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名,非为水目。原夫致谬之由,俱以汜、郑为名故也,是为爽矣。又按郭缘生
《述征记》、刘澄之《永初记》,并言高祖即帝位于是水之阳,今不复知旧坛所
在。卢谌、崔云亦言是矣。余按:高皇帝受天命于定陶汜水,又不在此也,于是
求坛,故无仿佛矣。河水又东,迳板城北,有津,谓之板城渚口。河水又东,迳
五龙坞北。坞临长河,有五龙祠,应劭云:昆仑山庙,在河南荥阳县。疑即此祠,
所未详。
△又东过荥阳县北,蒗荡渠出焉。
大禹塞荥泽,开之以通淮,泗,即《经》所谓蒗荡渠也。汉平帝之世,河汴
决坏,未及得修,汴渠东侵,日月弥广,门闾故处,皆在水中。汉明帝永平十二
年,议治汴渠,上乃引乐浪人王景,问水形便。景陈利害,应对敏捷,帝甚善之。
乃赐《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以钱帛。后作堤,发卒数十万,
诏景与将作谒者王吴治渠,筑堤防修堨,起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有余里。
景乃商度地势,凿山开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一水门,更相回注,无复
渗漏之患。明年,渠成,帝亲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
由是显名,王吴及诸从事者,皆增秩一等。顺帝阳嘉中,又自汴口以东,缘河积
石为堰,通渠,咸曰金堤。灵帝建宁中,又增修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
津耗则辍流。河水又东北,迳卷之扈亭北。《春秋左传》曰:文公七年,晋赵盾
与诸侯盟于扈。《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二年,河绝于扈。即于是也。河水又东,
迳八激堤北。汉安帝永初七年,令谒者太山于岑,于石门东,积石八所,皆如小
山,以捍冲波,谓之八激堤。河水又东,迳卷县北。晋楚之战,晋军争济,舟中
之指可掬。楚庄祀河,告成而还。即是处也。河水又东北,迳赤岸固北而东北注。
△又东北,过武德县东,沁水从西北来注之。
河水自武德县━━汉献帝延康元年,封曹叡为侯国,即魏明帝也。━━东至
酸枣县西,濮水东出焉。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大发
卒塞之。故班固云:文堙枣野,武作《瓠歌》,谓断此口也。今无水。河水又东
北,通谓之延津。石勒之袭刘曜,途出于此,以河冰泮为神灵之助,号是处为灵
昌津。昔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阳侯波起,两蛟挟舟。子羽曰:吾可以义求,
不可以威劫。操剑斩蛟,蛟死,波休,乃投璧于河,三投而辄跃出,乃毁璧而去,
示无吝意。赵建武中,造浮桥于津上,采石为中济,石无大小,下辄流去,用工
百万,经年不就。石虎亲阅作工,沈璧于河。明日,璧流渚上,波荡上岸。遂斩
匠而还。
△又东,过燕县北,淇水自北来注之。
河水于是有棘津之名,亦谓之石济津,故南津也。《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晋将伐曹,曹在卫东,假道于卫,卫人不许,还,自南河济,即此也。晋伐陆浑
亦于此渡。宋元嘉中,遣辅国将军萧斌率宁朔将军王玄谟北入,宣威将军垣护之
以水军守石济,即此处也。河水又东,淇水入焉。又东,迳遮害亭南。《汉书·
沟洫志》曰:在淇水口东十八里,有金堤,堤高一丈,自淇口东,地稍下,堤稍
高,至遮害亭,高四五丈。又有宿胥口,旧河水北入处也。河水又东,右迳滑台
城北。城有三重,中小城谓之滑台城。旧传滑台人自修筑此城,因以名焉。城即
故郑廪延邑也。下有延津。《春秋传》曰:孔悝为蒯瞆所逐,载伯姬于平阳,行
于延津,是也。廪延南故城,即卫之平阳亭也。今时人谓此津为延寿津。宋元嘉
中,右将军到彦之,留建威将军朱修之守此城。魏军南伐,修之执节不下。其母
悲忧,一旦乳汁惊出,母乃号踊,告家人曰:我年老,非有乳时,今忽如此,吾
儿必没矣。修之绝援,果以其日陷没。城故东郡治。《续汉书》曰:延熹九年,
济阴、东郡、济北、平原,河水清。襄楷上疏曰:《春秋》注记,未有河清,而
今有之。《易乾凿度》曰:上天将降嘉应,河水先清。京房《易·传》曰:河水
清,天下平。今天垂异,地吐妖,民厉疾,三者并作而有河清。《春秋》麟不当
见而见,孔子书以为异。河者,诸侯之象,清者,阳明之徵,岂独诸侯有窥京师
计也?明年,宫车宴驾,徵解渎侯为汉嗣,是为灵帝。建宁四年二月,河水又清
也。
△又东北,过黎阳县南。
黎,侯国也。《诗·式微》黎侯寓于卫是也。晋灼曰:黎山在其南,河水迳
其东。其山上碑云:县取山之名,取水之阳以为名也。王莽之黎蒸也。今黎山之
东北故城,盖黎阳县之故城也。山在城西,城凭山为基,东阻于河。故刘桢《黎
阳山赋》曰:南阴黄河,左覆金城,青坛承祀,高碑颂灵。昔慕容玄明自邺,率
众南徙滑台,既无舟楫,将保黎阳,昬而流澌冰合,于夜中济讫,旦而冰泮,燕
民谓是处为天桥津。东岸有故城,险带长河。戴延之谓之逯明垒,周二十里,言
逯明,石勒十八骑中之一,城因名焉。郭缘生曰:城,袁绍时筑。皆非也。余案:
《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三年,郑釐侯使许息来致地平邱、户牖、首垣诸邑,及
郑驰地,我取枳道与郑鹿,即是城也。今城内有故台,尚谓之鹿鸣台,又谓之鹿
鸣城。王玄谟自滑台走鹿鸣者也。济取名焉,故亦曰鹿鸣津,又曰白马济。津之
东南,有白马城,卫文公东徙渡河,都之,故济取名焉。袁绍遣颜良攻东郡太守
刘延于白马,关羽为曹公斩良以报效,即此处也。白马有韦乡、韦城,故津亦有
韦津之称。《史记》所谓下修武,渡韦津者也。
河水旧于白马县南泆,通濮、济、黄沟,故苏代说燕曰:决白马之口,魏无
黄、济阳。《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二年,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者也。
金堤既建,故渠水断,尚谓之白马渎。故渎东迳鹿鸣城南,又东北,迳白马县之
凉城北。《耆旧传》云:东郡白马县之神马亭,实中层峙,南北二百步,东西五
十许步,状丘斩城也。自外耕耘垦斫,削落平尽。正南有躔陛陟上,方轨是由。
西南侧城有神马寺,树上修整,西去白马津可二十许里,东南距白马县故城可五
十里。疑即《开山图》之所谓白马山也。山上常有白马群行,悲鸣则河决,驰走
则山崩。《注》云:山在郑北,故郑也。所未详。刘澄之云:有白马塞,孟达登
之长叹,可谓于川土疏妄矣。亭上旧置凉城县,治此。白马渎又东南,迳濮阳县,
散入濮水,所在决会,更相通注,以成往复也。河水自津东北,迳凉城县,河北
有般祠。《孟氏记》云:祠在河中,积石为基,河水涨盛,恒与水齐。戴氏《西
征记》曰:今见祠在东岸临河,累石为壁,其屋宇容身而已,殊似无灵,不如孟
氏所记,将恐言之过也。河水又东北,迳伍子胥庙南,祠在北岸,顿邱郡界,临
侧长河,庙前有碑,魏青龙三年立。河水又东北,为长寿津。《述征记》曰:凉
城到长寿津六十里。河之故渎出焉。《汉书·沟洫志》曰:河之为中国害尤甚,
故导河自积石,历龙门,酾二渠以引河。一则漯川,今所流也。一则北渎,王莽
时空,故世俗名是渎为王莽河也。东北迳戚城西。《春秋·哀公二年》:晋赵鞅
率师,纳卫太子蒯瞆于戚,宵迷。阳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今顿邱卫国县西
戚亭是也。为卫之河上邑。汉高帝十二年,封将军李必为侯国矣。故渎又迳繁阳
县故城东,《史记》:赵将廉颇伐魏,取繁阳者也。北迳阴安县故城西。汉武帝
元朔五年,封卫不疑为侯国。故渎又东北,迳乐昌县故城东,《地理志》,东郡
之属县也。汉宣帝封王稚君为侯国。故渎又东北,迳平邑郭西。《竹书纪年》:
晋列公四年,赵城平邑。五年,田公子居思伐邯郸,围平邑。十年,齐田汾及邯
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师败逋,获韩举,取平邑、新城。又东北迳元城县故城
西北,而至沙丘堰。《史记》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故县氏焉。郭东有
五鹿墟,墟之左右多陷城。《公羊》曰:袭邑也。《说》曰:袭,陷矣。《郡国
志》曰:五鹿墟故沙鹿,有沙亭。周穆王丧盛姬,东征,舍于五鹿,其女叔,
届此思哭,是曰女之丘,为沙鹿之异名也。《春秋左传·僖公十四年》:沙
鹿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鹿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
有圣女兴,其齐田乎?后王翁孺自济南徙元城,正直其地,日月当之。王氏为舜
后,土也。汉,火也。王禁生政君,其母梦见月入怀。年十八,诏入太子宫,生
成帝,为元后。汉祚道污,四世称制,故曰:火土相乘而为雄也。及崩,大夫扬
雄作诔曰:太阴之精,沙鹿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者也。献帝建安中,袁绍
与曹操相御于官渡,绍逼大司农郑玄,载病随军,届此而卒,郡守已下,受业者,
衰绖赴者,千余入。玄注《五经》、《谶纬》、《侯》、《历》、《天文经》,
通于世。故范晔《赞》曰:孔书遂明,汉章中辍矣。县北有沙邱堰,《尚书·禹
贡》曰:北过降水。不遵其道曰降,亦曰溃。堰,障水也。至于大陆,北播为九
河。《风俗通》曰:河,播也。播为九河,自此始也。《禹贡》沇州,九河既
道,谓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句盘、鬲津也。同为逆河。郑
玄曰:下尾合曰逆河,言相迎受矣。盖疏润下之势,所通河海。及齐桓霸世,塞
广田居,同为一河,故自堰以北,馆陶、啊铡⒈辞瘛⒇恪⒐愦ā⑿哦肌⒍
光、河间乐成以东,城地并存,川渎多亡。汉世,河决金堤,南北离其害。议者
常欲求九河故迹而穿之,未知其所。是以班固云:自兹距汉,北亡八枝者也。河
之故渎,自沙邱堰南分,屯氏河出焉。河水故渎东北,迳发干县故城西,又屈迳
其北,王莽之所谓戢楯矣。汉武帝以大将军卫青破右贤王功,封其子登为侯国。
大河故渎又东,迳贝丘县故城南。应劭曰:《左氏传》齐襄公田于贝丘是也。余
按京相А⒍旁げ⒀栽诓┎此韭肀搿犊す尽匪奖粗芯壅咭病SΑ蹲ⅰ酚
此事近违矣。大河故渎又东,迳甘陵县故城南。《地理志》清河之厝也,王莽改
曰厝治者也。汉安帝父孝德皇,以太子被废为王,薨于此,乃葬其地,尊陵曰甘
陵,县亦取名焉。桓帝建和二年,改清河图曰甘陵,是周之甘泉市地也。陵在渎
北,邱坟高巨,虽中经发坏,犹若层陵矣,世谓之唐侯冢,城曰邑城,皆非也。
昔南阳文叔良以建安中为甘陵丞,夜宿水侧,赵人兰襄梦求改葬。叔良明循水求
棺,果于水侧得棺,半许落水。叔良顾亲旧曰,若闻人传此,吾必以为不然,遂
为移殡,醊而去之。大河故渎又东,迳艾亭城南,又东,迳平晋城南。今城中
有浮图五层,上有金露盘,题云:赵建武八年,比释道龙和上竺浮图澄,树德劝
化,兴立神庙。浮图以坏,露盘尚存,炜炜有光明。大河故渎又东北,迳灵县故
城南,王莽之播亭也。河水于县,别出为鸣犊河。河水故渎又东,迳鄃县故城
东。吕后四年,以父婴功,封子佗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善陆。大河故渎又东,
迳平原县故城西,而北绝屯氏三渎。北迳绎幕县故城东北,西流迳平原鬲县故城
西。《地理志》曰:鬲津也,王莽名之曰河平亭,故有穷后羿国也。应劭曰:鬲,
偃姓,咎繇后。光武建武十三年,封建义将军朱祜为侯国。大河故渎又北,迳修
县故城东,又北,迳安陵县西,本修之安陵乡也。《地理风俗记》曰:修县东四
十里有安陵乡,故县也。又东北,至东光县故城西,而北与漳水合。一水分大河
故渎北出,为屯氏河,迳馆陶县东,东北出。《汉书·沟洫志》曰:自塞宣防,
河复北决于馆陶县,分为屯氏河,广深与大河等。成帝之世,河决馆陶及东郡金
堤,上使河堤使者王延世塞之,三十六日,堤成。诏以建始五年为河平元年,以
延世为光禄大夫。是水亦断。屯氏故渎水之又东北,屯氏别河出焉。屯氏别河故
渎,又东北迳信城县,张甲河出焉。《地理志》曰:张甲河首受屯氏别河于信成
县者也。张甲河故渎,北绝清河于广宗县,分为二渎。左渎迳广宗县故城西,又
北迳建始县故城东。田融云:赵武帝十二年立建兴郡,治广宗,置建始、兴德五
县隶焉。左渎又北,迳经城东,缭城西,又迳南宫县西,北注绛渎。右渎东北,
迳广宗县故城南,又东北,迳界城亭北,又东北,迳长乐郡枣强县故城东。长乐,
故信都也。晋太康五年,改从今名。又东北,迳广川县,与绛渎水故道合。又东
北,迳广川县故城西,又东,迳棘津亭南。徐广曰:棘津在广川。司马彪曰:县
有棘津城。吕尚卖食之困,疑在此也。刘澄之云:谯郡酂县东北有棘津亭,故邑
也,吕尚所困处也。余按《春秋左传》:伐巢,克棘,入州来。无津字,杜预
《春秋释地》又言棘亭在酂县东北,亦不云有津字矣,而竟不知澄之于何而得是
说。然天下以棘为名者多,未可咸谓之棘津也。又《春秋·昭公十七年》,晋侯
使荀吴帅帅,涉自棘津,用牲于洛,遂灭陆浑。杜预《释地》,阙而不书。服虔
曰:棘津,犹孟津也。徐广《晋纪》又言:石勒自葛陂寇河北,袭汲人向冰于枋
头,济自棘。棘津在东郡、河内之间,田融以为即石济南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