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第7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军队的投降挽救了这一地区,使得这里的工厂未遭受战争的破坏,从而使得这里的人们,不至于因失业而陷入饥饿,而对于北方军管区而言,他们几乎不费一枪一弹,便获得了这片庞大的工业区以及数百座大型工厂。
冶金厂高耸的烟囱喷吐着烟雾,电厂的冷凝塔喷吐着白色的蒸汽,春天里的下塔吉尔处处皆是浓浓的春光,曾经冰天雪地的郊区此时完全被翠绿所笼罩,草原上更是长满了漂亮的野花,不过,作为城市来说,除去工厂外,这座城市并不像是城市——坑坑洼洼、满是泥沼的道路,低矮的木屋土房,即便是许多工厂的厂房亦显得极为简陋,也难怪,这里绝大多数工厂都是几年前从西方迁移的,像城内最大的企业下塔吉尔坦克厂的设备,就有来自乌克兰、列宁格勒以及莫斯科等地的设备,厂房也是因陋就简的用最快的速度搭建起来的简易厂房。
曾经这座工厂是全苏最大的坦克制造厂,而现在下塔吉尔坦克厂却早已易名为“北方汽车下塔吉尔汽车制造公司”成为一家中资民营企业,甚至,就连同曾经的设计局,亦被更为名“汽车设计所”,不过设计局中的大多数最优秀的工程师,却早在去年即随同苏俄政府一同流亡印度,现在,这座三层高的简易楼房内的工程设计人员,有半数来自中国,甚至还有几名来自日本的工程师。
依如城市正在大兴土木的建造建设一般,在工厂内亦同样在进行建设,新的厂房以及新的厂内道路,都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但工厂的建设并不妨碍工厂的正常生产,就在一个月前,由第一批十轮卡车即已从简陋的生产车间内驶出,从而标志工厂转产的成功,但是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他们并不能满足于企业的现状。
“……现在,虽然我们生产出的汽车供不应求,但无论是客车、公共汽车亦或是卡车,它们的市场总会饱和,我们必须要着眼于未来!”
在工厂设计室内,面对175名来自内地、日本以及本地的工程师,高吉玉说完这句话,便将烟蒂按灭,待翻译将他的话翻译完成后,他才接着说道。
“我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收入的增加,未来在北方地区,每一个家庭都至少拥有一辆汽车,汽车将会成为家庭的必须品,而目前,我们的汽车却更适合内地市场,即便是适应低温环境的金鹿汽车,受限于恶劣道路条件,亦面临很多问题……”
作为汽车厂经理,在翻译将他的话翻译出来的时候,高吉玉的眼光不时的从在坐的工程师身上扫去,他们的神情各异,那些俄裔设计师依如过去保持着沉默,而内地以及日本工程师大都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
当经理讲话的时候,卡尔采夫则和身边的好友韦涅季科托夫在那里轻声聊着天,似乎经理的讲话对他没有任何影响,对于他们来说,不合作、不抵抗,就是某种程度上的爱国行为。
“听说了吗?他们似乎不准备保留坦克生产能力!”
作为一名坦克机械师出身的工程师,卡尔采夫更喜欢坦克的设计与制造,而不是汽车。
“嗯,不是不保留坦克的生产能力,而是将坦克生产设备迁往他处,我们这里,以后只制造汽车,公司……”
将视线投向窗外厂房顶上可以看到的“北方汽车”的标志,韦涅季科托夫耸了耸肩膀。
“他们有自己的坦克生产线,甚至,就连同许多工程师,都看不上我们的设备,认为我们的设备相比中国落后了大约十年……”
无论是韦涅季科托夫亦或是卡尔采夫以及其它俄裔工程师,他们都不习惯用“内地”去形容易,在他们的话语中,中国依然是中国,俄罗斯仍然是俄罗斯,甚至有一些人更是选择不合作、不抵抗,作为体现爱国主义的行为。
“……根据这一要求,研究所将改为6个项目组,通过内部竞争决定未来的工厂产品!产品被采纳的小组,除去基本奖励外,还可以第一批入住在建的新居!”
什么?
分组竞争?第一批入住新居?
尽管原本抱着不合作态度,但在这一瞬间,和许多人一样卡尔采夫却心动了,在企业的东迁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厂房建设,至于人们的住房,根本不在政府的考虑范围内,许多工程师和普通工人一样,挤在条件恶劣的房屋中,甚至许多工人都居住在草棚内,在下塔吉尔城内外,更是随处可以看到难民居住的简陋的木屋,可以说,每一个坐梦都想拥有自己的房子。
在中国人到来后,那些中国的工程师可以住进**的集装箱房内,而工人亦可以住进集装箱宿舍,至于本地人,集装箱房不过只是一种奖励,为了改善个人的居住条件,卡尔采夫甚至违背了“不同侵略者合作”的志愿,在工厂生产线改造时,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解,由此才和刚刚结婚的妻子一同搬进新家——一座只有二十几个平方的集装箱房,即便如此,在搬到新家后,他和妻子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都觉得像做梦似的。无论是自来水亦或是狭窄的卫生间以及厨房,在他看来都如同天堂一般。
而现在,公司却拿出了了在建的新房作为奖励,尽管,那些新房子同样需要花钱购买,但是……此时,卡尔采夫的脑海中浮现出在图片上看到的房屋,宽敞明亮的客厅,温馨的卧室,车库,漂亮的花园……
我的孩子,应该在那样的房子里成长!
不经意间,卡尔采夫的心思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实际上,不单是他的心里产生些许微妙的变化,他的同志们的心中,也同样发生了变化,毕竟,人总渴望着更好的生活条件,尤其是那些生活条件恶劣的人们。
“车辆应该更省油!”
在并不算宽敞的房间中,佐腾轻声嘀咕道,作为前三菱动机的工程师,现在他是下塔吉尔工厂的工程师,和不少人一样,他是“被迫”来到了北方,尽管是根据军管局的命令,来到了这里,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有些庆幸和家人来了中国。
现在的日本还有什么呢?
除去满目疮痍的变成废墟的城市,还有一座座被拆空的工厂之外,日本几乎什么都没有剩下,不,还剩下了饥饿与贫穷,许多留在日本的亲朋好友,无不在饥饿的边缘苦苦挣扎着。
而反观这里,尽管初抵下塔吉尔时零下三十余度的低温让人很难适应,但是相比日本,这里无疑就像是天堂一般。
虽说做为敌国公民为中国企业服务,但他依然享有良好的待遇,就像这座供技术人员居住集装箱房屋,不到三十平方,但却足够一家四口人生活,在市场上还可以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妻子再也不需要为食物忧愁。甚至,丰厚的工资使得他可以每月向亲友寄去数百元流通券,以解家人的燃眉之急。
对于现在生活极为满意的佐腾,甚至忘记了身为敌国公民的身份,正是良好的生活,使得他更加珍惜当下的工作,同样也明白,他必须要通过努力的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让目前的生活保持下去。
“应该重新设计一种发动机,发动机应该更省油……”
在工作薄上写下一系列的设计要求后,佐腾的脑海中的灵感一个接着一个的冒了出来,诸如减轻车体,以降落成本和耗油量之类的初步构想慢慢的成熟了。
对于此时的佐腾而言,他和很多人一样,在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着,偶尔得,他会把视线投向粘在墙上的那张报纸上的海报——**的花园,四间卧室,宽敞的客厅、厨房,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丽,这就是他所期待的生活,或者说,所期待的家,而想要得到这一切,总需要人们付出汗水与努力,尽管此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但是佐腾依然趴在书桌上,继续工作着,为他自己以及家人的未来而努力着……
第1240章家已非家
清晨,透过海岸那薄雾,船上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中国那久违的轮廓,但是船上的人们然后没有一个人欢呼,尽管回家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可现在,不知是近乡情怯,亦或是其它的原因,看着祖国的海岸,人们站在甲板上,耐心而又漠然的等了一个小时,随着轮船距离岸边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们谁也没有说话。
此时,船上的这些人都显得有些紧张,在码头上,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国旗,这让他们意识到,现在,满洲国已经成为了过去,而现在东北就是东北,不再是他们出征时的那个满洲国了。
这时有一个人说道。
“你们说,咱们回去了,大家伙会怎么看咱们!”
不经意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羞愧之色,他们是汉奸……不论是主动也好,被动也罢,他们都曾有一个身份——满洲国、军。与此同时,人们甚至开始后悔了,其实,留在南洋也不错,为什么非要回来呢?
望着越来越近的码头,常隆基的心里犯起了嘀咕,要是不下船的话,能不能回南洋呢?他的心里没有谱,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和身边的不少兄弟一直在争取着回国,直到半个月前,他们的要求终于得到了南洋共和国的回复,同意他们回国。
“哎!”
在常隆基的嗓间发出一声长叹的时候,船靠岸了,舷梯放下,提着行李的人们纷纷开始下船,在登岸后,他们并没有直接朝着出港通道走去,而是在荷枪实弹的士兵的指引下,走向另一个通道,在那个通道里,士兵检查他们是否带有武器或其它违禁品,当看到常隆基的包中搜出几十块手表的时候,那些检查行李的士兵无不是大笑起来,但其它人却都很羡慕,这些手表是常隆基在南洋得到的“回报”,一共四十三块手表。大都是他用吃的从英国战俘那里换来的。
在人们的羡慕的眼神中,一名下士命令所有人都排成一队,解开衣服,让护士喷洒药物,只有一个当官的表示反对。
“我是军官,我不能和这些士兵站在同一个队列里!”
“狗屁!”
那个下士骂了一句,然后大声嚷道。
“特么的,整个就是一伪军,还扯个屁军官!要不是上头有命令,爷这就把你拉出去毙了!”
下士骂骂咧咧的把他的肩章撕下来,扔进一旁装满肩章以及勋章的垃圾桶里,而常隆基看到那个上尉看到自己的肩章被扔到垃圾桶中时,脸上的神情似乎有些复杂,是因为羞愧,还是?
这是一个复员军人管理局的官员告诉他们,要把真实姓名告诉接待他们的军官,否则他们得不到遣返证,而他们得把这个证交给家乡的复员军人办公室。
“如果你们老老实实的回答问题!”
那个官员说道。
“政府就不会惩罚你们,但如果不老实回答,你们就无法得到工作!”
和其它人一样,常隆基如实的回答了问题,问题很简单,实际上在回国前,他曾被询问过更多的问题,终于在回答完那些问题后,他得到了遣返证、一张回家的免费车票以及20元东四省流通券,之后,那个上尉告诉了们。
“你们现在被遣返回,不会受到惩罚,也不会进监狱,你们可以回家了!”
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心里都长松了一口气,好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你们现在成了老百姓,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了!”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谁也没动,直到那个军官发出“解散”的口令后,他们在那里转来转去,不知如何是好,他们迷惑不解的互相望着,等待着命令,但那个上尉却已经离开了,再也没有人命令他们了,在过去的几年间,他们早就适应了命令,而现在,却没有任何命令。人们茫然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他们习惯于服从命令,他们现在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走吧!”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然后人们开始朝着出口走去,那些荷枪实弹的国、军并没有阻拦他们,
拖着沉重的背包,常隆基径直朝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
以后该怎么办呢?
回家种田?
家里还有他的田吗?常隆基不知道,可心里头却没有谱,谁让爹死的早,娘又改嫁了呢?听说,东北光复后,政府对土地早就实施了登计,村长会把他的名字登计上吗?
列车的车厢里挤满了被遣返回国的人们,看着那一张张麻木而又茫然不知所措的脸庞,常隆基默默的看着窗外,他现在甚至有些害怕回家,如果回家的话,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伪军,是汉奸。
当年他们都不是心甘情愿当的兵,都是被抓去的,可在老百姓看来,他们还是伪军,就像在码头上,无论是国、军还是码头工人,在看着他们的时候,脸上全是轻蔑和瞧不起的样子。
没枪毙就已经不错了……
是的,没枪毙就已经不错了,在南洋的时候,听说东北的军事法庭上,有几万汉奸被枪毙了,他们能保住命就已经不错了。
不知为什么,一路上大家伙不断的下火车,到最后在所有人都下了车的时候,常隆基依然还是没有下车,他坐着火车继续向北走着,东北,在他的记忆中只是家,可这个家里却已经没有亲人了,爹娘都走了,就连姥姥也走了,至于姑姑家……换句话来说,即便是回到了家,还有什么呢?
也许,应该留在南洋,想到一路上兄弟们说的话,是啊,留在南洋,当两年兵退伍了,再娶个媳妇,安安稳稳的在那里过日子也不错啊!
可对于习惯了东北的冰天雪地的常隆基来说,他却无法适应南洋的天气,可这里还有自己的家吗?直到两天后,当火车到点终点站哈尔滨的时候,他才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下车,如果可以的话,他还会继续向前走。
在人潮涌动的火车站里,常隆基置身人群茫然的朝前走着,人们的脸上带着笑,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在出了火车站的时候,他看到在站外的靠墙的地方坐着一些人,他们坐在地上,抱着胳膊,伸出帽子要在那里乞讨,他们大都是残废,他们都是正值壮年,只看到他们,常隆基便知道,他们也许和他一样,都曾当过伪军,只不过他们丢掉了腿或者胳膊。
提着行李的常隆基来到一个无腿的人跟前,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块钱,丢到那个人的帽子里。
那人先是一愣,他先看到的是常隆基的脚,然后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