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291部分

醒狮-第291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架EQ-6H、12架Q-6H先后升空;四川号上的8架JH-8不久也升空南下。难道它们要飞越苏门答腊岛去攻击1000公里外的古纳特舰队?那当然不行。是去攻击1400公里开外的“维特兰特”集群!以Q-6的4600公里航程去作战问题不大,但仅以8架JH-8作护航是否太单薄了点。为什么不用歼-11H呢?霍灵宝认为既然是奇袭,就不必使用那些动静太大的重型战机。不过JH-8必须经2次空中加油才能实施护航的作业啊!不必,它们可以到6百公里外的广州号上去补充燃油。因此起飞时没有挂载导弹,轻松地降落在广州号上,再满载导弹只装少量的燃油升空,在空中再经加油型的SH-6的空中加油,灌满燃油就可以达到1100公里的最大战斗半径了。
    它们采用分散队形穿行在海峡中的岛礁之间,尽量贴近苏门答腊岛的海岸线飞行,直扑巽他海峡南口附近的维克兰特航母集群。
    维克兰特号航母10月3日5:20
    此时维克兰特号已经行驶到爪哇岛西南角以南180公里的洋面,准备折向西北方向。战术室内集群司令官费南兹准将紧张了一夜的心情似乎可以放松些了,他对参谋长说道:“该死的黑夜终于要过去了,那些该死的中国‘零式”机该不敢来了。”
    参谋长似乎没有他乐观:“中国的那2艘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也许还有1艘两栖舰距我们只有700公里了,它们可以起降‘海鹞’。英国人说,中国的‘海鹞’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对我们是个威胁。”
    “你啊,老是不相信英国人转来的‘自毁’密码,只要中国人敢出动‘海鹞’就必败无疑。”
    “阁下,如果他们不打开雷达和识别系统呢,当然这么一来会降低战机的效能……”
    参谋长的顾虑不无道理,他的责任太大了。原来那些潜艇前半夜是在海下警戒,又经过5个小时的高速潜行,电池已经没有电了。那些AIP只能用于6-8节的超静音低速潜行,对高速行进是无济于事的。现在他们东南50公里处有4艘‘基洛’级在浮航充电,在西北方300公里处有2艘‘基洛’级、2艘209型在浮航充电,舰队司令部自然要加强防空警戒。潜艇自身的防空导弹自然在全神戒备,在西北方潜艇群的12000米高空有4架米格-29在巡逻,这里的潜艇群自然由维特兰特的‘海鹞’负责保护。航母上空6千米处1架“海王”直升机的搜水雷达在担负空中预警,航母的大功率雷达也在对空、对海搜索。海峡口的水下还是2艘209型在担负反潜警戒。整个舰队都十分紧张。
    “中国人太狡猾了,竟然去偷袭安达曼。难怪司令官要恼火……”参谋长想。
    突然而起的警报声打断了参谋长的思绪。NVHF雷达搜索到了直奔航母而来的隐形飞机的踪迹,可只能探测到大致方位:北方、高度13000-15000米、距离13-15公里。
    费南兹大吃一惊,总部的人不是一口咬定中国“零式”机的升限是11000米,NVHF的探测距离至少是40公里吗?
    参谋长立即指令在潜艇群护航的海鹞来2架搜索攻击。不过他知道让飞行员凭这些模糊的数据在夜空中去攻击一架涂着隐形涂料的小飞机,实在是勉为其难了。他只能祈求太阳快点升起了。
    可惜太阳还没有升起,航母上空的“海王”却被一枚霹雳-15L击中掉了下来。不过费南兹和参谋长都认为是敌军趁黎明前用隐形机最后“捞一把”,只是现在潜艇群上空只有2架海鹞了,很是危险。应该继续加强空中警戒力量,可是现在4架海鹞正在着降,至少要15-20分钟后才能升空,而且弄得海王暂时也不能升空了。看来中国人是特意选择了这一最佳时机发起攻击的,当年美国的斯普鲁恩斯将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就是选择了最佳时机给日本联合舰队以致命的打击,创下了航母大战的一个范例。参谋长紧急请求古纳特派遣米格-29来增援,不过米格机要从500公里开外赶来至少也要25-30分钟啊!
    这时费南兹才发现他的集群的位置非常不妙,前一阵为了抄近路把航母群逼近到了距爪哇岛180公里的距离。巽他海峡南口的地形十分复杂,峡口中央是赫赫有名的喀拉喀托火山,周围密布礁石;东边是珊瑚礁环绕的帕奈坦岛,绕过爪哇岛西南角的岬角再转向东边,是一串贴近爪哇岛的小岛――德利岛和延吉尔群岛。雷达采用抑制海岸回波方式工作时很难探测到贴近这些岛礁飞行的敌机,即使“海王”在空中对北方也只有不到150公里的预警距离。他立即命令集群全速向南方疾进。可惜已经太晚了。
    海王被击落的5分钟后,航母群还没有完成转向,费南兹看到电子海图上在维特兰特号以北30公里处的“拉吉斯”号导弹护卫舰闪起了红光,它的雷达已经探测到北方50公里处的超低空有不明数量的敌机。参谋长的脸都吓白了,自己舰上的海鹞无法升空,仅靠天上的4架海鹞哪里能够抵御敌机空中的导弹饱和攻击啊。费南兹只得命令护卫潜艇群的2架海鹞也过来,留1架在航母的上空,其余3架从高空压下去,先解燃眉之急;最后的1架海王预警机紧急升空担负预警;并急报古纳特的司令部。
    却说我军的攻击机群。罗国海和霍灵宝的第一支利剑――Q-6机群出击了,它们在歼-17A攻击海王的时候已经在德利岛和延吉尔群岛的南侧从西向东一字排开,并抵近到距维特兰特号150公里处。空中的雷达波消逝后,它们立即在贴近海面20-30米的超低空全速向南推进。电动螺旋桨只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可是在机身后掀起了数米高的浪滔,迎面,在夜色映衬下黑沉沉的大海呈圆弧形,风驰电掣般地扑过来,飞溅的海水已打上了座舱罩。此时所有的高度仪都已失去了作用,飞行员稍有闪失便会葬身海底,要在夜空中保持如此的高度全凭飞行员千锤百炼的真功夫。战舰的雷达受地球曲率的影响对此类超低空飞机的探测距离大幅度降低,当年英阿马岛海战那艘被击沉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号称拥有探空距离400公里的远程预警雷达,可是却未能探测到40公里开外的阿根廷空军的“超级军旗”攻击机,被它发射的“飞鱼”导弹击中。
    机群以全速飞行了不到4分钟,就接近到“拉吉斯”70公里处,2架相距20公里的Q-6拉起了机头跃升到150米低空,各自发射了2枚鹰击804超音速反舰导弹,然后立即回到超低空。C804的最大射程为150公里,如此近的距离当然命中率更高了,它们是从高空的歼侦-17A接收敌舰信息的,Q-6就不必打开机载雷达了。印军的雷达手未能抓住这转瞬即逝的信号,直到机群逼近到50公里处才探测到Q-6群,不过要跟踪锁定还需到40公里处。可惜“拉吉斯”上的远程防空导弹没有机会发射了,刚探测到有敌机,它的火控雷达就发现了5公里外的反舰导弹。护卫舰上顿时响彻了凄厉的警报声,可惜这款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的防空系统根本无能同时对付4枚在各个方向作蛇形机动的超音速导弹,勉为其难地拦截了2枚,其中1枚还是近距离爆炸损伤了甲板上的雷达天线。身中2枚C804B的拉吉斯被撕成了2截,迅即沉入了印度洋。
    靠南30公里在集群东面压阵的卡辛III级导弹驱逐舰和在西边开路的德里级导弹驱逐舰只不过晚了2分多钟也各遭到4枚C804的交叉攻击,它的防空系统成绩略好一些,拦截了2枚半。可是另1枚半也摧毁了它的上层建筑,让它们失去了战斗力,舰上的官兵全力投入了损害控制的搏斗。由此也可以看出“白蛉”重型超音速导弹的威力,一般的的20-25毫米的近防炮弹,只要不是在1千米以远直接命中,仅以破片击中它,导弹仍能靠惯性冲击很长的距离,其战斗部的爆炸仍能对敌舰的上层建筑造成重大伤害。
    维特兰特号上的官兵在死亡威胁的督促下全都投入了疯狂的努力,最主要的是想把4架海鹞送上天。可惜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当海鹞还在加注燃料时,3枚原装进口的“白蛉”从3个方向光临了,它们接近到2千米时如同突然昂起的眼镜蛇,猛然升空到5百米高度再向航母俯冲。这艘航母的主要武器是战机和直升机,防空系统相对更弱,那些干扰设备和8座130毫米“海蚊”诱饵发射装置,加上4座双联装“厄利孔”30毫米火炮和3座MK15“密集阵”20毫米近防武器系统狂暴的射击也只拦截了1枚半。一枚白蛉在5百米远处被密集阵击中,又前冲了300多米才凌空爆炸,严重损伤了舰上的雷达系统。1枚白蛉击中了甲板,其高爆战斗部掀起的狂暴的爆轰波把正在加油的海鹞一下子扫落到海上去了,不远处的准备挂载的导弹在激烈的撞击中被引爆了,喷洒的航空燃油发生了爆燃。航母陷入了烈火地狱,幸存的官兵在拼命控制火灾,全舰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再说仍在15000米上空准备护卫“海王”的那架“海鹞III”,飞行员纳基姆上尉在升限飞行操纵得非常小心。能飞海鹞这类特种战机的自然是精英飞行员,纳基姆确是印军海鹞大队中的皎皎者,刚才根据指挥部的指示向北搜索并未发现目标,突然下方的航母上升起了滚滚浓烟,与航母战术中心相连的显示屏闪起了雪花。现在只能靠自己了,幸好与下面正在升空的“海王”联系上了。可是好景不长,海王刚升到4千米,他就看见其机舱中窜出了火焰,过了一会儿发动机发生爆炸,旋翼飞上了天。上尉闪电般地判定是机炮攻击的结果,一定是那架隐形小飞机!此时恰好一缕阳光投射到那一带空域,上尉鹰一般的目光看到了一个发射光点。天亮了,小飞机也找到了,看你往哪里跑!纳基姆的兴奋是有道理的,海鹞不但能作超音速飞行,还能悬停在空中,追杀这类螺旋桨小飞机应该是不在话下。他一压机头,对准光点猛扑过去。
    再说印军的另3架海鹞,根据命令向北方的低空压了下去,海鹞作为攻击机,其火控雷达的下视能力是比较强的,可是它们什么也没有发现。印军小队长贾杜纳上尉猛然想起在东南方浮航的4艘潜艇,他立即命令转向东方追击。不久在曙光初升时他们的雷达显示屏上出现了敌机的光点,火控系统告诉他们这是中国的电动螺旋桨攻击机,正在1百米以下的超低空以750公里的时速向东南方疾进。贾杜纳大吃一惊,一方面紧急报告了那些基洛级潜艇,同时命令同伴开加力追杀。在他想来以喷气机打击螺旋桨的攻击机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不过他与纳基姆犯了同样的错误,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也许是印度根本没有此类成语。而且印军已经没有了远程预警指挥系统,空中的战机根本得不到敌机的信息。只能凭功率有限的火控雷达和自己的肉眼,可惜现代空战凭这二项是远远不够的。
    罗国海的第2支利剑是8架中国海鹞-JH-8,它们的性能可是远远超出了印军的海鹞。当印军“海王”被击落,Q-6机机群出击时,它们还在高耸的喀拉喀托火山的掩护下在700米的低空盘旋,维特兰特号的预警雷达并未能探测到。预警雷达的信号一消失,领队的岳尧风少校马上根据高空歼侦-17A传送的敌情,为各对战机分配了目标,自己率领6架战机攻击威胁我Q-6机群的3架海鹞,另2架则对付那架追踪我歼-17的。
    回过头来追述纳基姆上尉,他发现雷达和红外探测仪都对小飞机没有反应,自己的目测距离是9千米。据说小飞机的最大速度是550公里/小时,自己可以加速到1100公里/小时,只要45秒左右就可以追到2千米左右的距离。虽然挂载的7枚空空导弹也许无法使用,可是自己的两门25毫米五管机炮照样可以把它击落。只要肉眼看得见,还怕你跑吗?不过“看得见”这个前提马上就出问题了。
    歼-17A的飞行员杨兴军上尉在中印边境战争和中南半岛战争中屡建奇功,加刚才击落的那架“海王”,他已经击落了6架敌机。后来转入海军特种兵部队,当然练过海上躲避喷气战机追击的动作。他的“天眼通”发现了追杀他的印军的海鹞,立即转向东方迎着初升的太阳加速俯冲。追踪的印军飞行员不但受阳光的照射,而且波光粼粼的海面也在反射阳光,将很难看清涂着眩目涂料的小飞机。
    纳基姆拉下了护目镜减弱了刺目的阳光,却加大了目视跟踪的难度。他咬紧牙关、瞪大眼睛,为了缩短跟踪时间,他加速俯冲。可是高度越低,海面反射的阳光越强烈。好容易在1千米的高度把距离拉近到2500米,他刚想不顾一切地射击,突然隐约的小光点一闪,似乎向北转了90度。等他确定这一点,就过了半秒钟,赶紧减速转向,只有海鹞的强固机体和优良的发动机性能才能担负起把高速俯冲的战机转向90度的任务,巨大的过载还是把他弄得两眼一黑。等他刚恢复视觉,雷达告警器就发出了尖叫,显示屏上在机身的后半球有2枚导弹夹击。在这生死关头,也不能想别的了。他稳住战机,拉平直飞。当导弹追到7百米时,他猛地操纵发动机的喷口转向下方,失去推力的战机急剧减速到接近零速,同时在发动机推力和机翼升力的作用下保持平飞状态在急速上升。
    如此一来,海鹞几乎是在空中保持了悬停状态,而且喷口向下,导弹的多普勒雷达或红外寻的器都会失去目标。不久2枚导弹果然在海鹞的下方掠过扑了个空。可惜纳基姆逃命的目标还是未能达成,因为2架已经追踪到5公里处的我军的JH-8并未被迷惑。纳基姆看到雷达告警显示屏上的图像绝望了,如果他加速逃跑,必定再遭导弹追杀,如果继续悬停,必定被高速追来的敌机的炮火击落。其后的结果也不必细说了。
    另3架海鹞也都是在准备攻击Q-6时,突遭我军攻击的。由于我方数量的压倒优势,以及信息获得上的优势,空战的结果是没有悬念的。这里要指出的是我军的灵活战术保证了最大的战果。当攻击机群出击时,目标是维特兰特集群,它与印军主力舰队拉开了500多公里的距离,舰载机和护卫舰队都极为薄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