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67部分

醒狮-第67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第22团的勇士们干下的杰作。当时美军为了瘫痪志愿军后方,在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集中其空军力量,对中朝人民军队发动了“空中绞杀战”,依仗着空中优势在朝鲜上空肆虐,到处狂轰烂炸。美军在大、小和岛建立的情报机构对我军威胁极大。
    我军刚组建不久的空军,毅然使用二战时期的图-2轻型轰炸机9架,在1951年11月6日第一次成功地轰炸了美军的大和岛基地,炸死炸伤敌少将作战科长、海军情报队长等60多人。在11月30日的第二次轰炸中,由于种种偏差导致米格-15护航机群未能与轰炸机群回合,我军的9架图-2轻型轰炸机和16架拉-11活塞式战斗机组成的混合机群,遭到了美军30多架当时最新式的F-86喷气式战机的拦截。发生了近代空战史上一幕悲壮的战斗,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搏杀中,1架图-2居然击落了1架F-86,拉-11也击落2架F-86,击伤5架,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当然损失也很惨重,4架图-2被击落。我空中勇士竟然继续完成轰炸任务后返航,地面部队不久就攻占了大和岛和小和岛。
    第二回是在1955年初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中,1月10日中午我军出动了28架图-2越过一江山岛轰炸了结集在大陈岛的国民党海军的舰艇,一举击沉了4000吨级的“中权”号坦克登陆舰,在当年这些都算是重型舰艇了。在其后的攻占一江山岛的战斗中,轰炸机部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以后的年代里,人们不再听到轰炸机部队的战斗消息了。战斗机部队倒是在与美、蒋空军的空战中屡建奇功。即使在近些年来也经常出击,拦截企图闯入我国领海的外国战机。他们的这些威猛的“巨鸟”几乎被人们遗忘了。
    这次是我军半个多世纪来第一次出动重型轰炸机实施空中打击,在第一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两山轮战、西沙海战、南海海战,我军根本没有出动空军,就更不用说重型轰炸机了,辛上校十分感叹。他指挥机群越过了在下弦月照耀下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峰,十分感佩我军的新一代高层领导,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敢于出动自己的精锐。他们手中的可不再是那种只能载弹900公斤炸弹的轻型轰炸机了,现在1架“飞豹”或者歼-10攻击型都可以搭载几吨的导弹、火箭弹和炸弹了。他座下的H-6M可以搭载12吨的弹药,飞行9000公里,那些改进过的H-6丁也可以搭载9吨弹药飞行6000公里呢。当然他们也不再搭载那些非制导的100公斤炸弹了,都是500公斤级的“飞蛇”滑翔炸弹、“红鸟”中程巡航导弹和“钻天鼠”远程巡航导弹,足以在敌军的防区外实施精确攻击。
    他们一到预定空域,就看到有8架歼-7M在周边空域警戒,还有4架歼-8M在2万米高空巡逻呢。完全不同以往,轰炸机飞到目标上空,用轰炸仪瞄准目标,然后扔下炸弹,甚至实施“地毯式轰炸”进行狂轰烂炸。他们是在12000米的高空按目标表实施防区外远程打击。那些滑翔炸弹无声无息,体积又小,威力可不小;巡航导弹则攻击远处的目标,主要是印军的战略防空系统。在山区印军的防空雷达死角很大,对这些低空飞行的小目标预警时间太短,难以作出反应。强-6、“飞豹”和W-12等攻击机不断清除近处的印军防空系统,让轰炸机可以更接近战线。就这样他们在交替向前推进。
    不过他们还承担直接空中打击,以支持地面步兵的攻击作战。怎么会用战略轰炸机去干这种战术轰炸作业呢?这就是我军灵活运用空军的策略,首先是有这个需要,我军的攻击机不敷使用,他们大多数用于打击印军的防空系统去了。轰炸机已经贴近战线,完全可以扫除步兵进攻道路上的障碍。其次,这些新型的炸弹和导弹都有被动导引头,可以在步兵分队中的引导员或目标指引车的指示下精确地打击目标。这次空地协同攻击还有我军刚研制成功的EY-14空地协同指挥机的协同指挥呢。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军的高层就十分关注多次空地协同作战演练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除了指挥上和战士动作上的不熟练外,缺乏技术手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军在海湾战争、波黑冲突和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使用的E—8“联合星系统”,当然也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E-8的全称应为“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这是一种先进的远距空地监视飞机,虽然它也像E—3A预警机那样装有高性能雷达及其它先进设备,但该机所监控的对象并不是空中目标,而主要用于对付地面目标。E—8C可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对地面目标进行定位、探测与跟踪。当它在空中飞行时,无论在前方、后方或侧面,都可对地面静止或移动目标进行探测与跟踪,其探测纵深距离可达到250公里左右。由此可见,E—8C“联合星系统”是现代空地一体战的重要装备,对监视军事冲突和突发事件中的地面情况,控制空地联合作战都具有重要作用。
    军委指示成立了空地协同指挥机研制项目组,当时我军已引进了俄制A-50U预警指挥机,它是以伊尔-76运输机作载机的。一开始,项目组专家也想以它作为指挥机的载机,所以取了名字EY-14。但是A-50U在改造机舱气密加压时遇到很大困难。而EY-14的工作人员更多,而且工作更紧张时间更长,必须有更好的工作环境。美国人没有选择运输机而是用波音707客机来作E-8的载机是有道理的。于是项目组毅然决定改用伊尔-86宽体客机作载机,它是俄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的第一款宽体客机,参数为:翼展48。3米,长58。5米,最大起飞总重187。6吨,最大速度924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450米,商载350人,装4台涡扇发动机。不过受波音和空客公司的排挤,在俄国和国际市场上销路一直不佳。我国决定引进4架,并请俄国专家协助改造研制空地协同指挥机,俄国政府极为支持,他们自己在车臣战争中也深感缺乏E-8类型的协同指挥机是一个问题。
    不过研制一款技术复杂的指挥机绝非易事,在雷达方面倒是取得了进展,决定采用主动相控阵雷达,二块平面天线为10×2米以“V”形贴在机腹下,每块天线有15000个主动发射元件和移相器,外面罩以一个独木舟形的天线罩,当飞机在10000米上空沿战线飞行时,朝向敌机的一面天线工作,探测的纵深达250公里以上,优于E-8。两边的机翼在2台发动机之间的下表面是透射雷达波的雷达罩,里面是一台侧视雷达,它们专门用于探测地面的固定目标。机头的雷达罩下也是一台大功率相控阵雷达,既用于探测前方的地面目标,也用于飞机的起降和敌我识别;垂直尾翼的两面也有相控阵雷达;尾锥也是一具护尾雷达,兼具雷达告警接收机的功能。这架指挥机可以说浑身是雷达,对地面运动和静止目标的探测比探测空中目标可困难多了,这些相控阵雷达都采用全固态电路,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
    EY-14的探测设备还有大型热成象仪、夜视仪和光电探测仪等。它还装备了宽带数据链,可以接收/转发侦察卫星、前线侦察机的信息。机载电脑的功能也远胜于E-8C,这是电脑工业飞速发展的结果。不过工作量最大,控制着项目进度的是编制主控电脑的应用软件,要控制这么多雷达的工作,处理海量的雷达信号以识别目标,系统要能接收和综合各台雷达的数字信息,还要把目标分配给复杂的空地攻击力量实施打击…。在中俄双方专家的努力下,终于在2006年初完成了编制,程序十分庞大,其中凝聚了中俄两国军事专家的心血。
    对伊尔-86机体改造的工作量也不小,加大了翼展,也加大了翼面积,还修改翼形提高了升阻比。这样既可以缩短起降时滑行的距离,还可以提高升限。它的机舱容积比波音707可大多了,布置机载设备不成问题,除了盥洗室,还布置了多间休息室可供乘员轮流休息,当然有小巧的餐厅。整机不设自卫武器,但除了雷达告警接收机还有激光告警器、欺骗式干扰机、红外干扰弹和箔条弹的抛射装置这些软自卫智能装置。
    到2006年底,第一架样机升空试飞,探测目标的功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全面超越了当年的E-8C,18名操作指挥人员加4名机组人员,工作环境远胜于A-50U,休息室内有3张多功能小床可供乘员平躺休息,盥洗室和小餐厅也能满足需要。可是也暴露了二个大问题。第一是主控电脑的芯片是商用的,系统与外界的信息通道又多,难以抵挡电脑病毒的侵袭。其次是机载电子、电气设备大都采用现成的,对电源的要求五花八门,而且耗电量巨大,原来的伊尔-86的供配电系统根本无法支持,只得增加了一台专用的发电机,加强了供配电设备,这又导致空调系统负荷猛增。载机无法满载燃油升空,留空时间和升限都达不到设计要求。当年E-8C也是无法达到11000米的工作高度,更不用说到达波音707的12600米的升限。项目组遇到了难题。
    金龙电池的发明为项目组送来了一柄攻关的利器,然而,这是国家的最高机密不能与俄国人共同继续开发了。为此与俄国达成协议,双方各自继续去改进这套系统,由于是我国承担了研制的主要费用,俄方是很满意的。后来俄国的项目组由于缺乏经费并没有取得进展。我国出资买断了伊尔-86的生产许可证,并继续聘请俄国的机体结构方面的专家为项目组工作。
    项目组的总设计师谢拓飞得知H-8项目组正在研制电力驱动的AB—60H型反转可逆桨距螺旋桨,决定采用电动螺旋桨系统作为推进器。因为图-95的主要参数:最大起飞重量、最大速度、翼展和机长等都与伊尔-86相近。加厚以后的机翼基本上可以放下细长的变频电机,略微向翼面上隆起一些,下翼面成为一个平面,有利于翼面下的侧视雷达的探测。由于飞机上没有了复杂的涡轴发动机、螺旋桨变桨距装置、燃油管路、滑油管路、发电机、备用电池等设备,只需2名机组人员。
    当然采用金龙电池最大的好处是大大地简化了供配电系统,去掉了全部的发电设备,并换装了半导体空调系统。大幅度减轻了设备重量,以80吨的最高级金龙电池,足以取代84吨的燃油,还把巡航时间延长到14小时。由于设备减重,而且螺旋桨有助于提高升力,满载的EY-14轻而易举地飞到了13000米的上空,优质电源还提高了雷达的探测能力。
    到2008年2月试飞时,1号样机上的主控电脑已经全部采用国产的“飞龙I型”芯片和我国标准的网络设备,彻底杜绝了电脑病毒的攻击,在软件人员夜以继日的苦干下终于如期把控制软件全部移植到新的电脑中。试飞极为成功,顺利地在13000米的高空巡航,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超出了设计师的估计,可以探测280公里的纵深。还初步测试了我军早已研制成功的探地雷达,能探测纵深120公里内敌军12米深处的地下工事。
    军委极为重视这款飞机的生产,它不但战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救灾时能指挥大范围内的各路救灾大军,提高救灾效率。在中央的支持下,西安飞机厂全力拼搏,终于在5月中旬完成了3架EY-14的生产和调试任务,及时投入了中印边境反击战。电池充足电能后,搭载2名机组人员,16名操作指挥人员可以在空中工作14小时。机舱内还余留了相当的空间,今后一旦解决了空中充电的问题,可容纳更多的乘员,在空中工作更长的时间。这也是宽体客机的好处。
    以强龙I型越野车为载体的地面站也同时研制成功,装备了前线的集团军。
    “大鸟1号,大鸟1号,天鹰3号呼叫。”在东线的3号空地协同指挥机向辛剑平上校发出呼叫。
    “我是大鸟1号,请指示目标。”
    “1号目标,101-172方格,1枚爆破榴弹。”指挥机发来了指令,同时把目标参数通过数据链发给了辛上校。
    辛上校立即下达命令:“103,103,1号目标。”
    同时把目标参数传输过去。103号是一架H-6D改进型,机翼内侧是2枚“红鸟”,外侧是2枚“飞蛇”滑翔炸弹。“飞蛇”有3种战斗部:杀伤榴弹、爆破榴弹和穿甲弹。这次的目标是1门隐藏在坚固工事内的榴弹炮。轰炸仪立即把目标参数输送到一枚飞蛇的控制器中,启动脱离装置,炸弹下降后,立即弹开了折叠式弹翼,开始滑向目标。为了防止弹翼发生故障打不开,领航员始终关注飞机下面不能有我军的人员和设施,好在这里十分荒凉,不难做到。
    轰炸员张劲松中尉同时向辛上校和3号指挥机报告:“对1号目标发射成功,控制编码031。”同时把一串用于操纵这枚飞蛇的控制编码发往指挥机,转瞬间编码又被转送到对应的地面引导车。在前线一辆由“电甲虫”改装的地面引导车上的引导员得到了信息,在屏幕上看到了飞奔而来的飞蛇,不久耳机中传来“哒、哒…”声,他启动了车顶的激光照射器,一束带有编码脉冲的激光照在了一门工事中的榴弹炮,转瞬间500公斤的高爆炸药钻入工事,巨大的爆轰声后,榴弹炮和炮兵全部灰飞烟灭。正在攻击的步兵看到这一奇景,大声欢呼:“空军万岁!”
    “1号目标被摧毁。步兵同志感谢你们。”
    信息很快返回辛上校这里。大批目标又陆续送到,他首先让H-6D先发射掉弹药,因为它们的航程要短得多,可以先返航。
    “47号目标,一枚‘钻天鼠’,快,快!”指挥机的呼叫十分急迫。
    3秒钟后,辛上校座机下的一枚“钻天鼠”远程巡航导弹被投掷下去,在急骤下滑中很快被加速到超音速,在8000米的高度冲压式发动机点火启动,随即在弹翼的作用下改平加速,很快达到4马赫的高速,如同离弦怒箭直奔220公里外的一辆印军的‘普里特维‘导弹的机动发射车。
    原来EY-14的一个很重要任务是搜索印军的近程导弹发射车,印度为了实现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