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118部分

醒狮-第118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对于我军也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我军在东线尤其是从提斯浦尔到利多一线,兵力只是印军的一半都不到,主战坦克也是这样。如果单纯防御的话以我军所处的地形优势、兵员素质和一定的空中优势完全可以挫败印军的反击,但要歼灭印军的精锐部队难度就很大了。为此,参谋部大胆地作出了将我军的二支精锐――中央突击师和海军第2陆战师在战场大幅度机动的计划。在反击的初期,印军肯定会在利多方向集中优势兵力,我军则避其锋芒,采取诱敌深入再利用防御工事阻击,以挫其锐气。甚至不出动轰炸机,让印军放心大胆地推进。我军则在提斯浦尔方向集中优势兵力,趁印军大军出击的机会,在运动中歼灭之,并夺取提斯浦尔,在精神和舆论上给印军以压力。一旦得手立即把中央突击师和第2陆战师的特种兵团和陆航兵团机动到利多方向,此时应该到了晚上,我军将发挥夜战的优势一举歼灭印军的这支精锐。也就瓦解了印军的反击。
    我军的技术专家解开了印军的密码,争取到了10多分钟的宝贵时间。统帅部立即指令在成都、乌鲁木齐、西宁第二线的大批战机飞往一线的机场,作为第二波制空力量。这样一来前线的战机几乎可以扩大一倍,当然只能短期内这么干。前线的战机则立即升空迎战,为了取得最大的战果,我军的战机几乎都在自己的防区上空作战,印军战机是为了掩护攻击机的攻击必须进入我防区。果然在地面雷达和预警机的联合指挥下,空战取得了丰硕的战果。我军的第一波和第二波战机轮番升空作战,在西线的印空军也无优势可言。
    在利多一线的防御部队接到警报后,地面部队全部退入坑道和撤到坚固的掩体中。陆航兵团的武装直升机和歼-17则迅即隐蔽地升空移动到有利的位置,准备迎击印军突击部队的直升机群。所以印军二个快速旅的突击部队不但损失了大批的直升机,始终也没有能突入我军的后方。大大地迟滞了印军的推进。由于我机群始终在自己的防线进行防御作战,美国人提供的“阿达茨”系统对直升机的最大射程才8公里,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工程兵和前线防御部队精心构筑的反坦克堑壕这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们不但迫使前锋的坦克绕行,而且把装甲较薄弱的侧面暴露出来,让我军的反坦克导弹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后续的坦克虽然可以在填了土的堑壕上通过,可是那些供油车则必须绕行,这就影响了坦克的冲击速度。伴随进攻的步兵师在突破了我军前沿阵地后,就离开了装甲运兵车,他们不但遭到我远程炮火的攻击,我军的攻击机也不时利用地形接近,然后在远处以集束火箭弹进行打击,因此伤亡很大,推进速度也慢了下来。这也迫使坦克部队不敢高速突进。
    提斯浦尔7月23日
    在我军集结了大批精锐部队的提斯浦尔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提斯浦尔是一座接近正方形的城市,城区面积相当大,是印度阿萨姆邦的重镇,有一位副专员镇守。当时城北20公里处是我军建立的防线,东边是卡门河,中间还有一座大铁桥连接着,两军隔河对峙。印军虽然在桥面下布设了炸药,但也不舍得炸桥。我军并没有冲过大桥的迹象。城西原来有一个空军基地,由于我军的逼近而撤走了。现已成为第26、第27装甲步兵师陆航大队的基地,各有60架武装直升机,20架多用途直升机。城南是布拉马普特拉河在雨季水深流急,有4个渡口供人员和车辆航渡。城内原有40多万居民,随着我军的逼近大批人员渡河南下暂避战火,只剩十多万了。这几天随着印军部队频繁调动,眼看战火即将再起,避灾的民众再度涌向渡口,渡口又繁忙起来。
    我军的侦察机早就发现在城中有多处巨宅已无人居住,利用二个雨夜,由歼-17T搭载了化装成印度人的60多名特种兵直接降落在这几处巨宅的院中,然后安然返航。崔卫东营长将率领他们为即将突入城中的突击队打开通道、准备着陆场所。首先他们利用电话实施心理战,以在城内引起更大的混乱。
    这二天,城内居民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丽达小姐吗?我姐夫可是市里的秘书官,他说政府准备放弃提斯浦尔了。我们家马上就走了,你和伯父也快到南方去躲一躲吧。…什么,啊,你不是丽达,这…请您无论如何帮我保守秘密,千万不能告诉别人。”他们还通过网络进入电话局的计算机系统,用“串音”的技术,在别人通话时把类似的内容漏入通话人的话机中。其效果十分明显,城中更加混乱,渡口的人潮也更汹涌了。
    今天凌晨,崔营长得到了指令,采取了范围更广的心理战行动,并实施第一阶段行动。城外的炮声和空战的炮声一起,他们除了加紧打电话,还把留在豪宅中的汽车开到街上,故意几辆车堵在路口,然后按喇叭制造紧张空气。一时逃难的人群把街道和渡口塞得满满的,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等特警的巡逻车辆出来维持秩序后,他们就把警车引到偏僻的街巷,把他们击晕后关入巨宅的地下室,然后自己穿上防弹衣戴上头盔当起了特警。到8:40他们夺到了12辆特警巡逻车后,立即按预定方案行动。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卡门河大桥。
    他们早就从印军战术网络中得知:印军在桥畔的一个小院子中43师有一个连在守卫大桥,实际上只是守卫一个高爆炸药的起爆器,它有有线和无线二条通道可以引爆大桥下的2吨炸药。印军部署的二个SA-17防空导弹连才是防卫的主力,它们分别在桥堍的两侧,距大桥都有1公里多,它们各有一辆照射/导弹制导雷达车和二辆发射装填车,在南侧的连队还有一辆目标搜索雷达车兼作指挥。配备相当强了,一次可以攻击8架武装直升机――这才是印军最担心的,因为雨季的卡门河水量大而流速高人员很难泅渡。这一地区的居民早就全部撤离了,因此显得很僻静。
    特种兵找到了为该连拉的军用电话线,把自己的电话接了上去,并随时可以切断他们对上面的电话。然后4辆特警的巡逻车直接开到了小院子的门口。只见出来了一位少尉,他疑惑地问道:“我是特古林少尉,各位有什么事?”
    这位“特警中尉”也反问道:“你们没有没有接到通知吗?上面让我们来防守大桥,好让你们归队啊。”
    “我们没有接到连长的通知啊。”
    “请赶快打电话问一下吧。”
    “请稍等。”
    原来昨天上面让该连留下一个班看守起爆器,其他人都归队了。这位少尉是带队的,他通过电话得知,“连长去营部了。”还反问他们为什么还未归队,是特警大队的人没有到吗?于是他赶紧出去把那些特警请进来,把起爆器交代给他们。然后到院子中集合部队,可是他们全部被那些擦肩而过的“特警”制服了。
    我军成功地控制了一条最重要的通道。崔营长布置好大桥周边的警戒后,立即派2名爆破能手清除了炸药上的引信确保了大桥的安全。然后撤除了大桥上的障碍,迎来了第一批隐蔽过桥的部队,很奇怪一色是印军标记的BMP-3步兵战车和装甲车。其实这可是一批经过特别改装的战车,内部完全是电力驱动的,必要时则可以发出柴油机的轰鸣,排气口还会“冒烟”呢。过桥后立即分作二队,各4辆BMP战车和4辆装甲车直奔两侧的防空导弹阵地,崔营长亲自带队去南侧的阵地。
    轰鸣的战车自然引起了印军导弹连长的注意,他从指挥所走了出来。崔营长此时已经扮作一位印军营长了,也跳下战车迎了上去。告诉他是奉命前来加强阵地防卫的,与他商量战车的布置。这时不少战士已经下了战车,那位印军连长让他们把战车环形布置在阵地四周,崔连长同意了,一方面命令战车移动,一方面命令战士去阵地内熟悉地形。那位印军连长客气地请崔营长去指挥所喝咖啡。崔营长看到4辆导弹车的门都已打开,那些印军也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军战士已经站到了位,立即把头盔摘下――这是动手的信号。只见身边的一个战士已经打晕了印军连长,崔营长和另一个战士疾步冲入指挥所,在击毙了一个妄图反抗的印军后,其余人都乖乖地作了俘虏。外面的战士则是3人一组攻击一辆导弹车,1名战士击毙了站在舱门口的印军,另2名则箭步冲入车舱内。8辆战车飞速包围了导弹连的营地。导弹连的作战人员并不多,他们虽然能打击直升机,可是完全不是这些地上“猛虎”的对手,仅半分钟就全部被制服。他们的电话线早就被切断了,无线电通讯也遭到了短暂的压制,由于为时仅半分钟,并未引起印军司令部的注意。在北侧的印军导弹连也同样被解决了。
    他们发出信号,对岸立即有2支车队分别急速驶向防空导弹阵地。我军的电子专家和技师直奔指挥车和导弹制导车,立即使用工具电脑解读了搜索雷达主控计算机的敌我识别的询问/应答码。为了慎重核对了二个导弹连的编码,确保无误后,这组珍贵的代码迅即输入了特种兵的这些战车的敌我识别器中。并经加密编码后立即发回了前指。它们将成为我军武器的“威力倍增器”。
    实际上这些神勇的特种兵才是我军真正的“威力倍增器”。
    邦迪拉前线7月23日
    再说说提斯浦尔正面战场的情况。印军提斯浦尔攻击集群的司令官第7军军长塔杰帕尔少将以第6重装甲师、第26装甲步兵师和第43轻步兵师组成了第一波攻击群,一个重炮团跟随前进。低空是第26师的陆航大队的60架武装直升机提供火力支持,并有20架指挥、通讯和救护的多用途直升机执行战场保障任务。第27装甲步兵师和第123师作第二梯队。他们突破我军的前沿阵地后,立即长驱直入猛扑邦迪拉重镇。塔杰帕尔少将的司令部设在提斯浦尔北郊的原143师的师部,它的西边5公里处是新建的143师师部和B团。在它的东边12公里处紧靠卡门河部署的是C团,也配置了3个连的SA-17防空导弹,C团还可以随时支持守卫大桥的部队。
    前指在这一地域组成了提斯浦尔攻击集群,由第47集团军军长金廷勋少将指挥,正面配置有47军的3个师,还有第4装甲师――拥有220辆“迅猛龙”重型轮式坦克和120辆105毫米自行榴弹炮,在141快速师和第12集团军的36师的陆航大队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足以与印军的重装甲师一拼。两翼是我军的陆海双雄――中央突击师和第2陆战师。以7个主力师的兵力要吃掉印军的一个重装甲师、2个装甲步兵师、1个轻步兵师和2个守备师,确实不容易。指挥员的谋略就是达成目标的关键。
    第一阶段金少将指挥正面部队佯装不敌印军重装甲师的冲击,“狼狈”后撤――沿路丢弃了不少枪支弹药,各指挥所内甚至有不少来不及处理的文件。但是前沿阵地后面的又深又宽又长的反坦克堑壕和各处的反坦克地雷场却有效地迟滞了印军的攻击集群,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则大量杀伤伴随进攻的印军步兵。印军的武装直升机群在低空遭到我陆航兵团的有力阻截,毫无建树。歼-17更是大显神威,不断地从高处俯冲攻击印军的直升机。就这样边打边撤,一直撤到邦迪拉外围防线,才算站住了脚。此时已是9:30,印军的主战坦克也得加油和补充弹药了,第一波武装直升机在毁伤了20架后,早就返航了,由第27师的陆航大队接替了。印军的攻击部队加速进行冲击前的准备。不过他们已经没有机会了。
    10:10金少将接到城内突击队接连得手的消息后,命令发起反击。无人侦察机的战场图象显示印军的第一波攻击集群与后续部队之间相距5公里,塔杰帕尔少将的意图是第27装甲步兵师和第123师组成的后续部队既可增援前方的攻击集群,又可以快速回防提斯浦尔。我139师和140师从阵地的左右两翼隐蔽处,各以110辆“迅猛龙”轮式坦克为先导,直插印军第一波攻击集群的后背,向集群后部的印军第26装甲步兵师和43轻步兵师发起了猛攻。此时印军有三分之一的主战坦克在加油,其他坦克在警戒,顿时感受到极大的压力。更可怕的是我141师、中央突击师和第2陆战师的陆航兵团以180架武装直升机的压倒优势围攻印军的80架直升机,高处有24架歼-17警戒。低空的战局完全是一边倒的,经过15分钟的激战印军的全部直升机当着地面印军的面,被全部击落无一漏网。在印军中所造成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了。
    直升机空战一结束,40架H-6重型轰炸机已经抵达攻击位置,一批批“飞蛇”已经滑翔过来,那些榴弹都有空炸引信,500公斤的战斗部和预制破片在印军步兵上空10-15米处爆炸时,杀伤力极为可怕。一些歼侦-17的机腹装了激光枪为穿甲型“飞蛇”引导攻击印军的T-90坦克和阿琼坦克的顶部。48对反坦克直升机组合也在向印军重装甲师的坦克发起攻击。而远程大炮和火箭炮则以狂暴的火力轰击印军阵地,根本不给印军战场防空系统发挥作用。印军拼死进行抵抗,并呼叫增援,可是后续部队既不能突破我军的阻截,陆航大队也不见影踪。他们不知道城内已经发生了巨变。
    塔杰帕尔少将接到第6师和第26师的急报,首先就是命令第27师和123师快速增援。接着就是命令在空军基地休整的陆航大队立即出击。可惜为时已晚,基地已完整地落入了中央突击师特种兵之手。
    原来崔营长他们夺取导弹阵地后,等于打通了河东主力部队的最便捷的通道。此时城东和城北地区已经没有居民了,机械化兵团可以充分利用城市道路快速调动。我军又是从印军防御线的后背发起突击的,占有很大的优势。按预定计划,由第二陆战师攻击城北的印军第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