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三
和州,(中。)唐改历阳郡,后仍为和州。宋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
置镇守万户府。明年,改立安抚司。又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
庐州路。旧设录事司,后入州自治。领三县:
历阳,(上。倚郭。)含山,(中。)乌江。(中。)
无为州,(中。)唐初隶光州。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思与天下安于无事,
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二十八年,降为州,罢镇
巢州为县以属焉。领三县:
无为,(上。倚郭。)庐江,(中。)巢县。(下。)
六安州,(下。)唐以霍山县置霍州,后州废仍为县。梁改灊山县。宋改六
安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二十八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升为州。领二县:
六安,(中。)英山。(中。)
安丰路,(下。)唐初为寿州,后改寿春郡。宋为寿春府,又以安丰县为安
丰军,继迁安丰军于寿春府。元至元十四年,改安丰路总管府。十五年,定为散
府,领寿春、安丰、霍丘三县。二十八年,复升为路,以临濠府为濠州,与下蔡、
蒙城俱来属。户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二,口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一。领司一、县五、
州一。州领三县。
录事司。
县五
寿春,(中。倚郭。)安丰,(下。至元二十一年,江淮行省言:“安丰之
芍陂可溉田万顷,若立屯开耕,实为便益。”从之。于安丰县立万户府,屯户一
万四千八百有奇。)霍丘,(下。)下蔡,(下。至元十三年,隶寿春府。二十
八年罢府,与蒙城皆来属。)蒙城。(下。)
州一
濠州,(下。)唐初为濠州,后改钟离郡,又仍为濠州。阻淮带山,与寿阳
俱为淮南之险郡,名初从豪,后加水为濠。南唐置定远军。宋为团练州,初隶淮
南路,后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归附,设濠州安抚司。十五年,定为临濠府。
二十八年,复为濠州,革怀远为下县来属。领三县:
钟离,(下。倚郭。)定远,(下。)怀远。(下。宋为怀远军,领荆山一
县。至元二十八年,以军为县,隶濠州,省荆山入焉。)
安庆路,(下。)唐初为东安州,又改舒州,又改同安郡,又复为舒州。宋
为安庆府。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
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万九千四百九十。
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怀宁,(中。)宿松,(中。)望江,(下。)太湖,(中。)桐城,(中。)
灊山。(至治三年初立。)
淮东道宣慰使司
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
扬州路,(上。)唐初改南兖州,又改邗州,又改广陵郡,又复为扬州。宋
为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十四年,改
为扬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十九年,省宣慰司,以
本路总管府直隶行省。二十一年,行省移杭州,复立淮东道宣慰司,止统本路属
淮安二郡,而本路领高邮府及真、滁、通、泰、崇明五州。二十二年,行省复迁,
宣慰司遂废,所属如故。后改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移治汴梁路,复立淮东
道宣慰司,割出高邮府为散府,直隶宣慰司。户二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
百四十七万一千一百九十四。领司一、县二、州五。州领九县。
录事司。
县二
江都,(上。倚郭。)泰兴。(上。)
州五
真州,(中。)五代以前地属扬州,宋以迎銮镇置建安军,又升为真州。元
至元十三年,初立真州安抚司。十四年,改真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
隶扬州路。领二县:
扬子,(上。倚郭。至元二十年,省录事司入焉。)六合。(下。)
滁州,(下。)唐初析扬州地置,又改永阳郡,又复为滁州。元至元十五年,
改滁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三县:
清流,(中。至元十四年,省录事司入焉。)来安,(下。)全椒。(中。)
泰州,(上。)唐更海陵县曰吴陵,置吴州,寻废。南唐升泰州。元至元十
四年,立泰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改为州,隶扬州路。领二县:
海陵,(上。倚郭。)如皋。(上。)
通州,(中。)唐属扬州。南唐于海陵东境置静海镇。周平淮南,改为通州。
宋改静海郡。元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隶扬州路。
领二县:
静海,(上。倚郭。)海门。(中。)
崇明州,(下。)本通州海滨之沙洲,宋建炎间有升州句容县姚、刘姓者,
因避兵于沙上,其后稍有人居焉,遂称姚刘沙。嘉定间置盐场,属淮东制司。元
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
淮安路,(上。)唐楚州,又改临淮郡,又仍为楚州。宋为淮安州。元至元
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立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
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
三县入山阳,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天长、临淮、虹、五
河、赣榆、朐山、沐阳各归所隶。二十七年,革临淮府,以盱眙、天长隶泗州。
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县四、州三。州领八
县。(至元二十三年,于本路之白水塘、黄家疃等处立洪泽屯田万户村。)
录事司。
县四
山阳,(上。至元十二年,安东州归附,以本县马罗军寨作山阳县。十三年,
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新城入焉。)盐城,(上。)桃园,
(下。)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州三
海宁州,(下。)唐海州。宋隶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
府,复改为海宁府,未几降为州,隶淮安路。初设录事司,二十年,与东海县并
入朐山。领三县:
朐山,(中。)沐阳,(下。)赣榆。(下。)
泗州,(下。)唐改临淮郡,后复为泗州。宋隶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
降为下州。旧领临淮、淮平、虹、灵壁、睢宁五县。十六年,割睢宁属邳州。十
七年,割灵壁入宿州,以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并淮平入临淮。二十七年,废
临淮府,以盱眙、天长二县隶焉。领五县:
临淮,(下。)虹县,(下。)五河,(下。元隶临淮府,十七年来属。)
盱眙,(上。宋招信军。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盱眙、天长、招信、
五河四县。明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为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
淮之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为盱眙县。)
天长。(中。)
安东州。(下。)
高邮府,唐为县。宋升为军。元至元十四年,升为高邮路总管府,领录事司
及高邮、兴化二县。二十年,废安宜府为宝应县来属,又并录事司,改高邮路为
府,属扬州路。今隶宣慰司。(抄籍户口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五万九十有八。)
领县三:
高邮,(上。)兴化,(中。)宝应。(上。旧为宝应军,至元十六年为安
宜府。二十年,废府为县,来属本府。)
荆湖北道宣慰司
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中兴路,(上。)唐荆州,复为江陵府。宋为荆南府。元至元十三年,改上
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天历二年,以文宗潜藩,改为中兴路。户一十七万六百八
十二,口五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四。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江陵,(上。)公安,(中。)石首,(中。)松滋,(中。)枝江,(下。)
潜江,(中。)监利。(中。宋末兵乱民散,收附后始复旧。)
峡州路,(下。)唐改夷陵郡,又为峡州。宋隶荆湖北路,后徙治江南。元
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七年升为峡州路。户三万七千二百九十一,口九万三千九百
四十七。领县四:
夷陵,(中。宋末随州迁治不常,归附后,复归江北旧治。)宜都,(下。)
长阳,(下。)远安。(下。)
安陆府,唐郢州,又改富水郡,又为郢州。宋隶京西南路。元至元十三年归
附,十五年升为安陆府。户一万四千六百六十五,口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四。领县
二:
长寿,(中。)京山。(中。兵乱移治汉滨,至元十三年还旧治。)
沔阳府,唐复州,又改竟陵郡,又为复州。宋端平间,移州治于沔阳镇。至
元十三年归附,改为复州路,十五年升为沔阳府。户一万七千七百六十六,口三
万九百五十五。领县二:
玉沙,(中。倚郭。)景陵。(中。兵乱徙治无常,归附后还旧治。)
荆门州,(下。)唐为县。宋升为军,端平间移治当阳县。元至元十三年归
附,十四年升为府,十五年迁府治于古城,降为州。户二万九千四百七十一,口
一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五。领县二:
长林,(上。)当阳。(中。)
德安府,唐安州,又改安陆郡,又仍为安州。宋为德安府,咸淳间徙治汉阳。
元至元十三年还旧治,隶湖北道宣慰司。十八年罢宣慰司,直隶鄂州行省,为散
府,后割以来属。户一万九百二十三,口三万六千二百一十八。领县四、州一。
州领二县。
县四
安陆。(下。)孝感,(下。)应城,(中。)云梦。(下。)
州一
随州,(下。)唐初为随州,又改汉东郡,又复为随州。宋为崇信军,又为
枣阳军,后因兵乱迁徙无常。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即黄仙洞为州治。户
一万五千九百六十六,口五万二千六十四。领二县:
随县,(下。)应山。(下。)
卷六十 志第十二
◎地理三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四、府五、州二十七,属州十二,属县八十八。(
本省陆站八十处,水站一处。)
奉元路,(上。)唐初为雍州,后改关内道,又改京兆府,又以京城为西京,
又曰中京,又改上都。宋分陕西永兴、秦凤、熙河、泾原、环庆、鄜延为六路。
金并陕西为四路。元中统三年,立陕西四川行省,治京兆。至元初,并云阳县入
泾阳,栎阳县入临潼,终南县入盩啡。十六年,改京兆为安西路总管府。二十三
年,四川置行省,改此省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大德元年,移云南行台于此,为
陕西行台。皇庆元年,改安西为奉元路。户三万三千九百三十五,口二十七万一
千三百九十九。(壬子年数。)领司一、县十一、州五。州领十五县。
录事司。
县十一
咸宁,(下。)长安,(下。)咸阳,(下。)兴平,(下。)临潼,(下。
屯田一千二十顷有奇。)蓝田,(下。)泾阳,(下。至元二年,并入高陵县。
三年复立。屯田一千三十顷有奇。)高陵,(下。)鄠县,(下。)盩啡,(下。
屯田九百四十三顷有奇。)郿县。(下。旧为郿州,添置柿林县。至元元年,省
郿州为郿县,废柿林。)
州五
同州,(下。)唐初为同州,又改冯翊郡,又复为同州。宋为定国军。金因
之。元仍为同州。领五县:
朝邑,(下。)白水,(下。)郃阳,(下。)澄城,(下。)韩城。(下。
唐、宋为韩城县,金曰桢州。至元元年,州废。二年再立。六年,州又废,止设
县。)
华州,(下。)唐改镇国军。宋改镇潼军。金改金安军。元复为华州。(西
岳华山在焉。)领三县:
华阴,(下。)蒲城,(下。)渭南。(下。屯田一千二百二十二顷有奇。)
耀州,(下。)唐初立宜州,后为华原县,后又为耀州。宋为感义军,又改
感德军,又为耀州如故。金因之。元至元元年,并华原县入州,又并美原入富平。
领三县:
三原,(下。)富平,(下。)同官。(下。)
乾州,(下。)唐以高宗乾陵所在,改醴泉县为奉天,又升为乾州。宋改醴
州。金复改乾州。元至元元年,并奉天县入州。五年,复置奉天,省好畤入焉,
又割永寿来属,后又改奉天为醴泉。领三县:
醴泉,(下。)武功,(下。)永寿。(下。宋、金属邠州。至元十五年,
徙县治于麻亭。)
商州,(下。)唐初为商州,又改上洛郡,又复为商州。宋及元皆因之。领
一县:
洛南。(下。)
延安路,(下。)唐初为延州,又改延安郡,又为延州。宋为延安府。金为
鄜延路。元改延安路。户六千五百三十九,口九万四千六百四十一。(壬子年数。)
领县八、州三。州领八县。(本路屯田四百八十余顷。)
县八
肤施,(下。)甘泉,(下。)宜川,(下。元初置司候司。至元六年,省
入宜川。)延长,(下。)延川,(下。)安定,(下。本宋旧堡,元壬子年升
为安定县。至元元年,析置丹头县。四年,并丹头入本县。)安塞,(下。本金
旧堡,壬子年升为县。)保安。(下。金为保安州,至元六年,降为县。)
州三
鄜州,(下。)唐初为鄜州,又改洛交郡,又复为鄜州。宋、金因之。旧领
洛交、洛川、鄜城、直罗四县。元至元四年,并鄜城入洛川,又并洛交、直罗入
州。六年,废坊州,以中部、宜君二县来属。领三县:
洛川,(下。)中部,(下。)宜君。(下。)
绥德州,(下。)唐绥州,又改上郡,又为绥州。宋为绥德军。金为州,领
八县。归附后,并嗣武入米脂,绥平入怀宁。至元四年,并定戎入米脂,怀宁入
青涧,又并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