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76部分

醒狮-第76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攻击预警机的2中队,他们猛扑过去时只有8架护航的米格-29来迎战,性能和数量都差得远。印预警机只好一面向南方退却,一面招呼那24架印机来“护驾”,哪里能如愿呢?2架歼-11H成功地突破了米格机的阻截直朴印预警机,但是“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显示有4座SA-17的火控雷达已发出锁定波束。他们一面发射干扰弹,同时从交叉方向各向印预警机发射了2枚霹雳-11“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后,立即以大角度的机动摆脱了SA-17的跟踪反身加入了围歼米格-29的战斗。印预警机发射了大量的干扰弹,并关闭了雷达又是机动飞行,还是被1枚导弹击中了右翼,总算勉强返航基地。
    这一场2个波次的空战,海军的空中勇士一举击落敌机34架,击伤11架,包括1架预警机。捷报传到前指和海军司令部,引起了轰动。
    陆战雄兵
    在长空激战的同时地面大战更是火爆。前指调集了1架“飞天”高空无人机作战区通讯数据交换站,1架EY-14地面协同指挥机进行支持。师参谋长成宗亲自在指挥机上指挥作战。今天任务最重的是陆航兵团,第一波就是64架各型直升机出击,团参谋长应启明在一架侦察指挥型的Z-15上指挥。2架EZ-15电子战直升机紧跟在EQ-6后面,继续攻击那些隐蔽在角落里的防空导弹发射车等目标。其他武装直升机则向增援邦迪拉的印68师发起攻击,不断打击那些步兵战车、装甲车等装甲目标,也应地面步兵分队的呼叫打击那些修筑在高处的坚固据点。
    不久应启明中校接到指挥机上传来的信息,42架印军武装直升机从东南方向杀奔而来。这是以米-24D、米-28和印制ALH为主组成的有2架卡-52似乎是指挥机。他率领40架WZ-10M和WZ-11M组成的战斗机群迎战,1架WZ-11成为他的僚机。甫一接战印军即告不支,印军的直升机与我军的电动直升机在性能上差距更大,首先是机动性差得远,而且这批印军也是第一次与我军接战,根本还不适应。其次是印军的红外跟踪导弹根本不起作用,电动直升机并不发热,那些雷达跟踪的导弹本来在这高山耸立的低空效果就不佳,又遭到我电子战直升机的强烈干扰几乎没有效果。我方在应中校的指挥下,成功地以双机协同攻击的方式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有效打击,频频得手。尤其是那些形体较大的米-24D一下子就有5架被击落,印制的ALH也有4架起火坠毁。有4架米-28企图偷袭在继续对地攻击的WZ-12M和WZ-13M,我协同指挥机立即向他们报警,这些重型武装直升机在电动旋翼的驱动下比米-28灵活得多,装甲也厚重。一接战就是导弹加机炮,以2:1告捷,还击伤了1架。
    这时应中校又接到了师参谋长的指令:“立即派营救分队到10-17方格去营救跳伞的飞行员。”于是由1架WZ-11、1架WZ-10和1架武装侦察型Z-15舱内有7名全付武装的特种兵,机身也加厚了装甲,组成的营救分队脱离了战阵直奔指定地域。另一支营救分队则负责营救刚才坠落的WZ-12M的飞行员。先说第一支分队,他们接近指定地域时降落伞还未落地呢。于是Z-15上的分队长命令飞行员操纵降落伞向就近的一块坡地下降,2架武装直升机则在周围机动警戒。只见地面有一队印军试图接近,WZ-10M扑过去迎头一轮机炮扫射打退了他们。降落伞刚一着地,Z-15就降落在他旁边,把飞行员接入了机舱。刚要起飞分队长的耳机里就响起了呼叫:“暂停起飞!”
    原来有3辆印军的BMP-3步兵战车率领一队印军冲了过来,似乎志在必得。那里知道在协同指挥机的指挥下,2架Q-6攻击机直扑过来4枚反装甲导弹迅即飞向步兵战车,接着又向印军发射了36枚火箭弹,1架ZW-10M再补了1枚反装甲导弹,彻底摧毁了印军的3辆战车,残余的印军只得四散逃窜。分队刚一升空,耳机又传来呼叫,他们再次投入营救工作。最繁忙的时候有4支营救分队在执行任务。由于我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区的制空权,营救工作很有成效。营救分队还把那架坠毁的电动直升机用Z-14重型直升机吊了回去。
    再说印军的直升机群燃油很快就要耗尽了,竭尽全力想退出战斗,而我军的电动直升机电力还足得很呢?紧紧地缠住他们不放。印军的司令部再也派不出象样的武装直升机群了,只好眼看他们几乎全军覆没。只有2架卡-52和3架米-28仗着装甲厚重以及山区的复杂地形逃了回去。我军又牢牢地掌握了低空的制空权。
    可以说在中印战线几乎重演了印巴战线的场景。前些时候印军的克什米尔就是依仗战机和武装直升机的优势夺得了制空权,才把巴军打得节节败退的。现在他们也充分品尝了失去制空权的痛苦。战争是最残酷的强存弱亡的竞争场所,棋差一着的结果必然是失败。
    印军的地面部队日子是极为难过的,印军司令部试图靠兵员的优势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战后的军事专家指出,印军在中印边境的部署完全是进攻型的,在东线完全缺乏纵深。尽管有那么多的移民也没有进行过全民战争动员,至于靠近战线的阿萨姆邦地区的民族矛盾本来就很深,印度政府更不敢搞什么动员了,当地的少数民族不闹事就谢天谢地了。印68师原来是增援第七整编山地师的,刚接近基地,第七师就被歼灭了。后奉命留在到达的地域构筑工事,成为保卫邦迪拉重镇的一支力量。那帮战区参谋部的参谋们也不想一想,筑有坚固基地的精锐第七整编山地师都被歼灭了,68师仅靠野战工事就能坚守?
    我第二陆战师的实力远远超过一般的师,他们的主战坦克和水陆两栖坦克虽然没有运来,但是装备了大批的“电甲虫”微型步兵战车和各型装甲车。战后专家们对这款微型战车的评价很高,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前期,战区的地形十分险峻,不要说主战坦克,就是大型的BMP步兵战车也很难机动。轮式装甲车也只能在山区公路附近机动。“电甲虫”车型小,又是履带式的行走机构,总重才7吨,直流电机的功率强劲,通行能力极好。前装甲又相当强固,具有相当的冲击力。30毫米的机炮配有穿甲弹和高爆弹,一般还装备一具4管的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近远程的火力都相当强劲。陆战师的人员素质更是一流的,摩步兵团很快突破了印军防线,与47集团军的140师共同完成了对印68师的包围。在我电子战直升机的大功率电磁波的压制下68师完全陷入了孤立的状态,虽然它的左翼有印42师,后面有151和152师,但他们的联系通道完全被陆战师的突击队切断了。覆灭的命运已经指日可待。
    第二陆战师打出了我国海军陆战队的威风,其实世界上任何一支著名的部队都是在血战中拼杀出来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这个舞台又将锤炼出一支劲旅。媒体将他们和中央突击师并称为陆海双雄,他们的战绩名震中外。
    天鹰3号基地6月15日
    自从海军的各支作战部队进驻后,这个东线最西端的基地顿时热闹起来了。他们是成建制地参战的,所以不但有飞行员,还有空战指挥人员、地勤维护人员等,陆战队员除了出击部队,还有不少担任基地和外围机场的警卫。不过基地的农牧场、电站、电讯中心、医院、餐厅和温泉浴场的大批工作和服务人员都是从3#、4#基地调来的。那些服务人员从来没有接待过那么多的英俊的海军官兵,能进入陆战队和舰载机群的自然都是最优秀的军人,基地接到前指指令要为这支部队提供最好的服务。一时那些女话务员、女医务人员、女服务员组成的“娘子军团”,向这些海军官兵发起了全面的冲击。那些飞行员一下机立即被接到温泉沐浴,空勤食堂完全是宾馆式的服务,如果不是营养师的阻止,那些飞行员非得给喂成大胖子不可。当时基地附近农牧场生产的大批奶制品和肉制品根本就消耗不掉,尽量利用向基地运送弹药的军车和军机把它们运到拉萨等地,也都运不光。晚上组织的联谊舞会都是服务部主任去他们的宿舍“强行”拖走所有可以参加的人,她可是个精灵鬼,首先去说服那些首长,“指出”娱乐活动的重要性。实际上海军的首长充分了解保持旺盛的士气对持久作战的作用,只是强调要保持作战人员足够的睡眠时间而已。
    海军上下都极为重视这个实战机会,飞行员更是喜出望外。海军副参谋长罗国海少将参加了前指的参谋部。航母集群的航空联队指挥官洪学军上校则在基地指挥作战。前指贯彻军委指示尽量让他们参战,又加强了战场营救力量以保护这批“国宝”。参战不久海军司令部就捷报频传,到6月上旬这支2个舰载机联队和一个攻击机团组成的海军航空兵部队,已经击落击伤79架敌机,出现了1位空军英雄,空运到了基地。海军工程兵很快扩建了机库、改建了跑道,加装了MT-2起飞跳板、陀螺助降系统和阻拦钢索系统。
    今天2个航母集群的舰载机联队就启用了新的起降系统,似乎又回到了航空母舰上,只是这几艘“航空母舰”既不会移动,还是座落在世界屋脊。只见一架架战机从跳板上一跃而起,迅即升上了蓝天。飞行员又感受到了在航母上的起飞。他们作战后返航时将在阻拦钢索系统的制动下快速着陆,当然一旦有受伤的飞机或者是重型运输机降落,可以立即把机动跳板移走的。这可能是MT-2跳板的首次实战使用。
    注:MT-2机动起飞跳板:米格…29和苏…27起飞滑跑距离600~700米、苏…25攻击机是800米。跳板拆卸后可用卡车运输,可灵活展开安装在跑道未受攻击段的末端。它能使起飞滑跑距离减到300米内。MT…1式长度为14米、高0。75米,由7段跳板组成,总重22吨,最大一块重4吨。用于16吨级战机起飞。
    MT…2式供苏…27型起飞重量25吨级战机起飞。长24米、宽7米、高1。4米。它被称为通用型机动跳板。也可以设计成舰载型的。
第六节 四维战争
    军事专家一致认为当今的战争已经跳出了地面和空中――直至太空的三维空间,网络信息战已经是另一个战争空间。美军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显示的信息战能力极大地刺激了我军方高层,推动他们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准备工作。第二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中印两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准备了四十多年的一场战争,其规模和作战样式决不是1962年的边境冲突所能比拟的。除了作战地域受到限制外,我陆海空三军全部出动,战争不仅在地面、低空和高空激烈地进行。在似乎不可捉摸的虚拟空间的信息战中虽不见刀光剑影,其激烈程度、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之大是处身其间的人莫不深切感受到的。
    当然这场信息战也受到了政治层面上的限制,我电子战部的专家和博士们认为他们完全有把握破坏印度的金融系统以及电话网络系统,而印度则根本不可能报复,他们无法入侵我国的电脑网络系统。我统帅部顾忌到对这些系统的攻击将造成印度民众的巨大损失,并未批准实施。尽管在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国民间的“黑客”不断把我军胜利的捷报贴到印度国防部的公众网页上。这场信息战尽管受到这些限制,仍是异彩纷呈。
    夺取信息料敌机先
    如前所述,我国的密码破译小组提前15分钟向巴基斯坦发出了印军突袭的警报,为前线的巴军争取到十多分钟的准备时间。据巴陆军总参谋部的事后测算,至少相当于为巴军提供了1个师的兵力。这仅是一个例子。
    自卫反击战一展开,中央到拉萨前指有8根光纤、2条卫星频道以及拉萨到北京的地面微波通讯线路的三分之一的容量都提供给电子战部使用。我国分布在英、美、法、日等国的网络斗士通过各种方法突入印度国家基础信息系统的要害部门,获取了大量的情报。尽管由此很难进入印军的专用网络。但是当今的战争都需要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铁路运行图的变化、某些公路段对民间的封锁等等都蕴含了军事调动和战争准备的重要信息。至于详细的天气预报对军事行动的意义那更是人尽皆知的了。
    而前指的电子侦察部队和中央突击师、第2陆战师等前线作战部队的电子战团则在战斗中抓住一切时机夺取印军配置的电脑,并抓紧进入其军用网络快速截获珍贵的情报。当时印军已经在连、排级配置了电脑,并与战区战术网络连接。那些特种兵分队充分利用电动直升机的隐蔽性与电子战专家一起深入敌后,奇袭印军的基层连队。印军的电脑操作人员被迫交出了各种密码和口令,电子战专家可以顺利地进入印军的战区战术网络,他们各施奇策突入印军的各个电脑系统,以获取印军的兵力部署、各处基地、防空阵地的结构、巡逻部队的执勤时刻表等等珍贵的信息。各分队获得的信息很快就可全部汇总到前指和中央的信息库中去了。
    我军攻占印军第八整编山地师后,电子战团的专家蜂拥而至,他们首次有机会了解印军师一级战术网络系统的配置、安全管理,以及与东北战区的网络连接,对其后的信息战极为有利。光是从基地数据库中得到的基地的管道、通讯、网络系统的详图,仓库布局、储存物资的清单等等就是价值连城的资料,为我军其后的改造利用工程可以节省多少费用啊。当然他们也充分利用印军尚未切断与第八师的网络连接之际,进入了东北战区司令部的数据库,转瞬间他们就下载了大量珍贵的信息。
    我军在攻击第十整编山地师基地时,首先奇袭了外围据点,利用据点的电脑潜入了师部的电脑系统,得到了基地的兵力和火力点部署、炮兵阵地的机动方案等信息,这可以减少多少伤亡啊。
    总参电子战部则组织大批专家深入研究印军的电脑网络系统,迅速开发出一套名为“金针”的软件和一块接口卡装入电子战团专家的军用“飞龙”电脑中,只要接上印军的战术网络的端口,就可以顺利地接入印军的战术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