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伐清 >

第357部分

伐清-第357部分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到好处——他们不但需要袁知府篡改邓名的政策,需要知府衙门出面拉拢俘虏头目,还需要知府衙门出面顶住成都的压力。



税率最终定为三成,适用于已经送抵叙州的那一万二千战俘。协议达成时已经临近黄昏,而袁知府和老板们已经全都精疲力竭。虽然身心俱疲,但老板们都表示他们用不着休息,立刻就去安排全部的掌柜从事战争动员,一定要尽快向前线输送兵力。邓提督一向赏罚分明,叙州这样卖力,他不可能拒绝叙州对战利品的要求。



现在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成都的抗议,老板们担心袁象扛不住他铁哥们的压力,让大家白辛苦一场。



袁象不得不当众表示:“如果刘知府一定要我们交还战俘,本官会和他决一雌雄!”



“啊。”虽然袁象的表态很令人安心,但刘晋戈打遍成都无敌手的名气还是让大家有些担忧。



面对此种疑虑,袁知府傲然一笑,全身上下散发着强大的自信:“那是因为本官从来没有出手过。”



一整天的争吵和讨价还价,秦修采始终冷眼旁观。丁口在叙州还是在成都纳税,秦局长感觉对他来说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不同。会议结束返回驿站时,幕僚们开始议论纷纷,他们都觉得袁象和刘晋戈的关系那么好,似乎不太可能为了商行老板而撕破脸。



“事关上万劳力,就算不撕破脸单挑,大吵一架估计是免不了的,这可都是税源和兵源啊。”秦修采笑呵呵地说道。



“刘知府和袁知府可是刎颈之交啊。”一个幕僚忍不住说道。



“呵呵,陈余和张耳也是刎颈之交。”秦修采又是微微一笑。



第57节分赃(上)



数日前,邓名和李国英的军队已经发生了冲突。那时川西明军与万县的明军不断联系,得到了越来越详尽的情报。三天以前,邓名就对部下们宣布,袁宗第已经消灭了大量的清军,使得李国英手边的披甲兵数量下降到了一万两千人左右,而不是之前明军猜测的一万五千以上。这样邓名手中的一万甲兵加上万县的五千甲兵,对李国英的一万两千披甲就已经有了数量上的优势,似乎可以考虑通过一场正面决战来奠定胜局。



不过袁宗第对这样的决战并不是很热心,因为袁宗第感觉自己有些消化不良了。本来万县只有四、五万明军,一口气抓到了一万俘虏后,袁宗第感觉他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消化胜利果实。得知李国英来攻打万县的时候,袁宗第完全没有出城迎战的念头,李国英开始撤退后袁宗第也没有进行追击。



根据袁宗第的经验,战俘至少要控制一年才能打消其中大部分人的逃亡念头,这期间根本无法把他们带上战场也无法承担辅助工作。为了监视、控制这些俘虏,万县需要保持强大的军队,以免有人铤而走险,发动叛乱或是闹事。这些工作是袁宗第目前最重视的,而他手边的实力有限,李国英的军队强大,所以万县就眼睁睁地看着清军离开了,没有进行任何骚扰牵制工作。



直到和邓名取得联络后,袁宗第依旧没有什么攻击的**。他觉得如果俘虏再继续增加,他就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来防止他们互相串联;而且如果万县的俘虏太多的话,明军分化瓦解,让他们彻底失去叛逃念头所需的时间也会更长——简而言之,袁宗第认为在这一场赌博中他已经赚够了,现在是把筹码换成真金白银结束赌局的时候了,等他消化了胜利果实后再新开一局不迟。



而邓名显然不以一万多名俘虏为满足,成都的消化能力大大高于万县,因此邓名再三派人去催促袁宗第出兵与他会合作战。



袁宗第虽然感觉邓名有些贪多嚼不烂,不过两家的关系紧密,他也不能对邓名的要求视若无睹,因此袁宗第就勉强凑了一千甲兵,亲自带着来与邓名会合——万县的主力营并没有出发,因为袁宗第需要他们留在家里监视人数众多的俘虏,以免发生不测。



“靖国公大概会带着一千战兵来增援我们。”看完袁宗第送来的快信后,邓名对部下们说道。



“一千战兵够做什么的?”任堂不满地说道,现在被拦阻在忠县附近的清军有七、八万之多,虽然在甲兵数目上和明军差不多,但也不是总兵力只有两万的川西明军能够吃下去的。



“靖国公确实有他的难处。”邓名询问过万县来的使者,知道袁宗第抽出一千甲兵乘船来支援自己已经很勉强了。这几年袁宗第的实力膨胀得很快,很多都是从湖北带回来的兵,还有从熊兰那里接受的,本来的大昌兵骨干只占万县军的一半不到,这次又一口吞下上万名俘虏……如果不是邓名一再邀请,袁宗第肯定会亲自坐镇万县,全神贯注地监督手下,以免发生意外。



“我们的难处不是更大?”任堂不满地说道。



袁宗第的势力膨胀速度放在明末背景下是非常惊人的,李来亨、刘体纯、郝摇旗、贺珍他们虽然同样因为邓名的出现而受惠,但没有哪个人的势力膨胀程度能与袁宗第相比。但尽管如此,李来亨他们也都一年没有举动了,全都在忙着消化胜利果实。陌生的领土、骤然增加的新部下,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去熟悉,而且锻炼干部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吃得最饱的袁宗第现在实际最危险,要不是成都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他的后勤可能早就出大问题了。



不过与邓名本人比起来,这些闯营将领的势力膨胀速度简直不值得一提。邓名在成都、叙州的三十万壮丁就没有一个跟随邓名超过三年的,他手下的将领全部是从别的将领那里讨来或是借来的,士兵是陆续加入的,地方官更是采用彻底的任人唯亲制度。



完全没有班底、旧部、亲兵,没有可靠的老兄弟,按照一般的军阀标准,邓名现在的内部组织性还不如积年的匪帮。袁宗第等人虽然没有明说,但也都暗示过邓名,觉得他应该适当考虑放缓扩展速度,整合内部以加强凝聚力。



但邓名却把这些良言当作耳旁风,依然故我地狼吞虎咽,带回川西的百姓享有彻底的人身自由,征召部队的时候对符合标准的同秀才一视同仁,完全不考虑忠诚问题——反正最可靠的人也是差不多两年前从刘曜那里要来的,谁还能比谁强多少吗?



忠诚的班底意味着要有一批人愿意无条件地服从命令,他们与长官之间的忠诚链已经在漫长的时间里被锻炼得牢不可破。不用说晋王、延平郡王,就是其他的军阀也都有一些绝对忠诚的部下,无论长官是投降满清以后转身去打明朝的皇帝,还是举着明朝的旗帜去抵抗清军,这些人都不会质疑他们的长官的决定。冯双礼、李来亨、郝摇旗、袁宗第都有这种铁杆部下,甚至就连熊兰都有过朴烦这样的下属。但邓名却没有,无论是让川军旧部去奉节找文安之的麻烦,还是让周开荒、袁象攻打袁宗第,让赵天霸带兵突袭昆明……诸如此类的命令都是不可能得到执行的。能够不必担心后果、随心所欲处置的只有陈佐才这种教师,其他人——哪怕是刘曜这种青城派参议员,虽然手中毫无实权,邓名都不敢轻举妄动,以免引起商行老板们的不满。现在西川商人大都出自青城派参议员的门下,而以刘曜和杨有才的旧部最多。



邓名的卫队来自李来亨送他的三堵墙,真要是和虎帅起了冲突,卫士们说不好都会心向旧主。这种情况若是其他军阀遇到,估计早就夜不能寐,可是邓名吃得饱、睡得香,与李国英交战后,邓名抓到了一万两千俘虏仍毫无满足的意思,一心要堵住清军的退路,把剩下的七、八万清军也都吞下肚去。



袁宗第本人虽然未到,但使者已经再次表示了靖国公类似的担忧,觉得邓名应该见好就收,万一俘虏在后方闹事,而又没有一支对他绝对忠诚的部队的话,很可能会让局势失控。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袁宗第担心邓名就是能硬吞下这数万清军,也没有能力快速消化他们,最后反倒会导致川西动荡,人心不稳。



“我们和靖国公的体制不同。”邓名轻声说了一句,示意任堂不必在这个问题上多做抱怨,也是他心里对袁宗第等人疑问的回答。



无论是李定国、郑成功还是李来亨、袁宗第,他们距离统一全国或许路还很长,但内部统一都已经完成,在各自的山头内部,他们都是说一不二的独裁者,他们手中的权利可以视为一个范围缩小的皇权。可邓名完全不是这样,川西的官兵、百姓对邓名很尊敬,也崇拜他的战功和名声,但若说有多畏惧他就未必了。



即使是在川西内部,邓名也远远没有完成统一,他拿出利益与各路人马交换,与商行老板交换,与同秀才交换。为了让蒙古人老老实实地养马,邓名也得对他们一视同仁,还把蒙八旗的统领送进参议院养起来。上次陈佐才事件后,大家对邓名更加尊敬的同时,对他的畏惧感也降到了新的低点。刘曜等人渐渐发现,虽然自己惹不起邓名,但邓名好像一样惹不起自己,至少是不会无缘无故地来惹自己。



对外,邓名是抗清同盟的一员,对内,不过是川西这个同盟的领袖罢了。



“我们不需要派人监视俘虏是不是老实干活,也不需要整天提防着他们是不是逃亡,靖国公的麻烦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邓名虽然相对其他军阀缺少绝对忠诚于自己的暴力,但反正都是利益交换,暴力少一些也无所谓:“靖国公既然无法派来大批的援兵,那么想要堵住李国英就是件麻烦事了。”



李国英这几天和邓名的阻击部队发生了多次交火,同时派人全面侦察明军的防线——拥有水上优势的明军在近岸地区有很大的战术优势,但是缺少民夫让他们难以远离河岸作战。



刚刚得知孙思克的自行其事后,李国英被气得快吐血了,但他硬是撑了下来,现在正设法寻找邓名防线上的漏洞。



“等李国英探明了我军的部署,他就会从靠近内陆的地段突围,那时我们船只能够起到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而清军的兵力是我们的四倍左右,我们没法和他们混战一场。”邓名虽然能够预见到李国英的战略,但一样拿不出什么好办法:“要想组成严密的防线,让李国英无法全身而退,我们就需要至少五万兵力,越多越好。”



本来邓名指望万县能够倾巢出动来拉平两军的兵力,但袁宗第只能提供可怜巴巴的一千甲士。



“我们需要迅速动员三万以上的士兵和民夫,不过成都恐怕难以一下子提供这么多的军队。”邓名感到很麻烦,因为他拿不出太多的好处来补偿响应征召的同秀才,而他估计商行肯定更不愿意让他们的工人参军——不需要明着反对,只要在背后制造些议论,对工资和奖金做些暗示,工人的参军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第57节分赃(下)



八月三日,经过近十天的侦察后,李国英确信明军严重兵力不足,召集全军将领开会,决定发起全面突围。虽然明军的甲兵人数可能与清军相当,但是辅兵不足会让明军在内陆的机动力严重下降,而且也不敢轻易与清军进行野战,因为丧失体力后,明军的甲兵也不会比清军的无甲兵强。



同一天,乘船逆流而上的袁宗第抵达了邓名的军营,邓名亲自出来迎接靖国公和他的一千甲兵。此时邓名一扫几天前的紧张,春风满面地领着部下给袁宗第洗尘。



“袁将军带兵前来,真是雪中送炭啊。”邓名笑着对盟友说道,不过无论是他还是袁宗第本人,都知道在这种无人区的混战中,一千甲兵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成都的动员比邓名想像得还要糟糕,现在正是收稻的紧要关头,成都的自耕农都盼着能够在处理好自家粮食后再响应征召,而商行们也纷纷对刘晋戈叫苦,称若是把他们的工人征召走,就会给他们的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并严重影响到邓提督的发展大业。



严格说起来,这些商家说的也不是假话,成都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手,好多商家还盼着农闲后能够雇佣自耕农做短工呢——所有人都知道对外战争的胜利能够给成都带来新的人口,也都迫切盼望着邓名赢得新的胜利,但是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征召其他商行的伙计,而每一个自耕农都希望邻居而不是自己在农忙时被征召走——反正这次是在川东作战,邓提督无法给大家讨媳妇。



刘晋戈不得不向邓名报告,比原计划提前的第二波动员很不顺利,上次邓名带走的两万多人已经差不多是农闲前成都所有可以利用的人口。刘晋戈只给邓名派来了一万东拼西凑出来的人,这还是刘晋戈强行摊派任务给各个商行,强迫他们出工出力才达成的,估计这些人会在几天内陆续到达。刘晋戈希望能够在十天后再进行一**规模的动员,不过邓名觉得那太晚了,等动员起来的部队抵达战场时,李国英早已逃回重庆去了。



但叙州的动员强度和迅速程度远非成都能比,五天前的第一波动员就拉出了一万人的民夫,而两天的第二轮动员又拉出了一万——袁象下令,利用俘虏去收割叙州周围不多的粮食,谁提供俘虏的短工报酬谁就有招工的优先权;初到四川的山西俘虏觉得待遇不错,就高高兴兴地承担起了收割任务,各个商家为了劳工而出面分摊了俘虏们所需的粮食——袁象靠着这个政策又把五千多个自耕农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统统编组成军派往前线。这五千多自耕农属于“政府投资”,这样除了抽税以外,袁象领导的叙州知府衙门还可以额外分到四分之一的战利品。



“叙州不是只有三万丁壮吗?”听说叙州为邓名提供了两万辅兵(民夫),袁宗第惊讶不已。那里是他的侄儿主政,而且和万县的交流甚密,所以袁宗第对叙州的情况也有了解。



“除去刚运到叙州的俘虏不算,我离开叙州时,那里有同秀才两万七千余人,还有女同秀才五千多人。”邓名点点头,这次叙州把三分之二的男丁都动员上了战场:“令侄的治才,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