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大将军、谯定王河内温司马公墓之神道。濄水又东迳朱龟墓北,东南流。冢
南枕道有碑,碑题云:《汉故幽州刺史朱君之碑》。龟字伯灵,光和六年卒官,
故吏别驾从事史右北平,无终年化中平二年造。碑阴刊故吏姓名,悉蓟、涿及上
谷、北平等人。濄水东南迳层邱北,邱阜独秀,巍然介立,故壁垒所在也。
濄水又东南,迳城父县故城北,沙水枝分注之。水上承沙水于思善县,世谓之
漳水,故有漳头之名也。东北流迳城父县故城西,侧城东北流入于濄。濄水
又东迳下城父北。《郡国志》曰:山桑县有下城父聚者也。濄水又屈迳其聚东
郎山西,又东南屈,迳郎山南,山东有垂惠聚,世谓之礼城。袁山松《郡国志》
曰:山桑县有垂惠聚,即此城也。濄水又东南迳濄阳城北,临侧濄水,魏
太和中为南兖州治,以孟表为刺史,后罢州立郡,衿带遏戍。濄水又东南迳龙
亢县故城南,汉建武十三年,世祖封傅昌为侯国。故语曰:沛国龙亢至山桑者也。
濄水又曲而南流,出石梁,梁石崩褫,夹岸积石,高二丈,水历其间。又东南
流迳荆山北,而东流注也。
△又东南至下邳淮陵县入于淮。
濄水又东,左合北肥水,肥水出山桑县西北泽薮,东南流,左右翼佩,数
源异出同归,盖微脉涓注耳。东南流迳山桑邑南,俗谓之北平城。昔文钦之封山
桑侯,疑食邑于此。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熹平
元年义士门生沛国萧刘定兴立。北肥水又东迳山桑县故城南,俗谓之都亭城,非
也。今城内东侧,犹有山亭桀立,陵阜高峻,非洪台所拟。《十三州志》所谓山
生于邑其亭有桑,因以氏县者也。郭城东有《文穆冢碑》,三世二千石,穆郡户
曹史,征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侯,擢拜侍中、右中郎将,迁九江、彭城、陈
留三郡,光和中卒。故吏涿郡太守彭城吕虔等立。北肥水又东,积而为陂,谓之
瑕陂。陂水又东南迳瑕城南。《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师还及瑕,即此城
也。故京相г唬鸿Γ亍1狈仕侄襄上蛳毓食悄稀!兜乩碇尽吩唬汗氏
国也。《世本》曰:许、州、向、申,姜姓也,炎帝后。京相г唬合颍婀兀
今并属谯国龙亢也。杜预曰:龙亢县东有向城,汉世祖建武十三年,更封富波侯
王霸为侯国,即此城也,俗谓之圆城,非。又东南迳义城南,世谓之楮城,非。
又东入于濄,濄水又东注于淮。《经》言下邳淮陵入淮。误矣。
△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北。
阴沟即蒗荡渠也。亦言汳受旃然水,又云丹、沁乱流,于武德绝河,南入
荥阳合汳,故汳兼丹水之称。河泲水断,汳承水旃然而东,自王贲灌大梁,
水出县南,而不迳其北,夏水洪泛则是渎津通,故渠即阴沟也。于大梁北又曰浚
水矣。故圈称著《陈留风俗传》曰:浚水迳其北者也。又东,汳水出焉。故
《经》云:汳出阴沟于浚仪县北也。汳水东迳仓垣城南,即大梁之仓垣亭也。
城临汳水陈留相毕邈治此。征东将军苟晞之西也,邈走归京。晞使司马东莱王
赞代据仓垣,断留运漕汳水又东迳陈留县之鉼乡亭北。《陈留风俗传》所谓
县有鉼乡亭即斯亭也。汳水又迳小黄县故城南。《神仙传》称灵寿光扶风人,
死于江陵胡冈家,冈殡埋之。后百馀日,人有见光于此县,寄书与冈。冈发视之,
惟有履存。汳水又东迳鸣雁亭南。《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卫侯伐郑至于
鸣雁者也。杜预《释地》云:在雍丘县西北。今俗人尚谓之为白雁亭。汳水又
东迳雍丘县故城北,迳阳乐城南。《西征记》曰:城在汳北一里,周五里,雍
丘县界。汳水又东,有故渠出焉,南通睢水,谓之董生决,或言,董氏作乱,
引水南通睢水,故斯水受名焉。今无水。汳水又东,枝津出焉,俗名之为洛架
口。《西征记》曰:洛架,水名也。《续述征记》曰:在董生决下二里。汳水
又迳外黄县南,又东迳莠仓城北。《续述征记》曰:莠仓城去大游墓二十里。又
东迳大齐城南。《陈留风俗传》曰:外黄会有大齐亭。《陈留风俗传》曰:县有
科禀亭,是则科禀亭也。汳水又东,迳小齐城南。汳水又南迳利望亭南。
《风俗传》曰:故成安也。《地理志》陈留,县名。汉武帝以封韩延年为侯国。
汳水又东,龙门故渎出焉。渎旧通睢水,故《西征记》曰:龙门,水名也。门
北有土台,高三丈馀,上方数十步。汳水又东迳济阳考城县故城南,为菑获渠。
考城县,周之采邑也,于《春秋》为戴国矣,《左传·隐公十年》秋,宋、卫、
蔡伐戴是也。汉高帝十一年封秋彭祖为侯国。《陈留风俗传》曰:秦之谷县也。
后遭汉兵起,邑多灾年,故改曰菑县。王莽更名嘉谷。章帝东巡过县,诏曰:陈
留菑县其名不善。高祖鄙柏人之邑,世宗休闻喜而显获嘉应亨吉之符,嘉皇灵之
故,赐越乃光烈考武王,其改菑县曰考城。是渎盖因县以获名矣。汳水又东迳
宁陵县之沙阳亭北,故沙随国矣。《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秋,会于沙随,谋
伐郑也。杜预《释地》曰:在梁国宁陵县北沙阳亭,是也。世以为堂城,非也。
汳水又东迳黄蒿坞北。《续述征记》曰:堂城至黄蒿二十里。汳水又东迳斜
城下。《续述征记》曰:黄蒿到斜城五里。《陈留风俗传》曰:考城县有斜亭。
汳水又东迳周坞侧,《续述征记》曰:斜城东三里。晋义熙中,刘公遣周超之
自彭城缘汳故沟,斩树穿道七百馀里,以开水路,停薄于此,故兹坞流称矣。
汳水又东迳葛城北,故葛伯之国也。孟子曰:葛伯不祀。汤问曰:何为不祀?
称:无以供祠祭。遗葛伯。葛伯又不祀,汤又问之,曰:无以供犠牲。汤又遗之,
又不祀。汤又问之。曰:无以供粢盛。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又率
民夺之,不授者则杀之。汤乃伐焉。葛于六国属魏。魏襄王以封公子无咎,号信
陵君,其地葛乡,即是城也,在宁陵县东四十里。汳水又东迳神坈坞,又东
迳夏侯长坞。《续述征记》曰:夏侯坞至周坞,各相距五里。汳水又东迳梁国
睢阳县故城北,而东历襄乡坞南。《续述征记》曰:西去夏侯坞二十里。东一里
即襄乡浮图也,汳水迳其南,汉熹平中某君所立,死因葬之,其弟刻石树碑,
以旌厥德。隧前有师子、天鹿,累塼作百达柱八年。荒芜颓毁,彫落略尽矣。
△东至梁郡蒙县为获水,馀波南入睢阳城中。
汳水又东迳贳城南,俗谓之薄城,非也。阚骃《十三州志》以为贯城也,
在蒙县西北。《春秋·僖公二年》,齐侯、宋公、江、黄盟于贯,杜预以为贳也,
云:贳、贯字相似。贯在齐,谓贯泽也,是矣。非此也。今于此地,更无他城在
蒙西北,惟是邑耳。考文准地,贳邑明矣,非亳可知。汳水又东迳蒙县故城北,
俗谓之小蒙城也。《西征记》: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也,为蒙
之漆国吏,郭景纯所谓漆园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没杜门于此邑矣。汳水自县
南出,今无复有水,惟睢阳城南侧有小水,南流入于睢。城南二里,有《汉太传
掾桥载墓碑》。载字元宾,梁国睢阳人也。睢阳公子,熹平五年立。城东百步有
石室,刊云:汉鸿胪桥仁祠,城北五里,有石虎、石柱而无碑志,不知何时建也?
汳水又东迳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蒙,疑即蒙亳也。所谓景薄为北亳矣。椒
举云:商汤有景亳之命者也。阚骃曰: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
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皇甫谧以为考之事实,学者失
之。如孟子之言汤居亳,与葛为邻,是即亳与葛比也。汤地七十里,葛又伯耳,
封域有限,而宁陵去偃师八百里,不得童子馈饷而为之耕。今梁国自有二亳,南
亳在谷熟,北亳在蒙,非偃师也。古文《仲虺之诰》曰:葛伯仇饷,征自葛始,
即孟子之言是也。崔骃曰:汤冢在济阴薄县北。《皇览》曰:薄城北郭东三里,
平地有汤冢。冢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也。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史
却长乡按行水灾,因行汤冢,在汉属扶风,今征之回渠亭,有汤池征陌,是也。
然不经见,难得而详。按《秦宁公本纪》云:二年伐汤,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
遂灭汤。然则周桓王时自有亳王号汤,为秦所灭,乃西戎之国,葬于征者也,非
殷汤矣。刘向言殷汤无葬处为疑。杜预曰:梁国蒙县北有薄伐城,城中有成汤冢,
其西有箕子冢今城内有故冢方坟,疑即杜元凯之所谓汤冢者也。而世谓之王子乔
冢。冢侧有碑,题云:《仙人王子乔碑》,曰:王子乔者,盖上世之真人,闻其
仙不知兴何代也。博问道家,或言颍川,或言产蒙,初建此城,则有斯邱,传承
先民,曰王氏墓。暨于永和之元年,冬十二月,当腊之夜,墓上有哭声,其音甚
哀。附居者王伯怪之,明则祭而察焉。时天鸿雪,下无人径,有大鸟迹在祭祀处,
左右咸以为神。其后有人著大冠,绛单衣,杖竹,立冢前,呼扌采薪孺子伊永昌,
曰:我,王子乔也,勿得取吾坟上树也。忽然不见。时令泰山万熹稽故老人之言,
感精瑞之应,乃造灵庙,以休厥神。于是好道之俦,自远方集,或纟玄琴以歌太
一,或谭思以历丹田,知至德之宅兆,实真人之祖先。延熹八年秋八月,皇帝遣
使者奉犠牲致礼,祠濯之敬,肃如也。国相东莱王璋,字伯义以为神圣所兴,必
有铭表,乃与长史边乾遂树之玄石,纪颂遗烈。观其碑文,意似非远,既在迳见,
不能不书存耳。
△推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
《汉书·地理志》曰:获水也。《十三州志》曰:首受甾获渠,亦兼丹水之
称也。《竹书纪年》曰: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又曰:宋大水,丹水壅不
流。盖汳水之变名也。猚水自蒙东出,水南有《汉故绎幕令匡碑》。匡字公
辅,鲁府君之少子也。碑字碎落,不可寻识,竟不知所立岁月也。猚水又东迳
长乐固北,己氏县南,东南流迳于蒙泽。《十三州志》曰:蒙泽在县东。《春秋
·庄公十二年》,宋万与公争博,杀闵公于斯泽矣。猚水又东,迳虞县故城北,
古虞国也。昔夏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者也。王莽之陈
定亭也。城东有《汉司徒盛允墓碑》。公子伯世,梁国虞人也。其先姡希梁
中页,避孝元皇帝讳,改姓曰盛。世济其美,以迄于公。察孝廉,除郎,累迁司
空、司徒,延熹中立。墓中有石庙,庙宇倾颓,基构可寻。猚水又东南迳空桐
泽北。泽在虞城东南。《春秋·哀公二十六年》冬,宋景公游于空泽,辛己,卒
于连中。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者矣。猚水又东迳龙
谯固,又东合黄水口,水上承黄陂,下注猚水,猚水又东入栎林,世谓之九
里柞。猚水又东南迳下邑县故城北,楚考烈王灭鲁,顷公亡,迁下邑。又楚、
汉彭城之战,吕后兄周,军于下邑。高祖败,还从周军。子房肇捐地之策,收垓
下之师,陆机所谓即谋下邑者也。王莽更名下治矣。猚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
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王莽之节砀县也。
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斩山作郭,穿石为藏。行一里到藏中,有数尺水,水有大
鲤鱼,黎民谓藏有神,不敢犯之。凡到藏皆洁齐而进,不齐者至藏,辄有兽噬其
足,兽难得见,见者云似狗,所未详也。山上有梁孝王祠。猚水又东,谷水注
之。水上承砀陂,陂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陂散流,为零水、瀤水、
清水也,积而成潭,谓之砀水。赵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彭、
涓之术,浮游砀郡间,二百馀年,后入砀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曰:皆洁齐待
于水旁,设屋祠,果乘赤鲤鱼出,入坐祠中。砀中有千万人观之。留月馀复入水
也。陂水东注,谓之谷水,东迳安山北,即北山也。山有陈胜墓。秦乱,首
兵伐秦,弗终厥谋,死葬于砀,谥曰隐王也。谷水又东北注于猚水。猚水又
东,历蓝田乡郭,又东迳梁国杼秋县故城南,王莽之予秋也。猚水又东历洪沟
东注,水南北各一沟,沟首对猚,世谓之鸿沟非也。《春秋·昭公八年》,秋,
蒐于红。杜预曰:沛国萧县西有红亭,即《地理志》之虹县也。景帝三年封楚元
王子富为侯国,王莽之所谓贡矣。盖沟名音同,非楚、汉所分也。
△东,过萧县南,睢水北流注之。
萧县南对山,世谓之萧城南山也。戴延之谓之同孝山,云:取汉阳城侯刘德
所居里名目山见。刘澄之云:县南有冒山,未详孰是也。山有箕谷,谷水北流注
猚,世谓之西流水,言水上承梧桐陂,陂水西流,因以为名也。余尝迳萧邑城
右,惟是水北注猚水,更无别水,疑即《经》所谓睢水也。城东西及南三面,
临侧猚水,故沛郡治,县亦同居矣。城南旧有石桥耗处,积石为梁,高二丈,
今荒毁殆尽,亦不具谁所造也。县本萧叔国,宋附庸,楚灭之。《春秋·宣公十
二年》,楚伐萧,萧溃。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抚之士,皆同挟纩。
盖思使之然矣。萧女娉齐,为顷公之母。却克所谓萧同叔子也。猚水又东历龙
城,不知谁所创筑也。猚水又东迳同孝山北。山阴有楚元王冢,上圆下方,累
石为之,高十馀丈,广百许步,经十馀坟,悉结石也。猚水又东,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