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坊幔曰骼H站谘侵薮舐降闹髁Γ敲疵斯梢蕴崆罢箍侵薮舐秸降墓セ髅罚苯踊骼H站谥泄角恼铰孕卸U庋坏梢约跚崦司谀涎笠约疤窖蟮厍艿降木卵沽Γ蘸笠参扌杞邮芩樟握降睦账鳎踔粱崽崆捌仁谷毡就督担跎偎骄竦纳送觥K悦娑院庋艋嵴秸庋桓鍪鹿刂卮蟮幕嵴剑斯Ω迷诮拥角楸ㄖ螅湍舛ㄒ桓隹缯角慕艏本Χ奔苹τ畔戎С殖履傻轮富又泄角械拿拦站髡剑煌敝辽倌芄辉雠啥偌茏钚碌腜…51野马式战机,与一百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给陈纳德全权指挥。盟军飞机必然可以彻底的炸平日军在汉口、岳阳、到长沙的军需补给中心,以及完全封锁长江、洞庭湖与湘江的日军补给航道'14'。在此状况之下,不但日军从武汉到衡阳的补给线将会被盟国空军炸到柔肠寸断,造成前方部队根本动弹不得(当时进攻衡阳的日军,就在陈纳德有限的空军攻击下,部队的口粮、军火曾经几度遭切断的危机状况),而且盟国空军拥有的绝对空优,将使得日本集中在湖南四十万的部队完全暴露在战机的炸射之下,任何大部队的运动都必须要付上极大的伤亡代价。同时蒋介石若能够调回八个装备与战力齐全的驻印军与远征军,参加衡阳会战(试想假如全部美式装备的新一军与新六军参加衡阳解围,结果会有多大的不同!),那么横山勇不但无法得逞,日军反而会在衡阳,遭到彻底的挫败。综观这场事关中日之间的大决战,假如八路军不坐视重庆军的受到猛攻,能够全面在华北发动攻势,以及中国的远征军能被调回参战,美国空军又能不受到人为的制肘并得到大量的支持,那么日军的一号作战计划,必定会在衡阳以惨败收场。影响所及的是,美国将会大幅增加对中国军队的支持与信心,中国军队可以乘势打通华南的出海口,而直接得到大量的援助。同时罗斯福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可以有力量痛击日军,那么他就没有必要签订雅尔达密约,将苏联的力量引进东北亚。而事实上是,日军能够取得一号作战的胜利,让中国陷入抗日信心危机的大混乱之中,主要的功劳应归给马歇尔与史迪威。因为他们长期从基本上破坏中国战区的战力,同时在战况最为危急时,没有大幅增加美国空军的攻击,也不准中国调回远征军驰援受困的部队,反而急着在中国战区进行夺取军权的逼宫斗争。在这种情形下,华军方先觉将军所率领的第十军,在绝对劣势当中还让日军几度受挫,中国军队所作的甚至是超过血肉之躯的绝对极限了。这种悲壮卓绝的战力,证明了华军是败在盟国里企图压制中国的一撮人手中,而横山勇与冈村宁次的勇敢善战,只是中国战败的次要因素而已。史迪威与马歇尔才是决定中国在这场会战失败的真正关键人物。
但是日军也因此犯下了全局战略的大错误。如此一来,日本将最后有限的兵力,孤注一掷地投入华南。结果日本并未能因此而击败中国,以挽回自己的败局,反而造成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兵力严重空虚,给予苏联“参战”(其实是劫掠)而轻松获胜的可乘之机。实力被抽调一空的关东军,对于苏联红军的攻击,表现的是近乎毫无招架之力。日本终于在历史的决战上,给俄国捡到洗雪日俄战争耻辱的机会。同时苏联入侵中国的东北与朝鲜半岛,给东北亚带来半世纪的战火与威胁。这些都是日本一号作战计划得到“胜利”的历史后果。
附注:
'1' 使得日军甲种师团再加上所有补充、特种作战单位之后,作战的兵力达到三万两千人。
'2' 以中国战区华军的需要来说,由驼峰空运输入的美援物资在数量上仅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3' 例如孙科与蒋介石就几乎翻脸,其他各个派系的军政领袖,甚至战区指挥官,都开始各有自己的打算。
'4' 作者的先父回忆,由于当时部队的经费严重不足,全靠指挥官“吃空名”来维持实际运作。大部分军眷的生活,更是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军中的士气开始低落,多数部队还是使用抗战前所配备的武器作战。
'5' 所谓监视共军的国军部队约有十二个军的兵力。当然不是完全监视延安,也是防守黄河沿线,阻止日军从山西渡河进攻陕北与关中,作者的先父当时正在此地任职。
'6' 这种完全疯狂与违背常理的行为,也只有史迪威这种人才做得出来!
'7' 如果没有史迪威的阻挠,美空军给与这种程度的支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8' 日军在华作战,一向是一个师团攻华军的四个军,从来没有像这次的兵力配置,用两个师团围攻中国一个军。因此横山勇认为,据守衡阳的华军,应该一触即溃。
'9' 当时美军驻成都第二十航空队,有自己独立的油弹供应,负责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任务,但是对于华军在湖南的紧急作战需要,却奉史迪威的命令,袖手旁观。
'10'当时华军野战部队几乎是没有医药补给的。第十军的伤兵与病患,不但完全没法得到照顾,还要在气温高达摄氏四十度的天气,与发炎的伤口下,继续作战。
'11'不知所谓国民政府自武汉会战之后,就没有与日军决战的历史抹黑说法,看到长衡会战的这种打法,还有没有良心造谣下去。
'12'方先觉与多位高级部属,先后从日军手中安全逃脱,他们全都否认,曾经正式向日军投降。日军也拿不出正式降书的证据,当时双方只是协议终战而已,因此他们受到礼遇,才能顺利的脱逃。这就是日本人的心理,把自己正式的投降,硬说成终战,而把方先觉将军第十军的终战,说成投降。
'13'除了十四航空队的一五〇架战机外,美空军并没有面临其他紧急、特殊的状况,却奉命只可袖手旁观,不准支援危急的华军战线。没有任何道理可以为史迪威辩解的。
'14'这对盟军来讲,一点都不困难。因为美军在欧洲拥有五千架第一线战机,在太平洋也有二千架一线战机,随时可以调动三、五百架,前往印度与中国的基地,对日军进攻湖南的补给线,进行毁灭性的轰炸,以全力支援华军在湖南衡阳的决战,而在此一举击败日军主力。
第三十五章、从重创中复原与反攻的计划
这场广西会战,可以说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华军方面最为慌乱与失控的作战。中国当时的情况可用“人心动摇”与“军心溃散”来形容,史迪威的效应,在此充分地发作,中国战区内外都陷入一团乱战之中。幸好蒋介石最后终于做出断然处置的决定,撤换史迪威,以终止中国战区整个指挥系统的根本乱源,然后又大胆地从西北抽调部队,到华南防止日军的进攻。同时蒋介石也与新任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配合无间,最后在这个几乎亡国的边缘稳住了局势。日军在取得衡阳会战的胜利之后'1',其精锐的军力,却陷在离本土遥远的中国华南,这正是日军战略布局上致命的失误。不过这时候的日本朝野上下,都极为需要一些“胜利”的消息,来维持已经露出崩溃的作战意志。特别是刚刚组成的小矶国昭与米内光政联合内阁,已经奉命开始设法寻求结束战争的方式。从一九四四年的八月起,日本已经不再追求战争的胜利了,而是希望能够求得可以接受的停战协议。日本政府一直认为,设法结束对中国的战争,更是其第一优先之政略目标,所以希望能够软硬兼施的要求蒋介石,能够接受日本的和谈条件。因此小矶国昭政府对蒋介石,提出相当低姿态的和谈条件:只要国民政府肯接受和谈,日将放弃所有长城以南,满洲国之外的所有占领地区,并且将香港交给中国。这是中日全面战争以来,日本姿态最低的条件了。但是蒋介石仍然拒绝接受。蒋介石这种抗日到底的决定,迫使日军大本营在面临生死存亡选择的关键时刻,继续将其有限、也是最后的军力,进一步推进到远离日本国防核心的中国战区。因此日军就算成功地攻占华南,也不能弥补它在本土核心四周主要战略据点的损失。如果日本决策核心真有智能与勇气的话,既然它已决定寻求停战和谈,就应开始全面收缩兵力,在北太平洋以及中国的东北地区,全力加强防务,才能使得盟国无法顺利打击到日本的核心;日本又同时公开宣布接受停战,这样盟国才可能考虑,为避免付出太高的代价,而愿意与日本进行投降条件的商议。但是日军大本营这时却反其道而行,造成其核心防卫出现战力空虚的问题。盟国因而得以乘虚进击,将日军主力隔绝在中国战区,而能以较少的代价,就打击到日本的本土了。在这种情况下,盟国当然不会接受日本的停战要求。
35。1 日军决定发动广西会战
日军为了进一步的扩张在中国华南的战果,以迫使中国屈服,特别在武汉组成了第六方面军,统帅日本的十一军、二十三军与三十四军,准备在华南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作战。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六日,日军大本营下令,由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出任第六方面军的司令官,准备完成一号作战计划的第三阶段作战任务,就是打通大陆走廊,消灭华南美国空军基地。日大本营在一九四四年九月六日,特别派遣参谋本部作战部长服部卓四郎,前往衡阳前线视察。他坦白地向第六方面军的日军将领表示,日军目前唯一的作战希望,全都寄托在中国派遣军的表现上了。因此大本营正把最后所有可以动员的力量,都将投入中国派遣军,而第六方面军的胜利表现,已经成为日本所有希望的寄托。日本军部再度展现出这种轻重难分的拙劣战略观,当然注定日本要无条件投降、大军全数战败缴械的命运。这时,日本十一军的司令官横山勇,更是把日本兴亡与十一军的表现,完全视为自己的责任。因此横山动用战场的独断指挥权,下令部队尽量扩张其战力的延伸,并决定不顾日军战力的疲惫,更不理会中国派遣军的限制命令,强行将十一军的追击线,从衡阳四周扩张到广西。日军在九月十四日攻占了全县,掌控了进入广西省的战略隘道,为进攻桂林做好地缘战略的准备。盟国在全县建有极大的军需供应基地,在华军仓皇退却之时,只有忍痛加以爆破,大火连烧数日,让中国部队的战力受到不小的影响。而横山勇的独断作战之所以成功,当然又要拜史迪威的内应“帮忙”。正当前线全面军情告急之时,中国战区的决策阶层,却在史迪威的指挥下,进行全面的权力斗争。因此中国战区指挥系统陷入瘫痪,后勤与兵力补充完全各自为政,各个战区指挥官都已失去作战的信心。横山勇于是捡到了便宜,虽然中国派遣军司令佃俊六严重不满横山作战的独断与不顾命令,但是他既然获胜,连司令也是无可奈何。横山勇的大胆冒进成功,将兵力直指广西,也引动广东日本二十三军跃跃欲试,以免功劳全被十一军给抢走。二十三军也在九月二十二日,由西江西进,攻克广西的梧州。这样一来,日军即将对广西发动两路夹击,广西作战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果然日军的胜利更增加了日军大本营的信心。大本营继续动员军力加入第六方面军,九月二十七日,从关东军调来三七师团,二十八日又将二十军、六八与一一六师团,同时还从日本本土调来第四七师团,全都纳入第六方面军的战斗序列。日军大本营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准备继续在华南,进行孤注一掷的战略延伸作战了。问题是,以全面的战略部署而言,日军大本营在此犯下了极大的错误,因为当时日本的本土已经受到直接的威胁,日军必须要加强巩固接近本土决战的地缘战力,万不应该把最后可以运用的力量,陷在远离本土的华南。何况苏联的威胁已经日益明显,假如日本的本土遭到占领,或是中国东北受到苏联的攻入,日军主力却集结在遥远的华南,怎能对于整体战局发生任何的用处?但是当时日本急于需要更多“胜利”的消息来支撑,顾不了这种战略上重大的考虑。一九四四年九月,当日本把更多的兵力投入华南,进行远离本土的广西决战之时,中国也正陷在抗战时间,内忧外患最为严重的危机之中,由于史迪威所造成的中美摩擦,以及介入中国内部的权力斗争,造成中国无法及时作出各种兵力安排与迎战的布署。各个部队指挥官,观望蒋介石是否会交出权力,重庆的命令当然也就无法贯彻执行了。这种在作战生死关头,内部的离心离德,以及指挥后勤系统的错乱,造成中国的野战军主力,北起黄河、南到粤江,全都遭到日军重创。美军在华南的主要空军基地,同样也遭到日军极大的破坏。中国在遭到这一连串的重大军事失利之中,更使得原本已经出现经济严重困境的后方社会人心,产生了整体意志动摇的不安,因而影响到法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更是恶化到失去控制的地步。中国整个的政治局势,也再度出现严重的分裂与内讧,不但延安与重庆之间势同水火,此时八路军更是拥兵不战,等待史迪威使用美援来“召安”。共军利用日军大量南下,击破国民政府军队的有利时机,尽量扩大自己在黄河与淮河一带的兵力与地盘(而不是对抽空的日军占领区发动果断的攻势以牵制日军)。此时,国民政府各个战区的司令长官与蒋介石之间,也发生了忠贞的猜疑,更大的派系摩擦与夺权斗争也在运作之中,因此造成华军对日作战战力的全面下降。一九四四年十月,当日军调整好新的指挥架构,开始进行打通粤汉铁路,及多路夹击广西的作战之时,中国方面却为了史迪威所引起的复杂权力斗争,正闹得不可开交。史迪威对蒋介石夺权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云南的龙云开始有准备自立的动作试探,军事参议院议长李济琛更是直接与美国的桂林领事馆联络,声称只要美国政府支持他,他将准备联合西南各省的军事将领,共同“推翻”蒋介石的重庆政府,组织一个亲美的西南联省政府。史迪威开始物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