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36部分

水经注-第36部分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歙会于此。其水自城北注川,一水二川,盖嚣所堨以灌略阳也。川水西得白

杨泉,又西得蒲谷水,又西得蒲谷西川,又西得龙尾溪水,与蒲谷水合,俱出南

山,飞清北入川水。川水又西南,得水洛口,水源东导陇山,西迳水洛亭西南流,

又得犊奴水口,水出陇山,西迳犊奴川,又西迳水洛亭南,西北注之,乱流西南,

迳石门峡,谓之石门水。西南注略阳川,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瓦亭水又

西南,出显亲峡,石岩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庖犠之后有帝女娲焉,

与神农为三皇矣。其水南流,注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迳显亲县故城东南,汉封

大鸿胪窦固为侯国。自石宕,次得虾蟆溪水,次得金黑水,又得宜都溪水,咸出

左右,参差相入瓦亭水。又东南合安夷川口,水源东出胡谷,西北流历夷水川,

与东阳川水会,谓之取阳交。又西得何宕川水,又西得罗汉水。并自东北,西南

注夷水。夷水又西迳显亲县南,西注瓦亭水。瓦亭水又东南,得大华谷水,又东

南,得折里溪水,又东,得六谷水,皆出近溪湍峡,注瓦亭水。又东南出新阳峡,

崖岫壁立,水出其间,谓之新阳崖水。又东南注于渭也。

△又东过上邽县。

渭水东历县北,封山之阴,流迳固岭东北,东南流,兰渠川水出自北山,带

佩众溪。南流注于渭。渭水东南,与神涧水合。《开山图》所谓灵泉池也,俗名

之为万石湾。渊深不测,实为灵异,先后漫游者多离其毙。渭水又东南,得历泉

水,水北出历泉溪,东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南,出桥亭西,又南得藉水口,水

出西山,百涧声流,总成一川,东历当亭川,即当亭县治也。左则当亭水注之,

右则曾席水入焉。又东与大弁川水合,水出西山,二源合注,东历大弁川,东南

流注于藉水。藉水又东南流,与竹岭水合,水出南山竹岭,二源同泻,东北入藉

水。藉水又东北入上封县,左佩四水:东会占溪水,次东有大鲁谷水,次东得小

鲁谷水,次东有杨反谷水,咸自北山,流注藉水。藉水右带四水竹岭东得乱石溪

水,次东得木门谷水,次东得罗城溪水,次东得山谷水,皆导源南山,北流入藉

水。藉水又东,黄瓜水注之。其水发源黄瓜西谷,东流迳黄瓜县北,又东,清溪、

白水左右夹注。又东北,大旱谷水,南出旱溪,历涧北流,泉溪委漾,同注黄瓜

水。黄瓜水又东北历赤谷,咸归于藉。藉水又东得毛泉谷水,又东迳上封城南,

又得核泉水。并出南山,北流注于藉。藉水即洋水也。北有濛水注焉。水出县西

北封山。翼带众流,积以成溪,东流南屈,迳上封县故城西,侧城南出。上封,

故封戎国也。秦武公十年,伐邽,县之。旧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

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其乡居悉以板盖屋,

毛公所谓西戎板屋也。濛水又南注藉水。《山海经》曰:邽山,邽水出焉,而南

流注于洋,谓是水也。藉水又东,得阳谷水,又东,得宕谷水并自南山北入于藉。

藉水又东,合段谷水,水出西南马门溪,东北流,合藉水。藉水又东入于渭。渭

水又历桥亭南面是入绵诸县,东与东亭水合,亦谓之为桥水也,又或为清水之通

称矣。水源东发小陇山,众川泻注,统成一水,西入东亭川,为东亭水,与小祗、

大祗二水合。又西北得南神谷水,三川并出,东南差池泻注。又有埋蒲水,翼带

二川,与延水并西南,注东亭水。东亭水又西,左则暵沟水,次西得曲谷水,水

出东南,二溪西北流,注东亭川。东亭川水,右则温谷水出小陇山,又西,莎谷

水出东北莎溪,西南注东亭川水。东亭川水,又西得清水口,水导源东北陇山,

二源俱发,西南出陇口,合成一水,西南流,历细野峡,迳清池谷,又迳清水县

故城东,王莽之识睦县矣。其水西南合东亭川,自下亦通谓之清水矣。又迳清水

城南,又西与秦水合。水出北大陇山秦谷,二源双导,历三泉,合成一水而历秦

川。川有故秦亭,非子所封也。秦之为号,始自是矣。秦水西迳降陇县故城南,

又西南自亥、松多二水出陇山,合而西南流,迳降陇城北,又西南注秦水。秦水

又西南历陇川,迳六槃口,过清水城,西南注清水。清水上下,咸谓之秦川。又

西,羌水注焉。水北出羌谷,引纳众流,合以成溪。泌水星会,谓之小羌水。西

南流,左则长谷水西南注之,右则东部水东南入焉。羌水又南入清水。清水又西

南,得绵诸水口,其水导源西北绵诸溪,东南与长思水合,水北出长思溪,南入

绵诸水。又东南,历绵诸道故城北。东南入清水。清水东南注渭。渭水又东南合

泾谷水,水出西南泾谷之山,东北流,与横水合,水出东南横谷。西北迳横水圹,

又西北入泾谷水,乱流西北,出泾谷峡。又西北,轩辕谷水注之,水出南山轩辕

溪。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封城东七十里轩辕谷。皇甫谧云生寿邱,

邱在鲁东门北。未知孰是也?其水北流,注泾谷水。泾谷水又西北,有白城溪东

北流,白娥泉水出其西,东注白城水。白城水又东北,入泾谷水。泾谷水又东北,

历董亭下。杨难当使兄子保宗镇董亭,即是亭也。其水东北流,注于渭。《山海

经》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也。渭水又东,伯阳谷水入焉。

水出刑马山之伯阳谷。北流,白水出东南白水溪,西北注伯阳水。伯阳水又西北

历谷,引控群流,北注渭水。又东历大利,又东南流,苗谷水注之。水出南刑马

山,北历平作,西北迳苗谷,屈而东迳伯阳城南,谓之伯阳川。著李耳西入。往

迳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渭水东南流,众川泻浪,雁次鸣注。左则

伯阳东溪水注之,次东得望松水,次东得毛六溪水,次东得皮周谷水,次东得黄

杜东溪水,并出北山,南入渭水。其右则胡谷水,次东得邱谷水,次东得邱谷东

溪水,次东有钳严谷水,并出南山,东北注渭。渭水又东南,出石门,度小陇山,

迳南由县南,东与楚水合,世所谓长蛇水也。水出汧县之数历山,南流迳长蛇

戍东,魏和平三年筑,徙诸流民以遏陇寇。楚水又南流注于渭,阚骃以是水为

汧水,言又东,汧、扞二水入焉。馀按诸地志,汧水出汧县西北,阚骃

《十三州志》与此同,复以汧水为鱼龙水,盖以其津流迳通,而更摄其通称矣。

渭水东入散关。《抱朴子·神仙传》一曰:老子西出关,关令尹喜候气,知真人

将有西游者,遇老子,疆令之著书,耳不得已,为著《道》、《德》二《经》,

谓之《老子书》也。有老子庙。干宝《搜神记》云:老子将西入关,关令尹喜,

好道之士,睹真人当西,乃要之途也。皇甫士安《高士传》云:老子为周柱下史,

及周衰,乃以官隐,为周守藏室史,积八十馀年好无名接,而世莫知其真人也。

至周景王十年,孔子年十七,遂适周见老聃。然幽王失道、平王东迁,关以捍移,

人以职徙,尹喜候气,非此明矣。往迳所由,兹焉或可。

渭水又东迳西武功北,俗以为散关城,非也。褚先生乃曰:武功,扶风西界

小邑也。谷口蜀栈道近山,无他豪,易高者是也。

渭水又与捍水合,水出周道谷,北迳武都故道县故城西,王莽更名曰善治也。

故道县有怒特祠。《列异传》曰:武都故道县有怒特祠,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

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树疮随合。秦文公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犹不断。疲士

一人伤足,不能去,卧树下,闻鬼相与言曰:劳攻战乎?其一曰:足为劳矣。又

曰:秦公必持不休。答曰:其如我何!又曰:赤灰跋于子,何如?乃默无言。卧

者以告。令士皆赤衣,随所斫以灰跋树断,化为牛,入水,故秦为立祠。其水又

东北历大散关而入渭水也。

渭水又东南,右合南山五溪水,夹涧流注之也。

△又东过陈仓县西。

县有陈仓山,山上有宝鸡鸣祠。昔秦文公感阳伯之言,游猎于陈仓,遇之于

北坂,得若石焉,其色如肝,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其来也自东南,殷殷声如

雷,野鸡皆鸣,故曰鸡鸣神也。《地理志》曰:有上公、明星、黄帝孙、舜妻盲

冢祠。有羽阳宫,秦武王起。应劭曰:县氏陈山。姚睦曰:黄帝都陈言在此。荣

氏《开山图·注》曰: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仓也,非陈国所建也。渭水又东迳陈

仓县故城北。魏明帝遣将军太原郝昭筑陈仓城成,诸葛亮围之。亮使昭乡人靳祥

说之,不下。亮以数万攻昭千馀人,以云梯、冲车、地道逼射昭,昭以火射连石

拒之。亮不利而还。今汧水对亮城,是与昭相御处也。陈仓水出于陈仓山下,

东北流注于渭水。渭水又东与绥阳溪水合,其水上承斜水,水自斜谷分注绥阳溪,

北届陈仓,入渭。故诸葛亮《与兄瑾书》曰: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险,溪水纵

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人。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板

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渭水又东迳郁夷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有

汧水祠。王莽更之曰郁平也。《东观汉记》曰:隗嚣围来歙於略阳。世祖诏曰:

桃花水出,船槃皆至郁夷、陈仓分部而进者也。汧水入焉。水出汧县之蒲谷

乡弦中谷,决为弦蒲薮。《尔雅》曰:水决之泽为汧。汧之为名,实兼斯举。

水有二源,一水出县西山,世谓之小陇山,岩障高险,不通轨辙。故张衡《四愁

诗》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其水东北流,历涧,注以成渊,潭

涨不测。出五色鱼,俗以为灵,而莫敢采捕,因谓是水为龙鱼水,自下亦通谓之

龙鱼川。川水东迳汧县故城北,《史记》,秦文公东猎汧田,因遂都其地,

是也。又东历泽,乱流为一。右得白龙泉,泉径五尺,源穴奋通。沦漪四泄,东

北流,注于汧。汧水又东,会一水,水发南山西侧。俗以此山为吴山,三峰

霞举,叠秀云天,崩峦倾返,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地理志》曰:吴山在

县西,古文以为汧山也。《国语》所谓西虞矣。山下石穴,广四尺,高七尺,

水溢石空,悬波侧注,崩奔震荡,发源成川,北流注于汧。自水会上下,咸谓

之龙鱼川。汧水又东南,迳隃麋县故城南。王莽之扶亭也。昔郭歙耻王莽之

徵,而遁迹于斯。建武四年,光武封耿况为侯国矣。汧水东南历慈山,东南迳

郁夷县北,平阳故城南。《史记》秦宁公二年,徙平阳。徐广曰:故郿之平阳亭

也。城北有《汉邠州刺史赵融碑》,灵帝建宁元年立。汧水又东流,注于渭水。

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

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今人谓之

凡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迹罕交,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

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其投竿跽饵,两厀遗迹犹存,是有磻溪

之称也。其水清冷神异,北流十二里,注于渭,北去维堆城七十里。渭水又东迳

积石原,即北原也。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时司马懿屯渭南。雍州刺史郭淮策

亮必争北原而屯,遂先据之。亮至,果不得上。渭水又东迳五丈原北。《魏氏春

秋》曰:诸葛亮据渭水南原,司马懿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东转者,是其

勇也。若西上五丈原,诸君无事矣。亮果屯此原,与懿相御。渭水又东迳郿县故

城南,《地理志》曰:右辅都尉治。《魏氏春秋》,诸葛亮寇郿,司马懿据郿拒

亮,即此县也。渭水又东迳郿坞南。《汉献帝传》曰:董卓发兵筑郿坞,高与长

安城等,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其愚

如此。

 卷十八

○渭水中

△又东过武功县北。

渭水于县,斜水自南来注之。水出县西南衙岭山,北历斜谷,迳五丈原东。

诸葛亮《与步骘书》曰: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馀。水出武功县,故

亦谓之武功水也。是以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

因水长,攻琰营,臣作竹桥,赵水射之。桥成驰去。其水北流注于渭。《地理志》

曰:斜水出衙岭北,至郿注渭。

渭水又东,迳马冢北。诸葛亮《与步骘书》曰:马冢在武功东十馀里,有高

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渭水又迳武功县故城北,王莽之新光也。《地理志》

曰: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杜预以为中南也。亦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

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军行,不得鼓

角,鼓角则疾风雨至。杜彦达曰: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

积雪,望之皓然。山上有谷春祠。春,栎阳人,成帝时病死而尸不寒,后忽出栎

南门及光门上,而入太白山。民为立祠于山岭,春秋来祠,中止宿焉。山下有太

白祠,民所祀也。刘曜之世,是山崩,长安人刘终于崩所得白玉,方一尺,有文

字,曰:皇亡皇亡败赵昌,井水竭,构五梁,咢酉小衰困嚣丧。呜呼!呜呼!赤

牛奋靷其尽乎!时群官毕贺。中书监刘均进曰:此国灭之象,其可贺乎?终如

言矣。渭水又东,温泉水注之。温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杜彦达曰:可治

百病世清则疾愈,世浊则无验。其水下合溪流,北注十三里,入渭。渭水又东,

迳斄县故城南,旧邰城也,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