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33部分

醒狮-第33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国引进的伊尔-78M专用空中加油机同样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来它的最大起飞全重210吨,在1000公里范围内输油量为80吨,可同时为3架苏-27加油。采用电动推进螺旋桨改进后,可在2500公里范围内输油80吨。国产型编号为JY-1。
    南昌飞机厂10月20日
    一架改进后的电动Q-6样机停放在停机坪上接受军方的检验。我国1968年投入批量生产的Q-5强击机,是由双发的歼-6为基础改型的,存在载弹量小,而超音速的性能在对地攻击时又没有意义,并且难以改装成舰载机。由于武装直升机和战斗机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强击机的发展速度被放慢了,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表明攻击机仍大有用武之地。空军在上世纪末就开始策划Q-6的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亚音速飞行,有优异的低空性能,强大的防护装甲,8吨的载弹量,4000公里以上的航程。2002年成立了设计组,充分吸收了美军A-10“雷电”和苏-24的优点,延聘了俄国苏霍伊设计局的专家,展开了设计。工作进展还比较顺利,2006年初原型机就开始试飞。
    原型机为并列双座,翼展16米多,略带后略角,翼面积接近A-10,为46平方米,最大速度85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640公里/小时,由于安装了地形回避雷达和GPS定位系统,可以在150米的高度,能以225公里/小时的低速作超低空飞行,攻击地面小目标的能力极强。最大起飞重量达23。5吨,几乎是Q-5的二倍。载弹量更是高达7。5吨。装甲量达5600公斤,要害部位的装甲达55毫米,座舱采用钛合金的澡盆型防护装甲。装甲强度超过了A-10。机头的火控雷达功能十分强大,用于搜索地面坦克等机动目标,控制导弹、火箭弹和机炮的发射。配置了一门30毫米的机炮,它与卡-50以及BMP步兵战车的火炮通用,不过都已经改进为电传控制减轻了重量,可以发射我国国产的贫铀穿甲弹、钨芯穿甲弹或高爆榴弹,足以从顶部贯穿世界上各型主战坦克的装甲。二台涡扇发动机放在机翼的上面,在机翼下可以有更多的挂载点。机动性和火控系统都超过了“雷电”。
    问题还是出在发动机上,国产涡扇发动机的品种并不多,Q-6配置的发动机功率还略嫌不足,更大的问题是航程太短,只能达到2300公里。电动推进螺旋桨同样使Q-6的研制柳暗花明,设计组决定用电动推进系统来代替涡扇发动机。对整个动力系统和电气系统重新进行了设计。安装2台M-6500电动螺旋桨,只是螺旋桨和电动机转速作了调整,以提高其速度,动力系统彻底改造。整个电气系统也进行了改造,安装的半导体强制冷热成象仪“探针”加强了对坦克等战车目标的搜索能力。最主要的是金龙电池代替燃油以后,航程足足提高了1倍多,达到4700公里。最大速度则略有降低,为780公里/小时,对于攻击机问题不大,巡航速度不变。完全达到了任务书的要求。
    今天的试飞进行得很顺利。电动推进的Q-6,性能相当突出:目标的搜索能力,飞机的机动性都超过了“雷电”,根本不用双机作战了。如果装上550公斤的备用电池,最大航程是5100公里;航程为4700公里时,可多装500公斤的弹药。低空性能高超,试飞员曾驾驶它在10米的高度作掠地飞行,电动机根本不怕飞鸟和沙尘。基本上没有红外特征,当前的红外寻的导弹对它都不起作用。仍然实现了左右发动机的差速传动以增加转向的力矩,进一步缩小了转弯半径。成本至少低三分之一。维护量也极少。Q-6电动强击机很快就可以定型生产了。
    总装备部的专家组研究了现有的机型后,认为Q-6最适合改型为电子战机,于是成立了设计组,进行改型设计。设计组拆除了机炮,安装了大量的电子战设备,机身下挂了电子战挂舱,2台加强型的“天眼通”雷达告警-电子支援装置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可同时监视16个目标。由于金龙电池可以提供强大的优质电能,安装的干扰机功率极大,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功率的。机翼下可挂载8枚反辐射导弹,有较强的压制火力。定型为EQ-6电子战机。
    那么,在引进俄国先进技术、发动机技术得到突破性进展和金龙电池应用这三大技术支柱的支持下,如何更有效地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北京中南海怀仁堂10月26日
    王刚主持下,军委专题讨论空军装备的发展规划。在此之前我军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战略研究所的专家、空军高层指挥员和空军装备专家各抒己见讨论空军面临的任务、装备研制的重点,如何利用金龙电池、新型发动机带来的技术进步。这在我军空军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其成果不仅使空军装备得到了提升,而且开拓了各方面的思路对我空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将对这次大论战作出阶段性的结论以推进空军的大发展。
    空军首先汇报装备方面取得的进展:
    歼-11M:最大航程增加到5250公里,作战半径由1500公里增加到2100多公里。由于推力增加以及矢量推力功能,增加了战机的机动性和速度。最大起飞重量33000公斤。设备减重250公斤,体积缩小后,油箱也略有扩大。或增加燃油,以增加航程,或在座舱底部加装一块装甲。
    歼-11IIM,经一次空中加油后的航程由5200公里增加到70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34000公斤。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60公里,可同时锁定攻击6个目标。
    歼-15M:该机电子设备先进,装有人工智能化计算机、抗干扰雷达、光电瞄准装置、卫星通讯导航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等。先进的火控雷达能同时跟踪15个目标,攻击6个目标。
    歼-16M具有推力矢量控制;正常起飞重量26吨,海平面最大时速1400公里,高空最大时速2200公里,不开加力可超音速飞行。航程由3300公里增加到4400公里。实用升限20000米。机载相控阵雷达作用距离165-245公里,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攻击8个目标。
    这些都是引进后国产化的重型战机。
    歼-10M:单发单座,轻型战机。安装了歼-11同样的发动机WS-12M。彻底消除了空中停车的危险。起飞重量18吨,最大载弹量8。5吨。由于电气设备的减重,扩大了内部油箱,作战半径由1000公里增加到1330公里。它是我国的轻型主力战机,国产化程度很高,价格比较低廉。
    歼-8M:歼-8是我军脱离米格模式自行研究的单座双发高空高速战斗机,原来是为了对付美军的U-2高空侦察机的,它的最高速度2。2马赫,升限达20000米是我军飞得最高的战机。其后我军又研制了改进型歼-8II和米格-31,虽然后者的速度要高一些,但在高空格斗中机动性和升限也起很大的作用。
    侦察型:撤除武器系统,加大的头锥内装备大功率的相控阵雷达,机腹下的电子吊舱内装备了侧视雷达、“探针”热成象仪和多光谱摄像机。其强大的通讯设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军、师级指挥部,甚至向火炮控制系统和强击机提供实时的战场信息。
    战略巡逻型:是我军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机腹下搭载1枚重达5吨的空射型DF-31K,在11000米上空以最节油方式巡航时间延长到5小时,通过空中加油可以进一步延长巡航时间。在发射时歼-8M两台发动机开加力垂直爬升到22000米,然后DF-31K点火脱离战机,由于导弹在点火时已经有了高度和速度,所以尽管减少了燃料、减轻了重量,射程仍可达7500公里。
    歼-7M:单座单台涡喷-13M,消除了空中停车的危险。最大航程接近歼-8M,也改装了米格-29的火控系统。该型战机已停产,仅进行改装。
    YJ-14M:载机是伊尔-76的改型。最大时速760公里,实用升限11500米。最大航程从5500公里增加到9600公里,在10000米高空巡航时间由7。5小时增加到14小时。增建了休息室,监视人员可以轮流休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空探测距离由650公里提高到700公里,对下视小型战斗机的探测距离大幅度地由230公里提高到480公里。最大跟踪目标数为70个,可以同时引导25架战机作战。
    运-14M:重型运输机。起飞全重190吨,将换装4台各6500千瓦电机驱动螺旋桨推进器以及电气、空调、雷达、导航及计算机系统。这种在1970年代就开始服役的大型远程突击运输机,又获新生。原由两名飞行员与机械士、导航员、通讯员和装卸员共6人操作,减少为3人。虽然它的最大速度由850公里/小时降到780公里,但最大航程由6500公里增加到9500公里;最大载运量由40吨增加到46吨。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它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是起降轮多达20个,对地面压力小,可在土质野战机场降落,也不需很长的跑道起降,适合军事运输需要;二是载重量大、航程很远,可载运全副武装的士兵160名,或空投伞兵144名,为运-八载运量的两倍多。以改装的20架运-14M,一次可空投2880名伞兵或80辆伞兵战车加360名伞兵。由于该机的性能好、航程远、载量大,技术并非十分复杂,改型馀度很大,巳决定扩大生产线,用作空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的空运工具,空中加油机JY-1和预警管制机YJ-1也以其为基础发展。
    运-8M:中型电动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60吨,最大平飞速度650公里/时,最大航程7200公里。乘员3人,最大散货运载量22吨,集装货运载量17吨;可空运全副武装的士兵105名,或空降伞兵98名;也可运送担架重伤员65名、轻伤员20名和医护人员3名;可载运2辆中型卡车及随车装备与物资,或载运2辆伞兵战车。
    运-7M:是轻型的排级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21800公斤;装载3000公斤最高级金龙电池。2台M-2000电动螺旋桨推进器,最大巡航速度:456公里/小时。最大商载:5500公斤;最大航程:由2443公里提高到3500公里。可装运38名全副武装士兵或29名伞兵,也可装载24副担架和1名医护人员,还可外挂2吨货物或武器。
    Q-6攻击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电动型的攻击机,最大起飞重量24。5吨,最大航程5100公里,最大载弹量9吨。防护装甲强,低空攻击性能优异。噪音极低,无红外特征,隐蔽性好。成本低,维护性极佳。便于大量生产。并可以进行舰载机的改型。
    Q-7:国产化的苏-34重型强击机,最大起飞重量34吨。拥有强大的自卫能力。对地攻击能力极强。
    上述战机都安装了“天眼通”雷达告警器、“探针”热成象仪、半导体空调系统等先进装备。空军的装备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空军和总后装备部计划:
    -全面淘汰歼-6和歼-7的早期型号。重型战机尽快扩大生产和加紧改造,以达到600架;歼-10M要扩大生产规模,轻型战机的改进要加快,早日达到1800架。总数虽然从4500架降到了2400家,但攻击能力大大提高了。
    -火控雷达系统的研究要投入巨资,一定要有突破。轻型战机要尽快换装俄制的新型火控系统。更重要是组织最精锐的技术力量,充分吸收他们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最终拿出我们的性能更好的产品。
    -尽快完成“冷眼”被动相控阵雷达的机载型的研制工作。
    各方争论较大的是发展战略轰炸机的问题。我军的最大的轰炸机轰-6是由前苏联的图-16改良而来的,设计概念属于50年前的高空轰炸机。由哈尔滨飞机厂1964年开始开发研制,1968年2月试飞成功。机长34。8米,高9。85米,翼展34。2米。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机身2侧2台涡-8喷气机,最大速度1014千米/小时,最大升限:12000米。乘员6名。前后有2个增压机舱,中段是炸弹舱。是一款高亚音速、中程轰炸机。正常载弹量3吨,最大载弹量9吨。航程6000公里。轰-6丁:是西安飞机厂的改进型,1981年8月试飞成功,还出口了不少。最大的改进是左右翼下各挂1枚空对舰导弹,是我国第一次设计翼载导弹的发射控制。
    轰-6改进项目组,第一步以金龙电池全面改进了它的供配电和电气系统,在7月份就完成了,成效很可观。第二步准备以引进的俄国图-95的AB—60H型反转可变桨距螺旋桨,以交流变频电动机驱动还可取消变桨距装置,最大速度虽然要降低100公里/小时,但仍有略大于900公里/小时的高亚音速。总重基本不变,载弹量可增加到12吨,航程还可增加到9000公里。
    我军在二十一世纪初设立了一个项目组进行轰-8的可行性研究,只是限于经费和空军的需求不明确只能限于纸上谈兵。可是挂靠在西安飞机制造集团公司的这个项目组在余立信高级工程师的领导下始终在不屈不挠地进行探索,他们坚信一个强国的一流空军不能没有战略轰炸机,它的超远航程,巨大的载弹量是其他战机不能代替的。在整个越战中,美国空军的B—52出动量占各种作战飞机总量的十分之一弱,但却投下近二分之一的炸弹总量的生产技术。俄国之所以同意输出这款轰炸机,是他们早已在1992年停止这款亚音速巨型轰炸机的生产,现在还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技术转让费何乐而不为呢。西方国家之所以不重视此事,甚至认为这是中国花钱买废物,以这种雷达截面为100平方米的巨型轰炸机企图突破台湾、日本的防空网真是白日做梦。
    这次会议特地请余高工就此专题作了15分钟的报告,图-95具有令人望尘莫及的远程续航能力和令人生畏的大载弹能力,曾经是前苏联空军的骄傲。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航空装备的不断涌现,图—95和B—52这类巨型轰炸机逐渐落伍了。它们身躯庞大,目标大,其雷达反射截面积近100平方米,使敌方的防空雷达和空中预警机在400至500公里之外就能发现它们。10000米左右的飞行高度、700至800公里/小时的慢攸攸的突防速度,以及只能水平投弹,不善于机动的性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