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146部分

醒狮-第146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已荡然无存,这是7天甚至70天也恢复不了的。再说,对手能允许他们这么“加班加点”地工作吗?
    楚舒勒空军基地8月24日8:30
    今天的指挥中心不但有空4师的首长和指挥人员,而且有南昌飞机厂歼-12M设计组的工程师。他们都在关注首次参加战斗的12架新型的歼-12M的战绩,还有12架在基地待命。如前所述,这是款超轻型战机正常起飞重量是45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才5400公斤,可搭载2枚PL-11导弹,双管23毫米机炮的备弹量250发,其最大的改进是换装了DS-1电动压气喷气机,战斗半径达600公里,转场航程3000公里。它对中印边境战争的特殊意义在于一次出击只需800公斤左右的燃油;其次是它极为轻巧的机体非常适于在野战机场起降和隐蔽;它没有尾翼,体型又小雷达截面就小,在高山地区作战隐形性能较好。
    “8。21”大捷我军的收获至巨:14架CH-47支努干人很珍贵,可以作为我军研制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的参考。28架OH-58D的机顶侦察仪器舱包含了不少先进技术,只要换上电动旋翼肯定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36架阿帕奇,其中8架基本上只有机身和旋翼,也可配上电动旋翼。18架是完好的,其余的也很快能修复。俘虏来的技师中有一位叫帕顿的,他是查里斯中校的老朋友,也是铁杆阿帕奇迷,是他打的保票。它们的作用更大。其一,虽不能马上派用场,但可以作为兰军供我军演练对付阿帕奇的技战术。其二是,导弹专家利用这些阿帕奇、OH-58D、CH-47和C-130J为PL-12D导弹制作它们的各个角度的精确的红外图象,这比远处观察得到图象准确多了。
    更有趣的是,在喀拉昆仑山的峻岭中当着美国技师和大批中国飞行员的面,查里斯中校和助手考斯曼驾驶阿帕奇与董启星和助手驾驶的WZ-10M进行了一场“单打独斗”的决斗。最后根据摄影枪和机载雷达的记录,当然还有观众的评判算是打了个平手。不过查里斯中校心中有数,在实战中他必败无疑,他的红外导弹没有用,WZ-10M的机体也小得多,那位董中校也未尽全力,有几次完全可以用高过载的机动躲开他的攻击。事后查里斯对帕顿说,电力驱动肯定是直升机技术的一项革命。一听说中方要为阿帕奇配置电力驱动系统,他们大为兴奋愿意为此尽力。
    我军对这8个美国人极为客气,甚至允许他们与家人秘密通话。美国军方指使波音公司出面,秘密派员来华协商,声称他们不是作战人员,请求放他们回去。我方指出美方的2名飞行员直接参加作战还多次击落、击伤我军直升机,而6名技师则在前线基地维修战损的直升机让它们再次升空作战,因此都是直接参战人员。不过双方还是很快转入了正题,我方开出的条件很宽松:波音提供阿帕奇、OH-58D的全套图纸、维修资料和培训资料,以及武器系统的接口;按我方的清单平价提供一批包括旋翼、长弓雷达在内的部件;这8名人员作为波音公司的雇员在华工作3个月。双方对外界保密。波音公司当然同意,就怕军方不同意。
    美国军方倒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就怕中方把查里斯和考斯曼他们作为参战人员扣押,国会和媒体追究起来很麻烦。至于长弓阿帕奇和OH-58D都是美军退役封存的装备,运到印度的这批主控电脑中都有“暗门”,美军可从远程秘密干扰它们,不怕中国人改进后用来对付美军及其盟军。他们当然不相信中国的电脑专家能破译其秘密。协议很快签订并加以实施了。后来,我军组建了阿帕奇项目组,秘密招募了当年阿帕奇的电气和电脑设计人员,还得到了查里斯和帕顿他们的支持,首先改造了它的电气、供电和驱动系统,历时3个月才完成了任务。然后以国产电脑装上去掉了陷阱的软件换下了原来的综控电脑系统。至此缴获来的阿帕奇才成为我军手中的利器。我军为何一开始就决定耗费巨资来破译阿帕奇等的电脑软件呢,就为这么几架直升机值得吗?请看下文。
    却说,印军遭受了“8。22”的打击后,不甘心受挫,反而加强各处的短促突击。今天一早,印军第5整编山地师的一支强大突击分队约1000多人,在12架ALH和12架卡-50的火力支持下,以BMD伞兵战车、“鼬鼠”2战车和“潘哈德”火力突击车为前锋,向楚舒勒西边32公里处,我军守卫的3170高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试图夺取这一战略要地。印空军不但出动了12架苏-27和12架LCA担任制空任务,而且出动了12架苏-30和12架超级美洲虎实施对地攻击,压制我防空阵地的火力。
    我军的防御部队是空4师,出动了12架歼-12M和36架歼-10迎战印军战机。24架歼-10去迎战苏-27和LCA,12架歼-12M和12架歼-10则去攻击苏-30和超级美洲虎。却说歼-12M中队的中队长符寅生少校,在预警机的指挥下率队直扑那12架超级美洲虎,符少校原来是歼-6的特级飞行员,转飞歼-12M并没有多久,立即就爱上了这款小战机,它有优良的夜视装备,热成象仪也是一流的,头锥内的雷达虽然小了一些,作用距离也有40公里呢,在预警机的指挥下也够用了。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发动机的电磁矢量推力控制,响应速度极高,不但可以去掉尾翼,而且在电传系统的控制下具有超机动性,在不改变飞机轴线的方向的情况下,就可上升、下降或左右侧移。他指挥队友攻击各自的目标后,发现2架美洲虎企图转到2架歼-10的侧后偷袭,他立即率僚机迎面扑过去,并招呼友机注意。
    那2架超级美洲虎单座攻击机是法国和英国两家公司合作在原“美洲虎”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攻击机基础上开发的改进型。它承继了美洲虎坚固耐用,可耐高过载飞行的特点,主要是改进了机载雷达,改用电传操纵,增强了机腹装甲,加大了机内油箱。机头2侧仍是2门30毫米机炮,5个挂架,外挂量近5000公斤,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但也有很强的空战能力,可挂载新型的“响尾蛇”空空导弹和“魔术”空空导弹等。那架长机一见有一架没有尾翼的小飞机迎头撞来,大吃一惊。但又不敢转向,那将把机身横向暴露在对方的炮口下。那么为什么不发射导弹呢?所有空空导弹的手册都指出,迎面发射的效果不佳,由于导弹与敌机的相对速度过大,除非正面击中,近炸引信只要相差一点就不起作用了。不过这位印军中校只坚持了2秒针就受不了啦,尽管他的战机比对方大得多,但任何飞机也经不起一架再小的飞机的撞击,不像在地面上,大车不怕小车撞。在双方相距500米时,他拉起了机头想逃跑。符少校就等着这个机会,在拉机头的同时按下了炮钮,一个短点射击中了敌机的尾部,整个美洲虎的尾翼掀上了天。
    此时,他耳机中响起了僚机秦洪的声音:“中队长,掩护我!”只见左侧一个黑影一掠而过。符少校立即转到了秦洪的左后方,担任警戒。原来秦洪看到中队长击落了敌军的长机后,僚机想溜了。他一开加力,小战机如同流星般直扑过去,一下子占据了侧后方的有利位置,他动作极为利索地用头盔瞄准具套住了敌机发射了一枚霹雳导弹,同时加速靠上去。那个印军飞行员是个老油子,听到报警器的蜂鸣声并未马上机动,等到蜂鸣声变成了尖叫声才一个左转下滑,摆脱了导弹的追踪,可是他没料到正好撞到了符少校的枪口上,少校一带机头一个切半径转到了他的侧后30度的最佳攻击位置,立即发射了一枚霹雳-11导弹,由于距离近,这架美洲虎再也无能逃逸了。这时符少校的耳机中再次响起了秦洪的呼叫:“176、176,7点钟方向有狼!”
    刹那间雷达告警接收机发出了尖叫,1架LCA发射的新型的“阿斯特拉”格斗导弹已经锁定了他。这款是印度研制的双导引头的空空导弹,有主动雷达导引头,还有红外导引头。他立即弹射出干扰箔条和红外诱饵弹,然后一个右急转下滑,再关闭油门,几个动作一气呵成,足见他功底的深厚。本来导弹的双频红外探头不会受骗,可是在它的宽大的视野中,再也没有别的红外源了,2秒钟后,导弹只好奔诱饵而去。LCA的飞行员怒火中烧,跟着一个右转下滑追了下去,令他惊讶不已的是那架无尾小飞机居然“无动力”滑行了那么长时间,他虽然怀疑对方是发动机启动不了,但还是决心追上去开炮把它击落。于是一开加力如流星般地追去。
    符少校由于战机急剧减速,全靠飞行服的背带梆在座椅上,人才没有撞上座舱玻璃,接着急速转弯的离心力又把他压在座椅上,折腾得他眼冒金星,刚缓过劲来,告警机又尖叫起来,这次是一架敌机把他锁定了,距离只有1200米了,他知道敌机要开炮了。在瞬间就重新点火喷射后,立即又是一个右急转。读者都知道,歼-12D的压气机是一直开着的,那个印度人可是吓了一大跳,哪有这么容易点火的?只好跟着右转。可是我机是在300公里/小时的低速,LCA可是已加速到将近1000公里的时速,转弯半径就差得远了。符少校摆脱了敌机的追踪。他的中队首战就以6:2获胜。
    开战刚半小时,空4师指挥部的警报声大作,警戒雷达显示屏上闪现了8个光点,一会儿就被干扰条纹覆盖了。A-50U上的指挥官报告,有8架LCA借雷雨云的掩护企图偷袭基地。师长沈国栋大校命令8架待命的歼-12D升空迎敌,基地的防空系统全部进入战斗状态。又命令另4架歼-12D注满燃油升空警戒。歼-12D的又一个优异性能是内部油箱大,最多可以灌注1400公斤燃油,转场航程可达3000公里,如果再满载导弹和炮弹的话,虽然飞不了那么远,但以最大起飞重量能升空,可以延长巡航时间。马连升上尉率领他的小队迅即升到16000米的上空以0。7马赫的速度巡航。20分钟后,接到指令,来偷袭的LCA被击落了2架,其余的四下逃窜,有3架居然转到基地方向来了,命令他们前往拦截。
    5分钟后机载雷达上出现了那3架LCA,它们的后面还有4架歼-12D在追击呢。马上尉命令2架进行单机阻截,自己攻击最右侧的1架,并命令僚机从侧面助攻。从这些简短的命令可以看出我军的战术极为实用,一般空战都采用双机协同的模式,长机主攻,僚机护卫。但当前是阻截零星的敌机,数量占绝对优势,就可以采用单机截击的战术。只见马上尉左转下压,在2000米的距离上凌空就是一个长点射,吓得印军飞行员一压机头左转下滑,企图利用其低空机动优势来接战。LCA虽说是一款轻型战机,其净重5500千克,就比歼-12D的最大起飞重量还大,最大起飞重量12500千克更是后者的2倍,最大外挂重量有4000千克是后者的4倍。飞机升限15000米,最大速度1。8马赫,航程3706公里。最大角盘旋速度13…17度/秒,最大允许过载为8G。固定武器为1门双管23毫米航炮,备弹220发。射速3000发/分,LCA机翼下有6个挂架,机腹部一个挂架,最大外挂重量约4000千克。可挂各型空空导弹,印制的中距空空导弹“阿斯特拉”采用雷达制导,可“发射后不管”,其最新改进型加装了红外导引头。空战能力相当不错。可是歼-12D比它还轻,又有电磁矢量推力机动性远胜过它。挂载的导弹虽少,可是只要能击中对方,1颗也就够了。此时,只见马上尉和他的僚机同时压下去,立即改平,双机正好在LCA左右30度的位置,不约而同地各自发射一枚霹雳-11,在1300米的距离内敌机根本无从摆脱导弹的夹击。
    今天,2个中队的歼-12D首战就以10:4的优异战果取胜,而且符少校连续击落2架超级美洲虎。实战证明超轻型战机可以利用野战机场靠前部署,虽然只能挂载2枚导弹,带250发炮弹,也能与敌机战2-3个回合。一次空战,一般也就2-3个回合。飞行员也强烈要求研制出轻型导弹,能挂载4枚的话,战术就灵活多了。总之,歼-12D在实战中证明研制是成功的。
    我军利用“8。22”大捷的战果,趁印军尚未在前沿恢复有效的空防体系的时机,也组织了多次对印军工程兵的空中打击,以迟滞印军的修复工程。
    美国华盛顿白宫9月1日10:00
    今天的国家安全会议的主题是“评估中国军事力量发展对美国的威胁”,总统将据此向国会提出大幅度增加军费的报告。这么吓人的大题目居然是由1架歼-12D引起的,想来也是让人难以置信。
    8。23中印在西线发生的空战规模并不大,首次投入实战的歼-12D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其实与印军飞行员不熟悉它的性能有关,说到底一款新型超轻型战机至多也只是一件战术上的小事。巧的是,空战进行时印度时报的记者贾鲁纳正巧在前沿阵地采访,这场空战是大白天进行的,他与阵地上的印军都对中国出动的“无尾巴”的小战机大感兴趣,躲在安全处观看,他还取出相机拍照。扫兴的是印军“大战机”有好几架被小飞机打下来了。突然我军的一架歼-12D当着贾鲁纳的面被击落了,他高兴极了连连照相。随后就去团部问了一位空军联络官。这位空军上尉强充老练地分析道:“敌军缺乏后勤支持只好以这种小飞机来充数了。”居然还信口开河地告诉贾鲁纳:“由于飞机小,只要靠机翼上副翼的动作就可以控制方向了。你看三角伞翼滑翔机根本就不用尾翼的。”
    贾鲁纳就以“中国丑小鸭失风记为题”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