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世界顶级预测大师教您预测未来:定见 >

第3部分

世界顶级预测大师教您预测未来:定见-第3部分

小说: 世界顶级预测大师教您预测未来:定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参与过缔结凡尔赛和平条约的谈判,他当时就十分反对要求德国进行高额赔款。在1919年出版的《和平的经济效益》(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一书中,他曾预言德国的高额战争赔款将会导致大的灾难,后来果然得到了应验。尽管他的想法在现在看来是十分有道理的,但在当时却因为各种原因而遭到摈弃。
奥地利经济学家、自由市场的早期倡导者弗里德里克?海克(Friedrich Hayek)在1945年出版的《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一书中曾预言过共产主义国家的失败。他的预言是有坚实的基础的:成功的中央集权必须事先了解市场的发展方向,而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更多详情请阅读本书第二部分的第四章关于欧洲的章节。
凯恩斯和海克的研究从来都不是盲目地探寻未来,在天空中寻找未必存在的星星,他们都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研究。他们的著作也证明对于现实的客观、无偏见的研究是可以揭示未来的。而来自政治家和同事们的敌意和否定也证明,某些定见是会蒙蔽和欺骗人们的视线的。
但是三位伟大的奥地利裔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弗里德里克?海克和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远见并没有能够阻止整个欧洲的错误方向。欧盟政治家的承诺和预言就像是升上天空的气球,在与现实碰撞之后必然破碎。他们之所以还会继续自己的空话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于追求完美的普遍错误认识,这一思潮在政界尤其流行。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预测未来的最可靠方法就是立足现实。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之上进行思考,这也是我撰写所有书籍的基本原则。未来是隐藏于现实之中的,但这并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研究现实中的所有细节以便预测未来。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未来只是现实生活的延伸,而是说我们可以从自己所在土地上,而不是天空中,发现未来的萌芽。
因此,小心前面的陷阱,仔细观察眼前的事实,并且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帮助,下面的章节将会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几年前,我曾经就美国向巴拿马移交巴拿马运河而在巴拿马市发表过一次演讲。
作为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正式把巴拿马运河归还仪式的前奏,组织各国外长听取我演讲的巴拿马外交部长邀请我和我的妻子加入大家的队伍,乘坐直升机游览运河。我和妻子本身对直升机的安全性是有些担心的,但是我们不想在大家面前露怯,只好参加了这次游览。
在此之前,我们曾经阅读过一些材料,知道建造运河是多么艰难,有许多人为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直到我们从直升机俯瞰时才全面了解了整个工程。浓密的雨林绵延数里,十分壮观,我们脚下密集的丛林就像是一块厚厚的地毯,而人工运河就像一条蓝色的带子从中蜿蜒而过。
而几天之后当穿过曾经从直升机上看到过的丛林时,我们看到的却是完全另一幅景象:茂密的植被、棕榈、树林和灌木;各种不同层次的绿色;鸟儿在枝头唧唧喳喳叫个不停,猴子们在树梢荡来荡去的时候还不时与同伴聊天;每一次转弯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这与我们在直升机上俯瞰的角度截然不同,看到的景色也截然不同,这也再次验证了下面这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虽然我们并不是每次都有机会可以体验到这种细节与整体的区别,但是情况大致都是如此。如果你想发现风向性的事件,就要与之拉开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如果缺少这样的距离,当时的潮流会很容易蒙蔽你的视线。风尚本身是隐含于趋势之中的,而且也是趋势的一种体现。但是趋势并不经常发生变化,而趋势所隐含的风尚却在不断促进变化的产生,因此才有了“流行”这个词。
1982在我在《大趋势》一书中提到的一项重大变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隐含于这项转变之中的趋势就是人们“身体意识”的觉醒。在农业社会中,我们是依靠自己辛苦的身体劳动来完成日常杂务的。同样,在工业社会,我们也要在工作中出卖体力。(在美国的短暂历史中的体现就是人们的职业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职员的转变)。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体力劳动的需求大幅下降。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大多数人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体力劳动非常之少。这种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影响之一就是许多人都成为了办公室人员,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的身体的活动和身体所摄入的物质,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身体意识”时代。这种向办公室人员的转变是由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引起的,是不会出现逆转的。
因为办公室工作的特性,我们还会一直继续关注自己的身体,这一点是不会变的,但是我们爱护自己身体的方式却会随着潮流而变化。这些潮流就是趋势的具体表现,是趋势不断变化的体现方式。比如,很久以来,跑步都被认为是健身的有效方式;游泳也曾经盛行一时,现在许多人开始追捧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私人教练和健身俱乐部开始流行。我们健身的方式,尝试的各种器材,都可能是随着潮流而变化的,但是健身的必要性却是始终如一的。除健身之外,关爱身体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饮食。
当然,饮食与节食也是与潮流密不可分的:马约医学中心(Mayo Clinic)饮食法、艾特金斯饮食法、素食、西瓜、体重监测、南部沙滩、比佛利山、低脂肪、高脂肪、只吃碳水化合物、不吃碳水化合物、大量水果、不吃水果。现在许多人都非常关注艾特金斯饮食法(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法),但是我想指出,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式早就已经存在了。早在1825年,琼?J(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一位法国律师,在备受整个欧洲推崇的《味觉的生理反应》(The Physiology of Taste)一书中就曾说过,一些读者肯定会反对他的饮食方案。他在书中写道:
“‘天那!’不管是男人还是女士都会大叫,‘我的老天!教授太没有人性了!我们喜欢的所有食物他都不让吃,比如可爱的小蛋卷、蛋糕,还有饼干。甚至连土豆和通心粉也不行!一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美食家怎么会说出这种话呢?’
“‘你们说什么?’我摆出一副最严肃的面孔,其实我难得如此严肃。‘那好吧,你们就吃吧!吃得胖胖的!变得又肥又丑,还会得哮喘,最终还因为这些过度的油脂而丧命。’”
尽管节食并不有趣,但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人们寻找减肥途径的热情似乎永远也不会消退。而潮流只是我们应对由于整天坐着办公而产生的多余脂肪的暂时方式。你可以认为潮流是重大趋势的体现,你也可以认为趋势来自于社会的重大变革。本书第二部分第一章“视觉文化正在占领世界”中就有几个很好的例子来帮助你理解这一结论得出的过程。
掀开帘子看世界
许多人都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我喜欢的藏身地之一就是窗帘后面。社会的一些重大变革就像是藏在窗帘后面的小男孩一样,发现他们并不困难,关键就是不要被窗帘蒙蔽了眼睛,而是要掀开它看一看。
在《大趋势》一书中我所写的另外一个变革就是工会会员的数量会继续下降,工人运动会消失。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四分之一的工人都加入了工会。而在平等待遇的“窗帘”的后面是工会组织的精神(对所有工人一视同仁)与由于技术而逐步显现的个人主义之间的不和谐。这一方面是由于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从而导致从业人员大幅减少,而制造业正是工会会员最集中的领域。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人经济状况好转,这也使得他们减少了向工会组织寻求帮助。这一现实使得工会组织就像是等待中生代归来的恐龙一样,但是中生代是不可能重新回来了。工会组织已经失去了适合自己生存的政治土壤。就像恐龙一样,想要生存下去,工会组织必须要改头换面,重新为自己定位,但是它们并没有这样做。
从我在书中预测美国工会会员减少到现在,私营企业中工会会员的比例已经从当时的25%下降到了7。8%,而且还在继续下降。刚刚宣布的服务业工人工会脱离美国劳工联合会以及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的消息更使得工会组织的状况雪上加霜。
基本变革都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很少是由于单一的因素所引起的。因此,在做出判断之前,人们最好先考虑一下是否有多种因素在推动事物向不同方向发展。本书第二部分中所得出的结论没有一条是仅仅基于某一线索的。如果找不到足够的线索,你最好再次掀开窗帘看一看。
行星研究所
报纸是揭开未来面纱的重要信息来源,它的作用就像是一个行星研究所,为我们报导这个星球上所发生的事情。报纸被许多人称为“历史的草稿”,这个说法再贴切不过了。因此,报纸是人们研究过去和未来的第一手资料。历史书经常把当时的报纸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但是我们却经常忽视现代报纸的这一功能。那么就请大家用一百年后的眼光来读今天的报纸。当然,在阅读报纸的时候,我们所寻找的并不是个人观点,而是对事件的记录和比赛的结果。我们发现比赛结果的过程,以及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将在下一章:关注比赛结果中进行详细讨论。
报纸是一个封闭系统中的被迫选择的体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听我解释。报纸之所以是社会变革的重要监视器,说得简单点,是因为报纸中可以报导新闻故事的篇幅是有限的。从经济角度考虑,报纸中为新闻留出的空间,也就是新闻版面,总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有新鲜事物在报纸中出现,那么就必然有些新闻被删除或者缩小篇幅。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就是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被迫选择的原则。《纽约时报》的主编约翰?格迪斯(John Geddes)曾经说过,该报的新闻版面“已经大约八年没有变了”,他强调说“这里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战场。”当然,网上的博客就不存在这种“空间预算”的问题,他们永远都不需要考虑文章的长度和空间的容量。
社会中也同样存在被迫选择的情况。社会和人们有着类似的特性:人们的大脑在任何一个时刻能够考虑的问题和事情都是有限的,而社会在任何一个时刻所关注的问题也是有限的。如果引人注目的新问题出现,那么现有的问题所引起的关注就会减少甚至消失。所有的这一切都反映在新闻版面当中,新闻版面上的内容代表了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优先关注程度。
报纸的内容和编辑方式都决定了它们的优劣之分。我个人认为,最忠实记录了世界变化的报纸有《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华尔街时报》(Wall Street Journal)、《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它也自称为报纸)和《今日美国》(USA Today)。
但是即便是上述报纸,大家也不要指望它们能够完全反映出从长远角度来看比较关键的事实信息。比如说在2006年3月末,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裁员30
000人。这一消息占领了几乎所有报纸的头条,尽管裁员需要三年的时间才会完成,尽管对于日渐衰退的福特公司这一消息并不令人意外。在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在2月份又新增了280
000个新的工作岗位。显然,从长远来看,这一消息更有价值。但是我却发现这一报导在我所看到的所有报纸中都被淹没在了第10或者第26版。因此,大家在读报纸的时候应该看中新闻本身的重要性,而不要被人们对它一时的关注程度,也就是它所在的版面所迷惑。
在时间的长河中,未来就伴随在我们的左右。
世界未来的转变与趋势都是隐含在现实与历史之中的。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需要做的是预测未来。而想要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就需要置身事外、耳聪目明。
在这一过程中,报纸是我们的重要伙伴。它们不仅是历史的第一遍草稿,而且还是我们了解未来的第一手资料,因为我们现在的工作正在塑造着未来。报纸是我们可以搜集到的基本信息来源,它们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报纸可以为我们提供政治、文化、社会事件、潮流与趋势方面的信息。但是同时它们也包含了个人观点、政治宣传、无关细节和昙花一现的琐事。不仅我们搜集到的信息量非常关键,而且我们敏锐的眼光也很重要。在不断求证和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未来的蛛丝马迹。

定见4 不要害怕犯错误(1)

一位谦虚的反叛分子
对于一位年轻人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的开始。他在苏黎世工业大学(Polytechnikum Zurich)攻读物理学时,毕业论文被导师否定。“你很聪明,”导师告诉他说,“但是你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这似乎是对那些相信“盲从权威是发现真理最大的敌人”的人们的一个非常恰当的评价。
在20世纪初的时候,这样的态度可不吃香。尽管这位年轻人发出了一大堆求职信,但最终还是没能找到一个在大学教书的职位,而这样求职失意的毕业生在他们班只有四个。尽管如此,他的自信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他仍旧坚持:“傲慢万岁!它是我在这个世界的守护神。”在沙夫豪森(Schaffhausen)的一所学校做了一段时间老师之后,他最终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这个年轻人就是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从1902年起,他每周都要在专利局的办公桌前工作48小时,他相信自己生来就是要创造辉煌的,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他还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加点。1905年,爱因斯坦给自己在沙夫豪森结识的好友、数学家康拉德?哈比希特(Conrad Habicht)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