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384部分

醒狮-第384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终于发射了格斗导弹。那些导弹都是在距他们10公里处发射的,告警机尖叫时它们已经逼近到8千米处了。“猛禽”在排气管上下了功夫以减弱红外辐射,但是全向攻击的格斗导弹根据机体在高速飞行时的摩擦发热就能追踪目标了。那些飞行员当然是飞行尖子,在训练场上也面对苏-27、米格-29演练过,可惜从来没有机会驾驶“猛禽”参加实战。此时面对3-4枚导弹的夹击也就相当紧张了,他们的高度已降到800米左右,机动受到了限制。于是个个拿出自己的绝招来逃命了,他们先是急升、左右机动,可是那些导弹照样追了上来,看来“猛禽”的红外隐形在近距离上并不管用。于是大量的热焰弹被投射出来,景象十分壮丽,庞大的“猛禽”似乎掠飞在节日的焰火之上,至于隐形就谈不上了。有红外成象跟踪功能的寻的头不受影响,当接近到3-4千米的时候,空中又闪起了高压氙灯耀眼的闪光。可惜那些导弹受到的影响似乎也不大,而且飞行员并不知道导弹的寻的头是否被破坏,他们还得躲避直飞而来的导弹。其实真正救了他们的还是“猛禽”超卓的机动性,以及机体的抗破损安全性。尽管如此还是有5架“猛禽”被近炸引信引爆的弹片击中,那些自封油箱、机翼被穿2个小洞并不怕,致命的是其雷达隐形性能遭破坏了,E-3的雷达屏幕上赫然出现了这5架“猛禽”。指挥官赶紧命令他们立即高速返航。
    其他7架“猛禽”的飞行员惊魂甫定,有好几个看清了在热焰弹光芒映照下的对手,不约而同地惊呼:“米格-19!?”
    怎么“苏-27”不见了,变成了米格-19?他们没能看见那4架歼-6W,不然还会惊呼“米格-21”呢。预警机上的指挥官也听到了他们的惊呼,他立即联想到中国人在把歼-6改装成无人机的情报。自己出动2亿美元1架的“猛禽”去斗不值1百万美元的歼-6,传扬出去定会让国际航空界笑掉大牙。要是他知道那些改装后的歼-6至少价值5、6百万美元不知道心里会不会好受些。指挥官命令他们退出这里的战斗,还是去加强冲击巴士海峡的机群。然后通知那些F-15要顺便干掉这些无人机。不过那12架F-15也并不好过。
    那些歼灭了F-16中队的歼-6Z如同涌起的巨浪,吞匿了24架飞机后一下子又沉入了海中。F-15C的APG…70雷达可以说神通广大,不仅空战时能同时制导6枚导弹攻击不同目标,而且能搜索/锁定陆地上的坦克、装甲车等目标予以歼灭,还能跟踪海上舰艇予以打击。可是对贴近海面飞行的低速战机麻烦就来了,它们比舰艇可要小得没法比了,可速度又比舰艇高得多。在高空俯视的话,受“银星”的影响根本无法锁定目标,于是以红外线目标定位系统锁定目标发射了“响尾蛇”导弹。由于两者速度差太大,导弹要在海平面上飞出3马赫的速度也很不容易,下面的歼-6Z以150千米的时速如同游鱼般地扭动着,大多数“响尾蛇”都钻到海里去了。即使有几枚盯得很紧的,歼-6Z还有绝招,那就是停止向发动机喷油,而以金龙电池提供的1千千瓦电功率驱动发动机的风扇,足以在低空滑行十几秒钟。发动机是刹那间就被吹冷了,如此低速的飞行,机身根本就不会发热,“响尾蛇”哪里能找到什么目标呢。
    F-15的最低速度就是300千米/小时,看到结果的时候就冲到了歼-6Z的前头去了。这一下可轮到歼-6Z发威了,那些在1千米高度的F-15成了最显眼的仰攻目标,有8架歼-6Z瞄准5架F-15开炮,他们不约而同地来了个齐射,720枚炮弹如同闪电般地飞向5架巨鹰。有2个美军老手一看超到对方的前面去了,知道不妙赶紧作超机动飞行算是躲过了一劫。1架F-15遭重创,只得退出战场返航,有2架轻伤的也赶紧急速上升。其他的7架F-15都遭到了几枚格斗导弹的前后夹击,1架被2枚导弹击中顿时在空中爆炸解体,1架被重创退出战场,2架轻伤。空中到处是F-15投射的热焰弹发出的耀眼光芒,几乎所有的F-15都弹射出拖曳诱饵来抵挡导弹攻击。新型诱饵的拖缆长达100米能模拟飞机的雷达特征,问题是它只能对付后方来的导弹袭击,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战机的机动。此时F-15遭到的是歼-6Z的前后夹击,那架被击落的F-15就是因为没有及时丢弃拖曳诱饵才遭厄运的。
    剩下的9架F-15C都急速升空逃逸了。接连的重挫让美军的空中指挥官罗杰斯上校警觉了,由于那些米格-21!自己却损失了1架F-15C,而且有5架“猛禽”和2架“鹰”遭重创被迫退出战场。经与梅里斯上将商讨后决定让上面的12架也参与作战一定要干掉那群米格机,罗杰斯还告诫带队的伦斯德中校,那些米格-21肯定是作了重大改进的,让他们小心从事。
    伦斯德尽管怒火万丈还是看出些端倪,本来米格-21的强项是中高空性能,那些小飞机有如此出众的超低空性能,很可能是改装的歼-6,能以极低的速度贴近海面飞行。海面上布满了不断漂移的“银星”干扰体,弄得大名鼎鼎的APG…70雷达都无法跟踪它们。他们在8000米高度如同雄鹰展翅,可是那些歼-6如同在灌木丛中的野兔,令他们无从下手。那些歼-6似乎满足了刚才的战果,并不依仗数量的绝对优势升空同他们决战,一直在下面优哉游哉地滑行。他们可没法等待,并不全是为了争回面子。初战的失手,让自己中队的一名飞行员掉到了海面上,前面F-16中队至少有18名跳伞飞行员得以生还,那些呼救信号和定位信号都已经传到了他的屏幕上。他是不可能去营救的,可是那些“海鹰”也不敢来救啊。他只得命令12架F-15以红外线目标定位系统锁定目标,当然也是以“响尾蛇”来攻击敌机。自己率9架也降低高度到5000米掠阵。很快12架“鹰”呼啸着扑向选定的目标,中校他们则注视着战况。
    伦斯德中校可不知道,他们要对付的敌机是由庞大的系统支持的。台湾的东海岸大都是崖岸直逼大海,只有宜兰附近有较大的一片冲积平原,花莲和台东的冲积平原就非常之小了。花莲附近有一处崖岸高达千米,耸立在岸边十分壮观,海岸山脉的主峰新港山高达1682米,距太平洋仅13千米。控制了花莲-台东一线后,我军在崖岸的高处设立了3座“冷眼”-II被动雷达,那些缴获的台军雷达也源源不绝地把敌机活动的情况传输到刚建立的战术数据系统。更绝的是伪装部队利用缴获舰艇上的充气筏装上电动推进器在这一带的海面上布设伪装物,不仅有“银星”角反射体,还有玻璃钢球体的“微波炉雷达”和红外发光模拟装置――它们能发射出模拟尾喷管红外光谱。这些模拟装置都有指令接受装置。洞库密布的佳山基地已经成了我空军前线指挥部,利用缴获的C-130运输机不断地充实他们的装备。海航4师得到了24架改造过的F-16组成的兰军中队的支持,当时还不敢使用缴获的台军的F-16和F-15。不过我军只准备以之对付台独系部队,对付美军还是使用新组建的歼-6大队和无人机大队。师长洪杰大校一见F-15越过了5000米线命令启动海面上的模拟装置,各歼-6小队抓住时机歼敌,要求各小队做好互相掩护。要有持久作战的准备,坚决拖住这股敌军。
    那些F-15的飞行员顿时陷入了困境,雷达报警机的尖叫让他们吓了一跳,而锁定目标的周边又突然冒出了大批的“新目标”,闪烁的光点搞得他们眼花缭乱。有9个家伙赶紧发射了“响尾蛇”然后立即开加力大迎角爬升,有3个“菜鸟”级的家伙,还在瞪大眼睛辨识目标呢,导弹报警器又尖叫起来,屏幕上赫然显示,后前有3-4导弹追杀上来。与“响尾蛇”性能差不多的PL-15格斗导弹的射程有17千米,歼-6Z都是在6-7千米的距离发射的,而且又是“机多势众”,不仅有追尾攻击的,还有迎头拦射的。F-15C乃重型战机当然有极强的自卫能力,可惜迄今还没有发明拦截空空导弹的导弹。他们弹射的拖曳诱饵仅能吸引后方飞来的导弹,但是100米长的拖缆和诱饵又限制了战机的机动。美军装备的红外激光干扰器的效果并不理想,PL-15的新型滤光片挡住了激光束。更要命的是F-15仅1名飞行员既要操纵攻击系统同时攻击几个目标,又要驾驶飞机作复杂的规避动作,还要控制诱饵的发射、红外干扰器的运作。他又不是三头六臂,稍有不慎就要完蛋。2架F-15被毁,1架遭重创。
    不过歼-6Z要发起攻击也必须脱离海面上干扰物的掩护,跃入300-500米的高度,这也给了空中掠阵的伦斯德一个机会。9架F-15都找到了目标,而且都是同时攻击2-3个目标。按照说明书每架F-15C可同时攻击6-8个目标,可是在实战中哪里有时间同时找到那么多称心的目标呢?这些F-15都是美空军的精锐,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动作极为熟练,也非常果断。他们首先是对准海面上的辐射源发射了一通“哈姆”反辐射导弹,其后尽管是以雷达锁定目标的,12-14千米的距离也适合AIM-120C弹载雷达的主动跟踪,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响尾蛇”。因为前者至少要10秒钟才能击中目标,而目标以俯冲速度只要3-5秒钟就可以钻到“银星”堆中。那时“阿姆拉姆”的主动雷达导引就会失效。不过中校也不敢一路追踪下去,只能点到为止,赶紧拉起机头爬高。那些新型“响尾蛇”是不用载机制导的。
    可惜战绩并不能令中校满意,最令他恼火的是“响尾蛇”大都去追踪敌机发射的诱饵弹了。其实根本不能怪那些导弹,那些歼-6Z大都能沉着地降到100米高度拉平,然后等到导弹追踪到2000米左右时突然停止喷油,以1千瓦的电功率驱动风扇,再以最低功率驱动压气机,发动机骤然间就被冷却了,而且战机减速很慢,还能略作机动飞行。那些“响尾蛇”尽管有红外影像功能,可是目标的影像根本就没有了,它自然就只能去追踪热焰弹了。当然解放军也不都是神仙,4架歼-6Z被击中,此类轻型战机的生存能力比起F-15就差得远了。好在装甲座椅和“零-零”弹射装置保住了飞行员的生命。
    一轮对攻下来伦斯德又遇到了问题,海面上已经又多了2个美军飞行员呼救,2架前来执行搜救任务的“海鹰”只能在远处等待。不积极营救自己的飞行员其负面影响可太大了,伦斯德命令立即清理跳伞飞行员周边的敌机。双方在这块低空空域展开了斗智斗勇,结果是我军损失了17架歼-6Z,击落了10架F-15C,击伤了4架,还乘乱突袭击落了1架“海鹰”。最大的胜利是拖住了这股敌机,俘虏了27名美军飞行员。我军的跳伞飞行员也全部获救。当伦斯德率领残余部队返航嘉手纳的时候,17:10的比分丝毫也不能缓解他的沮丧心情。后来得知大机群突击的成绩比他更糟,才让他的心情略微好过些。
    当19架F-22急急忙忙赶往巴士海峡的主战场时,那里的战局已经发生了巨变。美军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惯用的手法就是搞电磁压制,导致对手根本无法探测到美军战机,甚至无法通讯。如此一来伊拉克或南联盟的战机那里是F-15、F-16的对手呢,美军可以大摇大摆地掌握制空权了。那些地面空防系统更是两眼一抹黑,不仅找不到美机,而且雷达一开机就得挨打。这一次美军的“战斧”、F-117、B-2暂时还没有得到允许对中国本土的地面目标攻击,好在海面上也没有什么防空阵地要摧毁。于是首要目标就是摧毁中国的2架预警机,可是F-22被阻截了一段时间,所以由2架RC…135‘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6架EC…130H‘罗盘呼叫‘电子干扰机和12架EF-18电子战机打头阵,据说这是美军一次派出的最强大的电子战阵容。采用的是标准而有效的战术,RC-135负责监视敌机雷达,将雷达参数通过Link-16数据链直接传输给EC…130H和EF-18。EC…130H挂载的特别发射阵电子干扰吊舱和EF-18的干扰吊舱则全功率运行。一时间这一空域电磁辐射强度骤增,美军干扰机的最大覆盖距离足有200千米,当时双方机群的前锋相距仅120千米。
    不过美军指挥官准备微笑的嘴巴还未咧开就被冻结住了。对手的还击让他们晕眩,那些歼-10M、歼-11挂载的电子战吊舱的功率绝对超过“电子黄蜂”和“罗盘呼叫”的,过了半分钟6架EQ-6H加入进来,解放军的干扰压制功率超过了美军的5倍以上。美军指挥官这才想起了金龙电池的威力。一般来说,机载干扰机的威力要远远小于地面的干扰机,战机的容积是十分有限的,吊舱不可能做得很大,更要命的是战机的供电能力十分有限。“电子黄蜂”的ALQ-99战术电子干扰机功率达到1千瓦已经很了不起了,挂5个也不过5千瓦。这一下双方的机载雷达都不起作用了,而且通讯系统也基本上被堵塞。干扰机当然只是对前面的区域起作用,还不能干扰到远远地躲在后方的预警机和超高空中转无人机。预警机虽然不能以雷达脉冲探测干扰区域内的战机,但是它们的被动工作模式能探测那些干扰机和对方的预警机。各战机相互间的直接通讯是不能进行了,它们各自采用指向性极强的天线自动对准后上方的“太阳神”或“飞天”还是可以进行通讯和数据传输的。RC-135就是如此向EC-130H和EF-18发送信息的。
    当时战场的态势是:巴士海峡东侧大约130千米处,美机有24架F-15在16000米高空向西疾速推进,目标自然是对方的电子战机,并负责拦截可能出现的歼-8Z、歼-21之类的超高空战机;稍后是40架F-16在3000米低空搜索,以保护后上方6000米高度的6架EC-130H和8000米高度的12架EF-16,干扰机都是排成南北方向的一字长蛇阵,机载干扰机可以发挥最佳效果;2架RC-135“联合铆钉”则偏后一些在15000米高空为电子战机提供敌方的信息,“联合铆钉”可是一款非同小可的电子侦察机,世界上各种雷达参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