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586部分

山河血-第586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船舷边的少年们,任由凉凉的雨水击打在他们的身上,只是痴痴的看着眼前的青岛,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若非华商总会同南洋航运公司以及北方航运达成协议,使用邮轮空船位送他们来中国学,或许,他们中的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踏上这片土地。

十月十九日,”启明号”邮轮开始减速,终于在青岛码头靠岸了!

在靠港之后,发动机的震动声已经完全消失,于奕铭躺在蚕棚似的床上,谛听着来自码头的欢呼声。

此时,他不禁长吁了一口气,一种轻松感油然而生:

“我终于回来了!如今已经确确实实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作为一名驻外调查员,在过去的十七个月里,他往返于德国、法国以及其它地区,不论上下汽车还是乘轮船、飞机,他无时无刻不在神经过敏地警惕着那些不露形影的税关、警官以及帝国保安局的探员,现在他终于再也不用担心这些人了。

此时的码头上已经挤满了欢迎的人群,这艘船上大都是从欧洲回国的华侨,有许多多年前派往英、德等国学的留学生。

“……君,我在这里呢!”

“喂,……在这里哪!”

在码头上,人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这声音,既象是对等待多年好不容易才回来、但又唯恐回不来的亲人们的欢迎,又象是为穿过硝烟战火、航行上万海里,终于幸运归来的“启明号”而祝福。

船上的人们从栏杆上探出身子,他们使劲地挥动着手臂,并不时的呼吸着亲人、同学、好友的名字。从这些人的后面,于奕铭也望了一下码头上的人群,当然,对于他这样一个早在几年前就与家里音信皆无的人,根本不会有人来迎接的,如果有的话,那也只能是祖国的山河。

想到这里,于奕铭的心就象这天的阴雨天气一样阴郁。想到此时,几乎全世界都陷入战火之中,他不禁也担心祖国的山河,祖国的山河能够避免战火的侵袭吗?

而更使他难过的是,不知为什么当祖国的山河映入他的视线中的时候,他立刻就想到了中国的未来,在这个多事之秋,中国的未来将来究竟会怎么样呢?……

想着这一切,他的心情变得的越发的沉重。其实,他只是一个调查员,或者说是个间谍,也许,这种事情并不需要他去担心,但是,也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感情,使得他成为一名调查员,成为一名间谍……

当他把目光移向船首的一刹那,不由得在内心里”啊”了一声。在船首的正下面,那不是调查部第五厅厅长梁丰山吗!他正脱掉雨衣站在细雨绵绵的码头上,独自默默地抬着头往这边张望着。

急忙走到船首向厅长致以注目礼,在这一瞬间,在看到厅长的瞬间,只激动得于奕铭简直要流出泪来。我能得到这样一个全面掌握对(欧)对德情报长官的迎接,要比成千上万人为他来欢迎他而更为高兴,这才是对他的至高无上的奖赏。在这一瞬间,他立即体会到”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的内涵,五年前,也就是为了这一瞬的”感激”,让他甘心情愿地把生死置之于度外,去欧洲从事情报工作的。

“梁……没想到,您,您竟然亲自来接我!”

激动的言语着,于奕铭一时间甚至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看到当年自己派出的第一批驻欧调查员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梁丰山,这位民八年留学法国,于法国勤工俭学,后又前往德国留学的第五厅厅长,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将视线投向那些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的少年说道。

“你看,他们都是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对于他们来说,祖国过去只存在于父母的话语和书本上,而现在……”

望着那些跪在地上亲吻着大地的少年,梁丰山将视线投向于奕铭,然后看着他说道。

“他们却可以踏在祖国的土地上,亲吻这片沃土……”

话声稍沉,梁丰山又将视线投向那些与亲友见面后激动的无法自已的人们,用低沉的话声说道。

“而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他们享受这一切,所以,你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我的朋友!”

这时,他才再一次把视线投向于奕铭,同时伸出双手与他紧紧的握着。

“欢迎你回家,我的朋友!”

“厅长,我……”

“上车!上车再说!”

几分钟后,一辆黑色的”金鹿”牌轿车驶出了码头,在坐在汽车上,于奕铭好奇的左看右看着,这是中国的汽车!中国制造的汽车!

“没想到,不过才几年,咱们中国就可以自己制造这么高档的轿车了!”

感叹着,于奕铭将视线投向窗外,五年前,他是从上海踏上邮轮离开的中国,而现在,青岛的街道看起来,却比曾经的上海更为繁华,甚至于外滩亦不如其这般的繁华。

“变化真大啊!”

一时间,于奕铭却不知用什么来形容青岛的繁华,看着街道上那些打着雨伞神情祥和、面带笑容的人们,他能够清楚的感受到,人们那种发自于内心的满足。

“是啊!”

感叹之余,梁丰山指着窗外的街道说道。

“几年前,我们刚刚收复青岛的时候,青岛市区人口不过只有50万人,即便是军兴前,亦不过只有57万人,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岛市区人口已经突破了100万!所以城区比过去更大,也更加繁华!”

用下巴点了点窗外,梁丰山又特意强调道。

“其实,不仅仅只是青岛,全国都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城市人口都在增加,军兴前,咱们中国的城市化比例勉强达到13%,但是现在却高达20%,尤其是这十几个大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吸收了很多农民进城谋生,不过这也缓解了农村的剩余人口压力……”

在厅长的解释中,于奕铭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同样也是农民,现在他们还好吗?还有自己的父母,兄长、幼弟……想着想着,他的心神不禁飞远了,而看着这一幕,梁丰山心知于奕铭在想什么,于是便用略带歉意的口吻说道。

“奕铭,你刚刚从欧洲回来,按照道理,你驻外六年,六年未曾返乡、未曾与家人联系,我应该放你一段时间的长假,但是……”

作为第五厅厅长,现在梁丰山恨不得把手中的每一个都充分的运用起来,尤其是像于奕铭这样,有着丰富的驻外经验,甚至曾前往德占乌克兰调查员,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厅长,我明白!”

收敛收神,于奕铭认真的说道。

“我知道现在局势很紧张,我随时可以投入工作!”

于奕铭并没有奢望厅长会给他放长假,甚至于对他来说,他隐约能够猜出来,厅长之所以会把他从欧洲”前线”调回来,肯定是国内更需要他。

“奕铭,现在是这样的……”

盯视着于奕铭,梁丰山将他的声音惯性的微微压低,然后说起了召他回国的用意。

“什么!”

待厅长说完之后,双眼猛的一下睁大,于奕铭惊诧的看着厅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一会,他才开口说道。

“厅长,我,我只在乌克兰呆了一个月!”

厅长在说什么,在华北的战俘营中关押着18。7万苏军战俘,而厅长的意思非常明白,让他配合军事情报局从战俘营中挑战合适的人选,然后组织一支军队!一支服众于中国的”仆从军”。

“你在俄罗斯呆了多长时间并不重要!”

话声微微一顿,梁丰山看着面前于奕铭然后用严肃的口吻说道。

“重要的是,你是调查局中,难得的几名上过军事学校的调查局,这才是最重要的!”

于奕铭是作为派遣至德国的军事留学生前往德国的,在德国期间,他曾随同德国进攻过波兰、进攻过法国,亦同样进攻过乌克兰,这才是梁丰山选择他的原因。

“厅长,我……”

伸手批断正欲开口说话的于奕铭,梁丰山用极为认真的口吻说道。

“这些战俘都已经被关押了近二十个月,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苏俄政府已经绝望了,因为,俄国政府从未试图交换过他们,甚至考虑过他们的生死,或许,对于俄国人来说,他们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

从身边的文件包中取出一份文件,递给于奕铭时梁丰山接着说道。

“却是一份极为宝贵的资源,如果操作得当的话,也许会起到难以想象的作用!”

第七十一章战俘的希望

第958章战俘的希望

“轰……”

伴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隧道瞬间被硝烟与石粉所吞噬,在硝烟还未散去的时候,数十名头戴藤盔、面带护罩的工人便搭乘着汽车走进了隧道之中,开始继续工作。

进入隧道,隧道内石粉烟尘呛的人们几乎无法呼吸,虽是如此,在隧道内的工人还是立即忙活了起来,一时间,整个隧道内充斥着钻枪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嗓声,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们,只是在那里紧张的工作着,而当他们工作的时候,一旁则有一个人不时的拿着图纸在那里似乎在计算着什么,然后不时的嚷喊着。

“**15。4公斤……”

在隧道外,脸上堆着笑容的伊万伊维诺夫用生硬的中国话对看管**的中国士兵说道。

转眼间,伊万伊维诺夫中尉被关进战俘营已经两年了,除了两年前刚进战俘营的第一天填了一张表,并回答了几个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问题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人问他任何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他曾幻想着战争结束的时候回到家中、回到亲人的身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他却早已经绝望了。尤其是在停战协议达成之后,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忠诚的政府将他们完全遗弃了。

甚至在过去的两年间,通过种种渠道,他们看到政府是如何称呼他们”可耻的叛徒”,这是他们为之流血的政府给予他们的”荣誉”,在政府的眼中他们这群曾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的英勇的战士们,不过只是国家的叛徒。

在自己成为了国家的叛徒之后,那么家人会遭到什么样的报复呢?

最好的结果也有可能会被流放!

绝望,这种绝望的情绪不知让多少人选择了自杀,甚至就是伊万伊维诺夫也曾自杀过,不过却被中**警救了下来,再然后,和许多人一样,他一直在战俘营中苟且偷生。

他现在所工作的这座战俘营建在太行山腹地,四周环境很优美,空气同样极为清新,除了铁丝网和摆放整齐的木头房子外,根本不像个战俘营,反而像个一座山间的渡假营地,当然,如果不是因为有中国宪兵在看管他们,而且执行着严厉的战俘营制度的话,不过尽管如此,在许多战俘看来,这座战俘营的条件依然是非常不错的,虽说他们需要服苦役,但是却可以得到足够的食物,即便是病了也可以得到医治,在战俘营医院中工作的是来自中**医和苏军被俘医生,任何人生病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治疗。

曾经在给妻子的信中,伊万伊维诺夫曾写到,这里的待遇好的让人不敢想象,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够给家人写信,当然邮费需要自行支付,而这就需他进行工作,和许多人一样,他同样参加工作,实际上也就苦役——参加隧道的修建,尽管报酬很低,但至少能让他获得给家人写信的邮资。

不过在写了十几封信之后,他便绝望了,因为每一封信无一例外的没有收到回信,在潜意识中,他甚至已经猜出了结果——他的妻子已经被流放了或者宣布同他这个反革命分子离婚。

也正是这种绝望,使得战俘营中的反抗行为越来越少,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反抗,但是现在,却很少有人反抗,就像伊万来说,他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但是,现在他同样绝望了,尽管他没有改变自己的信仰,但是在大多数时候,他不得不保持沉默,公开反对会使我们被扣以”战争罪犯”的罪名被消灭掉。但他们拒绝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也拒不说明理由,总之,对此敬而远之。只要他们保持安静,就不会遭受折磨或被单独挑出来接受惩罚,但受到”积极分子”的骚扰是免不了的。

“长官,根据我们目前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我认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加快施工速度……”

听到一旁的尼古拉少校的话声,伊万的眉头微微一皱,尼古拉少校就是战俘营中的”积极分子”,也就是战俘营中与中国人公开进行合作的人,他们管理着战俘营,控制着所有的工作。他们从中国人那里接受自己的命令,向中国人汇报,并替中国人充当密探。而中国人将这些”积极分子”称为””,意思是”头头”或”领导”,现在,伊万和他的战友们也这样叫他们。

现在,像””那样的”积极分子”越来越多,一开始,他们选择合作,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食物以及各方面较好的待遇,而现在,他们之所以选择合作,却是因为对政府的极度失望。

那些积极分子们总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做盘算,一开始,他们是为了食物,而现在,却不仅仅只是为了食物与待遇那么简单,许多积极分子不仅做了中国人要求他们做的一切,还做了他们可能希望他们做的一切。

就像在两个月前,在战俘营中积极分子们成立了”自由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军官同盟”,开始同中国人进行更为广泛的合作,他们在战俘营中进行反苏宣传,鼓吹着俄罗斯的自由。

想到这里,伊万甚至有点愤恨不平,那些人如闹剧一般的组织战俘营中的政治活动,他们的表现就像演员,所有人都必须出席,因为他们会撰写一些煽动性文章要求大家去朗读,而文章无一例外的是揭露苏俄政府暴行的文章,甚至他们让一些来自乌克兰以及集体农庄的积极分子,告诉大家那里发生了什么,什么征粮队,什么饥荒,等等,总之,许多原本对未来绝望的士兵,很快的便加入了”自由俄罗斯”,成为其中的成员。

作为一名军官,伊万知道,当他们加入”自由俄罗斯”的时候,便再也没有了退路,他们将会是真正的叛徒,而他们得到了什么呢?他们的生活开始产生了变化,不吃战俘食堂免费供给的战俘食物,他们可以食用与中国士兵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