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90部分

醒狮-第90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南推进,在卡门河两岸直逼印度阿萨姆邦的重镇提斯浦尔。
    西线大捷
    为了确保我军的防务系统。经过充分准备,我军大部队于6月13日毅然越过了印度人根本不予尊重的传统习惯线,一举包围了印军第五整编山地师的基地和斗拴特别奥里地重镇,当时基地上只有第19山地团和临时调来协助防守的第17旅,共有近万名守军。该师的另二个山地团和师部已调往克什米尔北部山地去增援那里的部队了。我第15空降军整整3个师的兵力很快完成了攻击的部署。
    第二天,6月14日凌晨,基地周边高地上轻重火炮齐发,猛烈的炮火揭开了强攻的序幕,我第15空降军43师与56集团军的166师在空军和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经过9个小时的连续猛攻,把早已失去斗志的印度守军全歼。俘虏了6200名印军,几乎完整地接收了这一基地。失去了第5师的基地后,斗拴特别里奥地完全失去了守备的主力,至后方的通道也被切断,城里的守备团和前来增援的149师怎么能抵挡我军精锐的56集团军的167师和168快速师的联手猛攻呢。只是坚守了2天,这还是因为我军采取保护城市的方针,未向城中发射1发炮弹,才让他们没有被更早地被全歼,守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消耗殆尽,城防司令官李费特上校被迫率领残余的守军投降。这是西线我军跨出传统习惯线后的重大胜利。根据前指命令,由56集团军驻守这一命名为“天鹰9号”的基地。第15空降军的部队则回师天鹰一号基地作为西线的机动力量。
    楚舒勒的城防司令官瓦尼德准将最惨,东边的23师没有能撤回楚舒勒,残余部队都去了中国的战俘营。战区司令部增援的第37装甲步兵师和137步兵师都没有能突破敌军的阻截,6月13日一天准将只能眼看着敌军部署围城的部队。
    第二天在我军的四面围攻下,守军纷纷被歼。到下午准将已经是四面楚歌。我军通过机场的电话与准将直接通话,敦促他命令部队停止抵抗。指出我军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城内的平民,没有向城里发射一发炮弹。准将只得接受投降的命运。在18:00下达了停止抵抗的命令。
    实际上楚舒勒战役最激烈的部分是歼灭二个增援的步兵师。由于我军强大的无线电压制性干扰,印37师和137师没有能及时得到楚舒勒投降之事。我空降军和57集团军的陆航兵团全线出击,利用了楚舒勒直升机基地的缴获的印军直升机加快了调动,一举切断了这二个师的退路。我军出动了大批战机轮番升空,全力支持阻击部队,与印空军在这一带展开了长空激战。印北部战区急忙派遣2个主力师和2个二级师向我阻击部队发动猛攻,企图接应37、127师回撤,这二个师自然也回师组织突围。曾司令员深知我军必须尽快歼灭包围圈中的这二个印军师,命令全部H-6集中投入这里实施高强度轰炸,包围圈内和增援的印军遭受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轰炸。楚舒勒的机场正好成为歼-7M护航机群的出击基地。我军还利用楚舒勒的直升机基地,不断起降武装直升机掩护57集团军的围歼部队向这二个师的后部发起了连续不断的猛攻。经过3天的激战,终于全歼了这二个师。我军始终把成建制地歼灭印军主力部队作为主要任务,前指一再转达中央的战略意图,那就是抓紧当前的大好时机尽量歼灭印军主力,为后阶段的战略防御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攻击部队快速地后撤到楚舒勒,全力以赴地构筑防御工事。
    再说,巴基斯坦军方根本不怕印度政府的威胁,在克什米尔的北部战线展开全力的反击,由于在中印边境一带,印度的空军受到中方的牵制难以对防御部队提供空中打击力量,而进攻的巴军则在空军打击力量的支持下频频得手。印军的西线司令官考拉尔德中将为了收缩战线,于6月13日被迫把进入巴基斯坦的印军撤回到印巴边界,把兵力抽调到克什米尔战线进行攻势防御作战。
    巴基斯坦舆论一片欢呼,举国庆祝这一胜利。军方也更有信心夺回巴占克什米尔的失地。他们也深知中国军方的行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仅仅8天的时间就完全扭转了他们极为被动的局面。
    经过充分准备,6月16日巴军在北部战线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一举推进了55公里,距原印巴停火线只有30公里了。由于印军根本难以把握奇普恰普河北岸的“天鹰9号”基地中国军队的动向,不敢调集大军正面堵截巴军,而是调集了一个重型装甲师和4个主力师的兵力企图从南边截断突出的巴基斯坦攻击部队。第二天凌晨当地时间5:00,巴空军对结集的印军实施猛烈的空中打击,中国的空军则在预警机的指挥下与前来的印度空军展开了激战,具有极大优势的我空军部队击落了11架印军战机后,迫使印军战机退出战场。地面上巴军再次展开攻势一举推进到原印巴克什米尔停火线。在北部地区形成了一条40公里宽的通道。早已作好准备的中国的运输车队一举越过了这条通道,把大批电动BMP步兵战车、120辆122毫米电动自行榴弹炮、4个团电动改进型SA-17防空导弹车和一些大型的工事的构件送到56集团军的手中。最后的45公里是由下车的步兵战车在前面开路通过的。大批的运输车辆则迅速返回巴基斯坦。巴军很清楚,只有中国军队有能力坚守收复的失地,他们才有机会夺回克什米尔的失地。为了保持更有利的态势,当夜巴军主动后撤了40公里。通过卫星侦察,印军才如梦初醒,西线的中国军队已经掌握了重型武器,他们的反击将更为困难了。
第九节 初战锡金
    我军在东西线作战部队可以说是采取了全攻型的攻势作战模式,相比起来在锡金的23集团军实施的作战模式可以说是上甘岭式的顽强防御。6月2日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我军就直达锡印边界以北10公里处的峡谷口。噶伦堡-甘托克公路到这里就进入了弯曲险峻的高山区,峡谷口的2座山包犹如二座门神看守着公路的入口。东面的一座标高为978米,西面的标高914米,相对高度只有200米不到些。我军将在这里利用有利的地形阻截印军,消耗印军的有生力量。当然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修建有效的坑道系统,这可是我军的拿手好戏。
    峡谷口6月6日6:00
    早在6月3日,驻扎在噶仑堡西部的印军第6军的第18步兵师,当时接到东北战区司令官的指令后,紧急向北,以战斗队形推进,越过印锡边界后,极度紧张地准备迎击中国军队的冲击。在前面侦察的装甲车报告说公路上没有任何路障,但峡谷两边及峡谷口的二个小山包上有中国军队构筑的工事,并且仍可看到他们在加固工事。一个团的先头部队抵达峡谷口近处时,已是中午时分。由于这一线的兵力仍在结集中,师长迪尔施少将命令作试探性的攻击。正要在装甲车的的掩护下发起进攻的印军,突然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大作,从峡谷口涌出了一支稀奇古怪的车队。前面是一辆插着白旗的卡车,不停地按着喇叭,一见到印军的装甲车,卡车马上停了下来,车上走下一个人来。一位参谋人员迎了过去,原来他是印度政府派驻锡金北部的一个地方官员。
    看到这支五光十色的“部队”,弄得得到急报的第18师师长迪尔施准将瞠目结舌,当然只好命令放行。后面还有大批人马是步行过来的,原来是锡金的行政管理人员组织了大批车辆,把在甘托克及其附近的2万4千多印度人,以及西藏叛乱人员及其后代竟然有1万9千多人,全部集中起来;还有近4000个尼泊尔族人也要求回国。除了有自己汽车的人自行驾车离开以外,其余人士由锡金临时政府借用志愿军的军车和甘托克市内的公共汽车,把他们送到战线附近并发给他们瓶装水和面包等干粮,让他们自行通过战线。每一支队伍的前面都有印度的地方官员打着白旗开路。
    迪尔施少将急忙报告战区司令官普拉德尔中将,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展开攻击行动。这时预警机已经调来锡金的战区,中将命令派出侦察机前往查看。侦察机在高空小心翼翼地越过了峡谷口,突然接收到各个方向发射过来的雷达波束,但是并无防空导弹和战机来迎战。只见底下的公路上仍有大批车队在输送撤离人员。再向甘托克方向前行,就从机载雷达的屏幕上看到中国战机的光点,赶紧返航,幸好并未遭到追击。从撤离人员的口中知道沿途的中国部队正在加紧修筑工事,并没有大批部队要追击过来的迹象。但是在甘托克、辛吉和拉成等各个城镇来了大批的中国文职人员接管了市政管理,不少印度移民还说来了不少人接管了他们的农场和牧场。战区司令部认为中方为了稳定,已经被锡金的大量行政管理工作捆住了手脚,又忙于在东西线展开攻势,肯定无力再在锡金向南扩展了。既然地面暂时不能进攻,就派高空侦察机反复侦察,标定防空雷达的位置。从3日下午起直到5日中午时分撤离的人流才结束。
    今天接管了这一战线指挥权的锡金集群司令官贾吉尔中将决定展开试探性的攻势,他把集群司令部设在西里古里市的北郊,陆军总参谋部指令东北战区和北部战区也抽调一些主力部队归锡金集群指挥。中将把东北战区调集来的第6重型装甲师的6辆重型俄制T-90M坦克开进到公路的二侧,以直射炮火支持攻击部队,由18师的第71团和第72团分别攻击公路二边的978高地、914高地。现在,第6装甲师的48门俄制2C3式155重型自行榴弹炮的齐射,揭开了锡金收复战的序幕。其实序战的重头戏还是在空中。
    一架A-50II预警机和一架刚从英国引进的地面协同指挥机在空中指挥,由24架LAC印制轻型战机护航,24架苏-30重型对地攻击机对侦察机标定的位于峡谷二侧高地上的防空雷达、防空导弹和高炮阵地,实施猛烈的空中打击。由于并未接近甘托克,机群没有受到中国战机的截击,所以LAC战机很轻松。而苏-30一到目标上空就发现防空雷达比侦察到的要多得多,它们立即发射反辐射导弹进行攻击,被击中的目标冒出阵阵烈火浓烟。可是直到它们发射完导弹,还发现有几座雷达站在发射波束,而且热成象仪在这些雷达边上显示出热点,显然这是为雷达供电设备发出的。苏-30又扑过去用机炮和火箭弹扫射,连同那些伪装隐蔽上有漏洞的防空导弹和高炮阵地也一并予以扫除。
    印空军的第一波攻击取得了显赫的成绩,显示在司令部的战情显示屏上的成绩是消灭了:31座雷达站、12个防空导弹阵地和14个高炮阵地。中方的高射炮火力并不猛烈。第一波战机返航时才遭到2枚地空导弹的袭击,一架苏-30被击落。第二波42架战机,改为12架LCA战机护航,30架“美洲虎”实施对地攻击,又发现了大批的防空雷达,自然悉数被反辐射导弹摧毁,印军的战果表再添29座雷达站。而且在短短的40分钟间隔里中国的防空部队又树起了不少隐蔽得更差的防空导弹发射架和高炮阵地,在“美洲虎”的扫射下,战果表又加上了17个防空导弹发射架和12个高炮阵地。那些目标被摧毁时的爆炸和升起的火球十分壮观,飞行员们心花怒放,似乎看到了肩章上星星在增加。突然4架“美洲虎”发现,在公路贴近崖壁处,停着6辆轻型坦克,在热成象仪上还有它们的图象,它们的飞行员一下子扑下去,发射了反坦克导弹,6辆坦克冒出了浓烟。可是峡谷对面的坑道中6枚地对空导弹直奔它们而去,二架飞机被击中后,直撞山崖立即化作二团火球。另二架冒着浓烟返航,不知能否回到基地。印军虽然损失了一架苏-30,3架“美洲虎”
    印军的地面进攻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先说71团对978高地的攻击,这个高地比较靠南,相对高度也不过200多米。地面炮火进行了30分钟的急袭,猛烈轰击侦察机标定的坑道和工事,空中还有8架卡-52重型反坦克直升机也在半空中对目标发射火箭弹。T-80U和T-90坦克也开到二山之间的公路两侧进行炮火轰击。但卡-52或坦克都不敢冲入二山夹峙的坦荡的公路对二边的小山包的反斜面实施打击,唯恐遭到峡谷二边和小山包的四面围攻。
    高地上的守军毫无反应,于是炮火延伸到高地的反斜面和峡谷二边的山坡上由侦察机标定的目标。已经运动到山脚下的一个加强连立即展开冲击,他们的动作十分符合规范,在南坡三人一组的步兵互相掩护着向前跃进,后面的小型迫击炮和重机枪则不断地向前移动,以火力进行掩护。前300米的缓坡,推进十分顺利,整体已经上升了50米。此时太阳已经升起,山坡上升起了状如轻烟的薄雾。接下来的一段路坡度陡起来了,而且地形也复杂了,进攻的部队只能沿三条山道往上推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在低空盘旋的直升机也不敢再发射火箭弹了,怕碎石滚下来砸伤自己人。攻击部队又爬了将近200米,已经升高到100米高处,离山顶只有一半路了。突然一批迫击炮弹越过了山顶,落在了三条山路的印军人丛的低空中猛烈爆炸,峡谷二边的高地上的轻型榴弹炮也以高射角发射榴弹准确地落入印军的头上,炮弹都在低空爆炸,杀伤力十分巨大。5分钟的猛烈炮火杀伤了大半的攻击部队,炮击一下子就停止了。战场上又是一片寂静,只有不少伤兵发出了痛苦的呻吟。那些在后面掩护的迫击炮和重机枪都不知道往那里打,正面还没有发现敌人呢。剩下的40多个印军士兵还得分出人手照顾伤兵。团部只好命令他们抬着伤兵撤下来,第一次进攻还没有同对手正面交锋就失败了。进攻914高地的72团的部队,也是被背面的迫击炮和榴弹炮击退的。
    过了20分钟,印军出动侦察机对高地的反斜面和峡谷二边的坑道工事进行严密监视,LCA战机则在空中掩护。仍然是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炮火准备后发动攻势,空中还是8架卡-52提供火力支持。进入三条山道前,大部分人员隐蔽,每条山道一次是二个小组冲锋,3人小组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这次居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