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26部分

水经注-第26部分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稍稍东迁也。王肃曰:今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世谓之寒号城,非也。圣水又东

南流,右会清淀水,水发西淀,东流注圣水,谓之刘公口也。

△又东过安次县南,东入于海。

圣水又东,迳勃海安次县故城南,汉灵帝中平三年,封荆州刺史王敏为侯国。

又东南流,注于巨马河,而不达於海也。

○巨马河

△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

即涞水也,有二源,俱发涞山。东迳广昌县故城南,王莽之广屏矣。魏封乐

进为侯国。涞水又东北,迳西射鱼城东南,而东北流,又迳东射鱼城南,又屈迳

其城东。《竹书纪年》曰: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邱。穷、射字相类,疑即此城也,

所未详矣。

涞水又迳三女亭西,又迳楼亭北,左属白涧溪,水有二源,合注一川。川石

皓然,望同积雪,故以物色受名。其水又东北流,谓之石槽水,伏流地下,溢则

通津委注,谓之白涧口。

涞水又东北,桑谷水注之。水南发桑溪,北注涞水。涞水又北迳小黉东,又

东迳大黉南,盖霍原隐居教授处也。徐广云: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为王

浚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黉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谁居也?涞水又东北

历紫石溪口,与紫水合。水北出圣人城北大亘下,东南流,左会磊场巧

崩委涧,积石沦隍,故溪涧受其名矣。水出东北,西南流注紫石溪水。紫石溪水

又迳圣人城东,又东南,右会檐车水,水出檐车硎,东南流迳圣人城南,南流注

紫石水,又南注于涞水。

涞水又东南,迳榆城南,又屈迳其城东,谓之榆城河。涞水又南,迳藏刀山

下,层岩壁立,直上干霄,远望崖侧,有若积刀,钚钚相比,咸悉西首。

涞水东迳徐城北,桃、垣二水出焉,世谓之沙沟水。又东,督亢沟出焉。一

水东南流,即督亢沟也,一水西南出,即涞水之故渎矣。水盛则长津宏注,水耗

则通波潜伏,重源显于逎县,则旧川矣。

△东过逎县北。

涞水上承故渎于县北垂,重源再发,结为长潭,潭广百许步,长数百步,左

右翼带涓流,控引众水,自成渊渚,长川漫下,一十许里。东南流迳逎县故

城东。汉景帝中三年,以封匈奴降王隆疆为侯国,王莽更名逎屏也。谓之巨

马河,亦曰渠水也。

又东南流,袁本初遣别将崔巨业攻固安不下,退还,公孙瓒追击之于巨马水,

死者六七千人。即此水也。又东南迳范阳县故城北,易水注之。

△又东南过容城县北。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

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

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

为郦亭沟。其水又西南,转历大利亭,南入巨马水。

又东迳容城县故城北,又东,督亢沟水注之。水上承涞水于涞谷,引之则长

津委注,遏之则微川辍流,水德含和,变通在我。东南流迳遒县北,又东迳涿县

郦亭楼桑里南,即刘备之旧里也。又东迳督亢泽,泽苞方城县,县故属广阳,后

隶于涿。《郡国志》曰:县有督亢亭。孙畅之《述画》,有督亢地图,言燕太子

丹使荆轲斋入秦,秦王杀轲,图亦绝灭。地理书《上古圣贤冢地记》曰:督亢地

在涿郡,今故安县南有督亢陌,幽州南界也。《风俗通》曰:沆、漭也,言乎淫

淫漭漭无崖际也。沆,泽之无水,斥卤之谓也。其水自泽枝分,东迳涿县故城南,

又东迳汉侍中卢植墓南,又东散为泽渚,督亢泽也。北屈注于桃水。督亢水又南,

谓之白沟水,南迳广阳亭西,而南合枝沟。沟水西受巨马河,东出为枝沟,又东

注白沟,白沟又南入于巨马河。巨马河又东南迳益昌县,濩淀水右注之,水上承

护陂于临乡县故城西,东南迳临乡城南。汉封广阳顷王子云为侯国。《地理风俗

记》曰:方城南十里有临乡城,故县也。淀水又东南迳益昌县故城西南,入巨马

水。

巨马水东迳益昌县故城南,汉封广阳顷王子婴为侯国,王莽之有秩也。《地

理风俗记》曰:方城县东八十里有益昌城,故县也。

又东,八丈沟水注之。水出安次县东北平地泉,东南迳安次城东,东南迳泉

州县故城西,又南,右合虖池河枯沟。沟自安次西北,东迳常道城东安次县故城

西,晋司空刘琨所守,以拒石勒也。又东南至泉州县西南,东入八丈沟,又南入

巨马河,乳流东注也。

△又东过勃海东平舒县北,东入于海。

《地理志》曰:涞水东南至容城入于河,河即濡水也。盖互以明会矣。巨马

水于平舒城北,南入于虖池,同归于海也。

 卷十三

○漯水

△漯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

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坡历涧,东北流,出山,迳阴

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三年置,王莽更名富臧矣。魏皇兴三年齐

平,徙其民于县,立平齐郡。漯水又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西北上下,洪源七

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耆老云,其水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

大池。池在山原之上。世谓之天池,方里馀。其水澄淳镜净,潭而不流,若安定

朝那之湫渊也。清水流潭,皎马冲照,池中曾无片草。及其风箨有沦,辄有小鸟

翠色,投渊衔出,若会稽之耘鸟也。其水阳焊不耗,阴霖不滥,无能测其渊深也。

古老相传言,尝有人乘车於池侧,忽过大风,飘之于水,有人获其轮於桑乾泉,

故知二水潜流通注矣。池东隔阜,又有一石池,方可五六十步,清深镜洁,不异

天池。桑乾水自源东南流,右会马邑川水。水出马邑西川,俗谓之磨川矣,盖狄

语音讹。马磨声相近故尔。其水东迳马邑县故城南。干宝《搜神记》曰:昔秦人

筑城于武周塞内,以备胡,城将成而崩者数矣。有马驰走一地周旋反复。父老异

之,因依以筑城,城乃不崩,遂名马邑。或以为代之马城也。诸记纷竞,未识所

是。汉以斯邑封韩王信,后为匈奴所围,信遂降之。王莽更名之曰章昭。其水东

注桑乾水。桑乾水又东南流,水南有故城,东北临河,又东南,右合漯水,乱流,

枝水南分。桑乾水又东,左合武周塞水。水出故城,东南流出山,迳日没城南,

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城故也。东南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城,亦曰食时城,

在黄瓜阜北曲中。其水又东流,右注桑乾水。

桑乾水又东南,迳黄瓜阜曲西,又屈迳其堆南。徐广曰:猗卢废嫡子曰利孙

于黄瓜堆者也。

又东右合枝津。枝津上承桑乾河,东南流,迳桑乾郡北,大魏因水以立郡,

受厥称焉。又东北,右合夏屋山水,水南出夏屋山之东溪,西北流迳故城北,所

未详也。又西北入桑乾枝水。桑乾枝水又东流,长津委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

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

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俗谓之南池,池北对陶县之故城,故曰南池也。

池水又东北注桑乾水,自下为漯水,并受通称矣。

漯水又东北,迳巨魏亭西盖皇魏天赐三年之所经建也。

漯水又东北,迳白狼堆南,魏烈祖道武皇帝于是遇白狼之瑞,故斯阜纳称焉。

阜上有故宫庙,楼榭基雉尚崇,每至鹰隼之秋,羽猎之日,肆阅清野,为昇眺之

逸地矣。

漯水又东流四十九里,东迳巨魏亭北,又东,崞川水注之。水南出崞县故城

南,王莽之崞张也。县南面玄岳,右背崞山,处二山之中,故以崞张为名矣。其

水又西出山,谓之崞口,北流迳繁畤县故城东,王莽之当要也。又北迳巨魏亭东,

又北迳剧阳县故城西,王莽之善阳也。按《十三州志》曰:在阴馆县东北一百三

里。其水又东注于漯水。

漯水又东迳班氏县南,如浑水注之。水出凉城旋鸿县西南五十馀里,东流迳

故城南,北俗谓之独谷孤城,水亦即名焉。东合旋鸿池水,水出旋鸿县东山下,

水积成池。北引鱼水,水出鱼溪,南流注池。池水吐纳川流,以成巨沼,东西二

里,南北四里,北对凉川城之南池,池方五十里,俗名乞伏袁池。虽隔越山阜,

鸟道不远,云霞之间,常有西南流迳旋鸿县南,右合如浑水,是总二水之名矣。

如浑水又东南流,迳永固县,县以大和中,因山堂之目以氏县也。右会羊水,水

出平城县之西苑外武周塞。北出东转,迳燕昌城南。按《燕书》,建兴十年,慕

容宝自西河还,军败于参合,死者六万人。十一年,垂众北至参合,见积骸如山,

设祭吊之礼,死者父兄皆号泣,六军哀恸。垂惭愤呕血,因而寝疾焉。舆过平城

北四十里,疾笃,筑燕昌城而还,即此城也,北俗谓之老公城。羊水又东注于如

浑水,乱流迳方山西岭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东北有高祖陵,二陵之南有永

固堂,堂之四隅雉列榭、阶、栏、槛,及扉,户、梁、壁、椽、瓦,悉文石也。

檐前四柱,采洛阳之八风谷黑石为之,雕镂隐起,以金银间云矩,有若锦焉。堂

之内外四侧,结两石趺,张青石屏风以文石为缘,并隐起忠孝之容,题刻贞顺之

名。庙前镌石为碑、兽,碑石至佳。左右列柏,四周,迷禽暗日。院外西侧有思

远灵图,图之西有斋堂,南门表二石阙,阙下斩山累结御路,下望灵泉宫池,皎

若圆镜矣。如浑水又南至灵泉池,枝津东南注池,池东西一百步,南北二百步。

池渚旧名白杨泉,泉上有白杨树,因以名焉,其犹长杨五柞之流称矣。南面旧京,

北背方岭,左右山原,亭观绣峙,方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如浑水又南迳北

宫下,旧宫人作薄所在。如浑水又南,分为二水。一水西出,南屈入北苑中,历

诸池沼。又南迳虎圈东,魏太平真君五年成之以牢虎也。季秋之月,圣上亲御圈,

上敕虎士效力于其下,事同奔戎,生制猛兽,即《诗》所谓袒裼暴虎,献于公所

也,故魏有《捍虎图》也。又迳平城西郭内,魏太常七年所城也。城西郭外有郊

天坛,坛之东侧有《郊天碑》,延兴四年立。其水又南,屈迳平城县故城南。

《史记》曰:高帝先至平城。《史记音义》曰,在雁门,即此县矣,王莽之平顺

也。魏天兴元年,迁都于此。太和十六年,破太华、安昌诸殿,造太极殿,东西

堂及朝堂,夹建象魏、乾元、中阳、端门、东西二掖门、云龙、神虎、中华诸门,

皆饰以观阁。东堂东接太和殿,殿之东阶下有一碑,太和中立石,是洛阳八风谷

之缁石也,太和殿之东北接紫宫寺,南对承贤门,门南即皇信堂。堂之四周,图

古圣忠臣烈士之容,刊题其侧,是辩章郎彭城张僧达、乐安蒋少游笔。堂南对白

台。台其高广,台基四周列壁,阁道自内而升。国之图录秘籍,悉积其下。台西

即朱明阁,直侍之官,出入所由也。其水夹御路南流,迳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

建白楼,楼甚高竦,加观榭于其上,表裹饰以石粉,皜曜建素,赭白绮分,故

世谓之白楼也。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椎,为城里诸门启闭之候,谓之戒

晨鼓也。又南迳皇舅寺西,是太师昌黎王冯晋国所造,有五层浮图,其神图像,

皆合青石为之,加以金银火齐,众采之上,炜炜有精光。又南迳永宁七级浮图西,

其制甚妙,工在寡双。又南远出郊郭,弱柳荫街,丝杨被浦,公私引裂,用周园

溉长塘曲池,所在布濩,故不可得而论也。一水南迳白登山西。服虔曰:白登,

台名也,去平城七里。如淳曰:平城旁之高地,若邱陵矣。今平城东十七里有台,

即白登台也。台南对罡阜,即白登山也。故《汉书》称上遂至平城,上白登者也,

为匈奴所围处。孙畅之《述画》曰:汉高祖被围七日,陈平使能画作美女,送与

冒顿阏氏,恐冒顿胜汉,其宠必衰,说冒顿解围于此矣。其水又迳宁先宫东。献

文帝之为太上皇也,所居故宫矣。宫之东次,下有两石柱,是石虎邺城东门石桥

柱也。按柱勒,赵建武中造,以其石作工妙,徙之于此。余为尚书祠部,与宜都

王穆罴同拜北郊,亲所迳见。柱侧悉镂云矩,上作蟠螭,甚有形势,信为工巧,

去《子丹碑》则远矣。其水又南迳平城县故城东,司州代尹治。皇都洛阳以为恒

州。水左有大道坛庙,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寇谦之所议建也。兼诸岳庙碑,亦多

所署立。其庙阶三成,四周栏槛,上阶之上,以木为员基,令互相枝梧,以板砌

其上,栏陛承阿。上员制如明堂,而专室四户,室内有神坐,坐右列玉磬。皇舆

亲降,受箓灵坛,号曰天师。宣扬道式,暂重当时。坛之东北,旧有静轮宫,魏

神四年造,抑亦柏梁之流也。台榭高广,超出云间,欲令上延霄客,下绝嚣浮。

太平真君十一年,又毁之,物不停固,白登亦继褫矣。水右有三层浮图,真容鹫

架,悉结石也。装制丽质,亦尽美善也。东郭外,太和中,阉人宕昌公钳耳庆时

立祗洹舍于东睾,椽瓦梁栋,台壁棂陛,尊容圣像,及床坐轩帐,悉青石也。图

制可观,所恨惟列壁合石,疏而不密。庭中有《祗洹碑》,碑题大篆,非佳耳。

然京邑帝里,佛法丰盛,神图妙塔,桀峙相望,法轮东转,兹为上矣。其水自北

苑南出,历京城内,河干两湄,太和十年,累石结岸。夹塘之上,杂树交荫。郭

南结两石桥,横水为梁。又南迳藉田及药乐圃西,明堂东。明堂上圆下方,四周

十二户九室,而不为重隅也。室外柱内,绮井之下,施机轮,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