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北汉燕王 >

第94部分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94部分

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敖烈微微摆了摆手,转身对孙坚说道:“多谢孙太守今日救命之恩,某日后定当回报。”

孙坚笑呵呵的摆手说道:“君侯太客气了,即便是闻名天下的战神吕布都奈何不了你,某不过是适逢其会,哪里当得起君侯的重谢?今日就此别过,三日后,酸枣见!”曹操在檄文中,和各路诸侯约定的时间,就在三日之后,地点,就是离虎牢关不远处的酸枣。

孙策翻身下马,对着敖烈行了一个大礼,声音带着些哽咽:“师父,大战在即,弟子要跟随在父亲身边,不能侍奉师父左右了,望师父千万保重。”

理解的点着头,敖烈轻笑道:“理应如此,伯符也不必如此难过,他日咱们还会在见面的,三日之后,酸枣再见。”转头又对孙坚说道:“孙太守,保重。”

一道清脆的声音传进了敖烈的耳中:“你这人,好没道理,先后向我父兄辞别,为何不向我道别呢?”敖烈闻声看去,看到孙仁横眉怒目,亦娇亦嗔的看着自己。

不明白这位小兄弟为何会有如此大的火气,敖烈只得说道:“是某失礼了,小兄弟,再会。”

听到敖烈这么说,孙仁脸上的怒气瞬间化为乌有,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笑着说道:“这可是你说的啊,再会。以后记得来江东看望我。”

孙仁的这句话,弄的敖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只是一句客气话啊,怎么到了孙仁的嘴里,就变成了承诺呢?不过碍于孙坚和孙策的面子,敖烈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随口应付着:“好,日后若有闲暇,一定过江去看望小兄弟。”

孙仁满意的点了点头,闪身退到了孙坚的身后。孙坚长笑一声,向敖烈再次拱了拱手,然后带着人马呼啸而去。等到策马跑出敖烈等人的视线之后,孙坚回头似笑非笑的看向孙仁。孙仁俏脸一红,低声问道:“父亲在笑什么?”本来孙坚只是微笑,看是看到孙仁脸上的绯红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说道:“女大不中留啊,尚香这才刚刚十二岁,就有了意中人了?不过也好,省得日后你这江东女霸王,没人敢要。”

孙仁闻言大羞不已,拼命的用马鞭抽打着坐下的战马,嘴里狡辩道:“哪有什么意中人?父亲休要胡言乱语!”说着,甩开孙坚,一个人策马向前狂奔而去。

一直跟随在孙坚身侧的孙策,听着父亲和妹妹的对话,心中略一思索,立刻醒悟过来,惊讶的说道:“父亲,你谁说小妹,对师父他……可是这身份也不登对啊。”

孙坚扬起马鞭在战马的马臀上狠狠抽了一鞭,朗声说道:“有什么不登对?那些世俗的繁文缛节,当真能约束的了我孙家的英雄儿女么?若是处处遵守那些礼节,你岂能跑到幽州去挑战冠军侯?策儿,你给我记着,你小妹被为父骄纵惯了,难得心中会喜欢上谁,他日若是父亲一旦不在了,你一定要促成这件美事。”

孙策失色道:“父亲何出此言,父亲有神明庇护,自然能长命百岁。”

且不说孙坚父子率军离去,把目光转回到幽州大营。

“二哥,你这是做什么去了,怎么伤成这样?”马超急切的问道。

敖烈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刺杀董卓去了,不过最后还是没杀死他。孟起,子龙,扶着某回大帐,神态自然一些,不要让别人看出破绽。”

赵云和马超闻言,连忙各自扶着敖烈的一条手臂,向大帐中走去。

进入大帐之后,贾诩让守营的军士都退了下去,帐内只留下少数几个敖烈麾下的大将。随后,贾诩走到大帐中间,对敖烈深深的行了一礼:“主公,诩身为属臣,明知主公孤身犯险却没能阻拦,死罪!”然后又向着众位武将团团行了一礼,然后说道:“主公刺杀董卓一事,诩亦知情,却没有提前告诉诸位,还望诸位海涵。”

这就是贾诩的高明之处了,善于洞察人心的贾诩知道,一旦诸将在事后知道,自己也曾参与其中却隐瞒不报,势必会激起诸将的愤慨,干脆就提前说了出来,至少还能落得个光明磊落。

不出贾诩的意料,诸将听闻贾诩知情,却没有告诉众人,无不对贾诩怒目而视。敖烈见到这个状况,低沉的说道:“你们干什么,文和不告诉你们是某的命令,难道你们以为文和愿意某孤身潜入洛阳去刺杀董卓么?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许再提,也不许有谁事后为难文和,某若得知,必不轻饶。”

听到敖烈这么一说,众将这才收起了怒火,纷纷转过头去不在看贾诩。贾诩见到事情平息,又开口说道:“主公,还是先找军医给你疗伤。”

敖烈其实早就有些支持不住了,连番恶战,早已把敖烈的体力和精神都损耗的一干二净了,当下有些无力的点了点头,示意贾诩叫军医进来。

经过两个时辰的治疗,插在敖烈身上的九支利箭,都被拔了出来。中箭处的伤口也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为了不让敖烈留下什么暗伤,军医还特意熬了一碗参汤,又加入了一些其他的珍贵药材,给敖烈喂服了下去。之后,敖烈就陷入了力竭之后的疲劳中,不久,就昏昏睡去。

第二天早上,敖烈睁开了眼睛,感觉身体各处酸痛的厉害,明显是昨日大战时筋疲力尽留下的后遗症,还需要好好休息几日才能恢复过来。至于身体上的箭伤,也全部被包扎好了,除了隐隐作痛之外,倒是没有其他的影响。

敖烈挣扎着想坐起来,一直守候在旁边的赵云见状,快步走前几步,伸手揽住敖烈的肩膀,帮敖烈坐起了身体。

“子龙,你一夜没睡么?”敖烈看到赵云之后,有些感动的问道。

赵云微微一笑,松开了搭在敖烈上的手,又退后了两步,这才说道:“师兄,某只是半夜没睡而已,前半夜是孟起守护着你的。其他人也要来守护你,可军医说你要静养,守护的人不宜过多,黄老将军和子义他们这才作罢。”

两人正说着话,贾诩悄悄走了进来,看到敖烈已经醒来,走到敖烈身前,轻声说道:“主公,曹操的檄文已经发到了我军中,邀我军前去酸枣会盟,未知主公意下如何?”

敖烈想都没想,立刻说道:“去,当然要去。各路诸侯良莠不齐,有虎有狼也有绵羊,但无论这么说,也是一份助力,我军理应前去。”

听到敖烈的见解如此一针见血,强弱分明的指出了各路诸侯的优劣,贾诩就知道敖烈心中早已有了主意,而且还和贾诩自己的意见相合,于是贾诩也就不再多说什么,领命去整军了。

赵云斟酌着说道:“师兄,某观各路诸侯并非真心勤王,乃是别有所图,不外乎借机抬高自己的声望而已,师兄何必去和他们这些沽名钓誉之人混在一起?”

“呵呵,子龙,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这些人虽然大多徒有其表,但也有真英雄的存在。日间来营中的孙坚就算一个。还有那起兵陈留的曹操,此人也是胸怀大志,不可小视。再说,董卓势大,非是我军一军可以抵挡的,联合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敖烈耐心的给赵云解释着。他没有说的是,如果他不去,十八路诸侯一定会像历史上那样,落得个分崩离析的下场。

过了不久,贾诩又走进了营帐,把一封书信递给了敖烈,说道:“主公,这是并州刺史丁原派人送来的书信。”

敖烈接过书信,仔细看了起来。丁原在信中说,他不会去酸枣会盟,要留在洛阳城外牵制董卓的兵力,为各路诸侯的联军创造战机。

看完这封信,敖烈久久无语。丁原这样做,真的让敖烈很是敬佩。深入敌后,以一己之力牵制数倍于己的敌军,这份气魄,可不是谁都有的。搞不好就会被董卓来个大包围,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董卓应该还是明白的,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丁原恐怕是凶多吉少了。可是丁原还是毅然决然的这么做了,把凶险留给自己承担,把战机留给了实力更为雄厚的诸侯联军。无论是对大势的分析,还是对丁原的个人勇气而言,敖烈都对丁原心生敬佩。

沉默了一会儿,敖烈说道:“子龙,文和,传某将令,急速整军,奔赴酸枣!”

第一百二十八章推举盟主

是日,风和日丽。酸枣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大人物。

酸枣城外的空地上,已经扎起了一个大大军营,军营中间,还设立一个一丈高的点将台。上面设置了十八个座位。此刻,袁绍志得意满的坐在台上,眼光不时瞟过摆在首位的空位上。觊觎之心表露无遗。

袁绍清楚,无论是比身世还是比实力,他在前来会盟的这十八路诸侯中,都是个中翘楚,如果推选盟主的话,那他就理所当然的应该做上这个位置。当然,这一切,都要等到十八路诸侯到齐之后再说。根据曹操反馈的消息,已经有十八路诸侯同意前来会盟了,除了西凉的马腾,受地域的节制,只能在董卓的身后进行骚扰,而不能前来之外,其余的十几路诸侯都已经赶来了。

时间来到了正午,十几路诸侯纷纷登上了点将台,站在台下的小校高声唱诺:“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牧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辽西太守公孙瓒;第十四镇,上党太守张扬;第十五镇,长沙太守、破虏将军、乌程侯孙坚;第十六镇,奋武将军曹操;第十七镇,车骑将军、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袁绍因为怕自己的声威不足,不能服众,就假借曹操手中矫诏的名义,给自己封了一个车骑将军的名号。原来的车骑将军何苗早已被敖烈杀死在卫府之中,现在袁绍顶上这个名号,旁人倒也说不出什么来。有了车骑将军的名号之后,依照汉律,车骑将军是可以代替朝廷,封赏武将官职的,所以袁绍不但自封了车骑将军,还给他的兄弟袁术封了个后将军的军衔,同时,为了拉拢各路诸侯,袁绍还给孙坚封了一个破虏将军的名号,给曹操封了一个奋武将军的职位,同时,为了让远在西凉的马腾能够有效的袭扰董卓后方,袁绍还给马腾封了一个征西将军的高位。

等到众人都登上点将台之后,纷纷把目光投注到了此次会盟的发起者——曹操的身上。看到众人的目光都向自己投来,曹操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朗声说道:“诸公,操奉天子诏,召集诸公前来会盟,本着匡扶汉室的原则,诸公不辞劳苦,引兵前来,操心中不胜感激。然则,蛇无头则不行,当今会盟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推举出一位声威远播的盟主来主持大局,诸公以为如何?”

各路诸侯闻言,纷纷点头称是。一些有野心的,双眼中隐晦的放射出**的目光,一些没有野心或者是实力不足的,则是一副平淡泰然的神色,安静的垂首站立着。

见到场面有些沉默,袁绍站了起来,假意对曹操说道:“孟德身怀天子诏书,可见天子对孟德的信任,不如,就由孟德来担任盟主如何?”

听到袁绍这番虚情假意的话,曹操在心里冷笑了一下,他怎么会不知道对盟主之位最具野心的,就是袁绍呢?当初曹操发布矫诏,号召天下诸侯前来会盟,第一个站出来响应自己的,就是袁绍。袁绍自然不会有多么忠义,之所以第一个站出来,无非是想尽可能的捞取政治资本,好为日后做打算罢了。况且,袁绍依仗着在冀州旧地聚拢起来的人马,是曹操的数倍之多,凭借这一点,袁绍竟然假借曹操手中矫诏的名义,自封为车骑将军,其野心和手腕,可见一斑。

“呵呵,本初兄这是说的哪里话?操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十人,无论是声明地位还是麾下兵马,都远远不及本初兄,何况本初兄家族四世三公,声威显赫,门生故吏遍天下,依操看,还是本初兄最适合担当盟主大任。”曹操隐藏起心中真实的想法,满脸欢笑的对袁绍说道。其语气之真诚,丝毫看不出任何异常,甚至连袁绍自己,都以为曹操是真心的拥立他。

袁绍笑呵呵的说道:“孟德,言过了,言过了啊。”虽然说着谦逊的话,但是袁绍得意的神情,把他内心的小算盘完全暴露了出来。

在场的诸侯们都不是傻瓜,见到袁绍这副神情,自然也就猜到了袁绍的用意,纷纷在心中计算起来,如果袁绍出任盟主,自家会有什么利弊。山阳太守袁遗也是袁家子弟,和袁绍是同宗兄弟,他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孟德言之有理啊,本初麾下兵精粮足,威震冀、青,若是本初来当这个盟主,某第一个同意。”

见到袁遗站出来示好,袁绍笑眯眯的向着袁遗点了点头,暗自递给袁遗一个眼神,告诉袁遗,事后必定会给袁遗一些好处。袁遗领会的报以一个微笑。袁遗在家族中的地位比较尴尬,既不是嫡系,也没有长辈的器重。他和袁绍不同,袁绍虽然也是庶出,但是在袁家子弟中,袁绍的能力和气度,让家族中的长辈们对袁绍极为器重,甚至比嫡生子袁术还要看重。袁绍的一句话,在家族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袁遗不遗余力帮助袁绍的重要原因。

袁术在一旁看着袁绍和袁遗眉来眼去,心中一阵烦闷,袁术一直认为自己是嫡亲子弟,身份地位比袁绍高出不止一截,可是随着家族长辈对袁绍越来越器重,让袁术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难受归难受,毕竟大家都是袁家子弟,如果袁绍能当上盟主,对自己也是很有好处的,先前袁绍册封自己为后将军,就是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于是,袁术也站了出来,拖着腔调说道:“非是某举亲不举贤,只是在座众人中,除了大哥之外,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能服众之人,依某看,大哥坐这盟主之位,也没什么不妥的地方。”

十八路诸侯,已经有三路主张推举袁绍出任盟主,再加上袁绍自己的势力,这在十八路诸侯中,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其余的诸侯都低下头来,暗自沉思着,不停的在心中比对着自己可以得到的利益和失去的损失。

良久之后,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