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小河静静流 >

第6部分

小河静静流-第6部分

小说: 小河静静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的最前面。她做完这一切,从灶头油盐柜里取出蜡烛、长香,一枝枝小心翼翼燃上,靠桌子的右边放着。最后,她又把“元宝”点着。那熊熊的火焰,映照着她刀刻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眶和枯黄的眼珠。
她干瘪的嘴唇喃喃颤抖着:
“亮亮小孙孙,吃吧,多吃一点。那粉丝汤,是你最喜欢的,家穷,一年也未能让你吃几次……还有那元宝,拿去换点糖……”
她再也说不下去,声音哽噎在喉咙里。
这场面,方涛并不陌生。他仍记得,二十多年前,逢到父亲祭奠日,母亲就要这么安排一番。那时候,他已经上学,知道点科学常识,不相信这类迷信作法,也曾多次劝阻过母亲。年复一年,母亲也逐渐将此淡忘了。想不到今天,她又恢复了这早已过时的祭奠仪式。但方涛没有阻拦她。他不信鬼神。但这时,他又多么希望世界上真有鬼神呵!因为那样,他肯定会好受一些。而方涛的母亲看来还是相信的,起码比起方涛来要相信些。她相信孩子的死是命中注定,人死了,灵魂还在。方涛不忍心打破她的梦幻。他没有阻拦她,非但没有,还走进里屋,拿出他从北京带回来的香酥糖,恭恭敬敬放上小桌子,就放在那花边铁皮碗旁边。然后,方涛退后两步,站在母亲旁边,摘下帽子,垂下头,咬紧嘴唇,向着他的孩子肃穆致哀……。
但方涛毕竟不是一个迷信的人。未久,他就和母亲激烈地吵闹了一场。
直至今天,方涛还是抑制不住锥心的痛苦恢恨着自己当时的所言所行。
那是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柳霞出工还没有回来,方涛独自一个人躲在里屋,从杂书堆里翻找亮亮留下的字迹。他一眼就瞥见了孩子的练习本。封面上粗大的铅笔字“海亮”和第一页上那首小诗,依然象当年一样清晰。练习本已经写满,最后一页上,是用红铅笔描的一幅画:“北京天安门”。孩子是多么向往北京呵!但小小年纪竟终生不能如愿。方涛再也抑制不住满眶的热泪,泪水一滴滴把铅笔画打湿了。他看不下去,抬起泪眼。壁上挂着的一个木头疙瘩一下映入眼帘。这是海亮的小手枪。方涛于是又想起了两年前孩子拿着木手枪请他玩打仗而他后来竟打了孩子的情景。方涛痛心欲裂。不过,这并不是当年孩子手里的那块木头疙瘩,而是方涛送给海亮的礼物。为了弥补那次对孩子的不公平态度,方涛决定给孩子做一把象样的手枪。一天,他找来一块榆木疙瘩,就用切菜刀砍削起来。小亮亮兴奋地蹲在方涛旁边,手撑着膝盖,乌黑的眼珠随着父亲的刀子一上一下闪动。方涛甚至能觉察得到他的胸部的起伏,听得见他紧张的呼吸声音。孩子是怀着多大的希望呵!但笨拙的方涛哪里是玩具制作者。半天半天,刀口都砍成锯齿状了,木头疙瘩还是木头疙瘩。他只好把这不成功的产品权作手枪送给孩子。海亮一手接过父亲的作品,一手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那个木头疙瘩对照着看。他眼神迷惘,显然发现不了父亲的作品到底高明在哪里。但他还是下决心把自己那个木头疙瘩丢掉了,拿起父亲给的木头疙瘩跑去向母亲报喜:
“看!妈妈,看手枪,爹爹给做的手枪!”
“呵,亲爱的孩子,我怎么竟从未想到过从北京给你买一支玩具手枪回来?”
方涛呐呐着,伏在桌上,微微抽泣。
房间门轻轻推开。母亲进来了。
方涛没有抬头,只是尽量地控制抽泣。
母亲靠近来,方涛感到她的外衣已贴着了他的背脊。他咬住嘴唇,还是没有动弹。
“儿,别太难受了。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好,出去散散心吧!”
方涛依然没有吭声,泪水仍在不停地往下掉落。
“儿,别……,别这样,”母亲抚摸着方涛的肩膀,继续说,“凡事想开些。亮亮短命,也是命中指定。说不定真象古人所说,这孩子是来讨我们前世欠他的债的。你看他活着时多顽皮,多让人操心……”
这是什么话?一股怒火从方涛胸中冲起。你,妈妈,你没有看管好孩子,疏忽了,你害死了他,毁掉了这活蹦活跳的小生命,你不自责,还跑来诋毁他!方涛猛地站起来,怒吼道:
“出去!你给我出去!”
方涛起身太猛了,他忘了母亲正贴着他的背。他猛烈地碰撞了母亲,只见母亲象失去平衡的木偶,跌跌碰碰往后倒去,“噗”的一声摔倒在墙角里。
墙壁摇晃着,“涮涮涮”掉下一大片灰土。
方涛惊呆了。他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一动不动地站着,看着他母亲颤颤巍巍地用胳膊撑着墙站起来。她喘着气,呆呆地望着方涛,没有责备,没有不满的神色,那干瘦的脸上,只带着迷惘的、不知所措的神态。
方涛的母亲默默地站了一会,直到喘气不那么厉害了,才扶着墙壁,颤颤巍巍地一小步一小步走出去。
方涛伏在小桌上,出声痛哭。过了一阵,听得外间一阵“嗦嗦”响动,不放心,强止住泪水,走到外间。
母亲却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正在淘米、切菜,准备做晚饭。方涛也就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去井台打水,然后扫地、喂鸡鸭。。。 ̄。。。。
傍晚,柳霞下工回来,一家人象往常一样,围着小桌子吃晚饭。中间,只有柳霞讲点话,打破点静寂。然而,方涛听到的只是一个熟悉的低沉的声音在重复,根本未听清柳霞究竟说了些什么。而且,方涛怀疑,柳霞自己也未必清楚自己究竟说了些什么。
一家人象往常一样,九点来钟分头休息。一天,似乎又象往常一样过去了。
但女人的心总是很细的。柳霞似乎发现了什么,老用一种异样的目光望着方涛。方涛避开她的目光,只管自己睡。柳霞辗转反侧,过了好一阵,终于打破沉默,开始盘问方涛:“白天发生了什么事?”方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答她:“没什么事。”但柳霞不信,坚决不信,低声说:“你的气色不对头,妈妈的气色也不对头。你俩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骗不了我。”
多少年来,柳霞总是能洞察方涛心底的那怕是纤细的感情变化的,有什么能瞒得过她呢?方涛咬咬嘴唇,只能如实告诉她,把下午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她。
柳霞没等方涛说完,就猛地从床上披衣坐起来:
“你!……你太不应该了。你怎么忍心再伤老人家的心?”
“霞,”方涛也跟着坐了起来,“我知道我错了。”
“你呀,”柳霞边穿衣服边说,“你真自私。孩子死了,就你伤心?就你悲哀?亮亮是你我生的,可是,也是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扯养大的呵。特别是这些年,我体力不支,又忙,很少顾得上亮亮,还不是靠奶奶照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有一半日子的晚上是奶奶陪亮亮睡的呀!孩子晚上要撒尿,她还得抱他起来。快七十岁的人了,体弱,腿又不好使,却为你带了这么多年孩子。亮亮死了,她不心痛?就你心痛?不!她要比你心痛得多!你,你做了什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在家几天?你的功劳,就是一个月寄回家几个钱。你,你还好意思伤她老人家的心!你…… ̄你……”
柳霞说不下去了,她跳下床,向房门口跑去,嘴里一个劲叫着:
“妈!妈妈!”
没有回音。方涛一惊,预感到有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也赶忙下床,向房门口冲去。
外边静悄悄的。房门反扣着。柳霞绝望地敲着门。方涛咬紧牙关,用全身力气撞过去。门“咣啷”一声开了,震得屋顶泥块、碎砖屑“沙沙”往下掉。但他俩也顾不得这些了,箭一般向母亲的床头冲去,嘴里高叫着:
“妈妈!妈妈!”
“是谁?”
呵!是母亲的声音。这轻轻的、淡漠的回音,在此时此刻,对方涛,对柳霞,是多么巨大的安慰乃至福音!
柳霞拉开灯。母亲并没有睡,呆呆地坐在床头。她眯眼望着儿子、儿媳。
方涛下意识地发现,母亲的右手不自然地垂在腰后面。他走过去,攫住母亲的胳膊,发现她手里拿的竟是一条绳子!
“妈妈,你这是干什么?你想干什么?”
“妈妈!”柳霞一见绳子,一下扑倒在母亲怀里,“妈妈哟!…… ̄”
方涛的母亲松开手,绳子象死了的毒蛇一样滑溜到地上。她抬起左手,抚摸着柳霞的头,温和地说:
“孩子,好孩子。放宽心。妈不会自寻短见。刚才,妈是糊涂了一阵,不过很快就醒悟了。妈已经害了你们小俩口,害苦了你们俩呵!妈妈怎么还会自寻短见,让人怀疑你们俩待我的一片孝心?不,不会的。妈不会这样去死。孩子,别哭了。放宽心,放宽心吧!”
方涛的母亲微微抬起右腿,用脚探索到那根绳子,重重踩在脚底下。
她停了停,继续说:
“有时候,我也真想死了干净。我没脸见你们。小亮亮一个人在阴间,也需要我去照应。孩子在世时,哪一天不叫我几十声奶奶,睡觉都抱着我,他怎么能没有我呵!……不过,孩子们,你们放宽心。我不会这么去死,我不能再害你们俩,我已经太对不起你们小俩口了。”
“妈!你别再这样说话!”方涛哀求着,“是我对不起你。妈妈,你的儿子太无能、太无用呵!你这么大年岁了,儿不能让你安度晚年,还让你这样劳累、受这么多罪。是儿子对不起你呵!”
“不,是我不好,是我没有照料好孩子,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柳霞嗓子沙嗄,边哭边说,“我……我……,我根本就不该来这个家啊!我当年太天真,不懂得过日子的艰难,嫁过来了,结果害苦了你们母子俩,又害死了小亮亮……”
“不……不不!”方涛和母亲的嘴唇颤抖着,却谁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外面,风“呼呼”刮着,屋子四壁跟着不停地颤抖。
一家三口,鸣咽着,抽泣着,紧紧地相依在一起,半天,半天……
又到了该离别的前夜了。深夜里,方涛和柳霞都没有睡意。俩人坐在靠窗口的一条长凳上,紧紧相依在一起。
屋子里静悄悄的。柳霞总是出神地上上下下打量着小屋。方涛知道,在柳霞的眼里,这间小屋的每一块砖、每一张瓦上,都会有亮亮的面影,更不用提小屋本身,就预示着新的艰难的生活。
一阵风过,只听得屋顶上砖瓦碎片又在“嗦嗦”往下掉。残破的东墙微微颤动,仿佛随时都会倒塌。
柳霞的身子靠方涛更紧了些,她的心似乎也跟着东墙在颤抖。
方涛想把柳霞的注意力从小屋上引开,但又找不到话。
柳霞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墙壁,过了好半天,才抬起头,望着方涛说:
“涛哥,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方涛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他无法回答。但是,他必须回答。
万般思绪涌上方涛的脑海。他不仅思念着心爱的亮亮,也想起了许师傅,想起了郑叶,想起了小陈,想起了这些年来他认识和不认识的所有善良正直的人,想起了他们的不幸,也想起了他们的不平和愤怒。方涛不知不觉攥起了拳头。不,他不相信不公正的事情能够永远存在下去,不相信生活会永远是这个样子。不,这太不公道了。
“霞,”方涛咬咬唇,轻声说,“我想,事情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真的?是真的吗?”柳霞一下睁大了热望的眼睛。
“我想是这样。”方涛说。
“那……,涛哥,你说说,什么时候才会好起来呢?”
“这……”方涛答不上来,他只是紧紧地搂住柳霞。
“涛哥,你说呀!”
可方涛还能说什么呢?
“涛哥---”
“霞……”方涛思想着说几句宽慰她的话,但他刚刚开口,喉咙就开始哽咽了。
“涛哥,你怎么了?”柳霞吃惊地问。
“没,没什么。”方涛感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泪珠已开始在眼睫上滚动。他赶紧将柳霞的头按在自己的胸脯上,他不愿让柳霞看到自己流泪。
“涛哥!”
“霞。我,我没什么。”方涛竭力控制住自己,颤声说,“可你要答应我,霞,答应我,你要坚强,要怀着希望,好好地活下去。”
“……”柳霞没有出声。
“霞,回答我,答应我。”方涛使劲地摇着柳霞,“你要是不能坚强地生活下去,我怎么走呢?”“涛哥,……”柳霞听了方涛的话, ̄努力将脸微微仰起,一字一句地说,“你,你放心。霞不会让你失望。霞会坚强地生活下去,照料好妈妈,等着你明年再回来。”
柳霞的声音微微颤抖,但深沉有力。方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珠一滴滴掉在柳霞的已经有些灰白的头发上。方涛久久、久久地把柳霞搂在怀里。他不仅听得到她的心在“扑通扑通”地跳动,甚至还感觉得到她全身血液的流动,那是静静的,但又是那么火热,不可阻挡。方涛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小河---他在北京时常常梦见的、如今就在窗外的熟悉的家乡小河。他的左手继续紧紧地搂着柳霞,右手悄悄地抽出来,侧身推开了窗户。
呵!小小的河流,你又呈现在方涛的面前。在这寂静的秋夜里,你并没有歇息,那永不枯竭的河水,依然在不断地向前流动、流动。抹去泪花,方涛甚至还能辨别出一条条波纹,因为,在这条条的波纹底下,正微微跳荡着几颗星星……。
方涛忽然感到,那不是星星,那是他心爱的孩子---海亮的眼睛!
第七章
    第二天清晨,柳霞送方涛到小河桥头。
小河还是静静地流淌着,永无止息。轻风略带凉意,两岸的杨柳树,已经开始落叶。那片片小小的黄叶,无声地离开枝头,缓缓地飘向河面,随着流水静静地滑向远方。
方涛和柳霞久久执手相视,并不说话,要说的话已经都说过了。两双湿润的眼睛,传达着相互间的无限情意。
是分手的时候了。方涛终于放开了柳霞的手,克制住满腔的依恋和辛酸,狠狠地咬了咬嘴唇,转身上路。
小路曲曲弯弯,高低不平,不间断地在方涛的面前伸展。
一直走了六、七分钟,方涛才站住,回头望了望。田野灰蒙蒙一片,村庄已笼罩在昏沉沉的迷雾中。但是,方涛依稀看到柳霞的身影仍屹立在小河桥头。
方涛伫立片刻,再次转身前行。他心乱纷纷,两腿只由习惯支配着运动,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到了车站,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火车一声长鸣,把方涛从纷乱中唤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