦查,如有敌情,就地消灭。

医疗队为山民开药治病,测绘班测绘地形。

当一切走入正轨,张春就带着丽质和柳慧回到了新苑。因为实在受不了顾明每天啰嗦。

三月末,通向紫林的道路修通。一车车的粮食运过来。山民们吃饱了肚子开始垦荒。

这期间,张天带着侦察排剿灭了数股进犯的土匪。最大的一只是云岭上下来的,有两百人。

但是这两百人连林子都没走出来,连敌人在哪里都没发现,就损失了半数,最后想退都退不回去,因为侦察排的战士紧贴着他们。厉害一点的,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就倒在了狙击手的枪下。一般人根本不是已经熟悉丛林战的守备队战士的对手。

这两百人被全歼之后,罗汉岭平静了下来。

罗汉岭的人越聚越多,顾明不得不分成三个村子,每个村子七八百人。相距五里,呈品字形,一边能够相互支援。

当人数达到三千人的时候,张春储备的粮食怕也撑不过几个月。罗汉岭不得不定量供应,好在人流终于停止了。

整个山谷可以开垦的土地每户限定二十亩,先开垦水田。旱地另外再说。先开垦出来的,用农学院送过来的稻种育秧,尽量能够赶上早稻种植季节。

四月,沿着山谷长长的二十公里的低洼处,全部开垦出来了,并且开始插秧。不过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孩子在照顾田地。少年们除了执行警戒任务,还负责打猎,保证粮食短缺期间的营养。张家岭的民兵的七十杆汉阳造全部调集到了这三个村子。十七八岁的少年既是民兵,同时也是狩猎队,因为有学生兵带着,所以还在识字扫盲。

剩下的成年男子开辟连接村庄的道路,修建公共设施。修建住房。住房不是分散,而是集中在一起。方便建造防御设施。

张霖越和顾明每天忙得脚不点地。

五月,总算安定下来。

罗汉岭沿着古道形成了一条街,它直接扼守着雁门口。所以直接向陈中孚申请成立雁门口镇。

罗汉岭以东就叫罗汉岭村,离罗汉岭五里。罗汉岭以西因为靠近云岭,所以也叫做云岭村。

农学院供应村民们开垦期间的口粮,一直到早稻收获口粮。租子收三成,剩下的归自己。十户选一个里长,保长和镇长由张家派员。民兵归保长和镇长管理。里长和保长要签联防联保的保状,受到敌人攻击时,保长甲长有责任阻止反击。

所有十八岁以下的男女都要接受军训。张霖越被任命为雁门口镇镇长。石女村已经撤消了,那里的民兵和村民整体搬迁到雁门口镇。以强化雁门口的治安状况。

所有七岁的适龄儿童,不管男女都要到雁门口镇蒙学堂上学。待遇与云龙镇新学堂相同。

就在很多人认为张春会打通云岭的时候。张春停了下来。

知县陈中孚大为光火。但是张春认为除非县里能够拿出足够的粮食给这些山民,否则,只能先恢复民生再说,不然这些山民只能再次回到山里当土匪。陈中孚拿不出粮食,只好作罢。

六月,夏收到了,粮食危机也随之解除。

雁门口新学堂开始建设。

蒋新华带着张雅、郭一峰到达雁门口镇给四百多个孩子们上课。张雅是云龙镇新学堂的老师,郭一峰是新调过来的,都是农学堂的学生。张雅十六岁,郭一峰只有十四岁。所以由蒋新华带过来。

蒋新华已经被任命为雁门口蒙学堂的校长。

如此众多的孩子,张春不得不对外招收教师。一直分管财务,低调做人的吴颖不得不前往汉口。在天津的吴思诚已经几次催吴颖北上与父母相聚,毕竟吴颖是长女。但是吴颖一直拖着。这次恐怕是吴颖最后一次为张家做事了。她要为蒙学堂找足够的教师。

第二十八章灵气与稻种

吴颖去汉口时,是袁定国送过去了。这次吴颖没有拒绝,只是依然不冷不热。

当然袁定国也是领了差事去的。新民商行要在汉口开办一个分行,方便接洽业务。张春知道袁定国的心思;袁定国与吴颖纠缠了几年,一直没有什么机会。

两个人基本没有可能,除了性格不合,吴颖知道自己只是过来帮小舅舅一把,最终还是要回到父母身边,毕竟父母在异乡举目无亲,过得也很艰难。所以一直对袁定国保持着距离。

牛头山到绿源山,经过两次搬迁,河南村,后李村和石女村都搬走了。这里的林业站也逐渐合并,成立了林业研究所,位置选在后李村,因为那里紧靠着紫林到南张街的道路,交通较为方便。

这里种植着近三十多种经过纯化的水稻,从籼稻和粳稻,到糯稻,从水生稻到陆生稻谷,还有几种说不清楚的野生稻。这些大半都是从本地的稻田中分离出来的,真不知道以前怎么就混杂了如此多的稻种。

雁门口与云龙很近,但是一个是山地,一个是平原,区别很大。

雁门口山高林密,张春又不想因为农业而破坏林业,所以在那里的稻谷必须具备耐弱光,短日照的特性。所以应该以粳米和糯米为主。当然好处也是有的,雁门口季节变换要比平原要和缓,水稻种植时间也要长。后世那里甚至可以种植三季水稻。

农业所是在稻种纯化后才开始研究这些稻种习性的,时间太短了。何种稻种适合何种环境,学生们虽然有了大体反而分类,但是具体特性还处在摸索阶段。

而以前的雁门口是不种植水稻的,多半都是玉米和红薯、土豆之类。水稻田间管理比较复杂,山民们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无暇管理甚至等不到收获。

张春从雁门口回来,就和学生们泡在水稻地里。总算选定雁门口水稻种植方案。

新苑,张燕她们已经撒出去了,目的就是搜索山林里躲藏的残匪,并向云岭渗透。所以新苑只剩下了梅氏和春丫两个人。

春丫在梅氏的协助下,准备训练新弟子。这次梅氏提出了根骨论,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修炼。至少身体柔韧性、协调性,感官敏感性要好。至于性格,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所以两个人开始在蒙学堂挑选合格的幼童。但是一千多孩子,才挑了两个。一个四岁,一个七岁。

两个孩子张春只见了一面,就被春丫带走了,直接进行野外生存训练。连张春也觉得这样对于孩子过于残忍。

但是梅氏说不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弟子,最后不会有什么出息。

柳慧小时候就是这么训练出来的,不过因为视力问题,没能坚持完。现在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向练气士靠拢。

梅氏其实挺瞧不起练气士的,认为没有强悍的身体作为基础,再强大的精神力和感官敏感性,最后都无法支撑下去。所以梅氏一直要求柳慧坚持一种体术,这是一种对身体做极限拉伸,在训练柔韧性的同时兼顾爆发力的体术,已经超出了拳法的范畴。

张春和丽质也在柳慧的带动下修炼这套体术。

这套体术也只有练气士能够坚持下来,因为良好的精神控制力和对身体了如指掌,使练气士们总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休息状态,让身体快速恢复。所以虽然这种体术对身体产生的巨大消耗,对于常人来说难以支撑,但是对于张春和丽质来说十分轻松。而柳慧只能勉强支撑下来。

这也是张春不愿意住在云龙镇,而喜欢呆在新苑的原因。

新苑在张春和丽质刻意的打理之下,灵气浓度正在缓慢增加。所谓灵气,张春认为是一种由动植物进行转换,带有明显活性的空气集团,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信息,蜜蜂,蚂蚁,各种动植物从中能够感知到很多东西比如危险、愉悦等等。这些信息对人同样起作用,只是人的思想过于强大,掩盖了而已。

这些气体是否带有传说中的灵魂,张春很难判断,但显然它们带有明显的属性,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包含在其中,它们一起维持着大自然的微妙的动态平衡。这也让张春能够轻易分辨出何种植物适合在何种生存环境下生活,为稻种的选择减少了很多麻烦。

当然这些完全凭感觉的东西是不可能教给学生们的,张春希望用观察和统计来使物种的这种趋同性得以显现。因为在进化过程中,环境因素是促进进化最关键的部分之一,物种进化到了现在这个样子,不可能不带有环境特点。观察、统计、分析,让这种共性的特征显现,对于普通人或者学者来说,至关重要。

顾明在雁门口稳定之后也回到了云龙镇,替下了徐振鹏。

而第一批水稻种子已经在雁门口选了试验田,还是进行大田试验。大田的稻种不是单一的稻种,而是几种习性相近的稻种的混合。在保证了产量的同时,也保证了口味,同时不至于稻种退化。

环境所和林业所开始了雁门口的林业和环境调查,以便进行适当的产业规划。其中松树、梧桐、银杏是比较突出的物种。雁门口的物种与绿源山和牛头山一代有很大的不同。那里山坡上以针叶林为主,沟谷中才是阔叶针叶混交林。牛头山一代则以阔叶落叶林为主,针叶树种还处在幼年时期,远没有到替代阔叶林的时代。

所以林业所已经初步确定了松脂和桐油这两种树脂的研究。化工所也参与其中。他们在制造发电机的过程中,希望找到绝缘性能更加好的树脂或者合成树脂。

当然这些已经不是张春来管的事情了,那是王自立分管的工作。

七月,吴颖从汉口坐船前往上海,再由顾家的商船护送到天津。

而在武汉招募的学生们已经到了。这是一群接受了新式教育,被各种思潮刺激得颇不安分的年轻人,顾明对他们有一些头疼。

张春和徐振鹏一起到的衙门,不知道是什么心理,徐振鹏把医学所的朱燕妮和化工所的朱安妮两个人带上了。而过于活泼的朱小妮本来就在新民蒙学堂,她是四年级的班长,这次也被袁芳安排欢迎这些新老师的到来。一连几个白皮肤,金发碧眼,说着中国话的洋娃娃,给这帮学生们一定有着某种震撼力。

衙门的前院是士兵们居住的地方,后院由于张春很少在,已经改成了招待所。

刚过后院的小门,就听见朱小妮的压抑的欢呼声:“来了来了。”

小丫头越长越可爱了,不过年纪大了一点,矜持了一些,没有冲过来,而是冲张春不停地招手。身边跟着的小男孩依旧是一脸的不情愿。他叫张安东,就是那个长期被朱小妮欺负的对象。

刚走上改成会堂的大厅,就听见有人在演讲,仔细听,却是自己以前的演讲文。

“。。。。。。这不是威胁,真的,只是在说明中国人和德国人同样的骄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旧的中国不断逝去,新的中国不断新生。中国人,总有一天会有能力保护我们的国人,因为我们这些人的身上,在座的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流着几千年来,无数贵族的血液,深入骨髓。”

掌声很激烈。

张春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上台阶,踏入门槛。

大堂里坐满了人,五十多人的样子。讲台上是一个带着穿着军装的年轻人。

他看见张春走进来,愣了一下,然后再次开始鼓掌。

所有的人转过头,掌声猛烈起来。

张春苦笑着走上讲台,示意安静下来。

第二十九章新来的学生

“谢谢大家为我鼓掌,让我感觉自己像个大人物。谢谢大家。”张春向台下鞠了一躬。台下一片欢笑声。

“我还要谢谢大家能够来到这里。三个多月前,我带着守备队到了雁门口,说来大家都不相信,我们打了一仗,一共杀了四个人。不是四十个人,而是四个人。雁门口就回来了。在那一刻,我感到我不是大人物,是个小人物,很小的人物。那四个人,四个恶霸,才是真正的大人物。因为从那以后,我接收了三千多人。也就是说,这三千多人,被四个人压制着。

其实还不止三千人,还有山外的人,包括你们和我。

中国人太善良了。中国四万万人,八国联军,三万人,后来增加到五万。就像一个恶霸扇了一个好人一巴掌;于是一千人噤若寒蝉,一万人噤若寒蝉。好人。

对了,刚才这位同学读了我的演讲,这位同学贵姓?”

“杨瑜。”

“杨瑜同学,好。我的演讲中说了,德皇不认为我们是好人,他认为我们不可原谅。一个强盗跑进了我们的家里,抢了我们东西,我们反抗。然后强盗说,你不可原谅。这就是好人,一个好人的下场。我在雁门口,看见了三百多的孩子,七岁,面黄肌瘦。我站在他们的面前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虚弱,他们像看英雄一样看着我,因为我打跑了四个坏人。我不喜欢当英雄。如果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

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袁世凯将军在山东杀了义和团。刚刚去世的张之洞大人要东南自治。

俄国人和日本人在东北打仗。也许很多人站着鼓掌喊:打得好。

我不希望三百多个孩子看着我像个英雄,这种英雄的滋味不好受。麻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