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
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地理志》以为吴之
丹阳,论者云:寻吴楚悠隔,繿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是为非也。又楚之先
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徵矣。江水又东南迳夔城南。城跨据川阜,周回一里百一十
八步,西北皆枕深谷,东带乡溪,南侧大江。城内西北角有金城,东北角有圆土
狱,西南角有石井口,径五尺。熊挚始治巫城后复移此,盖夔徙也。《春秋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灭夔者也。服虔曰:在巫山之阳,秭归归乡矣。
江水又东迳归乡县故城北。袁山松曰:父老传言,原既流放,忽然暂归,乡人喜
悦,因名曰归乡。抑其山秀水清,故出儁异,地险流疾,故其性亦隘。《诗》
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信与!余谓山松此言,可谓因事而立证。恐非名县之
本旨矣。县城南面重岭,北背大江。东带乡口溪,溪源出县东南数百里,西北入
县。迳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乡口溪又西
北迳县下入江,谓之乡口也。江水又东迳信陵县,南临大江,东傍深溪,溪源北
发梁州上庸县界,南流迳县下,而注于大江也。又东过夷陵县南。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
也。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
对,俗传两郡督邮争界于此,宜都督邮,厥势小东倾,议者以为不如也。江水历
峡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崖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
烬,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薄舟崖侧,以馀烬插
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灶也。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激奔
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
分夷道佷山所立也。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宜都记》曰:渡
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百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
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
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
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能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
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
深,回望如一矣。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
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
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
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
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
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
表。仰瞩府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
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江水历禹断江南。峡北有七谷村,
两山间有水清深,潭而不流。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及禹治水,此江小不足泻
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谓之断江也。江水出峡,东南流,
迳故城洲。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上有步阐故城,方圆称洲,
周回略满。故城洲上,城周一里,吴西陵督步{陟马}所筑也。孙皓凤凰元年,陟
息阐复为西陵督,据此城降晋,晋遣太传羊祜接援未至为陆抗所陷也。江水又东
迳故城北,所谓陆抗城也。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
望,壁立峻绝。袁山松为郡,尝登之瞩望焉。故其《记》云:今自山南上至其岭,
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北
对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秦令白起伐楚,三战而烧夷陵者也。应劭曰:夷
山在西北,盖因山以名县也。王莽改曰居利。吴黄武元年,更名西陵也。后复曰
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出穴食,人逐之入穴,潜行出
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
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
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江水又东迳白鹿岩。沿江有峻壁
百馀丈,援所不能游。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云。
江水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闇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
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故
郭景纯《江赋》曰:虎牙桀坚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
雷呴而电激者也。汉建武十一年,公孙述遣其大司徒任满、翼江王田戎,将兵数
万,据险,为浮桥横江,以绝水路,营垒跨山,以塞陆道。光武遣吴汉、岑彭将
六万人击荆门,汉等率舟师攻之,直冲浮桥,因风纵火,遂斩满等矣。
△又东南过夷道县北,夷水从从佷山县南,东北注之。
夷道县,汉武帝伐西南夷,路由此出,故曰夷道矣。王莽更名江南。桓温父
名彝,改曰西道,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刘备改曰宜都。郡治在县东四百步。故
城,吴丞相陆逊所筑也。为二江之会也。北有湖里渊,渊上橘柚蔽野,桑麻闇日,
西望佷山诸岭,重峰叠秀,青翠相临,时有丹霞白云,游曳其上。城东北有望
堂,地特峻,下临清江,游瞩之名处也。县北有女观山,厥处高显,回眺极目。
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于蜀,屡愆秋期。登此山绝望,忧感而死,山木枯悴,
鞠为童枯。乡人哀之,因名此山为女观焉,葬之山顶,今孤坟尚存矣。
△又东过枝江县南,沮水从北来注之。
江水又东,迳上明城北。晋太元中,苻坚之寇荆州也,刺史桓冲徙渡江南,
使刘波筑之,移州治此城。其地夷敞,北据大江。江汜枝分,东入大江,县治洲
上,故以枝江为称。《地理志》曰:江沱出西南,东入江是也。其民古罗徒。罗
故居宜城西山,楚文王又徙之于长沙,今罗县是矣。县西三里有津乡,津乡,里
名也。《春秋·庄公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御之,大败于津。应劭曰:南郡
江陵有津乡,今则无闻矣。郭仲产云:寻楚御巴人,枝江是其涂便。此津乡殆即
其地也。盛弘之曰:县旧治沮中,后移出百里洲,西去郡一百六十里,县左右有
数十洲,槃布江中,其百里洲最为大也。中有桑田甘果,映江依洲。自县西至上
明,东及江津,其中有九十九洲。楚谚云:洲不百,故不出王者。桓玄有问鼎之
志,乃增一洲,以充百数。僣号数旬,宗灭身屠。及基倾败,洲亦消毁。今上在
西,忽有一洲自生,沙流回薄,成不淹时,其后未几,龙飞江汉矣。县东二里,
有县人刘凝之故宅。凝之字志安。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之为
人,立屋江湖,非力不食。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亦能安贫。宋元嘉中,夫妻隐于
衡山,终焉不返矣。县东北十里,土台北岸有迤洲,长十馀里,义熙初,烈武王
斩桓谦处。县东南二十里,富城洲上,有道士范侪精庐。自言巴东人,少游荆土,
而多盘桓县界。恶衣粗食,萧散自得,言来事多验,而辞不可详。人心欲见,欢
然而对,貌言寻求,终弗遇也。虽迳跨诸洲,而舟人未尝见其济涉也。后东游广
陵,卒于彼土。侪在洲无定止处,宿憩一小菴而已。弟子慕之于其昔游,共立精
舍,以存共人。县有陈留王子香庙。颂子香于汉和帝之时,出为荆州刺史有惠政,
天子徵之,道卒,枝江亭中。常有三白虎,出入人间,送丧踰境。百姓追美甘
棠,以永元十六年,立庙设祠,刻石铭德,号曰枝江白虎王君。其子孙至今,犹
谓之为白虎王。江水又东会沮口,楚昭所谓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又南过江陵县南。
县江有洲,号曰枚回洲,江水自此两分而为南、北江也。北江有故乡洲。元
兴之末,桓玄西奔,毛佑之与参军费恬射玄于此洲。玄子升,年六岁,辄拔去之。
王韶之云:玄之初奔也。经日不得食,左右进粗粥,咽不能下。升抱玄胸抚之,
玄悲不自胜。至此,益州督护冯迁斩玄于此洲,斩升于江陵矣。下有龙洲,注东
有宠洲,二洲之间,世擅多鱼矣。渔者投罟历网,往往洲绝,有潜客泳而视之,
见水下有两石牛,尝为罾害矣。故渔者莫不击浪浮舟,鼓枻而去矣。其下谓之邴
里洲,洲有高沙湖,湖东北有小水通江,名曰曾口。江水又东迳燕尾洲北,合灵
溪水,水无泉源,上承散水,合成大溪,南流注江。江、溪之会有灵溪戍,背阿
面江,西带灵溪,故戍得其名矣。江水东得马牧口,江水断洲通会。江水又东迳
江陵县故城南,《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盖即荆山之称而制州名矣。故楚也。
子革曰:我先君僻处荆山以供王事。遂迁纪郢,今城,楚船官地也,《春秋》之
渚宫矣。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使白起拔鄢郢,以汉南地而置南郡焉。《周书》曰:
南,国名也。南氏有二臣,力钧势敌,竞进争权,君弗能制。南氏用分为二南国
也。按韩婴叙《诗》云: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吕氏春秋》所谓禹自涂山巡
省南土者也。是郡取名焉。后汉景帝以为临江王荣国。王坐侵庙垣地为宫,被征,
升车,出北门而轴折。父老窃流涕曰:吾王不还矣!自后北门不开,盖由荣非理
终也。汉景帝二年,改为江陵县。王莽更名郡曰南顺,县曰江陆。旧城,关羽所
筑。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杜
元凯之攻江陵也,城上人以瓠系狗颈示之,元凯病啊室病<俺窍荩背侵欣闲。
血流沾足。论者以此薄之。江陵城地东南倾,故缘以金堤,自灵溪始。桓温令陈
遵造。遵善于于方功,使人打鼓,远听之,知地势高下,依傍创筑,略无差矣。
城西有栖霞楼,俯临通隍,吐纳江流。城南有马牧城,西侧马径。此洲始自枚回,
下迄于此。长七十馀里,洲上有奉城,故江津长所治,旧主度州郡贡于洛阳,因
谓之奉城。亦曰江津戍也。戍南对马头岸。昔陆抗屯此,与羊祐相对,大宏信义,
谈者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矣。北对大岸,谓之江津口,故洲亦以名焉。江大
自此始也。《家语》曰:江水至江津,非方舟避风,不可涉也。故郭景纯云:济
江津以起涨,言其深广也。江水又东迳郢城南,子囊遗言所筑城也。《地理志》
曰:楚别邑,故郢矣。王莽以为郢亭。城中有赵台卿冢,岐平生自所营也。冢图
宾主之容,用存情好,叙其宿尚矣。江水又东得豫章口,夏水所通也。西北有豫
章冈,盖因冈而得名矣。或言因楚王豫章台名,所未详也。
卷三十五
○江水三
△又东至华容县西,夏水出焉。
江水左迤为中夏水,右则中郎浦出焉。江浦右迤,南派屈西,极水曲之势,
世谓之江曲者也。
△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出焉。
江水又东,涌水注之。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春秋左氏传》所谓
阎敖游涌而逸者也。二水之间,谓之夏洲。江水又迳南平郡孱陵县之乐乡城北,
吴陆抗所筑,后王濬攻之,获吴水军督陆景于此渚也。
△又东南,油水从西南来注之。
又东,右合油口,又东迳公安县北,刘备之奔江陵,使筑而镇之。曹公闻孙
权以荆州借备,临书落笔。杜预克定江南,罢华容置之,谓之江安县,南郡治。
吴以华容之南乡为南郡,晋太康元年改曰南平也。县有油水,水东有景口,口即
武陵郡界。景口东有沦口,沦水南与景水合。又南通澧水及诸陂湖,自此渊潭相
接,悉是南蛮府屯也。故侧江有大城,相承云仓储城,即邸阁也。江水左会高口,
江浦也,右对黄州。江水又东得故市口,水与高水通也。江水又右迳杨岐山北,
山枕大江,山东有城,故华容县尉旧治也。大江又东,左合子夏口。江水左迤北
出,通于夏水,故子曰夏也。大江又东,左得侯台水口,江浦也。大江右得龙穴
水口,江浦右迤也。北对虎洲。又洲北有龙巢,地名也。昔禹南济江,黄龙夹舟,
舟人五色无主。禹笑曰:吾受命于天,竭力养民。生,性也。死,命也,何忧龙
哉?于是二龙弭鳞掉尾而去焉,故水地取名矣。江水自龙巢而东,得俞口,夏水
泛盛则有,冬无之。江之北岸,上有小城,故监利县尉治也。又东得清扬土坞二
口,江浦也。大江右迳石首山北,又东迳赭要。赭要,洲名,在大江中,次北湖
洲下。江水左得饭筐上口,秋夏水通下口。上下口间。相距三十馀里。赭要下即
杨子洲,在大江中。二洲之间,常若蛟害。昔荆佽飞济此,遇两蛟,斩之,自后
罕有所患矣。江之右岸则清水口,口上即钱官也。水自牛皮山东北通江,北对清
水洲,洲下接生江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