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企业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浮躁 >

第12部分

企业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浮躁-第12部分

小说: 企业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浮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智、冷静、稳重,遇事要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在采取某种重大行动之前,必须反复告诫自己:千万别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常常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人贵有自知之明。须知太阳不是为我而升起的,地球不是为我而转动的,哪个人都不是必不可少的,都不是时时处处正确的。须知合理的、适当的、理智的让步,必将有助于矛盾的消除和事情的解决。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面。集中自己的智力,去进行有益的思考;集中自己的体力,去进行有益的工作。不要总是企图论证自己的优秀,别人的拙劣;自己正确,别人错误。不要事事、时时、处处总是惟我独尊;不要事事、时时、处处总是固执己见。在非原则的问题和无关大局的事情上,善于沟通和理解,善于体谅和包涵,善于妥协和让步,既有助于保持心境的安宁与平静,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环境的稳定。

乐观地面对人生
悲观者总是看到灰暗的一面,而乐观者总是看到光明的一面。我们有权选择做一个悲观者还是乐观者。如果要想使生活充满阳光,要想驾驭好自己的人生,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选择乐观。
两个青年到一家公司求职,经理把第一位求职者叫到办公室,问道:“你觉得你原来的公司怎么样?”
求职者面色阴郁地答道:“唉,那里糟透了。同事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部门经理粗野蛮横,以势压人,整个公司暮气沉沉,生活在那里令人感到十分压抑,所以我想换个理想的地方。”
“我们这里恐怕不是你理想的乐土。”经理说,于是这个年轻人满面愁容地走了出去。
第二个求职者也被问到这个问题,他答到:“我们那儿挺好,同事们待人热情,乐于互助,经理们平易近人,关心下属,整个公司气氛融洽,生活得十分愉快。如果不是想发挥我的特长,我真不想离开那儿。”
“你被录取了。”经理笑吟吟地说。
一味抱怨的悲观者,看到的总是灰暗的一面,即便到春天的花园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断的残枝,墙角的垃圾;而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姹紫嫣红的鲜花,飞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我们有两个方法来看待世界上的事物,一个是乐观的态度,另一个是悲观的态度。
假如你是个悲观的人,选择了悲观的态度,那么你将时时忍受忧郁、痛苦的折磨。你的工作、你的健康因此要为它付出代价,你的心田常常是阴暗多雨的。付出了这个代价,也许,你所换来的是对外面真实世界精确的认识以及强烈的责任感。
假如你真正学会了乐观,你随时可以因需要而选择去用它;你不必担心变成乐观的奴隶。你可以自由地去选择。你可以在你认为用了乐观会使你不再沮丧,有更高成就或更加健康时,选择快乐。你也可以在你需要清晰的判断力时,选择谨慎和悲观。恰当地使用乐观不会使你减少你的价值观或判断力,让你可以自由运用它来完成你的既定目标,使你的智慧更得以发挥。
乐观与悲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点。比如:某人被车撞断了一条腿,如果他很乐观,那么就会笑哈哈地庆幸:在车轮下白捡了一条性命,真是福星高照;如果他很悲观,那么则会沮丧地哀叹:少了一条腿,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悲观的人常会担心天塌下来砸死自己;而乐观的人会想:即使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呢。
乐观的人前面似乎总是春暖花开阳光和谐,又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在不幸中创造奇迹。而悲观的人前面又似乎总是冰天雪地阴雨绵绵,在无奈中前进,前进中又遇无奈,一直在无奈中悲伤下去。
杰里是饭店经理,他的心情总是很好。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回答:“我快乐无比。”
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会告诉对方怎么去看事物好的一面。他说:“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杰里,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我选择心情愉快。每次有坏事情发生,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后者。人生就是选择,你选择如何去面对各种处境。归根结底,你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有一天,他忘记了关后门,被三个持枪的歹徒拦住了。歹徒朝他开了枪。
幸运的是事情发现较早,杰里被送进了急诊室。经过18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治疗,杰里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弹片留在他体内。
6个月后,他的一位朋友见到了他。朋友问他近况如何,他说:“我快乐无比。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朋友看了伤疤,然后问当时他想了些什么。杰里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医护人员都很好,他们告诉我,我会好的。但在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朋友问。
杰里说:“有个护士大声问我有没有对什么东西过敏。我马上答‘有的’。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我说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声中,我又说道:‘请把我当活人来医,而不是死人。’”
杰里就这样活下来了。
其貌不扬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那笨拙的身躯裹着常年皱皱巴巴分不清季节的及膝短袍。而他的乐观可谓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在被泼妇般的妻子骂的狗血喷头后,又被泼成落汤鸡,而他竟摸摸头、抹抹脸上的水,高兴地自我解嘲:“雷鸣过后必有暴雨……”
人生是一串无数烦恼穿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总是一面笑着一面数念珠。既然快乐着能过完每一天,痛苦着也一样过完每一天,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呢?

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
不要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应该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这样你才能为工作投入,甚至会为它痴迷,这时所有的困难都会变得轻松起来,因为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快乐和享受。
国外一家报纸曾举办一次有奖征答,题目是“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从数以万计的答案中评选出的四个最佳答案是:
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的艺术家;
正在筑沙堡的儿童;
忙碌了一天,为婴儿洗澡的妈妈;
千辛万苦开刀之后,终于救了危急患者一命的医生。
看来,工作着的人是最快乐的。确切地说应该是:正从事自己喜爱工作的人是最快乐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快乐的人,往往是生活中没有自己喜爱的事可做的人。
我们常常认为只要准时上班,按点工作,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所谓的工资了。可是,我们没有想到,我们固然是踩着时间的尾巴上、下班的,可是,我们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其实,工作就是工作,它永远不可能像休闲度假一样充满了新奇和喜悦,关键是你如何在其中寻找并创造乐趣。
《让你终身受益的成功经验》中介绍了一条看似平凡实则不凡的成功经验:变厌倦为快乐。书中举例说,刚做旋车工的萨姆尔·沃克莱日复一日的工作就是旋螺丝钉,看着那一大堆等待他去旋车的螺丝钉,萨姆尔·沃克莱满腹牢骚,心想自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来旋螺丝钉呢?他想过找老板调换工作,甚至想过辞职,但都行不通,最后寻思能不能找到一个积极的办法,使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于是,他和工友商量开展比赛,看谁做得快。工友和他颇有同感。这个办法果然有效,他们工作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乏味了,而且效率也大为提高。不久,他们就被提拔到新的工作岗位。后来,沃克莱成了著名的鲍耳文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工作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分量愈来愈重,甚至成为评量成功的重要准则。不管你为哪家公司、哪个组织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一种乐趣。在今天,享受工作乐趣的方法很多。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音乐家或演员都是以工作为乐的。要乐在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视为一种终生的成长历程。
很多人都在几个不同公司做过不同的工作,而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也都有过跳槽的经验。换句话说,工程师可能变成企业家,音乐家可能变成数学老师或业务员,而护士也可能变成科学家。
重点是要找出什么是你喜欢而且擅长做的,并且将你的热情与事业结合在一起。你最好可以找到一个能够发挥潜力、激励自己的工作。长远来看,做你喜爱的工作,将能为你赚进更多的钱。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爱与厌,苦与乐,大都存乎一念之间。有人成天郁郁寡欢,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有人天天心情舒畅,把工作当享受。“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这不仅强调了每一项工作的重要,更说明了每一项工作都大有可为。工作带给你的是快乐还是折磨,主要在于你对工作的态度。
干好工作首先要热爱工作,而热爱的前提之一,就是找到工作的乐趣。之所以提倡寻找工作中的乐趣,主要是有些人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甚至仅仅看到了工作的难度与压力、艰辛与枯燥。善待工作,热爱工作,我们才能变得轻松,变得从容,变得愉快,进而有所成就。
当然还有别的享受努力工作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随时提醒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当我们工作的时候,别人将受惠于我们的付出。不管我们是否从事健康医疗事业,都能够改善他人的生活品质;当个老师,我们也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人生;即便是从事像缝制降落伞这样单调的工作,我们也该记住,这些降落伞可能会拯救一些生命。

保持一份好心情
心情好了看着什么都顺眼,做起什么事都顺心。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那么,我们每天都是快乐和充实的。有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你可以装出一份好心情。
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 子。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他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多年来,心理学家都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我们常常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
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心理学家艾克曼的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像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
例如,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可以多回忆愉快的时候,还可以用微笑来激励自己。当然,笑要真笑,要尽量多想快乐的事情。高声朗读对读书和改变心情也有帮助,只是读书时要有表情,且要选择能振奋精神而非忧郁的心态。一项心理研究显示,心情烦恼的病人带着表情高声朗读后,他们的情绪会大为改善。
良好的心情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恶劣的心情对健康的危害则犹如任何病原体。
人们都愿意处于欢乐和幸福之中。然而,生活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并且经常发生祸不单行的事。频繁而持久地处于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之中的人必然会有健康问题,甚至减损寿命。那么,遇到心情不快时,如何保持一份好心情呢?
其实,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情的“砝码”就在你的手中:
1. 转移情绪。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此时此刻,应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比如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在家中与亲属发生争吵,不妨暂时离开一下现场,换个环境,或者同别人去侃大山,或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娱乐娱乐。这样很快就会把原来的不良情绪冲淡以至赶走,而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
2. 憧憬未来。追求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都应该泰然处之。不管现实如何残酷,都应该始终相信困难即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3. 向人倾诉。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的方法。首先可以向朋友倾诉,这就需要先学会广交朋友。如果经常防范着别人的“侵害”而不交朋友,也就无愉快可谈。没有朋友的话,不仅遇到难事无人相助,也无法找到可一吐为快的对象。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计谋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明朗。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向亲人倾诉,学会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倾诉给他们,也常会使心境立即由阴转晴。
4. 拓宽兴趣。兴趣是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人的兴趣越广泛,适应能力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比如,同样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有的人觉得无所事事,很容易产生无用、被遗弃等失落感。而有的人则觉得退下来后无官一身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看书、写字、创作、绘画、弹琴、舞剑、养鸟、钓鱼、种花等等。总之,兴趣越广泛,生活越丰富、越充实、越有活力,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
5. 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事之间,朋友之间也难免有争吵、有纠葛。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