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117部分

醒狮-第117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的传令兵非常多,他们也抓到了一些,可是截获的文件都是用密码书写的,原件都已送到参谋部了。”
    “可惜至今也没有能破译,据专家说,现在报告已不按固定格式了。请你们能再截获一些,但是尽量不要惊动印军的上层。”参谋长插话道。
    “我认为印军本次大反击在总体上,重点肯定在东线。而且我军在东线的800多辆主战坦克被分隔在二处,在大吉岭-噶伦堡一线有400多辆,在提斯浦尔到最东端也是400多辆。印军也很想打通东北走廊,但是既受地形的限制,大概也被38军和23军打怕了,暂时不想碰他们这二根硬钉子了。”郝志刚的话引起了全场的笑声。
    李强少将“回击”道:“印军被你和石师长吃掉了2张王牌也够心痛的了。”
    会场又是一阵欢笑,郝志刚继续道:“我认为他们肯定把重点放在东端的利多附近,既可以切断我军唯一能运进主战坦克的密支那-利多通道,又能夺回迪格博伊油田。”
    经过长时间的分析讨论后,曾司令员总结道:“印军的大规模行动在几天之内就将展开,而且主攻方向在利多-迪格博伊一线。参谋部立即制订防御方案,必须贯彻中央的决心,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为了加强情报的收集能力,总参昨天发射了新型近地侦察卫星,一箭6星,几乎可以连续地收集战区的各种情报。各集团军的侦察员,特别是中央突击师和第二陆战师的特种兵要加强活动,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用便携式扫描仪复制截获的文件,再把传令兵连同文件原件放走,少惊动印军的上层。我们一定能再次教训这位‘西线猛虎’。”
    我军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总参保密局于7月23日7:10破译了缴获的一份重要文件,指明印军的总攻时间是当天新德里时间4:55。急电迅速传送到拉萨前指及各参战单位,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即高速运转起来。我军争取到了珍贵的10多分钟准备时间。
    隆丁印军东北战区前线指挥部7月23日4:55
    印军选择的这个总攻发起时刻是利多-迪格博伊的“黎明前的黑暗”,再过5分钟太阳就要在这里升起,可以争取到14个小时的白天。按照图上作业,攻击部队可以推进到印缅边境。考拉尔德和司令部的主要官员早早就进入了作战指挥室,他们各自注视着所关心的大屏幕。司令官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一颗难以压抑的快速跳动的心。“门闩”行动是他就任东北战区司令官以来策划的最大的一次反击战役,陆军参谋部给了他最大的支持,自然也寄予厚望,他也必须以一次辉煌的胜利来洗去连丢2张王牌的耻辱――在陆军参谋部的保护下,此事还未向舆论公布,中国人居然也没有宣传,不过舆论不会给他太多的时间。
    这些天来,在他的严厉督导下整个东线兵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不过大多数防线增加的都是新组建的、或是大部分是新兵的二级师,战斗力不会太强。他对提斯浦尔的兵力进行了实质性的补充:原来的第26、第27装甲步兵师的陆航大队各增加了36架ALH武装直升机,2个师的直升机总数增加到了158架。第6重装甲师配齐了120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加上220辆主战坦克和大批的步兵战车冲击力相当强劲了。半环形防线上除了原来的第123、第143二个二级师,又补充了第43轻步兵师,既可用于进攻也可以增强防御力量。因为情报显示中方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德让宗、邦迪拉一带的兵力,虽然这是他所希望的,但必须确保提斯浦尔。如果该城失守,中国人就可能打通一条自己的“东北走廊”把坦克等物资在布拉马普德拉河北岸自由调动。
    中将在主攻方向的部署了“可怕”的打击力量:他任命第4军军长沙潘达斯少将为“利多突击集群”的司令官,地面上的突击主力是第1、第19重装甲师。第1师配置了新引进的60辆美国的M1A1主战坦克。30套“阿达茨”防空-反坦克系统,这是瑞士和美国共同研制的,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防空、反坦克双重作战能力的导弹武器系统。它的精华是一具脉冲多普勒频率捷变搜索雷达,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探测直升机旋翼的转速,进而精确测定直升机的距离和三维数据。这次主要用来反武装直升机-这是印军的弱项,配置的导弹引信均为近炸引信。
    由第21装甲步兵师作为右翼协同攻击利多一线的敌军,他们将一直推进到印缅边界,切断利多-密支那公路。配属右翼的第4快速旅配备了24对ALH武装直升机,是经过专门培训用于空战的-印军开始重视低空的制空权了;24对卡-60和卡-50N的组合用于对地攻击,为远程突击的机降突击队提供火力支持。左翼是第19重装甲师与第22装甲步兵师协同攻击,以夺取迪格博伊油田,配属的第2快速旅的配置基本与第4旅相同,只是对地攻击是24对ALH和米-24BM。每个旅搭载米-17、米-26的机降突击队,第一波就有1200名突击队员和8辆俄制BMD伞兵战车,并有16架卡-60多用途直升机实施指挥、通讯、救护等任务。
    在中方防线的中央是一组5个山头连成的高地,地图上标示其最高峰为964米,前线官兵称它为“拳头山”,据观察敌军在这一个月内不断地加筑坑道工事。这肯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中将研究过锡金战役的战例,知道中国人从朝鲜战争开始到中越边境反击战挖坑道是出名的。不过这是一组孤立的山头,如果攻不下来,完全可以绕过去。由第22师的85步兵团主攻,第163师的2个团协同。
    第163师还负责守卫夺取的阵地、接收战俘等战场勤务。在这68公里的战线的正面部署了3个重炮群实施火力支持。中将认为中方在这一地区总共只有400多辆主战坦克,根本无法抵御这一攻击集群。
    4:50,双方的阵地上不时有狙击手的枪声打破夜空的寂静,他们真是一帮不知疲倦的“夜猫子”。侦察系统报告各处的敌方阵地无异常活动,司令官放心了。
    4:55在中印边界1800公里的战线上,印军的炮火划破了黑暗的夜空,不久对方展开了回击。门闩行动终于拉开了帷幕。司令官焦急地等待初战的信息,尽管他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而紧张的一天。
    5:05西线报告,出动的240架战机组成的混合机群,遭到了200多架敌机的阻截。双方在夜空中激战,以争夺制空权。中将皱了一下眉头,敌军怎么能那么快就组成了庞大的机群?他们的预警机真是太厉害了,这也许是居高临下的优势。自己战区的攻击机群也受到强力的阻截,攻击并不顺利。
    5:10主攻方向的报告是他期待的,“敌军的炮火完全被我方压制了,15分钟的炮火准备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摧毁了敌前沿阵地,扫雷火箭在雷场中开辟了冲击通道。炮火已延伸,重装甲师已开始冲击。”
    可是接下来的报告令他有些不快,“先期出击的快速旅陆航兵团遭到了敌军的武装直升机和小飞机的强力阻击,无法突入预定地域。后继的机降突击队仍在我军防区的低空待机。”
    “现在已经接收不到深入敌后的27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发回的情报,前线的观察哨报告看到它们被那些小飞机纷纷击落,请空军尽快出动高空侦察机。”
    战区的空军司令官潘考德少将想道,又是这些该死的小飞机,它们白天从来不进入我们的防区,用来攻击那些在低空低速飞行的无人侦察机倒是正好。中国人正能物尽其用啊。
    5:25西里古里的西部集群急报,出击部队遭到敌军强力的反击,现已全部回防。中将又皱了一下眉头,这样的“攻势”也太短命了。不过他知道,在大吉岭-噶伦堡一线的是中国的精锐部队,而且在80多公里的防线上对方拥有400多辆主战坦克-虽然大多数是自己人“送”去的。
    5:30提斯浦尔的报告引起了中将的注意,攻击集群推进顺利,司令官正在控制节奏。但是城里相当混乱,谣言满天飞,本来双方激烈的炮战和空战,已经引起了留下的居民的恐慌,这一下更是掀起了新的撤离浪潮,已有数万人向各个渡口涌去,秩序相当混乱。司令部的心理战部立即电令提斯浦尔的城防司令部,绝对不能阻挠民众的撤离,以免激起更大的恐慌;还要尽量增加航渡的能力,以疏导撤离的民众。城内加强特警的巡逻,通过电视和广播安定民心。
    5:45第4军报告,攻击敌中央防线高地的第85步兵团和163师的2个团已突破敌军的前沿防线,进抵高地前的攻击阵地。可是随后的攻击却遭到依托坑道工事的敌军顽强的抗击,向山头冲击的部队伤亡惨重。直到7:40这3个团才把这座硕大无朋的“堡垒”包围起来,其后的连续突击仍无进展。除了坑道的保护外,中方的攻击机群时时突击过来,打击印军的炮兵阵地和步兵的突击阵地,在混乱中坑道内的守军就能清除冲上山头的印军。到10:00司令官果断地下令,“暂停攻击立即构筑防御工事,布设雷场,严防敌军的反冲击。”
    6:10右翼攻击部队的报告,“已经接近利多的郊区,2辆冲在前方的M1A1坦克一头扎进了覆盖着伪装网的反坦克堑壕,敌军的堑壕既深又宽,这一边还到处是水泥桩,推土坦克无法进行正常作业。”
    “我军坦克接连击中堑壕对面隐蔽的敌军坦克,初步统计已有18辆敌坦克起火。4辆栽入堑壕的坦克已被拖出,重新投入战斗。部分坦克已经绕过了第一道堑壕,才行驶了500多米又遇到了第二道长长的堑壕。已经调用运土车来参加填沟作业。敌军的自行榴弹炮对我军的威胁很大,他们有道道堑壕的保护在20公里外机动,在无人侦察机的指挥下,以准确的炮火杀伤伴随攻击的步兵,估计还有留在我军后方的敌侦察兵的指引。”
    左翼的攻击部队遭遇也大致如此。大屏幕上前进的箭头犹如蜗牛,与“图上作业”计划的位置差距甚大。
    那些冲过堑壕的部队纷纷向上面报告,那些被击毁的敌坦克和装甲车不是木头的、塑料吹气的,就是那些损坏的印军坦克用木板补一下,有些坦克的“炮”居然是一根小树干,这些东西只要粘上铝箔再刷上油漆,旁边都有一个电池拖动的红外发热器以模拟发动机排气。在M1A1的雷达和热成象仪上与真坦克并无区别。不过师长和军长都不急于向上报告这些坏消息。
    考拉尔德脸上虽然平静,心里却异常焦急。幸好中国的战略轰炸机至今也没有大规模出动,空军准备了8架米格-31专门来对付它们,至今也没有战果。白天的宝贵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溜过去。“油老虎”M1A1已经加过一次燃油了,在敌前的高速机动中,坦克的燃油消耗是很大的。
    11:10中将叫来了参谋长,下令把集结在迪布鲁格尔市南方的预备队第8快速旅投入利多攻击集群。那2个快速旅的突击队只能在地面上推进,印军武装直升机机动性差的弱点彻底暴露出来了。他们的ALH连智能增稳系统都没有怎么敌得过我军的电动直升机呢,更不用说与歼-17搏杀了。司令官只能试图以数量来挽救了。
    12:25印军终于先后进入了空无一人的利多、迪格博伊和油田-油井仍然封存着,保持着印度人撤离时的状态。那些冲入城中的官兵都愣住了,反倒小心翼翼地驾驶装甲车巡逻了一圈,既无地雷也无伏击。得到报告考拉尔德总算松了口气,命令163师调一个团负责搜索和警戒。攻击部队继续全速向北推进,务必于天黑之前攻占利多-密支那公路的印度段。尽管已经比计划推迟了1个半小时,中将重新建立起信心。还指令随军记者发布新闻还配发了前方发回来的传真照片。
    这一消息立即在印度,乃至世界上广为传播,在互联网的时代新闻以全新的方式在传播。印度时报还一本正经地出了一份号外,以制造声势。今天的早报和电视的早新闻都发布了,印度的“百万大军”在中印边境展开大反击的消息。可是一个上午也没有令记者和评论员激动的消息,都是些凌乱的报道。得到这条信息后,如获至宝地大加发挥了。国防部发言人只是说,印军的攻势作战取得了预定的结果,收复了利多和迪格博伊油田,部分地切断了利多-密支那公路。印军仍在全线推进,不久将收复全部被占领土。
    评论员们可比军方大胆多了。印度有线电视的特约评论员――前国防部的高级官员指出,印度次大陆狂暴的雨季切断了敌军的所有重要供应线;而我军拥有便利的后勤支持系统。友好国家的大批先进武器正源源不断地运进各战区;在战区我军不但在兵力上超过对手一倍以上,在东北战区现在的战场是山前区的低矮丘陵地区有利于主战坦克发挥战斗力,这方面我军超过对手一倍都不止。摆脱了两线作战不利局面的我军必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拥有强大的后勤系统和国际援助的我军将保持高强度的攻势作战,敌军土崩瓦解已为时不远了。何时何地停止作战的主动权已经转移到我军的手中。中国人主动挑起的这场边界战争将以他们的惨败而告终。那个得利的‘邻居’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这篇评论在印度的各大媒体纷纷转播,并反复广播。当然很快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只是到了15:40以后印度媒体突然停止了类似的宣传,民众都有点莫名其妙。考拉尔德可是心中有数,提斯浦尔出了大问题。
    拉萨前指7月23日16:50
    现在对于我军也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我军在东线尤其是从提斯浦尔到利多一线,兵力只是印军的一半都不到,主战坦克也是这样。如果单纯防御的话以我军所处的地形优势、兵员素质和一定的空中优势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