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边戎 >

第211部分

边戎-第211部分

小说: 边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颜虎抹了眼泪,将虎符收好,对杨应麒道:“我等不得了,我要北上去见他。”
    杨应麒道:“我这便去安排。”
    不久完颜虎便带领一个声势浩大的队伍北上迎接折彦冲,夫妻两人相会于路边,执手无语许久,完颜虎忽然哭道:“我在津门愁得头发也白了,你怎么看起来比离开之前还年轻些!”
    折彦冲没想到久别重逢后妻子竟是这样一句开场白,展颜笑道:“我一直跟你说:我的事情你少操心,谁让你不听我话的?”
    完颜虎骂道:“不操心,不操心!我怎么能不操心!摊上你这样一个丈夫,我……我非短十年命不可!”
    折彦冲微微一笑道:“不会的,只要有我在一日,阎王也不敢碰你!”
    夫妻二人极尽悲欢,旁边的臣工也帮着流泪。好容易收拾了情绪,折彦冲才与妻子并骑入城,左右是折允文和林舆两个小孩,文官武将都跟在后面。路上折彦冲和妻子、子侄都只谈家事,半点不及军政之务。到得津门北城门,却是长子折允武带着张玄素等一帮老臣前来迎接。折彦冲进城后先去参见大唐括氏,然后才到大将军府与杨开远、杨应麒相见。
    兄弟三人在大将军府后花园的大树下见面,左右再无第四个人,折彦冲微笑着想默默杨应麒的额头,伸出手去发现他和自己差不多高,便转为拍拍他的肩头道:“这段日子来受苦了。”
    杨应麒看着折彦冲,忽然抓紧他的手道:“大哥,我这不是受苦,是受罪!”
    折彦冲道:“放心吧,过了这一关,天下就再没什么能阻挡我们的了!”又转向杨开远道:“幸亏有你!”
    杨开远也微笑以报:“也幸亏大哥你及时回来,再拖下去,我和应麒怕就撑不住了!”
    折彦冲问道:“现在局势如何?”他脱困以后的这段时间来已经打听了他被软禁后的诸般大事,这时问的已不是具体的事情,而是对整个局势的把握,这一点却是连韩昉这样的人也没法跟折彦冲说的。
    杨应麒哼了一声道:“万事具备,就等大哥回来而已!”
    杨开远见杨应麒说的自信满满,微微一笑,说道:“应麒别说的太过。我们还是有许多困难的。外事不论,且说内部的事情。自大哥离开之后,汉部其实已经忧患重重。”
    杨应麒却淡淡道:“所有的弊病,根源都在于大哥落在金人手里我们才进退两难。现在大哥既然回来,那便什么事情都好办!”
    杨开远沉吟半晌,说道:“汉部的一些病症大哥回来后自然会痊愈,但还有一些事情一时间却还未必能够解决,其中最麻烦的就是二哥,他被困于太原,现在可不知道怎么样了。此外,老四在塘沽划地为王的势态也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要想对付金人,得先把内部的事情处理好再说。”
    折彦冲微笑道:“老四么?回头我便召他来津门见面。”顿了顿,问杨应麒道:“听说老四最近多了个帮手,叫做陈显。”
    “不错。”杨应麒道:“那也是个极有能耐的人。”
    折彦冲道:“既然你也这么说,那多半便是很不错的人了。好,让他也和老四一起来津门见我。”
    杨开远道:“他们都来津门,那塘沽怎么办?”
    折彦冲道:“老四渡海来津门的同时,你就扬帆去塘沽。对付宗辅、挞懒的事情,你来接手。”
    杨开远惊道:“这样……不大好吧。”
    折彦冲笑道:“放心,我会给老四另外派任务的。我的话,他不敢不听的。”又对杨应麒道:“塘沽这个地方,放在老四手中起不了最大的作用。你可曾打算过把我们汉部的大本营移过去?”
    杨应麒道:“之前我们处于劣势、守势之时,中枢是轻易移动不得的,因为那会被人以为我们要弃辽南,人心会浮动。但现在我们处于攻势,移向塘沽反而会振作士气,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们的志向!”
    折彦冲道:“既然如此,那这件事情你就着手办吧。”
    杨应麒道:“四哥在塘沽经营已久,若没他帮忙事情只怕会举步维艰。不如以四哥为正官,我加派人手帮他完成。”
    折彦冲摇头道:“这件事不能交给他做,他不适合。我们在塘沽要出动的是堂堂正正之师,不需要那些在台面下鬼鬼祟祟的招数了。我打算派他去对付赵构,那才是他的长处。”
    杨应麒道:“要是这样的话,那我至少得有陈显的支持。不过我未必能折服他。”
    折彦冲颔首道:“陈显那边,我来帮你想办法。总之你想怎么做就放开手去干!无论内事还是外务,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给我来处理!”
    杨应麒大悦,杨开远又道:“那二哥那边……”
    折彦冲道:“你到塘沽后,就给宗翰、宗辅写信,让他们停手。中原打得太久了,百姓饱受荼毒的时间也太长了,我希望大家能停一停,让百姓休养生息些时候。中原百姓受了这么多的苦头,我们也是有责任的,现在如果力所能及的话,就要尽量结束战乱!”
    杨开远皱眉道:“他们……恐怕不会那么听话。”
    折彦冲闻言哈哈大笑道:“他们不听话?如果他们不肯停战,那你就代我问他们:还要会宁不要!”
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上)
    汉部的态度变了,变得激扬,变得豪迈,变得咄咄逼人!之前的一些隐藏着的势力,通通都浮出了水面!太行两侧,黄河上下,无论是学生、士人,还是兵将、商家,人人都把大将军挂在嘴上!这种突然的变化甚至让早有心理准备的人也感到吃惊!而身处淮子口的赵橘儿、胡安国等人的感受尤深!
    “公主,外面已经没人再担心金军会打到淮子口了!”翠儿从集市上回来后道:“大家都在说,我们什么时候收复两河,什么时候规复燕云,什么时候打到会宁!”
    胡安国也从儿子那里听到汉部已经在向登州方向增兵,王师中甚至赤裸裸地上表津门,要求山东易帜,正式并入汉部!
    “唉——”这个硕儒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胡寅道:“汉部开国气象已成,挡不住了,挡不住了。”
    胡寅问:“父亲的意思为何?”
    胡安国道:“且再看看汉部首脑接下来的动作,是智是愚。”
    汉部的主力军队仍然没有动作,但作为附属军力的赵立、刘锜却已在行动!宗辅为了防范汉部从塘沽方面进攻,兵力不得不大面积地调回燕京,所以赵立得以进逼到大名府,而刘锜则渡过济水,收复了滨州、棣州、德州,滨、棣、德三州北部都与沧州接壤,所以刘锜的兵力一到这里,马上请得汉部中枢的许可征调沧州的民兵团练指挥权。这样一来不但赵、刘兵力大增,而且汉部在山东、河北的实际控制领土也完全联成了一片!
    杨应麒掷下政令,将位于大河南北两岸的塘沽与塘南正式合并为一座新城。又签发了枢密令,将塘南以外的沧州连同滨州、棣州、德州划为河北路战区,由刘锜总领兵权。汉部的枢密令传到以后,刘锜犹豫了一会,终于默然领命。
    就在这时,杨应麒以折彦冲名义传发的“停战檄文”也到达了。这道檄文要求金军、宋军、义军以及各种地方势力全面停战,让百姓休养生息。汉部动用了强大的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将檄文传到了河南、河北、山东、河东、燕云、陕西的每一个县。这道檄文在冠冕堂皇的用词背后充斥着赤裸裸的威胁,这个威胁可以用折彦冲让杨开远代为传达的那句话来体现:你们还要会宁不要!
    这当然不是一句纯粹口头的威胁,实际上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折彦冲真的敢这么干!有能力这么干!
    在中原战场上,金军现在唯一占据优势的就只有太原!可是两河的民气在这道檄文的促发下已经形成燎原之势!不但太原城内士气高昂,而且太原周遭的情形也产生了连锁变化!太原府西边的石州首先叛金易帜,跟着是太原东边平定军的一支渤海军叛变入太原受曹广弼节制,同时太原东北的代州更有一支契丹兵偷袭雁门关呼应汉部,在一片纷纷扰扰中,太原西南的汾州更有三十二家大户联手捐出粮草万担输往太原。忽然之间,曹广弼所在的太原不再是孤城,因为他在周围随时可以得到补给!
    一向凶悍的宗翰在这种形势下也害怕起来,他在河南、山东已经完全呆不住了,就是河北、河东也没一处地方能让他感到安全!所有汉人看起来都不可信,尤其是被金人征集入伍的那十几万汉奸部队!甚至连契丹人、渤海人都变得很不可靠!如果形势再这么发展下去,天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宗翰对部队的信心忽然降到了历史上的低点,如果有一天那十几万汉人部队忽然全线倒戈,他也不会觉得奇怪!现在他必须赶紧和吴乞买、宗辅达成共识,也唯有三方力量联合起来才有可能重新压制折彦冲!
    宗翰如此想,宗辅也如此想。汉部和金军都不动,那些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和义军在这种情势下也都不敢动。于是,两河、山东、河南和陕西在汉部传发“停战檄文”之后不久竟然真的实现了停战。应该说这次和平这是一种微妙的局势造成的,但它产生的舆论力量却远远超出杨应麒的预料!
    “金兵也怕汉部的大将军啊!”
    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但文人们容易产生冲动,武将们容易产生豪情,而底层的百姓则容易产生盲目崇拜!不过,如果有一支理性的力量作为主导的话,那上千万人的盲目乐观有时候也可以成为有用的力量!因为有些事情,相信的人多了,就会变成现实。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挞懒、宗翰、宗辅这金国三巨头分别出发前往燕京碰头。但是他们的这次会面却并不很被当下的舆论所重视,因为另外一个会议也即将在山东的清阳港召开!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次会议比金国三巨头的碰面更加重要!这个会议,就是杨应麒移书天下、要求召开的“华夏扩大会议”。
    杨应麒的这封信几乎是一封公开信,让整个东方世界都知道了这次会议的形式和内容。
    会议的形式基本是以汉部的元部民代表会议为雏形而略加变化,参加的人则不限于汉部已有的元部民代表,而包括了所有抗金阵营的重要人物和中原地区能够保持中立的部分士绅,在前线走不开的战士、将领可以派遣代表参加。
    而比会议形势更为引人的,是杨应麒所草拟的三项预定议题。哪三项?
    第一,关于在两河地区、京东西路废除政和以来宋室政府的苛捐杂税问题,以及如何恢复这个地区在战后的民生与经济问题。
    第二,关于如何让东北地区、漠南地区和燕云地区由野蛮之制进于文明之制,以及如何减轻这些地区人民的沉重负担问题。
    第三,关于大宋律法与汉部律法的调适以及在各个地区的变通、适应问题。
    这三项议题,没有一句话涉及怎么分割蛋糕的问题,甚至回避了中原乃是宋室故土的问题,更没有提到谁来做皇帝的问题,而把问题的核心直接指向为民请命的大道义上。所以胡安国、杨时等人看到这封书信后就完全呆住了,汉部无论是以高官厚禄还是“天下大势所趋”为引诱都很难让他们动心,可杨应麒开列出来的这几条议题不但大大出乎他们意料之外,而且还让他们很难拒绝!他们知道这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什么!北宋士大夫孜孜以求的“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政治原则,有可能因为这个会议而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这时身在南方、年迈体衰的杨时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出席,但也准备派他的弟子前来旁听;而胡安国则马上回信表示会按时出席。
    和中原大儒们的反应不同,赵构在江南恼得暗中咒骂,而宗翰、挞懒更是气得跳脚!杨应麒的这三项议题,不但把中原当作囊中之物,甚至连大金本土也计算在内!“让东北地区、漠南地区和燕云地区由野蛮之制进于文明之制”——听文官读到这句话时宗翰就忍不住拔剑把那文官的手斩了下来!那文官当场痛晕,而周围的文臣更是吓得瑟瑟发抖!可是这句话却讨好了汉部境内所有的北国部族,尤其是接下来的那句“如何减轻这些地区人民的沉重负担”更是让汉部境外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北国诸族充满了期待!
第二四零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
    杨应麒列出的三大议题至少在表面上没有提到蛋糕怎么分的问题,因为在这种冠冕堂皇的会议上,要讨论的本来就是一些比利益分配更为“根本”也更为虚妄的事情,蛋糕怎么切,其实在会议召开之前就会决定。因此,这次会议的日子被定在华元一六八零年年中,距离书信到达各个被邀请人的手上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所有的势力刚好利用这段时间来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的结果如何杨应麒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只要肯来讨价还价,那来讨价还价的人和他所代表的势力便会被纳入这个游戏规则之内!游戏规则是杨应麒都不会吃亏。
    就亲疏而论,当前汉部的势力可以分为内两大板块,但实际上,这两大板块的势力早已互相渗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交集,比如中原士绅中的大儒士和汉部境内的名文人便容易走到一起,这可以拿胡安国来做一个例子:这位老先生之前一直没怎么和汉部打过交道,但他一进入山东半岛,不数月间不但蓬莱学舍的学子大部分拜倒在他的座下,连管宁学舍的山长也渡海前来问学——这是大宋儒者征服汉部学子的现象。反过来,原属汉部的势力也不断向中原渗透,特别是商人、将领归心者最多,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刘锜的受官和河东大户的率先投诚!当然,也有属汉属宋泾渭分明的势力,比如阿鲁蛮所代表的北族势力,和中原的保守士绅之间就没什么交集。但有了胡安国、曹广弼、刘锜等足跨两大板块的中间势力存在,原本不存在交集的势力也可以借由他们而有了走到一起的条件。
    不过,正如这次华夏扩大会议的议题在冠冕堂皇之下有其虚幻性一样,所谓汉部原有势力与中原士绅势力的蛋糕分割,其实也还算不上最核心的利益分配,这个即将诞生的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