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27部分

醒狮-第27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炮塔内设有炮位瞄准战位,炮座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导致旋回部分转动惯量增大,方位瞄准加速度上不去,因此影响到快速反应的能力。
    ——该炮的安装重量达94吨,基座以下部分占据了二层舱室,再下还有弹库舱,有提升机将弹药补充到圆形弹架上。甲板以下部分的安装深度竟达6。2~9。4米,致使该炮只能安装在大型驱逐舰和巡洋舰上,适装性较差。
    它与MK45-1共同的弱点:就是炮口动能小,23千米的有效射程作为海军水面火力支援是绝对不够用的。海湾战争的教训证明了舰炮要弥补24~70千米之间的射击空白区,才能充分发挥火力支援与压制的效果。
    在研制039型导弹驱逐舰时军方修改了舰炮的战术使命,突出了对大面积正面岸上固定目标和纵深活动目标攻击的任务,强调持续射击的精度和火力强度,此时持续作战时间长,射程远,用较低的射速攻击目标时能进行及时校正,提高射击的准确度。130毫米舰炮虽然有潜力,用增加身管的口径倍数来提高初速增加射程;大力改进弹、药结构的效能因素,以较大幅度提高射程、精度和威力;应用火箭助推弹技术,使有效射程突破100千米大关,但是130毫米的口径,限制了弹药的投送能力。决定成立203毫米舰炮项目组,研制这款我军最大的舰炮。
    他们在聘请的俄国专家和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历时17年终于在今年研制成功这款巨炮。它重达208吨,在甲板下的安装深度仍保持在8米左右,由于降低了射速,只用一部垂直扬弹通道,甲板上的开口比AK-130还小,取消了炮塔内的炮位瞄准战位,使炮塔和炮座的体积和质量与AK-130相当,强劲的电传装置提高了舰炮在射击过程中的跟踪速度与方位瞄准加速度,使巨炮拥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能满足快速跟踪、准确射向目标的程序时间要求。实际上使用AK130来拦截反舰导弹是不现实的,雷达对此类掠海飞行导弹的探测距离仅5公里左右,虽然近年来雷达的探测技术有了进步,但是导弹也采用了多项隐形技术,因此探测距离仍是5公里。在这个距离上以双37火炮来拦截要有效得多。
    隐形设计的炮塔还覆盖着一层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与飞机的隐形涂料不同,巨舰并不在乎重量,吸波材料的外层还有保护层,雷达反射面积仅1。5平方米。
    使用普通弹射程是90公里,使用底排气弹时射程达120公里,正在开发的火箭助推弹射程将达180公里。
    战斗部重量是AK130舰炮的3倍多达152公斤,除常规的高爆榴弹外,还有半主动激光制导弹、火箭助推自攻击弹,新型近炸高杀伤破片弹可在空中构成拦截反舰导弹的弹幕,还可发射照明弹、箔条弹、烟幕弹等特种弹丸。当这些重达150多公斤的高爆榴弹打到敌人头上时,其巨大的杀伤力是极具威慑力的。
    东方级导弹驱逐舰配置的双203舰炮,还突现了我海军战略思想的转变,我远洋海军将具备向敌方投送突击集群的能力,这些重型巨炮将用于提供持续的高密度火力的掩护。
    先期建造的7艘039型导弹驱逐舰将改装改进的AK130M舰炮。通过采用减后座力设计,再把射速适当地降到25发/分,将身管延长了700毫米,这就提高了弹丸的初速,最大射程提高到42公里,底部排气弹的射程达55公里,火箭助推弹更是把射程推升到70公里;取消了炮塔内的炮位瞄准战位,采用电传控制,大大缩小了炮塔的体积和质量,加快了火炮的反应速度和跟踪速度,也提高了射击精度。
    旅沪级、旅大级也将改装该型火炮。我军主力舰艇的火炮的火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广州造船厂11月16日
    第2艘经过改装的粤秀级导弹驱逐舰“兰州”号,今天将迎来海军的验收团。该级舰原来是俄制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国产化的编号是粤秀级。它主要执行反舰和中程防空任务。满载排水量7800吨,舰长156米,最大宽度17。3米,吃水深度6。5米。动力装置为2台涡轮增压蒸气轮机,总出力100,000匹马力,航速高过32节,以20节航速可以巡航6500海里;最大航行速度32节。舰员为360~420人。基本武装是:
    ——8枚超音速的SS…N…22“白蛉”舰对舰导弹
    ——44枚SA…N…7、射程为25公里的舰对空导弹
    ——130mm双连装最新型舰炮
    ——一架Ka27反潜直升机、鱼雷、水雷、等。
    第一期改装的项目不少:首先取消了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以金龙电池为核心改造了全舰的供配电系统。更换了先进的半导体空调机组。在桅杆顶部安装了半导体强制冷的热成象仪。经过改装整个电气系统的重量、体积都大幅度下降,性能有了提高,还减少了8名维护系统的舰员。海军的代表对改造的成果十分满意。
    然而第二期的改造工作量更大,我国根据许可证制造的最后2艘“现代”级,在俄国专家的帮助下利用金龙电池对整个供电、电气系统和推进系统的设计作了重大的改进:二台蒸汽涡轮机直接推进二台发电机,由于取消了减速机组,不但容积正好可以放发电机,而且出力也增加到7万8千千瓦,每根推进轴上串联一台11000千瓦的巡航电机,一台2。8万千瓦的加速电机,使得最大航速达到35节,而且采用7叶大侧斜低速螺旋桨,水下噪音足足降低了10分贝。关键是配置了7万公斤的金龙电池,完全消除了蒸汽轮机启动和加速慢的问题,充足了电能的金龙电池可以直接推进战舰以最高航速航行10个小时,蒸汽轮机完全可以按照最佳程序启动,然后一直以最佳状态满负荷发电,战舰以巡航速度航行时,多余的电能为电池充电,甚至为电动直升机的电池充电。一旦需要加速,则电池就向外供电。经测试反应速度还超过了燃气轮机系统。而蒸汽轮机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最大航程已由6800海里增加到8800海里。
    由于取消了原来的发电机组和备用电池,改造了空调系统,节省了重量和容积,扩大了直升机库,可以搭载一架轻型Z-2H“海燕”武装侦察直升机,一架WZ-1H重型反舰直升机。由于大幅度简化了供电和电气系统,自动化程度又得以提升,舰员由360人减少到了290人。经此改造“粤秀II”级导弹驱逐舰的性能将全面超过印度的“德里”级驱逐舰。2艘新型的“粤秀II”级导弹驱逐舰同时在上海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
    2艘航母集群的“粤秀I”也在新沪造船厂和黄埔造船厂按上述方案改建。
    我国自行研制的旅沪级、旅大级同样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性能都有了惊人的提高。
    上海沪东造船厂11月15日
    就海军发展而言,护卫舰普遍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伴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舰船技术性能和作战能力的提高,今天的护卫舰所遂行的作战任务、达到的作战效果,已与中、小型驱逐舰难分伯仲,更强调远洋作战和全方位攻击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远洋作战轻骑兵。
    在90年代新出现的护卫舰,无论是在舰载武器的攻击力、动力装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电子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还是在舰艇的隐身性、稳性、适航性、续航力、自我防护能力,甚至舰员居住的舒适程度等方面都比以往的护卫舰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比较典型的新型护卫舰主要有:英国的23型、法国的“拉斐特”级、德国123型、等等。它们主要有如下特点:
    ——大排水量、高适航性、长续航力:满载排水量超过了3500吨,经济航速下的续航力均在4000海里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00海里。提高了远洋作战能力而使舰载武器装备数量和重量增加,也提高了舰艇自身防护能力和损管能力。还改善舰员工作、生活条件,并为未来现代化改装预留了储备。
    ——高隐身性和有效的自我防护能力:舰艇的隐身性能已越来越为各国海军所重视。良好的隐身性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先敌发现和先敌攻击。有效的自我防护能力则可使舰艇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以维持其被攻击后的作战能力及自身生存能力。普遍采用舰体干舷外倾,各相交面交角处用圆角过渡,舰上暴露部位敷设吸收雷达波涂料等新的设计技术,使得它们的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小型巡逻艇。
    ——德国123型舰采用减振筏座、对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加装隔音罩、使用低噪声5叶大侧斜螺旋桨等技术,英23型舰则采用先进的“气幕”降噪系统、螺旋桨利用通气技术降低空泡噪声等措施达到声隐身。它们还对烟囱、发电柴油机排气口、空调装置的排气孔等红外辐射源采取了相应隐身措施。
    ——它们采取了严密的“三防”措施,对舰内舱室进行了分区设计和6个双层横舱壁结构使整个舰艇强度大为增强,即使遭导弹直接命中,舰体也不致立即断为两截,且能减少炸弹爆炸时破片对舰体的损害。
    ——动力装置的高可靠性和经济性:它们广泛采用的是CODOG柴燃联合动力装置。英国23型舰采用了一种新颖的COLAG柴燃电联合动力装置,柴电推进时由于不用齿轮箱,噪声明显降低,为拖曳阵列声纳使用提供了良好条件。
    ——多样化的一流武器装备:它们都有一项主要作战使命。但作为新一代水面武器搭载平台,又都具备对空、对潜、对舰的三维空间作战能力,有的还具有对岸攻击能力。防空火力普遍采用了模块化垂直导弹发射系统,为护卫舰对付来自空中饱和攻击提供了有效防御手段。
    ——它们都装备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如英国23型舰上的996、UYK“扎第尔”战术数据处理系统、北约11号数据链以及卫星通讯系统,这些先进的电子设施使得该级舰具备相当强的综合作战指挥能力,可作为指挥舰使用。
    ——它们无论是舰船操纵,还是作战攻击,自我防护均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如英国23型护卫舰和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动力机舱控制实现了全自动化,操纵由全舰控制中心进行,在中心还可对全舰供电、配电、“三防”等进行集中监控。由于自动化程度提高,舰上人员编制较以往同类舰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进入21世纪后,它们先后实施了新的改进,要点是:
    ——加大防空、反潜、反舰导弹射程,强化超视距攻击能力:西方国家护卫舰较普遍配置的“飞鱼”、“鱼叉”反舰导弹射程已达100千米以上,法、德、加拿大、英等国都试验加中继制导使之射程增至300千米以上。
    ——采用模块化垂直密集发射技术,重视防御大批量多方位的饱和空中袭击:德国123型护卫舰已在预留位置加装了一座MK41型16单元“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其防空导弹发射单元已达74个。
    ——采用性能更先进,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大型直升机:法国“拉斐特”级和英国23型护卫舰已换装了EH101或NH90直升机,它们有效载荷大、功能齐全、装备性能先进等特点,不仅可执行反潜作战任务,还可用于反舰、空中预警、超视距目标指示、电子对抗乃至搜救、补给等多重任务。
    ——加强目标探测、电子战、作战数据综合处理能力:重视使用超视距探测系统,将水面、水下、空中多种相关目标数据由计算机综合处理,提供准确的攻击目标信息。采用具有主被动功能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对C波段到J波段各种雷达进行威胁预警、对目标实施干扰。
    ——采用新型高强度材料和新的结构设计及在敏感部位加装复合装甲等措施,提高抗破损能力。
    尽管英国23型护卫舰采用的是新颖独特的COLAG柴燃电联合动力方式,但显然CODOG由于更经济、实现更容易而被广泛接受,预计今后护卫舰采用这种动力方式仍将占主导地位。
    护卫舰不再是以往只能执行单一任务的舰种,而是具备远洋作战,具有全方位强大攻击力的高度现代化的作战舰艇。
    我军在二十一世纪初建成的“海卫”级大型导弹护卫舰是我国第一型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护卫舰”,它一问世就轰动了国际造船界。
    与“旅洋”级驱逐舰一样,都采用了深V型和宽舰体舰型设计,保持了最大限度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以及隐身性的近乎完美的统一,舰体水线处长132米,宽17米,标准吃水4。6米,满载吃水5。2米,标准排水量4850吨,满载排水量高达5400吨。由于先进的隐身设计、高科技反辐射涂料和表面吸波材料的广泛应用,使该级舰在雷达屏幕上更象是一条300吨的渔船。
    该级舰采用了我国在引进、消化和吸收了俄罗斯的先进技术研制成功的多功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该系统可随任务需要任意改变搭载武器的种类和数量,该系统可兼容我国的C-803/80X系列反舰导弹,CJ-X系列反潜导弹和海红旗系列中近程对空拦射导弹,并可用四个单元的容量装载一枚重型的超远程高超音速反舰/对陆两用巡航导弹。该系统以模块化形式装载,每个模块有8个标准单元或2个特大型巡航导弹单元或32个近防导弹单元,该系统的效能是美国MK-41系列垂直发射系统的4倍,体积缩小25%,而价格只及其一半,因此比较适合中小型舰艇装载。
    “海卫”级就装载了8个模块,其中四个标准模块置于舰体中部的甲板下,内置有32枚“红旗-91”中程防空反导导弹,该导弹一般以两枚齐射方式对45公里内的来袭超音速反舰导弹有较高的杀伤概率,也能对5公里以内的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实施拦截;对45公里以内飞行高度不超过3万米的超音速飞机也有很高的杀伤概率,该型导弹的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舰载区域防空导弹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有两个模块位于外形低矮且全面应用隐形设计的舰桥前的甲板上,其内置有16枚C-803型超音速中程反舰导弹,该型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50公里,且末端将以2倍音速在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