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392部分

醒狮-第392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军的特遣舰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航母群,但是经过南海大海战和印度洋大海战后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术。不仅舰载机飞行员的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护卫舰队的能力也上升了。我空中联队并不是采取堵的战术,而是相对集中地打击美机以消减美军的攻击力量,并不让它们形成饱和导弹攻击,因为他们要保卫的航母群自身有强大的防空系统。有相当部分的美机零乱地突破了我军的拦截,却立即遭到“天罗盾”制导的防空导弹的攻击,难以组织起来搞饱和攻击。
    ··突然“福州”号舰桥上的电子海图上闪起了红光,响起了报警声。系统报告有重要事件。
    ··“报告,‘夹金山’号航母支持舰和‘银川’号巡洋舰遭重创,损管人员正在全力控制火势…”
    ··梅里斯中将可谓老奸巨滑,他分析了卫星传来的图像,选择了“维克兰特”号――“夹金山”号作为首要的打击目标,它的速度慢,自卫能力也最弱。突破了拦截线的一些美机向“夹金山”号及其附近的“银川”号巡洋舰发射大批的“鱼叉”和“哈姆”导弹时,特混舰队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伯克级驱逐舰也同时发射了40枚反舰型“战斧”导弹,以此来构成饱和攻击。“天罗盾”、“天罗盾-L”、前出的防空导弹快艇以及气垫艇拖曳的导弹阻拦网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拦截了大部分的来袭导弹,但还是未能挡住全部的导弹。战舰试图依靠防空系统抵挡导弹饱和攻击几乎是不可能的。
    ··“夹金山”号是缴获的印军“维克兰特”号航母修复后重新在我海军服役的。前二年我军购买了4艘退役后封存的前苏联的“惩罚”级巡洋舰,经大规模改装后作为各航母群护航舰队的指挥舰。“银川”号是其中之一,去年中才服役的。“夹金山”号的上层建筑直接中了一枚导弹,另一枚近处爆炸的导弹也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舰体遭受了4枚导弹的打击。“银川”号也被3枚导弹击中。两舰顿时冒起了熊熊烈火,但是它们最后都幸免于难。这除了归功于损控人员和全舰官兵奋不顾身的扑救以及先进的灭火和抑爆装置外,还得益于指挥部正确的损控策略。
    ··重型战舰的损害控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提高战舰生存率的重要方面。本来航母和巡洋舰都是远洋作战的巨舰,可以携载大量的燃油弹药长期航行作战。像“尼米兹”级航母尽管不必使用燃油,可是它可以储存9000吨航空煤油和上千吨的弹药。可是这次我军的航母群是背靠基地在近海作战,而且不准备搞远程追击,所以很容易得到补给仅装载了2天用的燃油和弹药。“夹金山”号航母支持舰仅用于起降电动直升机和电动的歼-17H小飞机,根本没有装危险的航空煤油。两舰空余的弹药舱和油舱都增加了灭火、抑爆装置。一些空余的舱室干脆注满了特种的泡沫塑料,它们既阻燃还能溶解于特种的溶剂,能很方便地予以清除,舰体破损后可以提供很大的浮力。最终两舰被安全地拖回了澎湖港,虽然它们只得退役了,但此时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战舰的损控作业是由舰长指挥的。舰队参谋长辛卫东少将与霍灵宝通话:“空军的小伙子打得真猛,还是让美国佬钻了空子,总部什么时候能开禁啊?”
    ··原来总部在部署台岛登陆场的防空系统和空军基地时,明确指令只能用于反击,不能攻击美军的战机,也不能起降对美军作战的战机。意图是明确的,不让美军得到攻击台岛基地的借口。美军对我福建战区的前沿基地发起第二波巡航导弹攻击后,远东空军和特混舰队的舰载机联队立即组织大编队机群突击我航母群。这次空战与前不久的空战性质不同了,为了护卫航母群,我军的拦截机群不能进行大幅度机动,近乎与美军进行“硬拼”了。
    ··中将问道:“我们的‘海蛇’什么时候能打到目标啊?”
    ··“由于特混舰队大幅度西移,‘海蛇’只能打击‘罗斯福’号,53分钟后能接战。”
    ··“登陆舰队的先遣部队什么时候能登陆?”
    ··“1小时15分后开始登陆。”
    ··“上报总部,请求立即实施‘海蛇’行动!”
    ··这个行动关系全局只能由总部来协调,参谋长还在顾虑如何抑制美军的大规模导弹攻击,总部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反应。没想到3分钟后总部就回复,立即执行!
    ··他们意识到总部有他们意料不到的手段来对付美国人了。
    ··一连串的指令向各个方向下达了。美军针对我航母群的疯狂突击仍在进行。
    ··“报告,‘延边’号中弹后被激发了二次爆燃,舰长已下令弃舰…”
    ··这是一艘引进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已经大规模改装,只是运气不好被一枚“鱼叉”击中了“白蛉”导弹的发射管。如此被动的防御作战难度是极大的,指挥部的人都在注视这场海空大战的转折…
    ··美军在此役并未占到多大便宜,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3架“猛禽”、1架“鹰眼2000”、5架电子战机、7架F-15C、7架F-35、25架“超级大黄蜂”、32架F-16C、11架“雄猫”和8架F-15E。更要命的是除了8名飞行员是在特混舰队附近坠机跳伞被营救外,其余的只能被列为“失踪”,其实大多数都落入我军手中。本来美军指望能击溃我军的拦截线后,由“海鹰”、MH-53E来营救跳伞飞行员,可是直至空战结束我军依然维持了严整的阵形,美军没有机会了。
    ··我军战机的损失大致与美军相当,但大都是轻型战机。而且逃生的飞行员都被营救回来了。那么我军付出如此代价仅仅是为了“亮剑”展示军威吗?当然不是!特遣舰队布阵巴士海峡等于建立了一个海上区域防空系统,堵截了美海空军战机对我海峡南部登陆航线的袭扰。更重要的是切断了美军核潜艇的西进之路。这里要补述一下中美两军在海下的无声的激战,实际上潜艇是全靠“声音”在搏杀只是外界听不到,不及海上、空中厮杀那么壮观就是了。
    巴士海峡以东250公里海域“德克萨斯”号核潜艇
    ··本来巴士海峡是美军封锁我军核潜艇的重要关口,只是菲共控制了北吕宋和巴坦群岛后,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反而成了我核潜艇进入太平洋的便捷通道了。台湾海峡的绝大部分水深都在80米左右,并不适合庞大的美军核潜艇活动,美军没有作战用的常规潜艇的。梅里斯拥有5艘“洛杉矶”级、3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它们可以穿越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北部海域展开攻击活动,以携载的潜射型“战斧”和“鱼叉”打击我陆上目标或在台湾海峡南部、中部航渡的登陆舰队,还能以鱼雷拦截从南方向北方推进的航母群和攻击舰队。
    ··只是现在“德克萨斯”号的艇长奥马尔·贝尔德中校却是惊魂甫定,能出任该级核潜艇艇长的自然是美国海军中的精英。“德克萨斯”号是第二艘服役的“弗吉尼亚”级,该级攻击核潜艇号称是“世界上最安静的潜艇”,又被称为缩小版的“海狼”,艇长115米,排水量7700吨,采用S6W压水反应堆,由于可以不使用主泵而依靠自然循环,噪声明显降低。采用泵喷射推进――其突出优点是可以防止产生空泡噪声,还能改善尾流特性。载员134人。其噪音仅为“洛杉矶”级的1/10。还装有先进的尾波消除装置和污染控制系统,隐身性能十分突出,能以28节的速度在水下潜行。它还是专门为近海作战而设计的,美国海军认为,21世纪的海上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近岸的浅海区。
    ··为适应21世纪的信息战,每艘“弗吉尼亚”级上都有独立的计算机网络,其数据处理能力比65艘“洛杉矶”级和“海狼”级攻击潜艇的计算机加在一起还要强大。其不穿透耐压舱体的“电子眼”摄像侦察系统比传统的光学潜望镜进步了许多,能够在夜间和恶劣天气对目标进行敏锐的侦察。由此每艘造价高达20多亿美元,按计划将建造30艘,是本世纪美国50艘攻击潜艇部队中的“王牌军”。潜艇的支持者还对它的隐身性极力推崇,形容它“神出鬼没,像一个黑暗中的幽灵”,即使不现身也能给敌方造成威慑。
    ··现在已有6艘该级攻击核潜艇在美国海军服役,这将是“弗吉尼亚”级诞生后首次参加潜艇战,也可以说是二战后世界上的首次潜艇大战。上面提到过世界上航母群大战少见,实际上最少见,甚至说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还是潜艇大战,一般都是单艇的偷猎。潜艇间的一些战例:二战期间日本派遣过5艘潜艇去德国试图打通两国间的海上联系通道。派出的第三艘潜艇伊-34号于1943年10月13日离开日本吴港基地,11月12日在马六甲海峡槟榔屿附近海面被英国“金牛座”号潜艇用鱼雷击沉。第四艘潜艇伊-29号装上伊8号赴德时接收的新式雷达,于1943年11月5日离开吴港,14日在新加坡载上小岛秀雄少将等16名赴德人员,于次年3月11日到达欧洲的洛里昂。在返航途中于7月26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鳐”号潜艇用鱼雷击沉。
    ··另一个战例是,前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决定把太平洋舰队的6艘潜艇调到战事激烈的北方舰队,美、英等盟国答应协助。1942年9月25日第1编队的2艘苏联潜艇离开海参威,于10月1日抵达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与美海军取得联系后,潜艇向旧金山进发。11日午时,潜艇抵近西雅图附近海域,突然编队的“λ—16”号潜艇遭不明国籍潜艇的攻击,鱼雷击中潜艇首部,“λ—16”号急剧下沉,艇员无一生还。同行的“λ—15”号艇长科马罗夫海军大尉大吃一惊,立即采取规避措施,随即发现了一艘潜艇的潜望镜,他下令开炮射击,不明潜艇遁走。
    ··其后2个编队的4艘潜艇到达荷兰港后美海军派出两艘驱逐舰进行护航,并将两个艇群合并为一个编队。从旧金山驶往巴拿马的途中,“C—56”号潜艇突遭潜艇鱼雷攻击,幸被观察艇员及早发现,艇长谢德林急令增速,鱼雷从艇尾不远处穿过。在加勒比海“C—55”号潜艇又遭鱼雷攻击,艇长苏什金急令转舵规避,鱼雷从潜艇舷旁驶过。护航美舰立即进行深弹攻击,不明潜艇逃之夭夭。苏联的六艘潜艇从太平洋舰队基地海参崴出发远征历时8个月,环绕地球近一周,横渡太平洋和大西洋,经过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加勒比海、北海、格陵兰海、挪威海和巴伦支海,航程约17000海里,途中受到不明国籍潜艇多次攻击,除“λ—16”号潜艇遇难外,五艘潜艇安全到达北方舰队,这次远征是苏联潜艇部队的一次创举。
    ··美军现在为每个航母群配置了2艘攻击核潜艇,据说这并不是战术上的需要,仅是因为核潜艇实在无事可做,为了保持士气才这样干。战后几十年里耗资无数亿造出来的核潜艇哪里去找对手呢?尤其在前苏联解体后更是如此。好不容易在海湾战争中找到了一点事干,据说射向伊拉克的第一枚“战斧”是从核潜艇上发射的,可惜伊拉克并没有潜艇来作陪练。这次台海大战“弗吉尼亚”,还有“洛杉矶”自然想露一手,五角大楼知道解放军的庞大潜艇部队绝对不会躲起来的,也许还要唱主角呢,根据情报“潜艇”派在解放军总部有相当的势力,但他们认为中国、伊朗等20多个国家拥有的100多艘俄制柴—电动力潜艇,尤其是“基洛”级潜艇在发生危机时虽然有可能兴风作浪。这种潜艇水下静音性非常好,但由于它们每天都要浮出海面来充电,因此五角大楼宣称,“弗吉尼亚”级对付它们只不过是“小儿科”。
    ··贝尔德中校原先对五角大楼的信条也是奉为金科玉律的。尽管对这批前线精英,五角大楼已经把掌握的全部中国潜艇的机密资料告诉了他们,中校知道解放军的核潜艇的性能已经连跨了几个台阶,在静音技术,推进系统,潜深等方面已经跨入世界的先进行列。在朝鲜事变中初步有了展现,弄得美、日两国的潜艇相当狼狈,随后在与越南和印度的海战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出现的“防空潜艇”在国际军界搞得沸沸扬扬。中情局搞到了几张解放军新型潜艇靠泊亭可马里、阿帕里港的照片,其外层消音瓦形式十分奇特,完全不同于美俄搞的多层橡胶消音瓦,一些专家推测是仿生外皮,因为中国的杂志上曾经出现过一篇论文提及仿制鲨鱼的表皮以降低水阻的效果会比仿海豚皮更好。…
    ··贝尔德和梅里斯都不以为然,认为解放军的潜艇部队没有实战的经验,由于美日构筑的封锁链中国潜艇难以到远洋历练,根本无能抗衡美军的先进潜艇。在一周前台海局势骤趋紧张之际,贝尔德中校以及另一艘“弗吉尼亚”级和一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组成了水下攻击支队进入了南中国海,企图在解放军发起台海战役时截断南海舰队北上的通道,并在必要时对我广东沿海的海空军基地实施导弹攻击。实际上南海对于此类重型核潜艇是一个很封闭的海域,只要看一下海图就知道,南海的最深处虽然深达5559米,有3处深达4000米以上的深海盆,但是仅限于从中沙群岛到南沙群岛之间一条相当窄长的海域。这个海盆的南部、西部都是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北部的台湾海峡水深更是小于80米,东部是菲律宾,巴坦群岛、北吕宋和巴拉望岛已为菲共控制,中情局也知道菲共的海军完全是我军的志愿军。
    ··这支潜艇支队是从巴士海峡贴近台湾的一侧进入南海的,当时台军的反潜巡逻机还在协助美军呢。可是一进入深海盆区,贝尔德就发现苗头不对,他们根本就得不到航空兵的支持。台军的反潜机根本就不敢同西沙、南沙、黄岩岛、东沙岛升空的解放军战机对撞,被逼出了这块空域,同样美军的舰载机也难以同数量上占了压倒优势的解放军战机周旋。当然贝尔德对“洛杉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