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边戎 >

第186部分

边戎-第186部分

小说: 边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颜虎愠道:“不是什么大问题?怎么不是大问题?这女人已经克死了三个丈夫!那种师道还介绍她给二弟,是打算把二弟也给克死么?不行!这件婚事,我说什么也不会答应!”
    杨应麒还要劝,完颜虎怒道:“怎么,难道你也盼着你二哥客死他乡么?”
    杨应麒听了这句话吓得不敢开口,恹恹退下,回到府中,刘锜见到,又提起出兵之事,杨应麒叹道:“如今别说出兵,恐怕就连婚事也难成了。”
    刘锜心中一震,问道:“七将军,这是为何?”
    杨应麒道:“先说出兵之事。你可知道我们汉部为何不敢动手么?”
    刘锜沉吟道:“可是因为大将军还在金人手中?”
    “不错!”杨应麒道:“既然你知道,怎么还来提这出兵之事?要知这边我们一出兵抗金,那边宗望就会要了我大哥的命!促请汉部出兵,不是要杀我大哥么?这事谁敢去跟我大嫂提?”
    刘锜亦知有理,心中默然,又问:“那婚事为何也有反复?”
    杨应麒道:“这两天似乎有多嘴之人,把令姐三次未婚而寡的事情跟大嫂说了,大嫂怕会妨了二哥,所以转了态度,一味反对起来。”
    刘锜这两日连番遭遇不顺心之事,这时闻了此言更是大感愤懑,他为人高傲,不愿低头相求,沉声道:“既然如此,那是我姐姐没福!攀不上二将军的高枝!”便告辞而去。
    杨应麒想要挽留,却哪里来得及?
    刘锜走后,杨应麒心想若是一开始大嫂便是这等态度,自己怕早疏远他了。但这时已颇爱刘锜之才,因此有些舍不得,但完颜虎不肯松口,甚至说出那等重话来,他一时间也无计可施。
    而那边刘锜离开之后,径到津门的酒馆喝酒,说来也巧,陈楚正好就坐在他旁边。两个人一个失意,一个得意,都是酒到杯干,因为发现对方都喝得豪爽畅快,慢慢地互相关注起来,陈楚首先出声邀请,刘锜已喝到了五分醉,二话不说就走了过来。两人一个高兴,一个愤懑,但高兴和愤懑的都是不能轻易说的事情,所以都憋在肚里,只是喝酒。喝到九分醉,也不通姓名,各自离去。
    刘锜这一醉直到第二日中午才醒转,醒来后想起胡寅拜托之事还没回复,便抱着一个昏沉疼痛的头颅去寻虞琪、胡寅。
    虞琪听了刘锜的转述后不悦道:“刘大人,万事总得以国事为先,你怎么能因为自己一时意气而误了国家的大事!”
    刘锜怀愤道:“人家如此嫌弃我刘家,难道还要我给他们屈膝下跪、磕头哀求么?”
    胡寅默然,虞琪却正色道:“若是屈膝下跪、磕头哀求便能求得汉部出兵,我去屈膝下跪又何妨?刘大人不闻秦廷之哭么?”
    刘锜怒道:“男儿脚下有黄金,刘锜何等人,焉能做出这等事情!”
    虞琪道:“一人之荣辱重?一国之兴亡重?”
    刘锜默然,心中还是极不情愿,但大宋重文轻武,他是武官,且不论品级,先天就得在虞琪面前低下三分头,此刻被虞琪以忠义之名挤兑住,一时间竟说不出半句话来。
第二一七章 窥九鼎(上)
    刘锜回到七将军府,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他是将门子弟,在大宋做武官要活受罪本来他是早知道的。但前些日子还在享受扬威海外的荣耀,谁知道命运多曲折,转眼间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这种心理感受的落差才让人加倍的难受!
    他在院子中把嘴唇咬得出血,最后才忍耐住来寻杨应麒。幸亏杨应麒脸上仍如往常,才让他略感好受一些,只是话该如何说,还是支吾了半日也说不出来。
    杨应麒看他这个样子,问道:“信叔,你是受了委屈么?是的话不妨直说出来,若我能帮上忙,自然会替信叔想办法。”
    刘锜低头半晌,终于偏了头,在杨应麒面前单膝跪下,双手拱起道:“七将军,我姐姐的婚事,还请你帮忙!”说完了这句话心中极为难受,难受得连眼睛也睁不开了。
    杨应麒见他这等样子,赶紧扶起来道:“信叔,你这是做什么?我们相交的时间虽然短,但我知道你是傲骨铮铮的汉子,怎么今日竟会轻易屈膝?”
    刘锜仍然偏着头,眼光不与杨应麒相触,说道:“我姐姐的婚事成不了不要紧,但大宋与汉部的交谊,却不能因我而坏!”
    杨应麒恍然大悟道:“是宋使逼你来的么?”
    刘锜道:“为了朝廷,我理因如此。”
    杨应麒冷笑一声道:“朝廷?我可不欠大宋朝廷什么。再说大宋朝廷的人情也不值钱。宗望一彪兵马逼过去,大宋朝廷就什么都卖了。所以若是为了大宋朝廷的事,我没兴趣。”
    刘锜心头犹如火烧,才要发作,便听杨应麒道:“但如果是信叔你的事情,我们是朋友,我却是非帮忙不可的。”
    刘锜呆了一呆才算明白了杨应麒的意思,喉头血气一涌,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杨应麒道:“信叔你且不要太过激动,二哥的婚事既然是他自己有意,这事多半便能成。虽然大嫂现在反对,但她们女人家总是听风是风,听雨是雨,待我慢慢想办法劝她,不要着急。”
    刘锜又道:“那出兵的事……”
    杨应麒道:“出兵的事,我也想想办法。”
    刘锜沉吟道:“可别妨害了大将军。”
    杨应麒听他开始关心汉部的事情,心头大喜,说道:“你既有这份心,那我无论如何总得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出来!不能叫你为难。”
    刘锜闻言心中感动,两人正说着,忽然陈正汇进来将杨应麒请了出去,说道:“七将军,大将军派人来传话了!”
    杨应麒大惊道:“大哥?大哥怎么能传话来?难道他脱困了?”
    “不是。”陈正汇道:“派来传话的只是一个金国的普通文官,现在已经进大将军府去了,虎公主请你快过去一趟。”
    杨应麒道:“这个当然!”对刘锜道:“我先去去。”便急急忙忙赶来大将军府,进府后只见完颜虎在一边垂泪,惊问道:“大嫂?出什么事了?”
    完颜虎收了泪水道:“没什么事情,过些时候是我生日,你大哥派人给我送礼物来的。”
    杨应麒松了一口气,说道:“原来是这样,那是高兴事啊。”
    完颜虎点头道:“嗯,是高兴事,我又没说不高兴。就是想着想着,泪水就忍不住。”
    杨应麒又问:“大哥送了大嫂你什么礼物?”完颜虎想的是夫妻之情,杨应麒却马上反应到军国谋略上来,心想礼物之中,或许藏着什么玄机。
    完颜虎道:“他雕了一个我的雕像送给我,可小四竟不准他送来,不得已,只好由得小四作主,在市集胡乱给我买了些绢、丝送来。”
    杨应麒点头道:“宗望是怕大哥在雕像里藏了什么信息,所以紧张。”
    完颜虎哼了一声道:“他也是统帅一方、据地称王的人,居然也这般小心眼!”把宗望骂了一通,又道:“对了,你大哥这次派人来,还特地传了一句话,是关于二弟的。”
    杨应麒问是什么事,完颜虎踌躇道:“他在金营听说四弟成亲了,二弟也将有喜讯,便让那文官转一句话,说他在远方遥祝两个弟弟和弟妹白头到老。”
    杨应麒奇道:“两个弟弟和弟妹?怎么是两个?”
    完颜虎又犹豫了片刻,终于把事情的缘由说了出来。
    原来宋廷做事向来不秘,金、宋两国在交战时也屡有使者往来,所以种师道要给曹广弼做媒、帮他娶一个媳妇的事情不久就传到了燕京。宗望宗辅等听了这件事自然不高兴,后来听说种师道给曹广弼介绍的是一个克死了三个未婚夫的女人,便又都把这件事情当成笑话来讲,说曹广弼若是在大金成婚,什么样富贵人家、佼好女子娶不到?现在却自甘堕落,跑去大宋给人作践!宗弼等甚至拿了这件事到折彦冲面前说,数落折彦冲不该为这样一个不识好歹的宋廷受苦。
    但折彦冲听了这件事情后却是另外一番见解,他说:“那个女子的前三个未婚夫之所以没那个福分,怕正是老天安排好了,要留她与我二弟作眷属。”一番话说得宗弼等哑口无言。宗望敬折彦冲气概见识均不凡,命人不得再在这件事情上多弄口舌。因有了这番曲折,所以折彦冲知道曹广弼要结亲的事情,这番得便传话,就顺道恭喜两个弟弟成亲之喜。而折彦冲的这番言论在燕京文臣武将中颇有流传,那来传话的金国文官也曾听说,因此事不涉军国要秘,所以在虎公主的打听下便说了。
    杨应麒听得又是欢喜,又是钦佩,对完颜虎道:“嫂子,你看看吧,大哥也这么说!大哥二哥选媳妇,眼光向来与众不同。这番你便不信二哥的眼光,至少也要相信大哥的眼光啊!”
    完颜虎哼了一声说:“他有什么眼光!”
    杨应麒道:“大哥选了大嫂,不就是天底下最准的眼光了么?”
    完颜虎一听这话心里怯喜,口中却骂道:“你这个小子,总是拿这事来嘲笑你哥哥嫂嫂!”
    杨应麒窥破她的心意,趁机问道:“那这亲事……”
    完颜虎想了想道:“既然你大哥都这样说了,那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再说,你大哥的话也有道理。”
    杨应麒大喜,和完颜虎扯了一会家常退出来,寻到刘锜道:“事情有变化了,这门亲事没问题了。”
    刘锜奇道:“这是为何?”
    杨应麒便将此事的前因后果说了,刘锜沉吟良久,终于叹道:“大将军的见识果然不凡,怪不得他能作成如许大事业!”
    杨应麒道:“被大哥这么一启发,我也有了一个主意,顺道把出兵大宋的事情给你解决了吧。”
    刘锜大喜道:“小七哥儿,你有办法?”
    杨应麒道:“有。不过还得花一点时间。”
    刘锜便请教是什么办法,杨应麒道:“由汉部公然出兵,还是不行的。不过可以由宋、汉联手,汉部出兵,大宋出将,打仗时仍打大宋的旗号行事,这样既有救亡图存之实,又让宗望没有借口害我大哥。你看如何?”
    刘锜想不到杨应麒竟会如此慷慨,忙道:“汉部这般出力救援而不居功,这……这可是亘古未有的事情!刘锜先替朝廷谢谢了。”
    杨应麒道:“只是不知大宋朝廷的意思如何?这样吧,明日我便召虞琪说一说这事,让他请示朝廷。不过眼下最要紧的,却是我二哥和你姐姐的婚事。”
    刘锜喜道:“这个自然,我这便拟信,请种少保主持婚礼!也算完了先父先母的遗愿。”
第二一七章 窥九鼎(下)
    这边刘锜因为眼前之事而信息,那边汴梁却又乱成一团杂麻!由于边疆事态一日三变,赵桓情绪起伏很大,对曹、刘联姻一事的热情早过去了,因此并不十分看重,故而曹广弼在汴梁成亲的场面并无预料中的隆重。但对于汉部“出兵不出将、管战不打旗”的提议,大宋朝廷倒是大感兴趣。
    不过杨应麒书信中又提到的三个条件:第一,关于此事乃是宋廷与汉部的口头协议,汉部绝不留下书面印信,以免万一落入金人手中害了大将军的性命;第二,统兵武将必须由宋、汉双方共同首肯,不能由任何一方单独决定;第三,汉部借出的这支兵马只能用于对付金人,而不能作其它用途。
    这三条提议倒也合情合理,赵桓和他的宰相们觉得怎么算都有利,已经有心答应,只是在是否符合祖宗规矩上多有犹豫,而在将领人选上也是众议纷纷,一开始李邦彦提议就用曹广弼,但随即觉得不妥:曹广弼毕竟还没有正式向赵室效忠,若是由他来统领军队,那这支军队就完全变成汉部的了。双方使节来往,拖拖拉拉两个来回就浪费了几个月,但还是没把事情解决。
    此时已经开到河东、河北的陕西兵已经在大宋枢密院的胡乱指挥中断送得差不多了,李纲虽为两河宣抚使,是河北、河东各路军队名义上的统帅,也是援救太原等被困城池的负责人,但一来他手上兵少粮缺,二来在两河活动着的各路兵马都直接听朝廷调动,李纲并无和他的名号相称的权力,三来李纲虽然忠义,但毕竟是书生用兵,才能亦颇不足称——有此三错,致令两河的战局越来越不利于大宋。
    最后宋廷终于不耐烦了,罢免了李纲,重新起用种师道为两河宣抚使,但种师道面临的困境并不比李纲好,虽然他在军事上比李纲内行,但他又不是神仙,哪里就能迅速扭转整个败局?
    在回辽口之前的傍晚,杨开远对杨应麒道:“如今大宋的形势很不妙,金人若是再次得手,你是否还打算忍下去么?”
    杨应麒道:“不忍下去又能如何?难道我们还能置大哥的生死于不顾么?”
    “置大哥生死于不顾自然不可以。”杨开远道:“但是我们那‘一兵一卒不入宋境’的承诺,却值得重新考虑了。”
    杨应麒心中一凛道:“三哥,你也心动了?”
    “嗯,”杨开远道:“大宋病如羸牛,既扶助不得,不如取而代之!若非如此,老二派石康回来干什么?”
    杨应麒道:“你是说二哥也有取宋之意了?”
    杨开远道:“他没有明说,但照猜想应该是——问题只在于怎么取罢了。”
    杨应麒道:“若是这样,那二哥还留在大宋干什么?他甚至还在那里成亲!难道他真想靠自己的力量救大哥出来?那怎么能够?”
    “救大哥?”杨开远道:“他想救大哥?嗯,依靠宋人的力量救大哥,这倒是个好主意。可是该怎么做却又难了。”
    “救大哥,那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但在大哥一旦脱困,那就是金汉正式决裂之时!在那之前,我们必须得让局势继续朝着对汉部有利的方向发展。”
    杨开远道:“可现在形势对我们来说并不有利,大宋节节败退,连带着我们也进退失据。汴梁如能守住,那我们还可以继续坐观他们互相消磨。但时局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我对赵桓是否能继续守住都城已很怀疑。如果汴梁失守,那我们的情况可能会更糟!”
    杨应麒道:“但是现在我们再要突然扭转策略侵宋也来不及了。如今才忽然侵宋会让我们之前布下的棋子都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