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醒狮 >

第92部分

醒狮-第92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直奔甘托克,在第二波战机和突击队的配合下一举收复甘托克。这一计划相当狠辣。
    注:“超级美洲豹”:英法合作研制1978年9月首飞。载重大、抗坠性好、生存性强。机头加长,轮距加大,采用单轮“跪式”起落架,可减少舰上收容空间。尾撑下有鳍片,旋翼采用先进翼型。B1型,可容纳23名士兵。E1型,海军搜救、反舰和反潜型,尾梁可折拢,有“鱼叉”着舰机构。出口30个国家近300架。一些国家还在在组装。
    注:反坦克直升机“山猫”—3型80年代英法共同发展。沿用“山猫”动力装置,总重增加27%,生存力提高,拥有强大火力,可在夜间攻击目标。山猫—3在旋翼桨毂上装“桅”式球状搜索传感器。垂尾改成三枚,2台发动机,单台功率1131轴马力,旋翼采用先进桨叶,可挂8枚“霍特”或“陶”式或“海尔法”反坦克导弹。也可挂火箭弹或“毒刺”、“吹管”空对空自卫导弹或机枪吊舱。机身上可装7。62毫米机枪及20毫米机炮。反潜型,可装雷达、声纳或磁探仪。于1984年6月14日试飞。
    23军的顽强防御
    然而,贾吉尔中将完全低估了23集团军的防御能力。23军的纵深防御是极为坚固的。他们在四周的山谷中布设了大量的带频谱分析的智能音响探测器,它们事先储存了卡-52、米-26、“美洲豹”、大“山猫”、等直升机,以及苏-27、苏-30、“美洲虎”、“幻影”等战机的音响频谱,因此可以从杂乱的背景声中分辨出各型直升机和战机的音响,消音器只能降低直升机的音量,并不能改变频谱分布。因此印军的直升机一进入山谷,23军从军部值班室到各重要基地和前沿部队的指挥所,全都响起了警报。信息也同步送达了前指的指挥系统。印军直升机的型号、数量和位置清晰地显示在参谋部的大屏幕显示器上。一看印军的架势,高拓海军长和军参谋长意识到一场大战已经来临。立即命令各部队按照予案,对来袭印军予以迎头痛击。
    作为一个重要战线的指挥官,高军长深知肩负的重任。前指的意图是清楚的:以他们一个军的兵力在这里拖住印军的主力,以便东西线的我军主力取得最大的战果。印军在锡金战区结集的大批军力,他也十分清楚。所以,一接受命令,他就指令侦察部队以最先进的手段、最快的速度,反复侦察了甘托克周围的地形,设想了印军的攻击路线和突击队的可能结集的地域,并由参谋部作出了应对的予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成这么多的工作,其紧张程度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这一切艰苦工作的效果,马上就要得到验证。
    当印军的直升机还在飞行的时候,按照予案,23军的陆航兵团的12架武直-10M和武直-12M的部队全部进入迎战状态,炮兵已经把标尺设定好了,那些印军的进攻路线全部在炮火的覆盖下。为了防止甘托克遭到破坏,前指调集了24架战机在该市的北部组成严密的防卫圈,由于不作进攻性作战,这些战机是足够了。
    印军的第一波突击队刚降落到几个停机点,智能音响探测器马上测到了他们的准确位置,通过数据链,参谋部和前进中的武装直升机的显示器的电子地图的5个相应位置上亮起了5个红点,旁边标明了各个点的直升机型号及其数量。由于探测器的信息是通过光纤传输的,行进中的我军直升机只是接受信息,并不发出任何电波,所以印军的侦察系统毫不知情。贾吉尔中将还在司令部里等待奇袭成功的消息呢,那里知道他的精锐部队已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印军的运输直升机群在全部卸下突击队员后就返航了,他们为了隐蔽,完全保持无线电静默,仅靠微弱的灯光信号联系,所以费了不少时间。当他们进入我军武装直升机的伏击圈时,刚好得到了突击队开始发动攻击的信息,没有想到自己成了第一批牺牲品。根据作战计划,一旦攻击开始,就没有隐蔽的必要了,他们立即升空加速返航。那里知道,对面我军的武装直升机比他们升空更快,迎头就是一批空空导弹向印军的直升机群飞去,由于距离近,事起突然,一下子击落了9架印军的直升机,其余印直升机虽然还占有数量的优势,但是米-26和“美洲豹”都是运输型的重型机,只有较弱的防御能力,又是仓促迎战毫无章法可言。在我矫健勇猛的武装直升机的猛烈攻击下,纷纷坠落。最后只有9架逃了回去,其中还有二架是冒着烟的。而我军直升机却无一损失。在战斗的后阶段,印军的战斗机赶来增援,一般来说战斗机对直升机是占有很大优势的,问题是在深山沟的夜战中,我军又是电动型的直升机,印战机用雷达探测,受周围山峰回波的影响无法锁定目标;采用红外成象仪,由于电动直升机几乎不发热,又在快速移动,所以也成不了像。印机在空中反复搜索也无法投入战斗。
    我军的8架武直-12M贴着山沟返回去参加歼灭印突击队的战斗。4架武直-10M则迅速标定了被击落的27架印机的坠机地点,然后朝几架火势不大的印机飞去。首先以微光夜视仪和红外成象仪搜索残存的正在逃跑的直升机机组人员,一一予以歼灭。然后降落在印机不远的地方,飞行员――他们受过专门的训练,过去迅速地拆下敌我识别应答仪,然后装上我机。我军临时又有了好几架印军几乎无法攻击的武装直升机了。
    再说准备向我“前锋”基地进攻的突击队员离开直升机后,分为二队,主力向基地西边的一条极为隐蔽的进攻通道运动,一小部分向基地南边的主要对外公路运动。提供火力掩护的武装直升机将在发起攻击前10分钟从隐蔽处跃起,以机载火箭炮进行火力打击。这一切如意算盘,由于我军侦察系统的高效率运作全都化为了泡影。我军的无人驾驶侦察机上的热成象仪牢牢地盯住了那些武装直升机,因为他们不敢关闭发动机;也牢牢盯住了在山路上行进的大批突击队员,这些信息迅即传输到军部,印军的战术意图昭然若揭。我军的火炮和火箭炮的数字控制系统自动地调整参数,始终瞄准各自的目标。当印军的突击队员全部暴露在我火力的覆盖下,军参谋长亲自下达了开火的指令。
    火箭炮和大炮的怒射在山谷中激起了惊天动地的巨响和熊熊烈火,在炮火覆盖下的印军如遭灭顶之灾。准备发起突击的直升机一下子损失了三分之二,剩下的14架卡-52和“大山猫”赶紧跃起,马上遭到我军的二架武直-11M的迎头痛击,在惊魂未定之际又损失了二架。看到我军只有二架直升机,立即扑了过来。我机攻击得手后立即降入主阵地隐蔽,阵地中的短身管高炮和肩射防空导弹放心地瞄准印军直升机攻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地空对战。不久,在南边得手后回师的8架武直-12M向印机发动了攻势,此时印军只剩下了9架直升机。虽然高炮为避免误伤,退出了战斗。但还有红外跟踪防空导弹可以威胁印机,而且二架武直-11M武装侦察直升机重新加入战斗。在我机的优势火力的攻击下,印方又损失了3架直升机,我军只是一架受伤退出战斗。剩下的6架印机无心恋战,仓惶贴着山沟沿原路逃窜。那里知道前面就是加装了印军敌我识别应答器的4架武直-10M在等着他们。由于我军侦察机的跟踪信息可以直接为我方的直升机接收,所以能够在最有利的位置伏击印机,一举击落了3架印军直升机,还击伤了一架,最后只有3架逃了回去。在这场激烈的直升机大战中,印军战机根本无从插手,在山沟中它们确实无法用雷达锁定目标,热成象仪上也得不到电动直升机的图象。印军失去运输直升机等于在山地作战中失去了腿,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印突击队员则更惨,15分钟的炮火急袭造成了将近二分之一的伤亡。余下的突击队员倒是顽强地冲到出击位置,同时发动了攻击。只是向司令部报告:已经发起攻击。但人员损失严重,要求尽快增援。他们根本不知道直升机方面的损失情况。但是仅以轻武器的突击要想从外围攻入坚固的基地,无疑是白日做梦。那些突击队员遭到了猛烈的回击,不久又发现根本没有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掩护,只好先隐蔽起来与直升机联络,得到的信息是:“武装直升机损失惨重,正在与中方的直升机战斗。”与司令部联络,得到的回答是:“我军主力战机马上就能提供火力支持。”
    实际上印军的锡金集群司令部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他们得到突击队发起攻击的信息后,立即命令第一波52架空军战机升空,短短100多公里的距离6、7分钟就赶到了目标上空。此时出现了印军意想不到的情况:中方的预警机又向北退了20公里,护航的20架歼-10战机也随同后撤。贾吉尔中将当即命令以12架LCA和12架幻影战斗机护航,其余16架苏-30和12架“美洲虎”攻击基地。当时印军的突击队已经遭到了我“前锋”基地炮火的毁灭性打击,他们自然拼命呼叫空中火力的支援。就在38架印军攻击机准备以导弹、火箭弹和机炮向基地发起攻击时,突然基地四周的高地和山头上居然有40多座防空雷达发射出波束,印军战机上的雷达报警指示器红灯闪个不停,飞行员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一时间他们如何能分辨真伪呢?苏-30上的指挥官拉杜尔上校只好命令8架“美洲虎”攻击“雷达位置上有红外辐射的雷达”。一般人都会认为那些山头或高地上的雷达,自然要依靠柴油发电机供电,这就会产生热辐射,但是我军的雷达是由金龙电池供电的,根本没有热辐射。那些伪装雷达的热辐射是由特意装设的发热元件产生的。
    由于基地上空没有我军的战机,防空系统充分发挥了作用。防空导弹纷纷起飞与高射炮组成了严密的火网,在击落了4架攻击机后,迫使对地攻击的印军战机升到了6千多米的空域,极大地削弱了攻击的效果。那些攻击“发热的雷达”的“美洲虎”,虽然摧毁了不少“防空雷达”,自己也有2架被防空火力击落。经过二次突击失利后,印军只剩下700多名突击队员,还要救助400多名伤兵,根本无力再进攻了。贾吉尔中将已无法拼凑足够的运输直升机来运送第二批2400名突击队员,仅有的直升机只能运送1000多队员,那无疑是送死。然而他又无法下决心撤销行动。因为沿噶伦堡-甘托克公路向北冲击的18师和22师的6个团的兵力,已在这条公路上被分割包围了。
    原来当突击队向司令部报告已经开始攻击的信息后,贾吉尔中将马上下令早已整装待发的主攻部队出击。这支部队的组成相当可观:由第18装甲步兵师的3个团打前锋、22师的3个团跟进,均由师长率领。为了避免密集队形易遭打击,以团为一个集群,相互有1公里的间距。每个团都配置了机动防空导弹,还别出心裁地配置了中、小型轮式推土机随行,以确保道路畅通。为了掩护他们的推进,首先由18、22师各一个团,在装甲师的重型坦克和155毫米自行火炮的火力支持下,向峡谷口的978、914高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并各组织了一支部队在重型坦克的掩护下冲入峡谷,向二边的坡地发起进攻。空中还有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支持。印军的攻势十分猛烈,我防御部队按集团军的部署,借助坚固的坑道工事,以各种火力大量地杀伤印军的有生力量,然后逐渐收缩退入了坑道。我军部署在远处的155毫米榴弹炮开始大显神威,大批的空炸榴弹凌空爆炸,由隐蔽在高处的炮兵观察所的指引和校正,弹着点极为准确,印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而印军的自行榴弹炮的射程够不到那么远,对这些远程火炮没有威胁。印军只能依靠空中打击力量,那些苏-30、“美洲虎”攻击机在夜暗中要搜索散布在山中隐蔽处的榴弹炮并不容易,而武装直升机则很容易受到山谷中遍布的防空导弹和高射炮的攻击。
    印军的6个团以战斗队形间隔地快速通过了峡谷口,装甲师的4辆重型坦克只能送入3公里,在一座跨越另一峡谷的4号大桥前停了下来,因为大桥不能承受重型坦克的负荷。这些印军同样遭到我军炮火的猛烈打击,损失很大。这4个团只要再沿着曲折的山路前进35公里就到达甘托克了,可这段装甲车只要走30分钟的路,他们始终也没有走完。18师的123团作为前锋刚通过4号大桥绕过一个山嘴,前面的4辆装甲车就遭到山沟对面的6枚反装甲导弹的攻击,2辆被击毁,还有2辆被击伤。后面的抢修人员立即冲上来灭火,经检查后,把二辆无法修复的用后面的轻型坦克推入了山沟,另二辆拖到前面稍宽些的路边抢修。二架武装直升机一面向导弹发射处发射火箭弹,一边直扑过去,可是那里早就没有动静了。这6个团一路上都受到这种短促的突击,后来见到可疑之处,印军就以坦克、装甲车和直升机盲目地攻击一通,可是这样一来搞得人人自危。推进的速度一下子降了下来。好不容易推进到了离甘托克8公里的地方,由于山势的转折,这里并看不见甘托克,但是可以看到原第十一整编山地师基地方向不时闪亮的火光,还能听到隐隐传来的爆轰声。攻击部队的前锋123团遭到了猛烈的阻击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此时,在该团指挥作战的18师迪尔施师长接到司令部的通报,第5快速旅的突击队遭受了重大损失,指令他们加速推进,并立即向甘托克和十一师基地发起猛攻以减轻突击队的压力。迪尔施只好如实汇报,他们还未到达叉路口就无法再前进了,既不能对甘托克攻击也无法攻击十一师基地。要求司令部增援武装直升机。其实18师和22师各有6架“山猫-3”武装直升机,22师的也要靠它们对付不时攻击他们的中方的狙击组。所以18师只能靠6架直升机突击,力量就太弱了。
    贾吉尔陷入了二难的境地:以剩余的直升机还可以运送1000名突击队员,并有42架武装直升机,还可以把6架“美洲豹”改作武装直升机。如果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