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鬼才-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噬他自己的局面。只是不这么做自己显然是不可能会有半点自由的,即便刘辩本身对权势并没有刘宏那般的渴望。但他却无法接受自己如今这傀儡一般的现状,所以即便是知道董太后并没有安什么好心刘辩还是毅然决然道:太后此言甚是有理,明日起便令张让等人参与朝政之事吧,朕年纪尚小,许多事情都不知如何处置,正需要父皇倚重之人的辅佐。
但刘辩的心中却并不是这么想的,他希望的还是能够得到徐济的帮助,他和这殿中的诸人的看法尽皆不同,他甚至比他的父亲都更清楚的看到了徐济的重要性。而且在刘辩心中徐济无疑是能够扭转局势的人。虽然真正见面的次数只有一次,但刘辩却已然感觉得出来徐济的能力绝非目前表现出来的这些,刘宏没有让他参与政事,但刘辩却希望能够用好徐济的能力。
可惜遗憾的是刘辩此时并没有太多的权力。更值得考虑的事情是徐济恐怕未必愿意为他效力。刘辩并不怀疑徐济的居心,只是他也隐约能感觉到徐济的志向并不在这上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辩甚至是想直接取消三公制度的,重新恢复丞相制度。而那个位置就是刘辩想要留给徐济的,只是这个想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怕都只是一个梦想而已。徐济的年纪和能力倒是能够期待。但刘辩知道自己未必能等到那个时候,所以他只得退而求其次。至少先解放自己,他并不急于争权夺利,他还有很长的时间慢慢来,而且刘宏的先例在前,急于求成的结果就是死于非命,刘辩不想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早朝便在这几道任命之中结束了,刘辩回到了自己原先住着的寝宫之中,而皇帝的寝宫因为刘宏还未送进皇陵一时还没法居住,而且刘辩本人也极为抗拒住在自己父皇葬身之处。刘辩有些颓然的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他其实非常希望能够再一次召见徐济,但如今他连自由都没有恐怕是无法这么做了。对刘辩来说他迫切的需要有人能给他建议,必须承认的是他的确比刘宏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并没有自以为是的去下决定。这也正是刘辩需要徐济的原因,徐济是一个能够看清局势并且能够找出解决之道的人。
刘辩注意到徐济自进入洛阳起就面对着各种麻烦和阻碍,但最后这些东西不但没有阻挡他反而成为了他脚下的阶梯,这正是刘辩需要的。
那么此时的徐济在何方呢?他并没有待在府中更不在执金吾府中,他此时身处之地便是西园。自从徐济上任执金吾哇之后刘宏对西园的重视程度也下降了许多,其实西园原本就只是刘宏想要用来取代北军的存在,但他却夺回了北军的控制权,所以西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的了,而这么一来自然西园的诸位校尉也就不再那么重视了,甚至除了曹操之外所有的校尉都不在西园居住了。
徐济回到西园的原因很简单,他需要亲自面见高顺,有些事情只有当面交代才能让徐济安心。几近一月未见面。见到高顺之时徐济还是颇为喜悦的,即便如今洛阳的局势让人很难开心的起来:子和。一月未见,一切都安好否?面对徐济刻意拿着腔调的问话高顺显得有些无奈。他笑着搔搔自己的脑袋道:若是能有仗打就更好了。
这是玩笑话,徐济当然是知道的,高顺本身是厌恶战争的,他参军只是为了求生,作为一个乱世平常百姓畜生的高顺自然是期望和平,这句话里的意思自然就是希望天下早日太平下来。而徐济也笑笑上前搀起行礼的高顺道:甲胄在身就不必全礼了,何况这是军营之中,我也是军人。高顺对徐济的这话没有回答只是皱眉看向徐济问道:主公,近来洛阳大事频发。怎地还有空来西园?莫非我们要行动了吗?
之前徐济原本就有嘱托要高顺随时做好撤离洛阳的准备,如今看到徐济亲至他不免认为是徐济打算离开洛阳了。而徐济则摇摇头道:并非要走,但近日必有另一次大乱将生,我才得英雄楼的消息说刘辩启用了张让等人,何进绝不会允许这等事情的发生,届时必有大动作,子和你多加警惕,恐怕离我们回家的日子不远了。
听到英雄楼的名字高顺皱眉问道:先帝驾崩英雄楼难道还听从主公的命令吗?高顺是知道之前英雄楼和徐济的那些破事儿的,对于王越高顺本身并没有典韦对他的那种崇拜感。原因很简单,高顺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对于这些江湖游侠儿从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屑。而之后王越的作为更是让高顺对这位所谓的武学泰斗级别的高手的观感降低到了极点,反而高顺对王越的弟子史阿的观感不错。这是个知事理明得失的人。
徐济听到高顺如此问道也是一笑开口解释道:原本我也以为便失去了英雄楼的情报来源,不过看起来史阿似乎觉得我值得投效,昨日他遣人送来消息之时还顺带捎来了一封短信。大约的意思就是希望能够追随我之类的。虽然我并不相信史阿真有多忠心,不过这家伙却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幽影正缺这么一个人,所以我就接受了他的投效。高顺闻言更是眉头深锁。而后开口继续问道:主公不担心王越?此人可不像那么容易满足之人,主公还需多加小心才是。
徐济摆摆手道:不必多虑,老东西自从刘宏驾崩之后便失了势,真正的权势之辈哪里看得起他这么一个武夫?观其举止,恐怕是心中致仕的企图还未打消,那便让他自己去吧。我不日便要离开洛阳,王越在洛阳惹出什么事儿来也不归我管。听到这话高顺不由惊讶道:料不到主上竟然似郭祭酒一般惫懒无赖,真是……话说一般高顺立刻意识到自己冒犯了徐济,这正想要行礼请徐济不要怪罪的当口就听到徐济哈哈大笑道:子和今日才知我的为人不成?奉孝那一身惫懒还不是跟我学的,这家伙不学好偏要学坏,当真是浪子行径。
高顺心中更是惊讶,徐济似乎毫不在意自己的冒犯甚至还直接承认,这的确有些出乎高顺的预料,虽然徐济一向表现的极为平和,一般也并不生气,但如此一来高顺也算安心了。
徐济看向高顺只见这老实人一脸的迷茫之意随即也不再笑转而正色道:这话就到这儿了,不许外传,子和你是老部下了,自家人自然不必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但外人面前,还需谨慎。听了这话高顺也就懂了,感情这是徐济跟自己开玩笑,不过这倒是让高顺感觉轻松不少,这样的徐济也正是那个让他心服的少年英豪。
而嘱托完高顺之后徐济立刻便前往英雄楼,他势必还是要去面见史阿好好弄明白为何史阿颓然之间就选择了自己,这对别人来说或许并不重要,但徐济可不容自己手底下有什么隐患,毕竟史阿背后的王越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就在同时,曹操也离开了自家府邸前往西园,他能感觉到山雨欲来前的平静下暗藏的波澜,刘辩今日的作为让曹操感到极为不安,接下来的局势恐怕会变得越发的复杂,他必须牢牢的掌控自己手中的兵权,这是他的倚仗。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曹操在近日还打算再去拜访一次徐济,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些预想不到的收获的。
一切都已经隐然成势,已经不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方势力能够阻止的了,徐济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个现状,于是他也做出了决定,离开洛阳,就在近日。
第一百五十五章:变故
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其实所有人都已经明白何进的大势已然无法阻挡了,唯一能够恶心到他的也仅有董太后一支,只是明眼人都清楚,董太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有也何进抗衡的势实力,这也是满朝大臣并没有对董太后安插自己的人有什么反应,因为这不过是徒劳的无用功,何进绝不会放任董太后做大,更不可能接受董太后分薄他的权势的。
而徐济自然也是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也清楚的知道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刘辩再次启用张让一党就走上了刘宏的老路,那么这个大汉江山恐怕再也没办法光复了,尽管徐济原本对刘辩还抱有期待,但从当今局势来看便是在英明的皇帝也对此毫无办法。如今的大汉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了,徐济不想随着这腐朽的大汉一起湮灭。
徐济这边在准备离开洛阳,而朝堂之上的变化当真是一日一变,何进和董太后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甚至到了无法容忍对方存在的地步了。而刘辩则明智的选择了退居幕后,他原本就没有权势在手,何进和董太后也根本不在意刘辩的态度。而在张让等人的帮助之下董太后和何进一时之间也斗得旗鼓相当。
但张让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一旦何进反应过来再次动用武力不论是自己还是董太后都绝对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所以张让十分焦急。对于张让来说自己的性命其实依然无关紧要,但徐济迟迟不见动静却让张让颇有几分不安。但张让却又无法联系徐济,一旦被人揪住把柄就必然会牵连徐济,这违背了张让的目的。
唯一能安慰张让的便是徐济虽然没有离开但也并没有参与到洛阳纷乱的局势之中,徐济成功的让自己在这混乱的局势里将自己隐藏了起来,这无疑降低了极大的风险,只是这并非万全之策,一旦何进有心为难徐济仍旧是刀俎上的鱼肉而已。张让如今也唯有相信徐济了,他如今的目的也只剩下将局势搅的更乱。
董太后越发破格的举动已经完全触怒了何进,但刘宏驾崩为时尚短。他还不敢用强。所以他决定找自己的妹妹商量一下该如何处理董太后这个麻烦。
当然何皇后也对董太后如此肆意僭越的作为十分的不满了,但就何皇后本身来说她几乎是不可能和董太后正面抗衡的,董太后乃是刘宏的生母,而她只是刘宏的未亡人,这身份地位高下立判。即便有何进的外援但放在皇宫里面谁的地位更高却并不是由这些决定的。这也是这几日来何皇后虽然心中不满却一直未曾出面阻止的缘故,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但这显然不是何进想要的答案,他提出了一个不算聪明但却有些无赖的主意,既然董太后临朝听政那何皇后为何不能呢?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主意,这极其落下不好的名声。不过对于何皇后来说她其实也看不到这些弊端。对何皇后来说这的确是目前来说她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了,于是她立刻便首肯了此事。
而事情的发展也的确正如何进预料的那样。旦日早朝董太后一如既往的早早在刘辩身侧坐下等着群臣奏请事务,而当何皇后也摆驾来到大殿之时董太后满脸的愕然。也正是因为何皇后的到来破坏了董太后的计划,这一天的早朝不论是董太后还是何皇后两人都没有多说一句话,董太后是因为清楚自己不论说什么何皇后必然会阻止自己,加上何进的存在,不论自己说了什么都根本毫无用处,既然如此那倒是不如什么都不说。
而何皇后没有多说的原因是一切都有何进在操持。她到场的意义只不过是为了限制董太后唯一,而且何皇后也不过就是一介平民,对朝政自然是没有那般了解的。但不得不说何皇后的到来的确是极大的限制了董太后的动作。只是这用场也不会太持久,今日董太后的没有动作只不过是没有料到何皇后的到来,但来日方长,张让一党如何会让何进一方如此舒服?
但何皇后也不是这么蠢笨之人,今日限制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何进虽然脑子不大够用但他麾下总还是有人是智谋之士,所以何皇后退朝之后便在自己宫中设宴宴请董太后前来一叙。
所谓的叙一叙当然只是借口。何皇后和董太后之间何来的事情要这么坐下来谈?双方的利益本已经是冲突明显了,董太后自然是疑窦丛生。不过在询问张让的意见之后他还是决定赴会,不说弄明白何皇后的意图,至少试探一下何进的底线,这才是董太后的真实目的。
不过俗话说得好,正所谓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该有的防备还是要有,虽然董太后自信在皇宫之中何皇后不敢乱来,但这个时节何皇后也未必就真的不敢有什么动作。当然了,这些终究不会做的太表面,宫廷内斗从来都是见不到刀光剑影的战争,何皇后的地位由来不正是这么来的吗?
董太后来到何皇后的寝宫之时宴席已然摆下,看得出何皇后是用心了的,桌上的皆是董太后平日喜爱的菜肴,二人落座之后也并没有说起朝事,反而何皇后不断在敬酒,董太后虽然心中有所防备但一看何皇后这般作势似乎又不像是有什么出格于是也就顺水推舟的却之不恭。酒至半酣,何皇后再起端举杯子起身再拜道:“我等皆妇人也,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此国家之幸也。愿垂听焉。”
董太后原本是心情不错听到这句话之后瞬间心情便急转直下,何皇后是个什么身份?竟然敢说出这话来,于是董太后勃然色变道:“汝鸩死王美人,设心嫉妒。今倚汝子为君,与汝兄何进之势,辄敢乱言!吾敕骠骑断汝兄首,如反掌耳!”董太后心中的怒气已然表露无遗,何皇后此话无异于在出落落的威胁自己,如今董太后一旦失权等着她的恐怕就是何进的屠刀了,这哪里还有什么情面可讲?
何皇后自然也不是什么婉约的大家闺秀。听闻董太后的回答之后亦是大怒道:“吾以好言相劝。何反怒耶?”董太后闻言更是冷笑道:“汝家屠沽小辈,有何见识?”这说说完何皇后再也忍不住心中勃然发作的怒火,操起手中的酒杯就欲朝董太后面上掷去,一看两宫相争到了动手的境地,原本在房外候着的张让等人急忙入内相拦。而必须提到的就是何皇后和董太后都不晓得张让其实是两面相帮,看到张让还以为这是自己的救兵,更加的气势勃然,但张让此时只是大声道:“二位稍安,宫中还需二位主持大局,先帝尸骨未寒。还望二位稍止。”
这一句话让董太后和何皇后冷静了下来,宫墙之内的斗争当然是不能外传的。否则一旦叫天下人得知刘宏驾崩不过数日皇后与太后就为了权势相争还不知道会招致如何的非议,是以在张让等人的劝阻之下也便就坡下驴各自归宫了。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