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威龙中华 >

第85部分

威龙中华-第85部分

小说: 威龙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吨位上的劣势暴露无遗。舰队中吨位最大的是唐城号和印第安号,3500吨。其他战列舰都在2000吨左右。巡洋舰大多只有1000吨左右。连唐城号都经受不住撞击,更别提其他军舰了。
    无奈的黄亮只能将旗舰转移到印第安号上,并且下达了撤退命令,自己指挥唐城号拖着倾斜的舰身撤离战场。
    15:20分,唐城舰队主力基本脱离战场,2艘1700吨战列舰、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3艘铁壳木质战舰被击沉,两个鱼雷大队基本被消灭。其余舰只均不同程度受伤。
    联合舰队方面,前后一共有12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1艘铁壳木质战舰、6艘武装商船被击沉。还有14艘各类战舰失去了战斗力。虽然失去的军舰多是速度低、装甲薄的老式战舰。对于这样的战果,联合舰队只能说是惨胜。
    此战一个悲壮的亮点是首次出战的鱼雷快艇,两个大队一共有12艘80吨的鱼雷快艇,他们一共消灭了2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还有十几艘其他军舰。但是面对同样具有机动性的新式驱逐舰他们自身损失也很大。几乎全部覆灭。
    对于下一步的行动联合舰队内部出现分歧,法国舰队和南方舰队要求返航,而舰队司令斯托克顿坚持追击。最后英国舰队支持了他的意见,法国舰队和南方舰队返航洛杉矶。斯托克顿率领11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其他辅助舰只对撤退的唐城舰队展开了追击。
    16:20分,斯托克顿率领的追击舰队渐渐的追上了受伤严重的唐城号。此时舰队司令黄亮已经上了印第安号指挥舰队,看见唐城号有被击沉的危险,黄亮率领受伤不太严重的印第安号、南方号、温哥华号、海峡号四艘战列舰,以及2艘巡洋舰对唐城号进行援救。这是一个极为不明智的举动。但是唐城号是李健亲自命名的唐城舰队旗舰,黄亮不愿意看见他被敌军击沉。
    16:30分,双方在圣罗莎岛以北海面再次发生激战。
    双方均在远距离处用大炮轰击对方,这次双方的互射唐城舰队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斯托克顿集中所有火力攻击太过靠前的海峡号,海峡号舰首受到严重炮击,舰桥也受到损坏,舰身起火,受伤严重退出战斗,联合舰队方面有2艘战列舰受伤退出战斗返航。
    16:50分,黑夜即将到来,黄亮担心再次陷入重围,放弃了唐城号,掉头向北撤退。
    17:10分,唐城号再次被追上。当时唐城号只有左舷的副炮可以开火,为了避免被敌军俘虏,唐城号官兵努力将军舰向海岸驶去,在无奈之下舰长宣布弃舰,并引爆了弹药库自沉。随后赶到的美国军舰对乘坐在救生艇上和漂浮在海面上的唐城号官兵肆无忌惮的射击,全舰官兵全部阵亡。
    17:20分,唐城号沉入海底。
    18:00分,斯托克顿追上了另外一条受伤的海峡号战列舰,双方再次发生激战。海峡号凭着结实的装甲躲过了致命打击,乘着天色渐暗逃离了战场。
    不过海峡号并没有逃过厄运,由于受伤过重,它于第二天下午在旧金山以南海面沉没。舰上官兵弃舰登陆逃过一劫。
    圣罗莎海战以联合舰队惨胜结束,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大海战,海战结果证明厚重的装甲和大口径舰炮在海战中的重要性。缺少装甲的木质军舰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场海战,中国人犯了一个战略性的失误,那就是吨位8千多的李健号不在此次战斗序列当中。如果它能够参战,战局也许会好很多。
    从双方吨位损失上看,唐城损失了18900吨。联合舰队损失接近100000吨,是唐城舰队损失的5倍多。中国人虽败犹荣。不过从战略上看唐城舰队失去了海面上的优势,美国人夺得了制海权,唐城形势堪忧。
    斯托克顿将军在这次海战中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正是由于他执著的坚持,唐城号和海峡号没能逃脱厄运,相继沉没。这对中国太平洋唐城分舰队构成了致命的打击。斯托克顿将军在海峡号逃离战场后返航,在洛杉矶港口受到英雄般的欢迎。而黄亮将军的指挥差强人意,两次失误断送了两艘主力战列舰。
    圣罗莎大海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2月25日,中国方面向英法两国提交了最严正的抗议,抗议两国在圣罗莎大海战中对中国不宣而战。随后,李健授权政府向英法两国正式宣战。
    同日,英法、墨西哥也向中国宣战。
    27日,加拿大对中国宣战。
    28日,中国拒绝了俄国要求满洲独立的要求,谈判破裂,随后俄国对中国宣战。
    29日,政府任命广州卫戍司令张之洞为总指挥,抽调广东地方部队和海军收复香港。
    北美洛杉矶战役的消息迅速传到欧洲,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奥地利、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在英法外交攻势下于31日正式对中国宣战。宣战书被送到柏林郊外波兹坦薛福成手里。薛福成和玛丽安妮焦急万分,因为柏林议会正在激烈讨论普鲁士的立场,议会要求普鲁士政府最低限度不能站在整个欧洲的对立面。普鲁士刚刚在收回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的战役中打败丹麦,在这场战争中英法和奥地利都站在普鲁士一边,现在是回报他们的时候了。俾斯麦极力反对这种政治交换,可是他也受到了挑战,因为俄国已经对中国宣战了。1863年初,在波兰起义事件中,几乎整个欧洲都站在波兰一边,俾斯麦却支持俄国,并极力主张亲近俄国。如今有人在议会中大声质问他的政治品质。如果按照他的一贯政治主张,此时正应该站在俄国人一边。
    1864年1月1日,俾斯麦在柏林议会以非凡的勇气和胆量发表了对他一生乃至整个德意志最为重要的演讲。
第十四节 欧洲开战
    1864年新年元旦,俾斯麦在柏林议会大厦对议会发表演说。他分析了美洲和亚洲的形势对欧洲的影响。然后,他用他一贯的伎俩对议会进行恐吓和要挟。他让议会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支持中国,根据中普建交条约对英法宣战;要么保持中立,讨好英法,但是要对奥地利宣战,以此来完成德意志最后的统一,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联邦。他向议员们保证,一旦对奥地利宣战,意大利会站在普鲁士一边共同战斗,因为他们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收回威尼斯。他想以此来诱惑议会,但是议会一旦意识到战争的来临就感到恐慌和不安。无论他们如何选择,都是战争。所以俾斯麦的提议遭到议会的激烈反对。
    但是军队支持俾斯麦的提议,普鲁士陆军部长罗恩将军和总参谋部参谋总长毛奇将军都是俾斯麦亲密战友,那些将军们正挥舞着军刀准备战斗。议会对此不是没有察觉的,有俾斯麦的挑拨,无论议会怎样反对,战争一样有可能爆发。所以他们将希望寄托在正在巴登休假的国王威廉一世和奥古斯塔王后身上。事后许多人给王后写信,甚至直接去巴登晋见她,希望她能改变君主的立场来反对俾斯麦。这样做其实并不光彩,但是他们不得不这样。
    对议会来说,事情真的到了这样的地步,这不是危言耸听,当议会最后反对俾斯麦宣战提议的时候。站在阁臣桌子旁边的俾斯麦,他的大胡子还是褐色的,与他头上的几缕短发一样,他的身材魁梧显得精力充沛,样子很威严。带着他一贯的挑战的样子,趾高气扬的说:“政府认为需要宣战时就宣战,议院无权做出决定。”
    当俾斯麦走出议院大厦的时候,薛福成从波兹坦赶来柏林在外面等候多时了。立在大雪中的薛福成犹如一尊雕塑,一动不动。因为他知道普鲁士不会在欧洲支持中国了,意大利也是一样。
    俾斯麦看着薛福成失望和愤怒的眼神,他坚定的说:“请相信我,我们依然是朋友,可惜我们的力量太小了,即使不帮助你们我们依然可能会失败。这已经是我最大的努力了。普鲁士不会对中国宣战。就我个人而言我情愿与英国人法国人决斗来保存自己的尊严。”
    薛福成冷冷的说:“希望您能保证您今天所说的每一句话。也希望您能够记住,中国为了一个新的德意志所承受的压力。”
    作为一名外交官薛福成其实一点也不反感俾斯麦的市侩。为了完成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迟早会和奥地利开战。但是法国不会愿意看见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所以他必然会反对。法国人早就暗示,如果要得到法国的支持,普鲁士必须割让摩萨尔河口南边莱茵河的土地给法国。俾斯麦不愿意这样做,议会和国王还有人民也不会答应。还有俄国,波兰的事情让普鲁士和俄国更加亲近,俾斯麦不愿因为中国得罪俄国,破坏来之不易的同盟。对俾斯麦来说,对普鲁士来说德意志统一高于一切。他不愿意等待,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他站在英法一边,英法便不会站在奥地利一边,俄国也会无条件的支持普鲁士。
    薛福成甚至很佩服俾斯麦的勇气,对奥地利开战他不但要面对很多困难,还要冒着失败的危险。他心里钦佩俾斯麦的勇敢,起码他并没有站到中国的对立面,如果他那么做的话,形势对他会更有利。这样说来,他已经承担了他可能承担的责任。
    1864年1月1日,南京街头万人空巷,人们都早早出门前往紫金山下的审判大会。
    虽然连续传来红军战争失利的消息,虽然欧洲和美洲各国连续对中国宣战,但是今天仍然让所有人沮丧的心情为之一振。
    同治皇帝和慈禧慈安太后乘坐丁汝昌指挥的天龙号被押解到了南京。政府在紫金山下召开审判大会,公开审判同治皇帝和慈禧慈安太后。
    审判大会进行的很简捷,首先公开宣读同治皇帝、慈禧慈安太后的卖国行径,公布他们霍乱国家,压迫残害百姓的证据。然后将他们绕场一周游街,最后依次被押上断头台,由刽子手公开行刑。
    游街的时候,围观的人群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咒骂、有的喝彩。真是一幅众生图,人间百态尽在其中。
    临近行刑的时候,慈禧俯下身替同治整理衣裳,同治明白即将会发生什么,哭闹不止。慈禧对他说:“孩子,你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孙,既使死也不能丢列祖列宗的脸面。”同治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停止了苦闹。但是当刽子手将他拖上断头台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的泪流满面,但是倔强的小孩强忍住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在台下众人一片惊叫声中,同治皇帝人头落地。许多人当场晕厥过去。台下那些遗老遗少们哭声一片,伏地一片。
    慈安第二个被拖上断头台,刚才见同治被处决,她万箭穿心,浑身瘫软。两个刽子手把她架上断头台。手起刀落,慈安也身首异处。台下哭声震天。
    慈禧最后走上断头台,她努力的挺起胸膛,抬着头注视着台下的一切。有人将鸡蛋和石块远远的向她投掷,有人对她遥遥伏拜,有人指着她骂她祸国殃民死有余辜,有人哭喊着抢天呼地。当刽子手中的刀落下的时候,她闭上了自己的双眼。一腔鲜血喷洒大地,几缕青丝随风飘逝。
    新年伊始,红军长江沿线部队马不停蹄继续向北推进。徐文渊、姜绍祖、吴凌云、吴亚终、杜文秀出四川,分路进入青海和宁夏。黄崇英进入甘肃。刘永福进入河南。清朝最后的几个省纷纷投降。在北京,李福明率领天津新军加上红军北伐的骑兵部队出山海关向满洲进发,去给清王朝最后的一击。
    不管有多少人欢呼鼓舞,不管有多少人伤心不忍,一个王朝结束了,一个时代结束了。
    1月2日,中国广东海军驱逐了香港附近的英国军舰。张之洞率红军渡海登上香港岛,香港总督宣布香港为不设防城市。香港市民全城出动夹道欢迎红军的到来。同日,红军也收复了澳门。葡萄牙总督被驱逐出境。
    除了在亚洲便再没有好消息。北美红军依然一路败退,军队的士气一蹶不振,根本没有希望再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和防御。汤姆率南征兵团放弃了旧金山,在萨克拉门托他们会和了旧金山的2万红军作了短暂休整。很快传来消息,美国北方部队已经乘火车进入了内华达州。戈兰特也紧随而至。汤姆不得不继续向北撤退。黄亮指挥的太平洋唐城分舰队受到重创后也一路向北撤退。
    红军在北美连续的失败,使得在欧洲的俾斯麦更加被动。连陆军部长罗恩将军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对中国宣战?”整个普鲁士弥漫着怪异的紧张气氛。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都在紧张的进行外交斡旋,薛福成也不列外,他将玛丽安妮派往意大利,自己留在柏林密切注意时局的改变。
    俾斯麦预料到他的演说会在巴登带来什么效果。君王收到议院给他的信件,读到铁血这两个字眼会觉得恐慌,读到战争这两个字眼会感到担忧。几天过去了,威廉没有写信也没有发电报给他,但他仍能猜到君主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想像过几天,威廉从巴登回来,耳朵里装满了怎样的一些警告与责备。没有君主的同意,是不可能达到他的目的的。虽然陆军参谋部已经以换防为名开始调动部队。所以当薛福成再次去找他的时候,他告诉薛福成,他准备秘密出行,准备用手段来对付君主。薛福成知道此时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拦他,除非把他干掉。
    俾斯麦出行事前,既没有告诉君主也没有告诉内阁,他打算赶在威廉一世回来之前到半路上去见他。
    在去的路上,他意外的遇见一个自由党议员温鲁,他们坐在一节车厢里,二人谨慎的谈了些关于时局的话题。等车一到朱特博,俾斯麦马上下车,说是要去探望一个亲戚。
    下车以后,他坐在一所未盖好的车站里冻得发抖。四周有许多工人和不相干的人。当他向一位列车员询问君主坐哪一趟车的时候,那位列车员很粗暴的回答了他的话。
    当别人不知道他的身份时,他就与凡夫俗子并没有什么不同。此时此刻那个人人都知道的主张铁血政策的人,那个全世界都在谈论的人也是全世界都在指责的人正坐在残破的火车站里,等候着君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