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司马懿吃三国 >

第123部分

司马懿吃三国-第123部分

小说: 司马懿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懿看着自己的三弟躲躲闪闪的眼神和极不自然的表情,心头暗暗发笑。三弟啊三弟,你一向诚实惯了,哪里掩藏得了什么心事呢?他不动声色,背负双手,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近前来,缓缓问道:“三弟,今晚因何事这么晚才回府?又因何事在此烦恼?”

司马孚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只觉得心跳得十分厉害,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平原侯府里杂事太多了,所以今夜忙到这么晚才回来。我……我到这院子里只是为了透透气,有劳二哥叨念了……”司马懿双眼一抬,两道目光陡然如同利剑般直刺而来,逼得司马孚垂下了头不敢正视:“三弟恐怕是到丁府夜谈才回来得这么晚,又或是因为平原侯之事而在此烦恼吧?”

“二……二哥……”司马孚顿时变得有些口吃起来,“我……我没去丁府……”司马懿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似笑非笑地摆了摆手,沉吟片刻,忽又问道:“我想问三弟一个问题,请三弟如实回答。如若父亲大人现在尚未过世,他将在你我二人之中立谁为嗣呢?”

司马孚没想到二哥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未及多想,便嗫嚅地答道:“当然是二哥了!”司马懿仍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可是我记得父亲大人一向都很欣赏三弟的才华,还多次当着外人的面夸你的儒学根基比我扎实呢。我想,父亲大人在世时应该是希望立你为嗣吧?”

“不……不……这怎么可能?《春秋》之义,立长不立幼……这是亘古不变的准则……”司马孚连连摇头,“二哥何出此戏言?再说,我的儒学水平再高,也不能做到像二哥那样得心应手地管好这个家,更谈不上为司马家族光大门楣了!而且,这个家也不那么好当,倒是二哥一力承担,替我们吃了那么多苦……”

司马懿听司马孚说到后来竟是情动于衷,热泪盈眶,不禁心头一暖,轻轻挥手止住了他,缓缓说道:“三弟说得对啊!谁当这个家,谁就是在替兄弟们抢先出来吃苦。我相信,我们司马家兄弟只要精诚团结,同心同德,就永远不会被任何困难击倒!”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忽又意味深长地说道,“那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魏国公世子立嗣之争,又何尝不是如此?平原侯的确比五官中郎将更有文才,但他就真的比五官中郎将更适合这个世子之位吗?三弟,你说服得了你自己吗?”

的确,司马孚在这个问题上实在是有些说服不了自己,无论如何,二哥的话都占了传统礼法上的最大优势。而且,就连他自己,在内心深处也是有些认可这些话的。他仿佛被二哥挑开了一个如太阳般光芒刺眼的一个谜底,灼得他不敢仰视。

司马懿见状,微微笑了,他知道自己已经在法理上彻底打碎了三弟赖以支持曹植的支柱。而现在,该以铁的事实来粉碎三弟在这个问题上最后一丝的彷徨。他沉沉地开口说道:“水不激,则油不焰;火不焚,则林不毁。丁仪兄弟本是外人,却掺杂在丞相府世子立嗣之争中,弄得是刀光剑影,血溅五尺!你可知道今天上午我与五官中郎将等多人一同出游,中途竟遭刺客暗算一事?”

“什么?二哥今天上午和五官中郎将遭到了刺客暗算?”司马孚顿时大惊失色,“刺客是哪里人?”

“刺客一击不中,被卫士当场格杀,没能查出他的来历。”司马懿深深地直视着司马孚的双眼,“但我想,三弟应该猜得出他究竟是谁派来的。”

“我……我怎么猜得出……”司马孚突然语塞。他一瞬间忆起了在密室里丁仪谈到崔琰尚书反对平原侯立嗣时讲“芝兰挡道,不得不锄”那一副冷酷如铁的表情与语气,心头不禁猛然一震。他霍然道:“这……这……难道是……”

司马懿却当作不曾看到他的表情,不曾听到他的话语一样,伸手慢慢解开了长袍,只见长长的一条被渗出来的鲜血染红了的绷带包裹在他腰背之间。在司马孚骇然的目光中,他缓缓说道:“那刺客挥刀砍向五官中郎将时,我扑上去及时推开了五官中郎将。他那一刀就砍在了我腰背上,足足有一尺多长,当场就血流如注……我几乎以为自己今天再也见不到三弟了……”

说罢,司马懿慢慢又穿好了长袍,冷冷说道:“用沾满兄弟鲜血的手去接下世子的冠冕,恐怕平原侯自己本人也心有不忍吧?”

“不……不是这样的……”司马孚流着泪喊道,“是丁仪他们搞的……他们……他们还要对崔琰大人下手呢!”

“什么?”司马懿一惊,“崔大人可是我们家的世交至友!丁仪为什么要对他下手?快把你所知道的一切全都告诉我!”

司马孚就这样哭哭泣泣结结巴巴地把自己与丁仪兄弟、杨修在丁府密室中的谈话内容全都告诉了司马懿。

司马懿听罢,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庭院之中,沉吟了许久许久。最后,他伸手拍了拍司马孚的肩膀,轻轻扶着他,缓缓说道:“你把这一切都告诉二哥是对的。你这是在帮助平原侯与五官中郎将二人不要走上手足相残的悲剧之路。你做得很好,很好……”

任何人,都需要用一个至少能说服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的一言一行“垫底”,以此来逃脱日后的追悔与自责。毕竟,司马孚在客观上是真真切切地背叛了,甚至可以说是出卖了丁仪兄弟、杨修,也许还有曹植。于是,司马懿通过安慰司马孚的方式将这个理由巧妙地塞给了他。司马孚只要觉得自己这么做真的是为了消弭一场骨肉相残的悲剧,他就会取得道义上的自我谅解,就能做到人虽站在丁仪兄弟、杨修那一边,心却倒向自己这一边。司马懿想到这里,在心底无声地笑了。三弟真是太天真单纯了!他怎么会知道,今天上午他的二哥司马懿和五官中郎将遇刺一事,完全是司马懿自己一手自编自演的绝妙好戏!那个刺客就是司马懿派去的一个死士扮成的。这次行刺,一则会激起曹丕与曹植之间更加强烈的猜疑,二则让司马懿通过自己舍身护主的行为换取了曹丕更深的信任。而且,司马懿在今晚,又利用了这一事件说服了司马孚告诉了自己丁仪兄弟、杨修的一切密谋。这一步险招,当真是“一箭三雕”,硕果累累。司马懿在心底笑得无比痛快,他忽然觉得自己几乎就是一个把权谋之术玩到空前绝后的奇才,恐怕当年的张良、陈平也有所不及吧?而自己,利用这样厉害的心术去开创未来,又有什么事业做不成的呢?

第3卷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第23章魏太子之争第159节计赚贾诩

虽然贾诩称病不起闭门拒客,但是司马懿的再次求见,却实在令他无法拒绝。拒绝了司马懿,就是拒绝了司马懿背后的那位五官中郎将曹丕,而得罪了一向心胸狭窄的曹丕的后果之严重,却实在令贾诩不敢造次。于是,贾诩只得让家人将司马懿带入自己卧病在床的寝室。只听得寝室外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渐渐走近。“吱呀”一声,室门开处,司马懿缓缓步入。贾诩半躺在床上,静静地端详着他的面貌、气质。这是贾诩一生中极少有的几次像今天这样专注地观察某一个人。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将会是给他的人生带来重要影响的人,比如曹丞相、董卓等。

虽然司马懿素来自称是儒门出身,但贾诩从他身上看不出一丝文人儒士通常都会具有的迂腐之气。相反,在他举手投足转目顾盼之间,有些时候流露出来的却是一种精悍雄劲之气,如虎似豹,咄咄逼人。不过,更多的时候,司马懿似乎是在刻意地收敛着自己身上的那股锐气,装得循规蹈矩,毫不张扬,极其低调,以至于不少朝臣都以为他只是一个唯唯诺诺,谨慎怕事,靠着父兄之荫而平步青云的中人之才。然而贾诩却不这么看。司马懿的真实面目,他算是当今天下深为了解的寥寥几人之一。

贾诩懂得,有时候一个人在某个紧要关头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也许才是这个人最真实的一面。东汉初年的开国元勋吴汉质厚少文,看似为人木讷寡言,不被文臣所喜,然而一到疆场,他却叱咤风云,临机果断,立下了破赤眉、灭西蜀、定霸业的赫赫战功——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司马懿自然便是这“不可斗量”的高人奇士。而且,在推助曹丕夺嗣继位过程中,亦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令人叹异。

贾诩正自思忖之际,司马懿已走到了他面前。他表情极其关切地俯身过来,向贾诩深深一礼,道:“贾大夫,小生叨扰了!病可好些了么?”贾诩假装有些哆嗦着半坐起来,道:“多谢司马公子了。老夫年纪大了,偶感风寒便病成这样,真是越老越不中用了。”

司马懿淡淡说道:“贾大夫乃朝中柱石之臣,许多大事都等着贾大夫病好之后出来主持大局呐!贾大夫不可再说这些丧气的话。而且,五官中郎将对贾大夫的病也关切得很,这几日来,不知访了多少名医圣手,终于为贾大夫寻觅到了两副药方,所以特意拜托小生代他亲自送上门来,希望能及时医好贾大夫的病。”

贾诩一听,猛一抬头,直视着司马懿,目光猝然变得如刀锋般亮利,仿佛要一直刺入司马懿内心深处。他微微一笑,缓缓说道:“那可真是有劳五官中郎将费心了!不知他送来的是怎样两剂药方呢?还望司马公子详细告知。”

“五官中郎将托小生送来的是一寒一热两副药方。那些名医们都说了,这两副药方的药性是相反相成的,可以收到水火既济之效,天下之病无不可治。”司马懿脸色一正,肃然说道,“只是这药方太过珍异,旁人听去,恐怕流传于外,反而有负五官中郎将的美意。”

贾诩听罢,面沉如水,也不多言,轻轻一挥手,寝室之内的家人、侍妾全都退了出去,只留下了他和司马懿。

然而,室内依然是一泓深水般沉寂。司马懿只是静静地看着贾诩,没有开口。许久许久,贾诩咳嗽一声,慢慢说道:“如今这两副药方,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五官中郎将知,你可以说了,没人会泄露出去的。”

司马懿悠悠说道:“贾大夫自四年前随张绣将军投靠曹丞相以来,时怀忧惧之心,阖门自守,退无私交,子女婚嫁不结高门,安于清贫,完全是自保门户,念念与世无争。士人生此乱世,如贾大夫之所为,亦不可不谓之贤明。然而,宦海险恶,安危难料,小生与贾大夫易地而处,亦不得不思而为之心酸。贾大夫已谦退至如此境地,应当不会招致无妄之灾吧?”

贾诩一言不发,面色凝重,只是静静地听着司马懿缓缓道来。司马懿此刻却是语气一顿,隔了一会儿,又慨然说道:“只可悲贾大夫既已如此工于自保,引身避祸,却未曾料到,我虽无谋人之心,而他人却有害我之意。贾大夫一生谨慎只想避祸,而如今却祸从天降,避无所避!”

此语如凭空一声霹雳,震得贾诩心头一晃。饶是他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外,脸色也不禁微微一变。室内顿时又如深潭般静了片刻。司马懿凝视着贾诩,却见他慢慢地笑了,徐徐说道:“司马公子危言耸听,几乎吓着老夫了。老夫一生与人无怨,于国有功,祸从何来?”

贾诩不愧是贾诩!司马懿在心底暗暗一叹,此公意外生变而不惊,猝然挠之而不乱,见惯了大风大浪,也习惯了大风大浪,当真是千锤百炼而成的乱世高人!这一份冷静沉着,就够自己再历练上几年才学得成的。司马懿当下定了定心神,将思绪收回到正题上来。沉思片刻之后,他慢慢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帛,托在掌上,缓缓说道:“这便是五官中郎将为贾大夫苦心觅来的第一副药方。这药方的药性,是属寒的。”

贾诩迟疑片刻,慢慢伸手接过了那一卷绢帛,拿在手上,轻轻打开,细细看了起来。司马懿就坐在他病榻之前,仔仔细细而又饶有兴味地观察着他看到这卷绢帛时的反应与表情。他在根据绝代谋士贾诩在此时此刻的表现来验证自己事前对他的各种预测,并借此判断自己的预测分析能力已经达到了何种境界。

然而,贾诩从头到尾看完了这卷绢帛,神情举止都显得平静如常,没有任何过激之处。他仿佛早已料到了绢帛上所写的一切,无惊无怒亦无言。司马懿第一次感到了自己预测能力的失败,不禁有些怅然。难道这精心炮制的一副药方就此失效?竟未对贾诩本人产生一丝一毫的刺激与触动?他有些莫名的惊诧。不应该是这样啊!

贾诩慢慢卷起了绢帛,慢慢闭上眼睛静坐了很久很久,有如老僧入定,不言不动。终于,他双目未睁,缓缓开口说道:“多谢五官中郎将送来这一副药方,老夫用过之后,果然甚感神清气爽,病情当真好了许多。”

此语一出,司马懿顿觉心头一松,这副药方终究还是生效了。看来,无论这“用药”的过程是多么的曲折,多么的复杂,多么的不形于色,贾诩最终还是感受到了这副药方的效力。他的亲口承认,无异于已接受了曹丕在这副药方中为他开出的条件。实际上,这副药方,就是汉太尉杨彪写给天子陛下的一封密奏的复写件,他在那密奏中要求陛下借贾诩此番称病不朝之机,就势下诏令以病逊位,告老还乡,“使此董卓余孽不得复立于朝,有辱汉室”。而且,在这绢帛之上,还有五官中郎将写给贾诩的几句话。他向贾诩表示,他一定会说服陛下和丞相压下此奏,不予批准。而这几句话潜藏着的另一番意思,就是身为五官中郎将的他既然有能力压下杨彪之奏,自然也有能力让陛下和丞相批准杨彪之奏。而这一切的一切,均在贾诩的一念之间。

贾诩乃是何等聪明之人,那些汉室忠臣们对他的仇视与敌意,他又何尝不知!既然自己被他们视为扰乱汉室的“董卓余孽”,就避免不了时常遭到像今天这封杨彪密奏之类的暗算,他已完完全全不容于汉室了!而平时这些人之所以不敢跳出来明目张胆地对自己进行攻击,是因为自己背后还站着一位同样为汉室所难容的大权臣——曹丞相。而曹丞相一旦发生意外,在这朝野之间,又有何人可以托身庇护呢?没办法,他的命运已经与曹氏家族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而曹家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