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68部分

醒狮-第68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特维‘导弹的机动发射车。
    原来EY-14的一个很重要任务是搜索印军的近程导弹发射车,印度为了实现扩张的野心,在中印边界除了布署高性能火炮以外,还布署了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普里特维”近程战术导弹群,同时也加强了系统通信和监视能力,包括情报收集和判读等。刚才EY-14的侧视雷达探测到在科希马附近有一辆导弹发射车已机动到发射阵地,在24000米上空侦察的歼-8M证实了此事,“钻天鼠”也许来不及阻止导弹的发射,它的准备时间只要5分钟,但导弹发射车必须摧毁。果然一枚“普里特维”冲天而起,发射车至少要6-8分钟才能重新移动,可是1分钟后它就被“钻天鼠”摧毁,240公斤的高爆炸药还造成了很大的伤亡。那枚导弹本来是对准我军前沿公路的险段,可是由于刚发射即被EY-14测定了弹道的参数,并立即传递到那一区域的红旗-20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的指挥车的主控电脑。由于普里特维的速度低,而且这次发射是射程的高端,预警时间有8分钟,这枚弹道导弹简直成了最好的靶弹。当它接近到12公里,高度2万米时,被搜索雷达追踪锁定,2枚导弹先后腾空而起,实际上第1枚就击中了这枚普里特维。
    “灰熊”系统的各类履带式导弹车战斗全重都在三十四吨左右,本来是无法通过那些桥梁行驶到接近前线的地域的。但是经过金龙电池的改造,减重到29吨,而且可以采用拿出电池等设备,由后面的电池车通过电缆供电来进一步减重,终于部署到各要害部位,担负防空任务。
    在第一天我军通过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和EY-14总共发现和摧毁了12辆普里特维导弹发射车,因为它们体积庞大电磁特征明显,又依靠发动机的动力来驱动设备,红外特征很强烈,有6辆根本没有来得及发射导弹就被摧毁。
    我军也还以颜色,对印军远处防御严密的空军基地、防空导弹阵地以东风-15近程导弹实施打击,为攻击机打开了前进道路。东风15是射程600km的固态燃料导弹,经GPS的中途导引修正弹道,命中精度达到40米。
    注1:E-8,波音707-300为载机;长×高为46。6×12。9米,翼展44。4米;最大燃油量70吨,最大起飞重量152。4吨;升限12600米;最大速度0。84马赫;续航时间11小时,采用空中加油则是20小时;3名机组人员,18名操作员;在执行长时间飞行任务时则配28名操作员,6名机组人员。
    从远在西宁、西安、昆明出发的第二波攻击战机总计220架,兼程赶往喀什、拉萨的基地,当他们加注了燃油,重新升空时,第一波战机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任务返航,在1#-4#前进基地降落。第二波战机中除了24架歼-7M、歼-8M负责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机和1#-4#前进基地的护航警戒外,其余都参与对尚未彻底摧毁的印军一线机场和防空设施再次发动空中打击。由于印军的二线战机不敢再次前来迎战,一部分歼-11IIM开始在EY-14指挥机的指挥下,与Q-6攻击机一起扑向指定的地面目标。印军的第八整编山地师等地面部队遭受了更沉重的打击。
    有一次一架返航的Q-6飞越一个印军阵地后,突然听到了地面的呼叫:“天上是那位兄弟,我是A连连长。”
    飞行员立即回答:“我是137号攻击机,请联系。”
    “在你的左下方有一架印军的无人机,很讨厌。请把它干掉。”
    “可是我们已经没有炮弹了。”
    “它那么小,你能不能把它撞下来?”这位连长也真想得出来的。
    “对,对,对。”这一位更狠。飞行员被连长一提醒,马上想到用自己坚固的机腹装甲去撞击。Q-6的火控雷达有很强的俯视能力,一下子就找到了那架在1000米高空的小小的无人机。飞行员一个左转下压撞上了它,空中冒出了一团火,无人机一下子粉身碎骨。
    “兄弟,谢谢了。”
    “小事一桩,回见。”
    我军在中印边界全线部署了500多架战机,第一天就这样展开了对印军轮番的猛烈打击,牢牢地掌握了战区的制空权。按照天鹰计划,Q-6、EQ-6、歼-11M等航程较短的战机则使用前进基地。而80架H-6D和H-6M则利用后方基地实施远程出击。它们轮番出击,有力地支持地面部队的攻势作战,打得印军毫无招架之力。
    空军是最着重主动攻击,并全程参加战争的军种。我空军部队始终把握了主动这一原则。尽管后来印军也采取隐蔽出击,尤其是夜晚利用山区的复杂地形攻击我后方基地、公路和交通枢纽,造成了相当的损失。但我军毫不动摇地持续攻击印军的空军基地,并对印军战机进行反复的围歼和压制,牢牢地掌握战区的制空权,我军的天鹰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我军如此大规模地运用空军是完全出乎印军总参谋部的意料的,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们对我军出动了战略空军实施高强度轰炸极为震惊。印度在二十世纪末从俄国租借了6架著名的图-22-M3“逆火C”战略轰炸机,价格极为昂贵,而且我军也引进这种导弹,了解它的特征,使用GPS干扰机和SA-17反击,大部分未能击中目标掉入峡谷中去了。这也是我军大量使用被动制导的原因,只是印度无法派出那么多的神勇的特种兵。
    我军空地协同指挥机的协同指挥更是粉碎了他们“在印中边境拥有空中优势”的美梦。要命的是,他们可以吹嘘首先从俄国得到A-50预警机,可是他们知道俄国也是没有E-8类型的空地协同指挥机的,那么如此优秀的机型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了。印度自己是绝对没有能力开发的,也不可能从美国人那里引进。看来至少在这方面印度是没有优势可言的了。后来俄国军方从印度人那里得知了此事也感到震惊,这说明中国首次可以脱离他们自行开发一款重要的机型,并如此快速地就投入了实用,他们明白今后的武器交流将不再是单方向的了。
    曾上将很清楚,在这种复杂的地形要防御印军战机的攻击以5:1的力量都是不够的,因为空中预警机的死角太多。所以后来在各个要害部位只是部署了少量的战机在空中警戒,一旦发现进行偷袭的印战机,立即上前进行缠斗,并召集我执勤战机迅速升空围歼。甚至出动大机群一直追击到他们返航的基地。因此除了一开始我后方基地受到些损失,后来印军就很少敢来偷袭了。
第四节 猛虎下山
    千军齐发5月26日凌晨
    战幕一揭开,中国军方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兰州军区的结集在库尔勒的56集团军,除了预先派出的快速部队168师外,其余的166、167二个师先乘火车抵达喀什,然后在装甲运兵车和强龙I的运送下直扑西线的指定目标-印军部署在班公湖北部的第三整编山地师。
    ——结集在乌鲁木齐的第57集团军的169、170师,同样经火车转运后,在装甲运兵车和强龙I的运送下直扑西线的指定目标-印军部署在扎达西北部的第四整编山地师。这二个集团军的重型坦克全部留在后方基地,装备了大批的适合山地作战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车。
    ——成都军区的第47集团军,以他们的快速部队141师为先导,迅速地直奔东线的目标-印军部署在邦迪拉东北部的第七整编山地师。
    ——第48集团军也以快速部队144师为先导,迅速地扑向印军部署在瓦弄西北部的第八整编山地师。这二个集团军的重型坦克则将在他们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后,从缅甸运到他们手中。
    ——第46集团军也在兼程赶往拉萨结集,准备投入东线作战。他们的不少部队是由征用的民航机空运的。还有不少民航货机在昼夜向拉萨运送物资。
    ——四条进藏的公路全部由工程兵部队接管,投入巨大的力量确保良好的路况。并以先进的设备指挥调度运输。大批的强龙I满载着人员和物资昼夜在公路上飞驰。他们有力地保障着前线部队的高强度、高消耗的作战。
    ——后续部队也在紧张地调动。我军的统帅部完全清楚,为了达成最终的目的,并保住胜利成果,至少要派遣40万大军,高强度的作战至少要进行4个月。只有兢兢业业地做好后勤保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场战争的规模,决不是1962年时的边境反击战可比拟的。
    陆军是我军的主干,以其坚强的防御能力,灵活而快速的穿插攻击力著称于世。当然指战员在苦战时表现出来的的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不但始终激励着国人,也令与其交过手的敌人胆寒。不过美国的资深军事专家认为:现代战争已不是单凭勇敢就能取得胜利的,当然解放军也取得了一些先进的装备,但在任何情况下,解放军必须继续开发军事准则,以便确定如何使用这些新型装备,然後,还必须建立训练常规和程序,以便使指战员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新的装备。解放军距离能够有效地打一场局部战争,还有至少十年的路程要走。即使十年之後,解放军也还是一支防御为主的力量,几乎没有能力在其所在的亚洲太平洋角落以外地区发动有效的军事行动。他们还认为:在目前,解放军尚无法有效地实施自己的局部战争战略。中国军队还无法在其边界以外的任何地方进行持久的军事行动。而且,在今後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解放军也仍然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
    印军的高层自己通过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军队当年能打败自己,主因是印军的准备不足,装备太差。经过四十多年的精心准备,在印中边境地区,印军在炮兵火力、空军前沿基地、步兵兵力和训练水平远远超出中国军队,后勤支持方面更是占压倒性的优势。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中国当年的“撤军、交还缴获的武器”的惊人之举,完全是因为毛泽东意识到,中国军队不可能在那里持续作战,为了避免彻底的失败,才以退为进搞出来的花招。
    那么我国的陆军在这次的反击战中能有什么表现呢?
    错那宗东南北京时间7:03
    这一带的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六千多米,地形是世界上最崎呕不平的,根本不是打仗的地方。即使在探险家眼里,这里也是“地球最后的秘境”。陡壁、恶瘴、密林,春季里低洼处巨蟒和毒蛇已开始活动,开始消融的雪山冰原导致江水开始咆哮,尽管还在旱季深谷里也是阴雨沥沥。这就是藏南地区的作战环境。在这参天古木挂满松茸,热带雨林托举冰川,粗藤盘折,荆棘载途的地域隐蔽着我军的一支部队,山南军分区的第2守备团的第1营。营长王克成少校在夜暗中注视着小河对岸不远处的1个印军哨所,他身旁的“电甲虫”指挥车的荧屏上显示对面的印军没有异动。他在等待进攻的命令,在激战前的时刻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了。我军的不少职业军人毕其一生从未上过战场的所在多有,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场共和国的保卫战对一位职业军人来说是极为幸运的。
    王克成出身于川西的一个农家,从保定步校毕业后立志毕生从军创建自己的功业。虽说是一名有志青年的冲动,但他在扎扎实实地努力。在他的要求下来到了西藏戌边,在独立师得到锻炼后,又主动要求来到了前线的守备团工作,令他的老同学、老同事们大惑不解。藏南边境的守备条件十分艰苦,这里山高谷深、丛林茂密,交通极为不便,雨季和雪季都会造成补给的中断。他在连长任上就率领部队努力改善守备条件。新的成员来到连队的第一天,他总要带他们去前线的哨所,看印度入侵军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哨所,通过望远镜观看印军修建的庞大的工事群。他自己每次都在内心深处感到震撼,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印度大规模扩军,在中印边境的入侵印军也在跃跃欲试,大肆扩建整编山地师的基地和前沿的攻击基地,并不惜耗费巨资改善各基地之间的山区公路。印度移民的农牧场也越来越逼近停火线。这一切都令他忧心如焚,不断向上级报告入侵印军的情况,也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建议。
    作为基层的指挥员,他也感受到中央越来越重视边防建设,前二年团里建成了设施优良的基地,还投巨资改善了通往前沿的山地公路。这二年的变化确实大,职业军人已占了绝大多数,近年了待遇大幅度提高。守备团的装备得以优先更新,大批“电甲虫”、TJ-1火力突击车、自动榴弹发射器、反装甲导弹、火箭筒装备到连队,指战员士气大振,练兵热情十分高涨。去年底陆续运到的“小强龙”越野车更是令他们欣喜若狂,这些载重2吨,3轴6轮、重心低矮的小型越野车最适合这里的险恶地形,6台强劲的电动机使它们可以轻松地爬坡涉险,结构坚固,机件极少维护非常简单,驾驶也很简单,电动机根本不惧这世界屋脊稀薄的空气,而且没有噪声。王克成感到中央的措施非常有效扎实,这批电动装备极大地改善了守备团的打击力量,他感觉到中央的方针绝对不是被动的防御。
    今年初他刚提升为营长,守备团首次装备了8架电动直升机,营连级干部轮流培训空地协同作战的指挥,连队里也选拔人员学习地面引导直升机攻击的技术,还得到了改装的“电甲虫”协同指挥车。在这世界级的险恶山地直升机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不过世界上也没有在这样的地域使用直升机作战的范例。王克成也没有被动地学习条例和规范,他认为在中印边境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运输直升机的作用,提出建议用直升机把迫击炮等轻型火炮运送到敌军阵地周围山上的有利阵地,然后不断地运送炮弹,在山上或直升机上的炮兵校正员可以指挥火炮居高临下地实施精确打击。因为我们的电动直升机隐蔽性好,可以做到出敌不意。敌军在山顶的工事不多,也很容易被攻击机或直升机摧毁。教员和上级领导都很重视他的报告,在研究实施的战术。
    不久他们的战士还被送到基地集中训练使用激光枪、雷达波照射器为被动制导的导弹和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