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拿破仑时代 >

第101部分

拿破仑时代-第101部分

小说: 拿破仑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如此,暴动的影响仍很大:它使法国人付出了极高的代价,英军得以占
领勒佐直到1808 年,四万法军被牵制得寸步难行。
与此同时,拿破仑占领了里窝那,使英国人不能利用这个港口,他并且
把一个西班牙师调驻伊特鲁利亚。这时在意大利仅有的独立国就是罗马教皇
国。
早在加冕礼以前很久,庇护七世就一直担心法国在意大利的进展。他被
迫同意于1802 年9 月并入法国的皮埃蒙特实施教务专约,随后他又不得不
同意大利共和国签署另一教务专约。然而后一条约还能使教皇差堪告慰:它
承认天主教为国教,优待教士,对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按教会成规解决。但是
1804 年1 月,梅尔齐补充了一项法令,它宣布原有法律凡教务专约没有明文
禁止的,仍然维持有效。庇护七世抗议把这些新的组织条例强加于人;皇帝

只做了含糊其词的答复。然而,1805 年5 月26 日卡普拉拉在米兰为拿破仑
兼领意大利国王加冕之后才一个月,拿破仑就发布了两道敕令,事先未经罗
马教廷同意而擅自改组宗教生活。他确实增加了僧侣的收入,但同时却减少
了教区的数目,取缔一些隐修院,并且限制了僧侣的数目。更有甚者是他于
1806 年1 月1 日把《民法典》推行到意大利王国。除了伊特鲁利亚王国新君
主忠顺于罗马教会之外,在意大利各地——卢卡、巴马、皮亚琴察和那不勒
斯——教会都成为众矢之的。庇护七世曾以为法国出售教会财产等世俗化措
施是较小祸害而加以容忍,但看到把《民法典》推行于意大利势必也把世俗
化推行到意大利,他就感到忧心忡忡,因为他把意大利视为自己的禁苑,至
少从宗教意义上说是如此。
德意志的情况给教皇带来的忧虑也不少。1803 年“帝国大法”的后果变
得日益严重,因为各邦君正在使教会产业世俗化,并且未和罗马教廷商量便
控制管理起教士来。恺撒—教皇主义①甚至也在巴伐利亚赢得胜利。既然各
邦君此时已统治信仰不同宗教的居民,他们便抛弃了“民随君教”的原则,
并且公然宣告容忍政策,因而就朝着国家世俗化的方向大步前进。起初罗马
教廷想与维也纳谈判缔结一项德意志教务专约,但是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
头,因为除非法国施加压力,没有办法迫使德意志各邦君接受这一专约。特
别是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之后,创立大帝国既是企图称霸世界的象征,恐怕迟
早有一天会向圣门神职挑战,因此,大帝国的创建使庇护七世迟迟不愿默认
拿破仑为天主教世界的世俗元首。
然而尽管有着这些灾难折磨,教会还是从拿破仑的保护下获得了巨大利
益,如若教皇不同时也是一位世俗君主的话,庇护七世决不愿与皇帝决裂。
但教皇确是这样的人,所以拿破仑不会允许教皇损害他的统治。教皇宣称要
守中立,但没有用,因为中立并不包括反法同盟的成员国那不勒斯王国在
内。当英军和俄军于1805 年在那不勒斯登陆时,他们是可以从那里侵入意
大利王国的;庇护七世无力阻止他们假道,这样的事件正是他的亲信左右所
欢迎的事件。
因此,法军占领了安科纳,继之又占领了契维塔韦基亚。庇护七世提出
了抗议,拿破仑于1806 年2 月13 日的答复是:要庇护七世加入自己的“体
系”、驱逐英国人并禁止英国人进入其领土。当罗马教皇拒绝时,皇帝召回
了法国驻罗马大使费什。孔萨尔维的政策破产了,于是他便提出辞职。这是
最后的决裂,此后拿破仑再也不给庇护七世写信。
四月间马尔蒙进入达尔马提亚,丹多洛被指派为那里的“行政长官”。
然而一支俄军从科孚岛出发,与奥国串通夺取了科托尔港口,在腊古扎①,
法国的莫利托尔将军遭到了门的内哥罗人的攻击。拿破仑利用这一时机迫使
维也纳答应给他假道奥属伊斯的利亚的权利。就这样,他一登上奥斯曼帝国
的门坎,便立即想要插手其内部事务,1806 年这一年标志着他的东方野心的
复活。在艾奥尼纳,普克维尔已经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事;雷因哈尔被派往

摩尔达维亚;达维德负有使命到波斯尼亚的帕夏那里去,帕夏正陷于与塞尔
维亚人的冲突之中。奥斯特里茨大捷加强了法国对土耳其苏丹的影响,他终
于承认了法国皇帝,并派遣了驻法大使;作为回报,拿破仑派塞巴斯蒂亚尼
往君士坦丁堡,他是8 月9 日到达的。与此同时,土耳其与受英国支持的俄
国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但马尔蒙的第二军团事实上仍然是象驻扎在意
大利的军队那样被牵制在达尔马提亚。
1805 年的战争异乎寻常地扩展了拿破仑经略的范围,以至使得法兰西帝
国变成只不过是“大帝国”的核心,而“大帝国”本身便开始由一些法律文
件组织起来。皇帝把他新创建的各国视为“联合的国家或真正的法兰西帝
国”。虽然他任意引据许多历史先例,但他所采用的组织却是独具匠心的。
最高一层是些国王和王侯,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是世袭的,拥有主权的,如
约瑟夫、路易、缪拉,缪拉是3 月15 日被封为贝格大公的。其次是附庸的
王侯,他们也拥有主权、甚至也是世袭的,不过他们的领地只限于在“采邑”
之内,每当所有权改变时,这些领地就要另行赐封,象这样的情况有:皮昂
比诺的埃利茲、成为纳沙泰尔亲王的贝尔蒂埃。在他们之下是既不拥有军队
又无钱财的王侯:本尼凡托亲王塔列朗、蓬特…科沃(这两块领地一直是罗
马教皇和那不勒斯国王争夺的对象)亲王贝尔纳多特。再低一层是单纯的采
邑,这些采邑只有实利没有主权:拿破仑在那不勒斯王国保留有六个公国,
在威尼西亚创立十二个公国,以分封给一些功勋卓著的法国人。
这还不是全部。这些王侯和国王从理论上讲是独立的,但象所有其他人
一样,他们个人都是拿破仑的附庸,虽然他们的国家并非采邑。实际上,他
们是法国皇族的一部分,共和十二年宪法规定,皇族要受1806 年3 月31 日
颁布的特别法规的约束。这项法规为皇族创造了一个特殊的法律身份;它授
权帝国元首监护未成年者和对成年者实行家长的权力,包括批准他们结婚以
及监禁他们的权力。此外,各亲王,甚至是享有主权的亲王,仍然是帝国的
大勋爵。这样,庞杂的组织结构很大部分是按照家族公约的概念建立起来
的,它既令人回忆起波旁王室的姻亲组织网,又反映出拿破仑对其氏族的眷
恋。在他看来,家族关系是最为牢固有力的关系。因此他也把这种政策扩展
到各盟国。1 月15 日,欧仁·德·博阿尔内终于与巴伐利亚公主奥古斯塔结
了婚,同时皇帝认领了他,虽然他并不因此享有法兰西皇位的继承权。约瑟
芬的侄女斯特凡妮·德·博阿尔内也被认领了,并让她嫁给了巴登大公的继
承人。贝尔蒂埃不得不抛弃维斯孔蒂夫人而娶了巴伐利亚的一位公主。第二
年热罗姆跟符腾堡王室攀了亲。出于同样的动机,现在再加上切望得到一位
直系继承人,这就预示了皇帝势必将离婚再娶。
应时而生的大帝国仍然是罗马帝国概念的首次体现,这种概念已暗含于
拿破仑在1804 年所采用的皇帝称号之中。他现在毫不犹豫地公然以西罗马
帝国的复兴者自居,并且要求拥有他的“杰出的先人”查理大帝所拥有的种
种特权。这些历史权利的要求特别有损于教皇国的地位,这是理所当然的。

拿破仑1806 年2 月13 日的信提醒庇护,虽然查理大帝曾是由教皇加冕为“罗
马人的皇帝”,他仍然视教皇为受他庇护的人;他把授予罗马教会的世俗领
地只是作为他自己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拿破仑也是这样。他对庇护
七世写道“陛下是罗马的教皇,而我是罗马的皇帝,”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
充分体现皇帝威严的简洁公式已经表明,大帝国甚至是在它建成之前,已显
出它只不过是一统天下的开始。
四、与普鲁士决裂(1806 年)
这样一种政策本不能指望带来全面的和平。可是客观形势却使这两个仍
然干戈相见的强国有和谈余地。在英国,皮特在他的政策又遭到灾难性的失
败和反对党猛烈的攻击之后,于1806 年1 月23 日忧愤而死。辉格党再一次
要求让欧洲大陆听天由命,他们认为和平是中止法国入侵的唯一手段。福克
斯说,“如果我们不能削弱法国的庞大力量,那末,制止它的发展对我们终
归有点好处。”换言之,他建议再次实行阿丁顿的试验,尽管当时并没有出
现1801 年危机的征兆。虽然他的朋友们未必都同意他的想法,但是他们都
愿意谈判,只要能使他们掌权就行。国王召见了格伦维尔,后者坚持要福克
斯入阁:这一次他成功地把福克斯拉入内阁,让他负责外交部。辉格党的领
导人——格伦维尔、谢尔本的儿子佩蒂勋爵、格雷勋爵的儿子霍威克勋爵和
厄斯金,再加上现在成为西德默斯勋爵的阿丁顿,组成了“人才内阁”。
激怒了英国公众的是辉格党的国内政策:他们停止施行爱尔兰的戒严
令,并且正再次考虑解放天主教徒问题。然而没有人反对试探和平。主战派
由于普鲁士的态度而遭受挫折,因为普鲁士为了获得汉诺威而甘愿同法国结
盟。当英国于5 月11 日对普宣战、并封锁德意志北海沿岸时,普鲁士关闭
了它的波罗的海各港口,禁止对英贸易,从而引起了商业利益集团的恐慌。
早在2 月底,福克斯因为通知法国一项谋害皇帝性命的阴谋而重新打开了通
向巴黎的渠道;塔列朗报以和谈的建议。亚尔默斯勋爵——他一直被拘留在
法国,是一些上层人物的密友,——作为居间调停者出发到伦敦,并于6 月
17 日作为具有全权的中间人返回法国。福克斯拒绝谈判任何协议,除非俄国
也参加谈判,他也拒绝以亚眠和约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他坚持以“实际占
有”作为谈判基础,但把汉诺威归还英国作为例外。拿破仑原则上并不反对,
因为他考虑到可以给普鲁士找到某种补偿;然而他却不让普鲁士知道事态的
发展,因为他知道普鲁士一定会反对的。
与此同时,亚历山大也决定参加谈判。普鲁士的背叛使得恰尔托雷斯基
的影响增加了。他于1 月间劝告沙皇放弃为欧洲仲裁的宏伟计划,而应当把
注意力集中在俄国的利益上,即集中于东方。他认为奥斯曼帝国的形势对俄
国是大有可为的。1805 年3 月,塞利姆三世正式建立起他的新的常备军,土
耳其近卫军步兵从此感到不安稳。同时,鲁梅利亚的各帕夏由于担心自己的

权位难保,便勾结多瑙河两公国的小邦君拿起了武器,这些小邦君,尤其是
伊普西兰蒂,都是被俄国利用的。塞尔维亚人公开造反了。1804 年3 月,一
直与奥国谈判的奈纳多维奇被杀死了,他的同胞在卡拉…格奥尔吉领导下举
行起义,在沙皇的支持下,他们要求自治。1805 年夏季,他们选出了民众议
会,议会创设了元老院,并向土耳其苏丹请愿。土耳其人无力征服他们。恰
尔托雷斯基意识到,胜利的拿破仑必将阻挠俄国对外扩张的政策,这一看法
不久便得到证实。塞利姆拒绝续订他与俄国在1798 年签订的条约,他也拒
绝缔结一项贸易协定。6 月间,他撤销了“特准令状”,根据这项令状,曾
准许列强把归化证书授予奥斯曼帝国的臣民。从1806 年5 月以来,一支俄
军在向德涅斯特河集结,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阿巴思诺特催促英政府派遣
一支舰队。恰尔托雷斯基建议在西方采取守势,并且与拿破仑进行谈判:如
果后者不干涉俄国在东方的行动,便可达成一项交易,而着手瓜分土耳其。
他同法国领事莱塞普斯举行会谈,并于5 月12 日通知他,俄国大使奥布利
尔已启程经维也纳赴巴黎。此外,拿破仑在意大利和德意志的政策预示着对
奥国要发动一场新战争,这一场战争可能会使奥国完全覆灭;奥布利尔后来
一直坚持说,他曾接到训令,为了拯救奥国要不惜任何代价缔结和约。
当拿破仑获悉这一使命之后,他改变了态度。他一直在与福克斯谈判,
以期孤立俄国;但是换另一种政策引起了他更大的兴趣,因为最难击败的对
手是英国。他立刻要求英国把西西里交给约瑟夫,并且补充说,费迪南四世
可在其它地方取得补偿。亚尔默斯提出抗议,结果谈判中断了。当奥布利尔
于7 月6 日到达时,他立刻受到诱骗和恫吓,并对他不断施加压力:他被告
知,俄国可以保留爱奥尼亚群岛并且享有两海峡的自由通航权;甚至可能把
阿尔巴尼亚和达尔马提亚交给费迪南,以便在法、土两国之间建立一个对俄
国友好的缓冲国。亚尔默斯得知这一建议后并没有反对,虽然他到此时为止
仍然拒绝讨论西西里问题。来因邦联的创建终于使奥布利尔做出决断;他确
信,如果他不让步,奥国就要完蛋,所以他于7 月20 日签订了和约。拿破
仑在最后一刻以巴利阿里群岛替换了准备给费迪南的巴尔干一些地区。俄国
至少是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它虽然失去了科托尔,但仍然保住了爱奥尼亚群
岛,使法国放弃了腊古扎,并把土耳其置于俄、法的共同保证之下;此外,
拿破仑答应从德意志撤军。亚历山大在提尔西特和约中也不会得到如此巨大
的收获!英国人当时大为震惊。福克斯承认那是“一个使人感到屈辱的协
定”,他发现英国再次被抛弃了。亚尔默斯步奥布利尔的后尘提出了一项和
约草案,拿破仑于8 月6 日没有做任何根本变动就答复了他:英国将占有马
耳他和好望角,重获汉诺威,同意把巴利阿里群岛交给费迪南,并承认约瑟
夫,因而就默认把西西里给约瑟夫。看来拿破仑分别谈判的两面手法似乎即
将获得成功了。他在给约瑟夫的信中已经把自己看成是地中海的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