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吃三国-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一听!你们听一听!”曹操用手指了指韩嵩,慨然而道,“当今天下尚未底定,四方诸侯割据,挟私自立者多而忠顺守节者少。倘若各地诸侯人人都能像韩大人这般深明大义、献忠朝廷,本相又何必身犯矢石,兴师劳民大动干戈乎?诸君,对韩大人这样的忠贞守节之士,你们认为应不应该重重嘉赏以旌其志?”
“应该!应该!”座上诸位高卿大臣纷纷应道。
曹操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脸向荀彧说道:“荀令君,请您明日早朝时向陛下奏明此事,就说韩嵩韩大人能于众浊之中独守其清、铁骨铮铮、尽忠于国——依本相之见,应当册封他为侍中之官,同时兼任零陵太守。荀令君对此意下如何?”
荀彧端坐席上,沉默片刻,才慢慢应了一声:“可。”
“如今韩大人便是朝廷二品要员了,这侍中之官论秩级堪与刘表的荆州牧比肩而立——你回荆州之后,刘表亦不能强你屈礼而事了。”曹操哈哈笑着,又伸手拍了拍自己的木榻左边,“韩大人——不,韩侍中,恭请上座罢!”
却见韩嵩恭然一拜,缓缓道:“既然朝廷和丞相大人已有意任命韩某为天子近臣、内廷要员,可谓恩泽深渥。韩某在君为君,在朝为朝,此番返回荆州之后,必定尽力说服刘荆州归顺朝廷、盛享福禄,以此回报朝廷和丞相大人的拔擢之恩。”
说罢,他站起身来,只是不敢上前与曹操并肩而坐,而是规规矩矩地坐到了黄门侍郎杨俊的下首席位之上。
曹操见韩嵩百般辞谢只是不肯上座,知他是对自己的推诚待贤之心有所怀疑,便也不再勉强,待堂下奴婢们于各座间桌几上供齐酒肴之后,方才双手举起面前的一尊青铜龙纹酒爵,遥遥向座下诸位臣僚隔空敬道:“本相谨以此酒与诸君共贺今日中原底定、升平可期!”
两侧长席的朝廷高官与相府僚属们一齐起身举杯还礼谢道:“臣等谨贺丞相功德巍巍、大业鼎盛!”
酒过三巡之后,曹操对韩嵩说道:“韩君莫怪——本相素有私不废公之习,便是闲暇之余亦不敢忘了国事为重。本相请问:如今荆州之中,与韩君你一般怀有献忠朝廷之心的人士究竟有多少?”
“丞相大人不必如此多礼。依韩某之见,荆州境内的名士大夫十之七八皆倾心朝廷、誓无他念。刘荆州身边的亲信重臣蔡瑁、蒯越、张允、王粲等人便是其中的铮铮守节之士。”韩嵩急忙欠身一礼谢过,款款而答,“不过,恕韩某实言相告,剩下的有十之二三的荆州人士遭到丞相大人的宿敌——刘备的蛊惑,跑到他那一边去了……”说到这里,他忽然停顿了一下,瞧了瞧曹操的脸色,才又继续讲道,“虽然这批荆州人士的数量不多,但其中亦不乏才识卓异之士,有些难以对付啊!”
“哦?刘备小儿还想在荆州自立门户与朝廷相抗吗?刘表一向量小器狭,还会容他刘备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培植势力?”曹操听了,冷冷一笑,“韩君,你这话不合常理嘛!他刘备在刘表的百般猜忌之下,哪能放手招揽到什么人才呐?”
“丞相大人不可大意啊!刘备招揽人才之道有些与众不同。他一向是以质为本而以量为末,专门挑选荆州上乘的名士高人!据韩某所知,而今刘备帐下的军师诸葛亮,便是他半年之前从南阳郡隆中三顾茅庐恭请出山的。这个诸葛亮年纪虽不满三十,却实乃天下奇才,谋略超凡,人称‘卧龙先生’,堪称我荆州第一异士啊!”韩嵩急道,“刘备得到此人辅佐,已是如虎添翼,便是刘荆州也不得不将他召到襄阳附近的新野县,以便于监控……丞相大人对他们万万不可轻觑啊!”
当听到“诸葛亮”这三个字时,堂上席座之间只有两个人的表情微微有变:一个是荀彧,他立刻双眉微蹙,眉宇之间隐有忧色;另一个是那黑袍青年,他那时正欲举匙舀汤,闻得“诸葛亮”这个名字,手臂竟是微微一颤,那只银匙险些失手掉落在了汤钵之中。
“什么诸葛亮?本相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哎!不过是一介庸儒村夫罢了!何足为患?”曹操甚是不屑地一摇头,抱拳向荀彧那边拱了一拱,“韩君,论起这天下的智谋之士,有谁能比得过荀令君吗?荀令君才是真正的神机妙算、所向无敌!不是本相夸口,便是那伊尹、姜尚重生,与他相比亦要逊色三分!呵呵呵……你们荆州的诸葛亮不过是井底之蛙罢了!本相也不必详问那诸葛亮的本事,只凭刘备如今虽有诸葛亮为辅却仍是龟缩荆州一隅来看,他们亦成不了什么气候!”
“哦……荀令君乃千古一圣、海内儒宗,天下名士无不衷心景仰。那诸葛亮与您相比自然是望尘莫及的了……”韩嵩听得曹操这么说,急忙也转过来向坐在他上首席位的荀彧深深伏身施礼,“就是韩某,远在荆州僻壤,亦对荀令君的高行伟绩始终心向神往、敬慕无比啊……”
“曹丞相和韩大人实是过奖了。荀某何德何能岂敢当此谬赞?”荀彧慌忙避席站了起来,恭然还礼道,“其实诸葛亮这位青年俊士,荀某曾经听到南边来的一些名士大夫们谈起过。据闻他志向高远,自称‘经国之能如管仲,用兵神武似乐毅’,迥异常人。曹丞相,以刘玄德之一世枭雄,尚且对他‘三顾茅庐’而屈尊敦请——此人焉可等闲视之?韩大人刚才之警告,不可不深虑而预备之。”
曹操闻得荀彧此言,心下微微一沉,黯然片刻,开口而道:“荀令君既是这般意见,那便有请韩君多多费心,抽空且向本相与荀令君细细介绍一下那刘备与诸葛亮现今蛰伏荆州的情况罢。——来人哪!继续上酒!起舞!”
韩嵩口里嗫嗫着似乎还要说什么,然而堂下侍女们衣袂飘飘莲步而上,一时笙歌竽奏,编钟鸣动,他的话声很快便被淹没在一派激越清逸的鼓乐之音中了。
第2卷身在曹营,司马懿暗通孙、刘第08章入仕丞相府第053节双剑合璧
大家正在杯盏交错之际,吏部尚书华歆向韩嵩举杯问道:“本座听说刘表坐拥荆州八郡,毫无拓取之志,亦无固本立基之谋,却欲以‘西伯姬昌’自诩,认为自己偃武修文堪称一绝,岂非贻笑大方?”
“尚书大人,刘表目光短浅,拓业无方,诚然不足以为上国名士大夫所称道,但他在荆州大兴礼教、重儒好文,亦并非一无可取。”韩嵩现在自恃侍中之官的身份,便对刘表直呼其名起来,“不瞒诸位大人,如今我荆州共有七十二名士、三十六高人,犹如群星耀夜,粲然可观,不容小觑呀!”
曹操在首座方榻之上听得清楚,顿时来了兴致,不禁插话进来道:“哦?你们荆州那‘七十二名士、三十六高人’有何过人之处,且给本相讲来一听……”
“韩某不敢自夸。”韩嵩从袍袖之中取出一本绢册,恭恭敬敬托在掌上,“这是鄙州诸位名士、高人撰写的一本《治道集》,恳请丞相大人指教点评一番。”
侍立在他席边的婢女接过那本《治道集》,上前奉给了曹操。曹操将那绢册拿在手中,翻开来看了几页,微微颔首,正欲开口发话。却听堂上一个清朗的声音蓦然响起:“丞相大人,杨某可否恳请您将这本《治道集》赐予一阅?”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这话声竟是厅堂左侧长席下端那锦衫青年发出的。他也不怕被旁人讥笑为“有失稳重”,在席位上坐直了身子,正定睛看着曹操,等待着他答话。
曹操转头看了他一眼,“哈哈”一笑,吩咐站在身侧的侍婢将那本《治道集》给那锦衫青年送了过去。接着,他笑着对在座的各位臣僚说道:“哎呀!本相忘了给诸君介绍了——不过,有些大人应该先前也认得的。这位公子,乃是杨彪杨太尉的嗣子杨修。杨公子文思富艳、才华横溢,两个月前就被本相辟为丞相府副主簿了。”
众人一听,甚是讶异:原来这锦衫青年便是杨彪太尉那个名闻遐迩的公子杨修!传闻他心思之捷、耳目之敏、文才之妙、学问之深,于当世青年才俊之中鲜有其匹,连孔融大夫也称他是“贾谊再世”。
却见杨修微微而笑,揖礼向众人谦谢了一番,举止之间显得落落大方。他礼毕之后,便坐回席位低下了头,翻开那本《治道集》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曹操又伸手一指坐在杨修下侧的那一位黑袍青年,继续介绍道:“那位公子乃是前京兆尹、骑都尉司马防大人的次子,嗯,也就是本相府中司马朗主簿的二弟——司马懿!司马二公子乃是儒学世家出身,又曾担任过河内郡上计掾,不仅精于庶务,而且深通典章义理之学,堪称文武全才。现在,他正任本相府中的文学掾之职。”
听得曹操这一介绍,郗虑、华歆、钟繇等人更是一惊:久闻司马朗有个二弟司马懿志大才广、刚明雄毅,当年任河内郡上计掾时便能以肃贪除奸为己任,一举铲除杜传、袁雄等豪强奸党,实在是非凡之器、栋梁之材!数年之前,曹操就曾三番五次派人前去征辟过他——只因他身犯风痹之疾未能应辟。不料到了今年,曹操居然还是将他征辟入府,这也足见曹操不达目标誓不罢手的收揽人才之道了。
右侧长席之上,荀彧、杨俊面现笑容,亲切地向那黑衫青年打过了招呼。杨俊还转过头来对韩嵩推介道:“韩大人,这位司马二公子乃是杨某平生所遇见的诸多青年才俊当中,最为卓异的一个……”
这时,却见司马懿带着一脸腼腆的笑容,谦恭得近乎拘谨地站起身来,向在座诸位大人环揖了一礼,然后垂眉敛目地坐了下去。
韩嵩一边不以为意地听着杨俊对司马懿的夸赞,一边用挑剔的眼光上下打量了几番司马懿,心底暗暗道:这小子看起来很有些木讷,哪里有什么出奇之处?不过就像还没有怎么开窍的“书呆子”嘛。
司马懿刚坐下没多久,杨修却站了起来,将《治道集》还给了席侧的侍婢,让她奉还给了曹操。他双眉一挺,正视着韩嵩,傲然说道:“杨某先前以为韩大人带来的这本《治道集》有何妙语卓见,原来不过是满篇平平之词而已!”
“杨公子何出此言?我荆州诸名士纵是‘卑之无甚高论’,亦容不得你这般轻贬!”韩嵩一听,面孔顿时涨得通红。
“不瞒韩大人,你这《治道集》中的章句,我中原人士自孩童时便已耳熟能详,实乃教人识字启蒙的流俗之书。”杨修迎着他咄咄逼人的质问,毫不退却,微微笑道,“杨某虽已年近而立,幼时也曾熟读此书——丞相大人在上,您从这书中随意抽出几章来考一考杨某,杨某自信还能背诵得出来。”
“你……你说什么?”韩嵩已是气得连胡须都快翘起来了,用手隔空指着杨修,竟自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曹操也是一脸诧异:倘若这本《治道集》真是书塾中间教人识字启蒙的读物,那他身在中原怎么会从没读过呢?杨修只怕是有些胡说了。他略一思忖,便翻开那书册,抽了其中的第3章,让杨修当场背诵。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杨修将头一仰,侃侃诵道,“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惟患己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也;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也;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也……”
“停!”曹操听到这里,右手一扬,又道,“你且背诵此书第5章来给大家听一听。”
“人莫不有贤愚,才莫不有奇拙,识莫不有深浅,事莫不有穷竭。善用人者,必尽其贤愚;善用才者,必尽驭其奇拙;负远识者,必预得其浅深;善治事者,先已能判其穷竭。故而,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识人之才以发其用,方为用人行政之诀。正所谓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纯白之裘者,皆取众白而合一体也……”杨修略一回忆,毫无迟滞,便又顺口背诵出来。
在座的郗虑、华歆、王朗等博学鸿儒们听了,个个面现惊容:这些段章句句精妙隽永、文采斐然,岂是普通的教人识字启蒙之书可比?但是,又瞧见杨修如此倒背如流,亦实非熟读此书者不能也。
曹操连考了杨修五六章,杨修都背诵得一字不差。他只得放下《治道集》,向韩嵩摊开双手笑了一笑,道:“韩大人,看来杨公子说的是真的。”
“怎么……怎么会这样?真的怪了……这些文章都是我们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写成的啊……”韩嵩顿时怅然若失,一下跌坐在席位之上,喃喃自语着,怎么也不肯相信眼前所见。
“司马公子,你讲一讲看。”曹操忽然点了司马懿的名,“你和杨公子年纪相仿,他在童蒙之时读到的这本书——你也应该读过的,你应该会有些印象罢?”
“这……”司马懿极为恭敬地垂手站起,慢慢答道,“说起来让诸位大人见笑了,在下家教甚严,家父一向只让在下攻读《易经》《论语》《孟子》《荀子》等大本大源之典籍,从来不许在下乱看其他杂书的。”说到这儿,他语音一顿,忽地抬起眼来平视着对面而坐的韩嵩,徐徐又道,“不过,刚才在下听到杨兄背诵那本书第5章‘人莫不有贤愚……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识人之才以发其用……’这一部分内容时,感到其中似乎有些不够细致精到之处,冒昧地欲以一孔之愚见而恭请列位大人指教。”
“司马公子认为这本《治道集》中的章句尚有不足之处?”曹操饶有兴味地看了看他,“你且指出来给我们看一看。”
“在下遵命。窃以为,‘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识人之才以发其用’这段论述着实精辟。然而,执柄用人者最需要的乃是具体可行的方法。有了具体可行的切实方法,加入理论之中才能真正算得上细致精到。”司马懿话音不高不低,娓娓道来,“在下曾经总结出识人选才有这样八条观察之法:习则观其所言,闲则观其所好,富则观其所养,贵则观其所交,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临机则观其所决断,逢难则观其所执持。这便是在下的管窥之见,让丞相和诸位大人见笑了!”
“哪里!哪里!”曹操听了,不禁一掀须髯,十分高兴地说道,“河内司马氏果然是家学渊源淳厚,名不虚传啊!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