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军阀治世 >

第152部分

军阀治世-第152部分

小说: 军阀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赵岩说完话后大半天,上面的小太监却没动静,崇祯则是怒目而视。
    赵岩皱了皱眉,对秦致远打了声招呼。
    秦致远立即高声喝道:“退朝~”
    “退朝~”赵岩身后的亲兵同时高喊道。
    “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听见高喊,便一一跪地,唯独赵岩站着。
    “哼”崇祯冷哼一声,站起身转身离去。
    “退朝……”崇祯身边的小太监这时才高声喊道……
    这次早朝意味着……赵岩独霸朝纲的时代来临了
    '  '
第一百五十二章:组阁前奏
    第一百五十二章:组阁前奏
    夕阳斜照在紫禁城的上空,沐着这金黄的光辉,赵岩站城门外凝望着天色,这个帝国,此时就如同这夕阳,已经快要进入尾声。
    远处,一支兵马正缓缓行来。
    一面绣着‘卢’字的大旗在夕阳下飘舞着,赵岩看到那面旗帜,眼中露出了敬意。卢象升,是赵岩最为尊敬的明末官员。
    历史上,卢象升迎战清军,之以战死巨鹿,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朝堂争斗,以及其余各路官军贪生怕死,以致孤立无援,兵败身死。
    这是一个思想十分正常的明末官员,不似其余官员那般麻木、残酷与贪生怕死,爱财如命。
    卢象升带领的军队渐渐出现在赵岩眼前,天雄军经过赵岩派遣的军官整编,又装备了山东军的装备后,俨然已经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存在。
    步伍行进中俨然不乱,一切井井有条,只不过还是和赵岩的兵马有着许多差距,首先步兵没有代步马匹,其次士兵的精神也没有赵岩的士兵那般饱满,总的来说,是伙食上的差距,另外就是洗脑……思想改造方面比较空白。
    再则,火炮方面也没有赵岩的强大,骑兵方面也没有如同赵岩那般训练,但就以卢象升的步卒来说,除了山东军外,绝对是大明最强悍的一路官军,不过秦良玉的白杆兵在山地战的战斗力可能会更强一些。
    很快,卢象升的天雄军在离京城一里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带着一百多名亲兵,朝着赵岩这边策马行来。
    赵岩翻下马,卢象升很快就过来了,同样翻下了马,看了看城头上站着山东军的城墙,对赵岩叹道:“持坚啊看来我还来是晚了一步。”
    “督臣来得不算晚。”赵岩哈哈笑了声,对卢象升做了个手势,“督臣请,我们进城再做详谈。”
    卢象升点了点头,两人再次上马,一同进了京城。
    路上卢象升忍不住问道:“持坚,你打算如何善后?”
    “陛下以与我签订了《立宪约法》与《山东军事特权约法》、《君臣谅解备忘录》,并下‘罪已诏’,今后陛下只掌兵权,不问政事。政事由内阁全权主持,只待内阁重组完毕,我便撤军。”赵岩说道。
    “不问政事?”卢象升皱眉问道。
    “历朝历代,因昏君亡国者数不在少,之以如此,全因君主权力过大所致,所以必须限制君主特权,让内阁来管理天下。立宪之意,便是让君主也受和法律约束,若犯法与庶民同罪。”赵岩接着说道:“内阁则四年轮换一次,首辅至多可连任三次,也便是十二年。至于谁当首辅,则由百姓来决定,所以今后要当首辅,首先得为百姓办事,如此才能赢得民心,若是酒囊饭袋,无能之辈,则不出一任便会下台。”
    卢象升沉思不语,过了好一会,才说道:“如此虽好,然若让百姓选择,恐有人徇私舞弊。”
    “就因如此,如今还不宜推行大选,而应找身正清廉的人来组建内阁。”赵岩耐心的解释道,“今后只需大力开启民智,加上百姓都能行驶自己的权利,百姓便会拥护大明,若有人破坏立宪制度,则天下人群起而攻之,朱家子孙亦能万代为皇。”
    赵岩心里明白,把卢象升稳住,几乎也就没有什么悬念了。卢象升这人赵岩接触下来,赵岩自是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人。
    于是主动说道:“此次组阁,阁员总数一百,我山东欲立两党,各占二十五席,一由颜继祖为首,一为朱大典为首。再则,督臣再立一党,同占二十五席,其余三十五席,则让与东林等党。”
    “之以如此,乃因立宪未行之故,若由百姓推举,必被士绅、商贾操纵,则内阁将不顾贫苦百姓之利,因此只得强行重组。”
    赵岩说着,卢象升点了点头,然后沉思起来。
    之所以赵岩让出二十五个席位给卢象升,主要还是看卢象升此人较为正气,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他必然不会去阻碍,更不会耍些下流的手段。
    这样,表面上看上去,赵岩的改革派与保守派各占一半席位,实际上赵岩挑选出的阁员,全是出身贫寒,且是经过长期思想改造,表现非常良好的文吏,只要反腐做好,一半的席位也能让赵岩保持不败了,再从卢象升这里争取上一些票数,有什么改革政策自然也就能顺利通过。
    同时赵岩把席位放了出去,也等于是分了一杯羹出去,虽然这一杯羹实际上不能带去什么实际利益,但一时间那些人还是不太能反应得过来,同时舆论上,赵岩也好控制许多。
    赵岩带着卢象升来到他下榻的宅院,这处宅院很大,赵岩已经在门口挂上了‘内阁行政院’的招牌。
    这处宅院就在紫禁城的城门外,离众多机关都近得很,办公也十分方便。
    在这大宅院内,卢象升看过《立宪约法》、《山东军事特权约法》、《君臣谅解备忘录》后,又听赵岩吸纳关系叙述了一方何为立宪。
    “立宪却是妙法,只需将立宪办好,大明江山便可永固。”卢象升看完后点头赞同道,至于赵岩的那个《山东军事特权约法》,卢象升则没有去计较。
    赵岩的为人,他亦能相信。
    卢象升早便将赵岩引为知己,两人在这大明都有一个很大的相似性,那便是体恤百姓之苦,致力于维护大明安定。
    自从卢象升听闻赵岩起兵清君侧后,路上卢象升甚至会冒出如此的想法,那便是若是换了赵岩做皇帝,他能否接受的问题?
    这个想方让他很矛盾。
    若真如此,木已成舟,他又能如何?平心而论,若是赵岩当了皇帝,那天下必然焕然一新。
    而此番,赵岩重组内阁的行为,却是卢象升最愿意接受的。
    他对于赵岩掌控大权并不反对,内阁若由他控制,大明必然能迅速安定。同时又保全了大明皇室的地位,可谓是皆大欢喜。
    ……
    而朝中的东林党人,领了立宪各项材料回家后,随即认真阅读了起来,令他们欣喜的是,赵岩竟然提出了与他们东林党思想相近的反对君主**的措施,之前东林党人顾宪成便主张“散权”,实质是削弱君权,钱一本主张“公天下以选举”辅臣,而赵岩此番立宪,这几点都做到了。
    东林党是明末一个敢于抨击时政;要求澄清吏治,改革弊政,礅于为民请命,坚决反对恶势力,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甘愿赴汤蹈火的党派。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有明显的发展。东林党人基本上代表江南中小地主和商人、市民的利益。他们在重视农业的同时,特别重视工商业,主张惠商恤民,积极参与反对矿监税使、反对对工商进行封建掠夺的斗争。
    赵岩对这个党派的感觉,是即有认可之处,亦有不敢与之苟同之处。
    他认可的是东林党的气节,东林党人出生工商,对钱财并不太过热衷,所以许多东林党人皆有高风亮节,同时反对皇亲、元勋对土地的豪夺。
    不认可的地方,则是东林党人太过偏袒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阶级,竟然把商税全免了,也许是这个年代的人,对商税的重要性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
    明代不是宋代,明皇朝靠的是农业税的支撑,而宋朝不同,宋朝除了农业税,商业税也是一个重要的财政支撑,在宋朝那种大环境之下,人们对于商业税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而明王朝则因惯性使然,很容易让人忽略了这些东西。
    当然,东林党很大程度上,已经与万历时的东林党有了一些不同,自从天启皇帝上台后,魏忠贤联合浙、齐、楚、宣、昆各党,对东林党进行疯狂的打压和清洗,东林党骨**了一大批。
    变质是肯定的。
    但东林党内依旧有一批人,传承了之前的思想。赵岩此番限制君主特权,并提出二十年内推广普选,让每个大明百姓皆有选举辅臣之权,已经是与他们的思想完全一致了。
    ……
    八月二十一,京城内恢复了以往的喧嚣,甚至更为喧嚣。
    人们在酒楼里大肆谈论着此番立宪之法,而文武官员更是互相奔走商议,商量立党之事。书信也从京城一封一封的发了出去。
    与此同时,赵岩让崇祯发的几封圣旨,以及罪已诏皆以发往各地。
    山东百姓看到罪已诏一书,全省欢腾。赵岩攻克京师,让皇帝低头认错,山东子弟兵的血没有白流。
    其余各省纷纷愕然,朝中巨变,他们已经陆续收到了消息,然而接踵而至的却是崇祯的罪已诏。
    于是各省连忙将查禁的《大明日报》、济民客栈的财物归还,这些东西归还了之后,各省便开始观望风向。
    不久,马上传来了消息。
    赵岩要重组内阁,内阁分阁员100名,各地官员可自组党派,参与内阁选举。这与崇祯致力打压党派不同,赵岩则将党派公开。
    党派这东西,自是堵不如疏,人类本身就是群居的,都有抱团的天性,因为抱团力量大,如果说那么几个人不抱团还有可能,若要求所有人都不抱团,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削籍还乡的钱谦益,此番亦接到了东林党的信件。
    钱谦益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
    温体仁倒台,崇祯亦处于半倒台的状态,虽然崇祯还有军权,然而谁都看得出来,军事上朝廷并无优势。
    但朝廷也并非完全没有翻盘的机会,双方此时都有机会,这让那些想下筹码的人举棋不定。
    既然赵岩让人组建党派,那他作为东林党领袖,复出也就是名正言顺之事了。
    于是钱谦益接到信件,立即马不停蹄的坐上了赶往京师的马车,心中澎湃不已,认为自己复出的时机已经到来。
    朱大典和颜继祖二人起身时间则更早,朱大典对于赵岩起兵清君侧,先是吓出了一身冷汗,此番赵岩以立胜局,朱大典才安心下来。
    作为赵岩最铁的盟友,赵岩若当了皇帝,自然少不了他的好处,只是若败了,他也难逃被清洗的命运。
    颜继祖与朱大典的想法也是十分的相似,他们都没想到,赵岩敢在辽东和朝鲜和满清大打了几仗,又西征流贼几个月,竟还敢在‘兵马疲惫’的情况下起兵清君侧。
    不过朝廷像吃枪药一样,突然疯狂打压赵岩的势力,也十分的不正常。
    两方都不冷静的情况下,造成这样的冲突,即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好在赵岩胜了,而崇祯败了。
    赵全在山东全权调度,当然,以他的能力,在军政方面并不如何在行,主要还是由留守山东的参谋人员协助。
    赵全的作用,就是在赵岩不在山东时,半他看着各部门的人,不至造成权力真空,被人钻了控制。
    驻扎在龙口的三万乡勇,在赵全的指挥下,登上了船只,朝京师增援而去。赵全怕赵岩在京师出意外,还将军器局制造出的一万把新式火枪发了下去,并让新兵营的教官将这三万乡勇编成三个营及有个预备队。
    每个营三千名火枪兵,长枪兵六千人,预备队火枪兵一千人,长枪兵两千人。这些乡勇在颍州受过训练,平时没少打枪,列队亦不是问题,再加上跟着赵岩在中原剿了几个月的流贼,行军布阵更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火枪兵的射速问题,不过新式火枪的射程比较远,射速再低一些也还能接受,最重要的还是有了远程打击手段。
    跟随船队进京的还有上百名精心挑选的吏员,这些吏员都是贫寒家庭出身,同时文化程度也都较高,长期接受思想改造,一个个脑子里都充斥着民族两个字眼。
    这些吏员本身是要调入军中当教委,或者委任其他重要职务,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只能重新挑选人员。
    如今的山东,已经将教育工作铺开,在东三府已经进行六年义务教育,还办起了几十个给年轻人扫盲的夜校。
    而在邯郸和颍州,同样如此。
    这两个外省地盘,向来被赵岩所重视,一个是到中原作战时的粮仓,一个是山东的产铁基地。
    西三府的进展则缓慢一些,毕竟赵岩只是完全控制东三府,西三府很多地方还残存着许多旧势力。
    不过西三府也已经实现了十岁以上,十三岁以下入学接受教育的程度。
    虽然教育还未彻底展开,但以目前的教育规模,不出数年,就能涌现出一大批得力的人才。
    到时整体的实力都将大增。
    ……
    而在京师的赵岩,这些天则在操纵着政权,参谋部天天以内阁的身份,责令未遵旨的各省马上恢复《大明日报》和济民客栈。
    赵岩自然没有忘记发动舆论攻势,《大明日报》自停刊之后,复刊在即,这一期的内容,全部都围绕着清君侧展开。
    “我山东军军纪良好,进京后未杀百姓一人,对毁坏民房,一律给与双倍赔偿,京营阵死将士,虽有妨碍正义,然亦尽至本责,伤者发恤银一百两,死者发恤银三百两,所出资费,全由大将军一人承当。”茅元仪拿着拟好的版面,对赵岩念道。
    什么未杀百姓一人,这自然是夸张的。在炮火的打击下,不死人那才是不正常的,只不过粉饰还是要的。
    “我山东军攻克内城、皇城之后,圣上命人洞开紫禁城,然我山东军除大将军带亲卫进入外,并未进入紫禁城,八月十九京师百姓发动示威游行,要求严惩国贼杨嗣昌,限制君主特权,提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数万百姓高声大呼,并冲击紫禁城。我山东军随即派遣兵马保护紫禁城,将百姓阻拦于城外。”
    “八月十九日正午,应百姓要求,大将军提出《丙子年君主立宪约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