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的血-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驻守三号山口的是个叫阿普丘的游击队员,他是阿杜扎伊的手下……做为一名在希杰奥山谷土生土长的人,他当然也有对地形熟悉的优势,但我之所以会选择让他驻守三号山口却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要知道三号山口可是在北面围困苏军的各山口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我当然会慎重考虑驻守它的人选。
阿普丘出身于猎户家庭……这在阿富汗很少见,因为阿富汗有太多沙漠,在其它地方要是以打猎为生的话只怕早就饿死了……但在希杰奥山谷却不然,原因是这个山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足的水源、大面积的植被和森林……这些都是动物生存的条件,有动物生存当然就会有猎户,于是就有阿普丘这样的人存在。
一名猎户,从小到大都跟着父亲在山区里设下陷阱,或是拿着一把猎枪静静地等待着猎物出现……那么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自然也就差不多到哪里去。
因为这就是他的专业……他只需要把以前狩猎的对像由动物转变成敌人就可以了。
事实也是如此……据说这个阿普丘在对抗苏军的第一次扫荡的时候,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就杀死了十余个敌人,这其中还包括三名苏军士兵。
这也就为阿普丘在游击队中奠定了基础……但就像所有的猎户一样,他们总是习惯于独自在山区里寻找猎物,他们并不擅长领导一支部队与敌人作战……所以像他这样的人其实更适合成为一名狙击手而不是领导者。
但是……在阿富汗游击队中像他这样的人才已经很少了,再加上让他作为领导者也有助于使他的战斗经验在游击队中传播,所以我就让他带了一百多名游击队驻守三号山口,同时让撒海德作为他的军事顾问与其一同驻防。
会让撒海德作为他的军事顾问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撒海德作为特工连里的一名排长,以前还在40师担任过连长,对于指挥部队战斗这方面的事很有经验。另一方面则是撒海德会波斯语,跟阿普丘交流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于是在战场上也能够很好的配合甚至是与我们进行联系。
果然就像我想的那样……三号山口的防御在苏军一展开进攻时就表现得有些与众不同……
首先就是拦阻工事方面……别的地方的铁丝网都是用木架搭起来拦在阵地前的,这样做的确能够给敌人造成一定的麻烦,但缺点也很明显……高高的在阵地前架着,就像墙一样……敌人在进攻之前肯定会对这玩意打上一排炮弹先炸几个缺口再说。
但阿普丘却不是这样做,他是把铁丝网给放倒在地上用的……而且还用在铁丝网上弄了许多倒勾,然后再在这铁丝网下间或的弄一些地雷,于是一个简单的陷阱就布下了。
这要做的好处就是老远看去并不知道铁丝网在哪里,只有步兵走上斜面的时候才发现……虽然因为铁丝网放在地上阻滞效果不是很大,但却因为有倒勾往往能把那些快速冲锋的苏军给绊倒,再加上又有地雷的威吓……于是就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驻守在高处的游击队队员就乘着这时候大打出手。
其次就是阿普丘的防守比较灵活……也不知道这是撒海德的主意还是阿普丘的杰作,他们并不是在三号山口上死守,而是在几条防线上撤退、进攻、再撤退、再进攻这样的反复拉据,使得苏军往往被打得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第八十四章二号山口
当然,这种拉锯并不是简单的进进退退……
事实上,因为苏军在火力上掌握了绝对的优势……虽说这时的苏军后勤补给已被我军切断,但他们随军携带的弹药却还能撑上一阵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进退退的话,那就会给苏军火力杀伤我军有生力量创造机会。
阿普丘的打法是……在主峰前几百米的位置上挖一或两道战壕作为前沿阵地,这些前沿阵地之间都用交通壕相连,使得游击队在撤退的时候也很安全……我相信这里头肯定有撒海备的建议,否则猎户出身的阿普丘不可能会知道这些。
后来我知道的确是这样……这种防御方式正是撒海德与阿普丘交流的结果。
这样做的好处是……苏军在进攻前沿阵的时候阿富汗游击队并不需要太多的防守,稍微打上一阵子枪然后在战壕附近留下一大堆的地雷、铁丝网之类的玩意就沿着交通壕撤退……地雷和铁丝网这些东西的特点就是布设容易清理起来困难,每一回游击队轻轻松松的花不多的时间折腾一下,苏军上来的时候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甚至浪费许多弹药来清除,一个不小心还要赔上几条性命。
等苏军好不容易清理完的时候,游击队又积蓄好力量发挥居高临下的优势把这些阵地给夺了回去……一夺回去又会丢下一大堆的地雷和铁丝网让苏军清理。
这来来回回的使苏军烦不胜烦,每一回上来都不像是打仗而更像是做苦工的!
最后苏军终于受不了……其实也不能说是苏军受不了,而是他们的弹药在不断的减少。各种战车的燃烧也在减少……这使得他们不得不速战速决。于是就采取了一种十分野蛮、直接但又很有效的方式……用炸药对前沿阵地的交通壕进行大面积的爆破。这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阿普丘的防御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四十分钟的时间……比预定的时间多出了十分钟。如果不是我一再下令的话,阿普丘还会在三号山口上守下去,但我却觉得这没有太大的必要,于是严令阿普丘等人撤出战场。
苏军又是一阵欢呼……每攻下一个山口就意味着他们距离外面的世界更近一步,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离安全更近一步,所以这当然会使他们士气大振。
我相信苏军的指挥官一定会冲着他们大喊:“同志们!就剩下两个山口了!除非你们想死在这里,或者做那些阿富汗人的俘虏……否则就拿起你们的枪,跟着我一起冲出去!”
“乌拉!”
苏军士兵在指挥官的煽动下。再次高喊着朝二号山口扑去……
首先打过来的是一阵远程火炮……在能用到远程火炮的时候苏军会毫不吝啬,因为这不需要消耗被困苏军的补给。只可惜的是……我军山口上的工事大多都是构筑在棱线上的,所以远程火炮能对其造成的伤害十分有限。
这时让我意外的是……竟然又有十几架的米8从喀布尔方向飞来……
当然,这一次飞来的米8并不是用来伞降的……除非他们想让更多的苏军被我们围困在山谷内。
它们很明显是用来弥补米24的不足的……因为我在望远镜里看到这些米8上都挂载着武器……但很快我就知道它们的作用不仅仅如此,因为它们到达战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往二号山谷空投了一批弹药。
这也就是米8的好处……可以十分方便而且快速的为前线提供各种支援,包括投送弹药补给甚至是运送伤员……也难怪苏军会把它形像的称为“搬运工”。
也许是因为得到了一批补给,又或者是因为得到了十余架米8的空中支援……米8的火力一点也不弱,因为它是重型直升机,所以常常挂载四具火箭巢另加三挺机枪参战(三挺机枪分别位于机头正中,左、右两挂架)。这还没算上机舱内往外射击的机枪……只是因为它并不是专用的武装直升机,所以在防御和灵活性等方面与米24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这也足以让苏军士气大振……在稍事休整之后就再次高喊着朝二号山口扑去……
二号山口可以说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山口……这是因为01号山谷相对较宽。而且1号山口也比其它山口要宽上几百米,这样的地形更适合苏军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展开,所以如果我们在2号山号挡不住苏军的话……那基本就只有像教导员说的那样,给他们点教训放他们逃走也就是了。
苏军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对二号山口的攻势也特别猛烈……远程火炮轰过之后马上就是迫击炮,紧接着就是直升机掩护着一批一批的步兵朝山口发起冲锋……
应该说这时候直升机的掩护比任何其它的火力掩护都有效,因为它没有任何死角,同时又可以灵活、快速的机动到敌人火力面前进行精确打击和压制……在它火箭弹、导弹的打击下,像碉堡之类的坚固工事都算不了什么,战壕里的步兵就更不用说了……直升机只要沿着战壕的走向飞,然后机枪“哗哗哗”的猛扫,只一会儿的工夫就可以在敌防线上撕开一个大缺口。
但我军这时也有充分的准备……这时的我们防御重点其实并不在于二号山口阵地,而是分散到山区里的迫炮阵地!
所以直升机在二号山口的高地上其实找不到多少目标……大多数的战士都躲藏在防空洞里。
但苏军步兵却又没法冲上这个阵地……因为只要他们一发起冲锋,那迫击炮的炮弹就会像长了眼睛似的从四面八方飞射过来……只打得苏军一个个人仰马翻的血流成河,接连发起的几次冲锋都无一例外的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后不得不退了下去。
这就是战场上的现实……不管部队有多勇敢,士兵的士气有多旺盛……**都是无法与钢铁和火药制成的子弹、炮弹较劲的!
第八十五章谈判
在我军迫击炮精确而猛烈的迫击炮火打击这下,苏军的攻势很快就陷入了瘫痪……
坦克一上来……没两下就让迫击炮给逼停,迫击炮炮弹虽然没有穿甲能力,但如果炮弹直接命中坦克也有很大的机率将里头的坦克手震晕,这时躲藏在山口两侧高地上的战士很快就会朝这些坦克打来一排排的火箭筒与“吹管式”导弹……这些装备对付起坦克来还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吹管式”防空导弹……因为发射之后还可以不断的调整方向,所以打速度慢的坦克命中论往往很高,一般两、三发过去就会有一发击中目标……于是只一瞬间山口里就堆满了几十辆被打得火头四起的坦克残骸。
步战车和装甲车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它们的速度要比坦克快得多,但它们的装甲也只是堪堪能抵挡子弹,对于迫击炮就无能为力了。所以游击队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些东西,他们要做的只是在山口两侧潜伏,然后用火箭筒打或是高射机枪打掉几个漏网之鱼也就可以了。
至于苏军步兵……看着坦克和穿甲车都冲不过去,他们这些血肉之向躯当然不可能穿过这种用炮弹炸出的火墙。
这也就是地面部队的局限性……只要敌人的炮弹足够多,能够在战场上炸出一道火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炮火封锁”,那么不管是多强的部队都无法通过。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逃出生天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用己方的火力压制住敌人的火炮……苏军的确也是这么做的,在我们用迫击炮对苏军实施炮火封锁的时候,苏军就召集了大量的远程火炮朝我军迫炮阵所在的两侧山区实施轰炸……
这种做法当然是对的……只要能压制住我军的炮兵。那么矗立在苏军面前的火墙自然就会消失或是减弱。那么苏军也就能够从山口逃脱。
但是。我们的迫炮阵地却与其它炮兵阵地不同……一般情况下炮兵都是集中使用的,这主要是为了方便指挥……试想,如果炮兵没有集中使用的话,那么每更换一个目标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通知各炮兵目标的方位,这不但会使炮兵在分秒必争的战场上失去战机,也会使各炮兵阵地无法协同。
但我们的迫炮阵地却不一样……原因是我们基本不会更换目标,这一点在苏军攻打三号山口时我们就已经定下来了……所有迫击炮的目标都是二号山口。
于是这就不存在协同和失去战机的问题……咱们的迫炮阵地就是以二号山口为圆心,以五公里为半径在山区划一个大大圆。上百门的迫击炮就零散的分布在这个大圆里……而且这其中有许多阵地还是有坑道掩护的,这就使迫炮阵地的生命力大大增加。
就像我所看到的一样……尽管苏军对我军迫炮阵地又是炮火轰炸又是直升机搜索,可就是没有办法消灭这些迫炮阵地……而这些零散的迫炮阵地却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二号山口。
当苏军的第五次冲锋再次被打下去的时候,天空上就升起了两枚绿色的信号弹……迫炮阵地因为分布得十分零散,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为每个阵地都安排一个步话机进行通讯,所以信号弹就是最好的选择……打绿色信号弹的时候就是停火,红色信号弹就是开火。
而迫炮阵地的游击队队员只需要做三件事……开火、停火,躲避苏军远程火炮和直升机的威胁。
“王宪满!”在通讯员接通了二号山口的时候,我就在步话机里问道:“哈桑在不在旁边?”
王宪满是我们出发时从国内带来的翻译。因为战斗时我们常常需要哈桑等首领联系……也只有这样才有办法做到更好的协同,所以我就分别为哈桑和阿杜扎伊配上了一名翻译。
“在!”王宪满回答道:“不过受了点伤。正在包扎……”
“唔!哈桑受伤了?”我问:“严不严重?”
“不严重!”王宪满回答:“就是让炮弹擦伤了点皮……而且……好像还是我们自己的炮弹打的!”
闻言我不由觉得一阵好笑……王宪满说是好像,那基本就是了……他虽然是个翻译,但也跟撒海德一样当过好多年的兵而且也是上过越南战场的,所以这远程炮与迫击炮还是分得清的……从苏军方向打来的大多都是远程火炮,而迫击炮则十有**都是我们自己人打的。
看来这游击队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只怕他们中有一部份人把炮弹使劲的往自己人头上炸还不知道呢!
“营长,哈桑来了!”没过一会儿王宪满就说道:“下面我翻译他的话……”
“杨营长!”哈桑说道:“这一仗打得太过瘾了……几千个苏联人被我们堵在山谷里头,还有大批的坦克和装甲车……全都跑不掉了,这一回我们一定要苏联人的好看……”
也许哈桑说的话并不全是这样,但是经过王宪满一翻译就带着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语气了。
“这也就是我要跟你说的!”我说:“拉吉尔现在在你们部队吧……”
“在!”哈桑应道。
“让他去跟苏联人喊话!”我说:“只要他们答应缴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